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向海派学习

第13章 第四章包玉刚高瞻远瞩

向海派学习 馮兩努 3493 2023-02-05
发展航运独具慧眼 大陆自四九年解放之后,上海的豪门大族以及大商家,已经陆续挟带巨款跑到香港暂住。支持蒋介石的富豪,纷纷跑到台湾居住,但对中共没有信心,又不相信蒋介石的,只好暂时留在香港,看看时局的发展再作打算。 当时的有钱人,都以香港为踏脚石,在他们心目中,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待尘埃落定之后,和共产党官员合作,重回大陆,重整旗鼓。杜月笙虽然流落香港,在一九五零年初,他曾派大儿子以中汇银行经理的身分,借探望恩人林桂生大姐的病而去探问新中国对他的态度,他是准备回去的,可惜大家谈不来。商家们明白,任何政府也渴望和商家们合作,共同搞好经济。商家们挟带巨资停留在香港,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另一个计划是移民美国,但对于有野心的企业家来说移民美国是不甘心的。移民只是退休的打算,较为年轻的企业家,是希望更上一层楼的。要在事业上突破,只有回归上海。事实上,无论白猫黑猫,在政治家心目中,能够提供职位,制造财富的资本家,便是好猫,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都要为人民创造财富。所以,流落香港的上海企业家,都抱着一个暂时留港的打算。

韩战爆发后,美国随着对中共实行封锁政策。上海的企业家面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冷战,整个心也实了。共产中国实行的锁国政策,令流落香港的企业家要谋求出路,眼见上海回不得,美国又不甘心去,只好面对现实,在香港发展事业。他们全盘计划因此改变了,将香港的生意,由暂时过渡性而改变成永久性。 包玉刚初到香港时,也是打算暂时居留,他和朋友在今日的华人行旧址租了一个办公室,租金是二百元,这是一个斗室,相传两个人不能同时出入,要其中一个进入了办公室,坐定了,另一个才可以推门进入。初期只是做一些出入口的买卖生意,办一些中国土产如干货、鸭毛、肥料以及畜生饲料之类的进出口贸易。这种生意,可说是干手净脚,赚取佣金的买卖罢了。

到了一九五五年,包玉刚决定做船务的生意。最初的时候,他的父亲包兆龙是反对的,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本着不熟不做的法则,冒险是不值得。当年包家由上海移到了香港,全家的资产只有港币四十万元罢了。这笔本钱,在以千万元的投资的船务来说,很难起作用的。 包兆龙的意思,是做点地产生意,买楼收租,比较上实际兼实惠。不需要动脑筋便可以享有成果,对于具有退休心态的老包来说,是一件理想的事。但有野心的包玉刚认为,做地主收租,是比较上被动的,对社会也算不上有什么贡献。要令当时香港的经济改善,一定要协助政府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做企业的人,一方面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令社会安定,另方面又可以教育世人,传递技术。 两父子争辩的结果,当然是包玉刚说服了父亲,但包兆龙同意的,并不是包玉刚要实现伟大理想的说法,而是包玉刚要掌握创业机会的说法。做船务生意在当时来说,既少风险又能赚钱,比之买楼收租,收益更多。

包玉刚看到什么创业机会呢?这是一个日本人向世界各国提供的机会,或者包玉刚受胡雪岩的影响吧,他看到这个机会而世界上的人却忽略了。 在包玉刚丧礼上,有八位扶灵的知名人士。这八位知名人士为中国的代表新华社社长周南,英国的代表前首相戴卓尔夫人的丈夫戴卓尔先生,老同乡邵逸夫爵士,老搭档汇丰银行现任大班蒲伟士,和包玉刚爵士参与基本法工作的安子介博士,名人李嘉诚先生、日本工业银行董事长池浦喜三郎,以及包玉刚最早期的合作伙伴前任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爵士。 每一个扶灵的人,和包玉刚都有极密切的关系。包玉刚的发达,与日本和汇丰银行有极大的关系。前文所说的创业机会,便是这间日本工业银行(Industrial Bank of Japan,IBJ)提供的。这间银行是,是一间半官方的银行,目的是振兴日本的工商业。任何一个有兴趣到日本投资的企业家,都会或多或少得到日本工业银行的协助。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为了恢复国势,便从工商业入手,向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大开方便之门。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鼓励出口的。譬如我要向甲国家买一台机器,费用是一亿元的,但我这名买主,手上的资金只是一千万元,为了买成这台机器,我一定要和银行合作,贷借九千万元。买了机器之后,再按予银行,然后分十年八年摊还。 对于这台机器,我本人当然有兴趣,但按予本地银行呢?本地银行怕风险,顶多只按七成,那么我的机器便买不成了。由于卖出一台过亿元的机器,对甲国的经济很有好处。为了促成这单生意,甲国便派半官方的银行出马,给与买家特价优待,又担多些风险,贷较大笔的款,让买家可按足九成。 日本的日本工业银行,便是这类特别优待外商的银行,除了给与较高的按揭率,又提供优惠利率。

比如说,日本人借钱建船,利息是五厘,而外国人借钱建船呢?利息是二厘。这是鼓励外商在日本做生意的津贴,而日本这个津贴是公诸全世界的,但会利用这机会的人却不多。有些人知道,却不利用,人家做了之后才叹句走宝,有些人利用这个机会,但碰到困难便放弃了。只有不折不挠地去争取机会,抓到机会之后又屡败屡战地去克服困难的人,才会成功。 除了借此机会为自己创业,包玉刚又转了一个弯为日本船东解决了昂贵劳工的问题。走了一个转而找到机会这句话,包玉刚很喜欢说,记得当年收购九仓的时候,包玉刚开了一个记者会,他说往当铺转了一转,筹到一笔巨款,即是汇丰银行借出的二十一亿元。因此之故,他可以出一百零五元的高价抢购市场上的九仓股份。

包玉刚如何走了一转为日本船东厂家服务呢?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劳工成本是很贵的。日本船公司的职员,工资比较高。如果日本船东建了船,挂着日本旗行走的话,一定要聘用日本船员,工资方面很不划算。要省钱,只好利用东南亚的劳工。 包玉刚向日本人贷款建船,建了船之后,又租回给日本人,让日本厂商运货在世界上各地走。包玉刚在日本是外商,因此他的船不挂日本旗,依船员公会的规定,他可以聘用外国船员,省回一大笔工资,节省了成本。 当日本厂商和包玉刚租船时,日本人发觉他是一名傻瓜,比如说,一条船每日的支出是一万元一天,这是成本价,而包玉刚的船的租金呢?只是一万零五百元一天,但市场的公价呢?却是二万元,为什么他开的价可以比人平呢?

包玉刚也有自己的算盘,由于他可以雇用东南亚工资较低的船员,减低了成本,故此他可开出较低的价,而他这样做,便可引来大量租客,甚至长期的租客。 正如投资房产,投资房产的利润,来自两方面,一是租金,另一个是楼宇的升值。年中有两位朋友,刚巧买了四间楼宇,其中一位凌先生,待楼宇升了百分之十之后,即时卖出了,每间楼宇为凌先生赚来十五万元,四间便赚了六十万元。而凌先生赚取这六十万元,只是一个月内的事。凌先生的赚钱能力,令人羡慕得很。 为什么凌先生要急急将楼宇卖出呢?因为凌先生打过算盘,认为楼宇的价值和租金的升幅不合乎理想。每间楼价值是一百五十万元,租金只是一万元左右,收入只是六厘左右罢了,比之存钱入银行,利润还低,凌先生认为炒卖楼宇赚取即时利润,是精明的做法。

另一位朋友叫傅先生,他也同时购入了四个单位,傅先生认为投资房产除了可得租金收益,还可借楼宇升值赚钱。傅先生决定将四间楼揸上一段时间,作为较长线的投资。为了减轻负担,傅先生平价将楼宇租出去,市价是一万元的租金,傅先生只要有人肯租,八九千元也肯租出。楼宇租出了,傅先生整个人便安乐了,因为租约是两年长。从租金的收益中,傅先生也可寻求暂时性的稳定。 殊不知道,两个月之后,楼市突然转旺,原因是中英两政府决定在赤鱲角兴建机场,这时本应是一百五十万元的楼宇,在短短三几个月间,升至三百多万,傅先生的总收益是六百万元而凌先生的收益仅是六十万元。 他们两人的机会均等,但眼光却不同。包玉刚和当时的船东眼光的分别也在这里,包氏是看见森林,也看见树木,其他船东呢?只看到了树木而看不到森林。

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一般来说,机灵聪明的人,看到眼前的利益,多会走短途,次次割禾青计数,而充满智慧的人,相信自己的眼光将事业守下去。当你苦撑待变的时候,人家便会笑你是傻瓜。 当年包玉刚向日本厂商提出廉价租船建议的时候,全日本上下的商家和船东,也笑包玉刚是一名傻瓜,有经验的船东,哪会这么笨呢?日本人也明白,包玉刚初入行,当然笨一点,既然傻瓜送上门,日本厂家便争相向包玉刚租船,以免失了平租的机会。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