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圣母峰史诗

第2章 推荐序

马洛礼/高铭和 登山史上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因为山在那里。 说这句话的是英国有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礼。 一九二四年六月八日,他和厄文由西藏登圣母峰时,在爬到海拔约八五五〇公尺的第二台阶时,还被位于较低营地的另一位队员观望到,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他们的踪迹了。 尽管后来有不少其他的登山队伍由同一条路线攀登圣母峰,但从来就没有发现过这两位攀登圣母峰先驱的蛛丝马迹。 一九五三年英国远征队的纽西兰队员希拉瑞和雪巴丹增,由尼泊尔登顶圣母峰成功,是人类第一次把足迹留在世界最高峰的历史性壮举。但他们所走的路线,并不是英国人早期想登圣母峰的西藏侧路线,也就无法探究马洛礼和厄文的消息。 一九六〇年,中国由西藏登顶圣母峰,成为第一支由北侧,也就是西藏登顶成功的队伍,当年是藏族的贡布和汉族王富洲、屈银华三人登顶,但因为是摸黑登顶没有拍下照片为证,当时的国外登山界也就不太相信他们真的登上了顶峰。不过,在这次的行动中,队员曾在六五〇〇公尺左右发现一具外国人的尸体,再于海拔七六〇〇及八三〇〇公尺两处地点,发现一些英国队遗留下来的登山装备,如睡袋、麻绳等。这些发现曾引起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注意,以为可以发现一些马洛礼和厄文的消息,但最后也只是空兴奋一场而没有任何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一九七五年,中国第二次登顶成功,而且拍了照片和影片,西方国家才逐渐接受中国队在一九六〇年登顶的说词。而一位队员王洪保虽然只登到八六〇〇公尺,却在八三〇〇公尺附近发现有外国人的尸体。这个消息传开后,又再一次掀起西方国家想寻找马洛礼和厄文的遗体的热潮,可惜都无功而返。 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由美国职业登山向导艾立克.希蒙生(Eric Simonson)率领的圣母峰远征队,在大约海拔八二五〇公尺处发现了马洛礼的尸体,衣领上还有Mallroy的字样,这个重大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因为它很可能会改写人类登顶圣母峰的历史性纪录,把登顶圣母峰的年分从一九五三年向前推到一九二四年。当年马洛礼和厄文最后被看到的地方是海拔八五五〇公尺处,而马洛礼的尸体却在七十五年后的一九九九年,在低了约三百公尺的地方被发现,所以有人推断他们已经登顶然后下到八二五〇公尺处遇难;但也有可能没登顶就下来而遇难。如果能找到他们携带的一台照相机,再应用现代高科技的方法把相机内底片的影像冲洗出来,也许就能判断他们是否已经登顶。

杨.赫斯本所写的这本《圣母峰史诗》,正是描述马洛礼在一九二一、一九二二和一九二四这三年参加英国圣母峰远征队的前后经过,虽说杨.赫斯本并没有亲自参与攀登圣母峰活动,但是他曾在一九〇四年前后率英军进入西藏,对于喜马拉雅山的地形和风土人情可以说是了若指掌,加上他又曾担任当时英国圣母峰委员会的主席,所以由他来撰写关于早期英国登圣母峰的历史故事,是最合适不过了。 《圣母峰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有关早期登山队所需克服的人为或大自然的难关和阻力,做了很多详细感人的描述,就算换成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那些情景对任何人也还算是非常艰难的挑战。 读完本书,除了对先民在探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肃然起敬之外,对人类攀登圣母峰的历史更有了全盘性的认知和了解,实在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珍贵好书。

编按:一九九六年五月,高铭和先生率领九人中华民国圣母峰远征队参与攀登圣母峰盛会,并于五月十日在狂风中攀上心中梦想的山巅,成为台湾第一位从尼泊尔方向登顶成功的人。然而,当天下午的一场暴风雪夺走了来不及撤退的十二位世界级各国登山好手,造成了喜马拉雅山登山史上最大的一场山难。其中高铭和先生顺利生还,惟他全身多处冻伤,也失去了所有手指、脚趾、脚后跟及鼻子。不过,基于对山的眷恋,这位失去了手指与脚指的攀岩高手始终没有愁容,修养后更带着一年开刀十五次的大难后伤痕重返西藏高原,继续中国百岳的拍摄工作。最近,他计画在二〇〇八年整装再度出发,与台湾登山教育协会组成台湾首屈一指的登山队伍,重回令人敬畏的圣母峰。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