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自信自在就快乐

第18章 走在成长的路上

自信自在就快乐 楊惠玲 1431 2023-02-05
路上有太多状况,了解成长的路况,努力付出。 等了二十分钟,好不容易公车来了,却过站不停,公车族的反应是什么呢? 王太太对李太太说:这是什么世界?纳税人辛辛苦苦缴税,连搭个公车都要受气! 李太太回答:早就司空见惯啰,这是社会现象,你还能期待什么? 任先生迅速记下车号,他决定到办公室后打电话向公车处反应,但现在,为了赶时间,他选择改搭计程车。 莫小姐在一旁焦虑的自言自语:怎么会这样,我要迟到了,怎么办?怎么办? 王太太和李太太正在进行父母式的对话;任先生采取成人的行为;莫小姐是个无助的儿童。这是我们在生活里,经常扮演的三种角色!父母、成人、儿童。想像父母的样子是什么?正向的形容他们,可能会看到慈爱、经验丰富、照顾别人、关心子女;从负向的角度可能看到主观、批评、责备、唠叨、权威等特质。在人际互动里,父母的沟通方式是把自己和别人放在我好,你不好的位置上;而成人所呈现的正向表现是冷静、客观、理性、尊重的;负向的表现则是规律、判断、冷漠、无趣的,但是由于成人代表一个成熟的性格,因此互动的关系是把自己和别人放在你好,我也好的位置上;儿童则是用我不好,你不好或我不好,你好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所以正向的表现是创意、幽默、率直、顺从、好玩的,负向的表现则是害怕、不安、情绪化、自责的。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三种角色的特质,只是在演出的时机和比例上有差别。 例如我们提过利湄和男友德志相处时,总是扮演着规劝、命令、苦口婆心的父母角色,可是面对德志的母亲时,又变成一个退缩、听话的儿童,但是更多时候,她在处理工作或和朋友互动时,是一个理性、客观的成人。 其实不只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调整对应的模式,别人也会选择回应我们的方式。例如心竹惯用儿童的沟通模式,于是和她互动的人便常常不自觉的变成父母,如: 心竹:怎么这么复杂嘛? 主管:那有复杂,你就照着我说的去做就是了。 显然心竹如果不能尝试用成人的态度去沟通重要的事情,她的意见就会继续被漠视,因为别人界定她长不大,就很自然的产生命令或指导的语气。

不过,这种互补式的沟通,虽然对问题解决帮助不大,但还不至于产生冲突,可是交错式的沟通就不然了。 世康也习惯用儿童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可是比起心竹的天真,世康是一个愤怒的儿童。 应征这份工作时,公司承诺给世康一系列的训练,可是就职将近三个月,公司仍未履行诺言,他心里有一种受骗的不舒服感,但是又不确定是否应该反应,因此在工作上也不带劲。这天,主管接到同事的侧面指责,便把世康找来训诫一番,当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你不守信,不值得尊重,有什么权利管我。却敢怒不敢言,事后他走到阿德旁边,带着怒气说:打小报告的是小人。阿德反驳:如果自己没做错,何必怕别人说。于是两人便吵了起来,后来主管出面处理,世康决定明确表达:我知道你们希望我有所表现,而我让你们失望,这一点我很抱歉,可是有许多状况我无法掌握,这是因为你们当初承诺为我安排训练,却没有做到,使我减少一个学习的机会。

从委屈的儿童到愤怒的父母再到成熟的成人,世康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也了解走在成长的路上所应付出的努力。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