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向海派学习

第12章 坚守原则誓不卖国

向海派学习 馮兩努 8755 2023-02-05
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期间,日本人侵略中国的野心,早已显露了出来。 日本人明知杜月笙在上海有势力,便托人向他打招呼。殊不知杜月笙很有骨气,一口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还将见面的内容,向中国当局报告了。对于日本人想利用上海租界建立一个入侵大陆的基地,杜月笙很愤怒地对着当日态度傲慢的日本驻上海领事村井说:你要利用租界为基地打中国人,就算别人同意。我杜月笙也要在二个小时之内,将租界全部毁灭。 在民族立场来说,杜月笙是坚定的。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华的野心尽露了。上海成立了一个叫抗敌后援会,杜月笙担任了主席团的工作。他又自告奋勇,担任了筹款委员会会长。每次筹款不足时,杜月笙例必拍心口保证,不足之数由他补上。当时的国民经济衰弱,杜月笙的身家,早已掏空了。虽然如此,每次慰问士卒,杜月笙必定捐钱捐物资。他又在电台发表谈话,要求大家毁家纾难。

又为了响应政府退守上海,搬入四川大陆的建议,杜月笙将自己手上大达轮船公司的船凿通,沉在江阴要塞的长江航道中,令汉口附近的日本军舰,寸步难行。 日本人是很看重杜月笙的,认为如果他肯出面,可以省下大笔军费便平服上海。当日本人发觉杜月笙经济出现问题,欠下银行债项高达三百万元的时候,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很是高兴,即时专程往上海访问,拜会杜月笙,希望用金钱去引诱他。 日本人愿意提供一千万元的资金,和杜月笙合作做生意,其实是送上金钱收买他罢了。杜月笙面对千万元巨款,却说:我是一个中国人,碍于国家民族道义,未敢从命。日本人见利诱不成,便只好威迫了。 日军占领了上海后,即时派兵占据了杜家祠,特务部长土肥原亲自登上杜公馆,对杜月笙说:你已经失去了离开上海的自由。唯一办法是彻底、无条件地和日本皇军合作。更加说明,如果杜月笙还不知机与日方合作,日方便会施以严惩。

杜月笙知道自己责任重大,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盲目和日本人斗,牺牲是浪费。于是,他便将一家大小托付给朋友管家,自己轻装月夜逃亡,乘搭邮轮逃抵香港,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到了香港之后,杜月笙虽然逃脱了日本人的魔掌,但他一家大小以及多年来辛辛苦苦建立的事业,却和他分开了,身处香港,他对前途没有一点办法和把握。他的健康情况很差,晚晚失眠。后来几经辛苦,他的家人才陆续从上海偷渡到香港。 一安顿下来,蒋介石便任命他为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区特派员。为了接见宾客办公,他置了两个办事处一个在九龙柯士甸道一一三至一一五号,门口挂着中国红十字会和赈济委员会两个招牌,接受国内外同胞的捐献,然后转入重庆给政府。

杜月笙早已习惯了豪华生活,认为柯士甸道不甚方便,便在港岛最豪华的告罗士打饭店包了一个套房,作为工作上接待的地方。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终于忍不住,偷袭珍珠港,之后又攻陷了香港。杜月笙见状,只好和家人飞到重庆去避难了。 抗战胜利之后,杜月笙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做大官。权力他是有的,但官职他却没有。人的心理很怪,越欠缺的东西,越想得到。其实,大官很羡慕杜月笙,杜月笙有权力,可以随心所欲,不用受法律上的约束。 一向以来,杜月笙都和蒋介石合作。蒋介石下野时,杜月笙赠他经费,打日本军时,杜月笙又呼吁团结,四出奔走筹钱抗日。更重要的是,杜月笙曾经向蒋介石长期捐献。杜月笙经营的黑帮生意的部分利钱,是抽调去孝敬蒋氏政权的。

在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中,特务头子戴笠和财政部长孔祥熙,都是杜月笙要好的老朋友。该次抗日胜利,论功行赏,上海市的市长职位,理应是交到杜月笙的头上。 抗战一胜利,上海突然间变成各方势力抢劫的对象,杜月笙也要叹自己反应慢,这个老本营几乎拱手让了给人。最大的势力包括CC系、军统系、宪兵系、接收上海的汤恩伯系,再加上孔祥熙、宋子文等四大家族,杜月笙这一派,变成弱小的支流。 各派势力,从空中、海上、地下、陆上一齐涌入,事关日本人一撤出,上海变成真空状态,任何势力只要霸到地盘,便可称王。上海滩头,变成了饥鹰满天飞,饿虎遍地滚,早入上海的,变成了五子登科他们抢到了金条子、房子飞,车子、女子和面子。 杜月笙这位一向不守法律的黑帮大阿哥,也要叹一句原来没有法律是这样恐怖的。上海市民在日治时代,时常盼望中央政府解放救命,殊不知这中央政府来了更遭殃。地方民谣大唱:天上来,地下来,上海人民活不来。

杜月笙的如意算盘,在现实世界中受到了考验。无论黑白两道,也不再讲什么秩序和法律,蒋介石因为打胜了仗,权力突然间暴涨了起来,他对杜月笙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变化。 蒋介石的出身,最为复杂。传闻他是杜月笙手下的人物。他之所以入主国民党,原因是当时国民党内斗争激烈,蒋介石比较上中立。他最初是担任调停角色而任总裁。蒋介石是在杜月笙的默许下才踏上青云路的。 或者是蒋介石运气好,又或者是他有点本领,蒋介石得到了两个机会去建立自己的势力:第一个是训练了黄埔军校的军官,北伐成功而统一了中国;第二个机会是抗日胜利,成为全国的英雄人物。 蒋介石由无名小卒而变成国家领袖,当然不想提起昔日微时的人,特别是和他有密切关系的帮会头子杜月笙。

蒋介石越成功,越想和杜月笙分清界线。原因是杜月笙黑社会头子的身分,对他是一种负累。为了打击黑社会的势力,蒋介石曾经推行过新生活运动,鼓吹一种廉洁健康的生活。这点杜月笙也可以接受,发财是要立品的。 为了清洗坏记录,杜月笙也一改常态,通过下层,发起了一个叫恒社的组织。恒社的会员,全部是社会上有地位的专业人士,为杜月笙充当了文化打手的角色,另一方面,杜月笙仍然暗中运用一贯的帮会杀手组织,解决一些不能诉诸法律的摩擦。 杜月笙虽然渴望一改作风,由帮会头子变成殷实商人,但他的过去,仍然是沉重的包袱。一向以来,蒋介石也希望和他画清界线。 蒋介石也明白杜月笙是有办法的人,而且组织能力很高。因此之故,他怕杜月笙东山再起,偌大一个上海市,若成为杜月笙的皇国,蒋介石这名总统,就会受制于他。为了削弱杜月笙的势力,蒋介石是容许其他势力渗入上海,以求平衡。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七日,南京传来一个消息,说特务头子戴笠撞机死亡了。戴笠的死,对蒋介石来说,是失了一名可靠的助手,但对杜月笙来说,是失了一名大靠山。戴笠的手段,令黑白两道的人也闻名丧胆,而戴笠和杜月笙兄弟般的感情,又是世人皆知的。今次戴笠身亡,杜月笙也少了一面有力的挡箭牌。 戴笠死后三个月,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即遇上麻烦。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将万墨林抓去,也不先作警告,便控告他囤积白米,抬高粮价。当时炒卖囤积白米的人很多,孔祥熙的长江公司,是最大的囤积商,万墨林只是跟在后面踏踏脚跟罢了。 杜月笙明白有人在后面拉他的腿,拘捕万墨林,只是杀鸡儆猴罢了。杜月笙一向低调,也明白不宜和官府斗,眼见自己人被拘,也不能出面,托人说项,却吃了闭门羹。这位一向在上海说一不二的大亨,居然被人踩上门来,心里真是很不好受。

中国人做事,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 政治的大气候很不利杜月笙,蒋介石的政策是利用杜月笙但不放手,以免杜月笙东山复出,自成皇国。 地利呢?当年杜月笙得势,靠的是上海分裂的租界势力,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个地方有三套法律,杜月笙利用其中的矛盾,将自己变成一股超然的势力,凌驾在整个上海之上。当时的人,在法租界犯了事,可以躲在英租界,地方上的巡浦,眼见犯人躲在租界内,也只叹句莫奈何。 但杜月笙的超然力量呢?可以打破地方上租界的藩篱,他只要说一句话,便可将犯人从任何角落揪出来,不受法律上的限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结之后,各国的势力已经撤离上海。蒋介石明白,这是收回权力的时候,万不能让杜月笙从中取利,营造个人势力。因此之故,蒋介石很想限制杜月笙的扩展。

至于人和呢?杜月笙最大的靠山是戴笠。戴笠在当时来说,简直可以呼风唤雨的。杜月笙更可以透过戴笠,向蒋介石孝敬孝敬。戴笠撞机过世之后,整个特务系统便落在毛人凤的手上。 毛人凤和杜月笙的关系,只是普通。而毛人凤是蒋介石的人马,当然以上司的意思为准。纵使杜月笙肯巴结,也不能再建立起从前他和戴笠的关系。 戴笠死了,杜月笙有点落寞的感觉。面对日后的困难,他不禁泛起了一种放弃的心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争地盘的情形,比之杜月笙初出道时的情形来说,竞争还剧烈。不过,当年杜月笙年少气盛,又有冲劲。但今天呢?已经踏入六十岁了,斗志虽然还有,但魄力呢?健康呢?已经不复存在了。特别是他的哮喘病,已经越来越恶化了。

身体的衰弱,加上消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杜月笙逐渐变成一位社会名流。但他的生命力相当顽强,仍然希望抓住多少名和利。 一九四六年八月,国民党上海临时参议院宣布选举第一届议会及议长。杜月笙明白自己没有机会当市长,便只好凭着选举而挽回铁霸的面子。透过杜月笙的努力拉票,凭着他一向以来的人际关系,这个首届议长的地位,非杜月笙莫属了。 殊不知道在竞选前的几天,传来了一个消息,说蒋介石不想杜月笙当选,他希望上海农工商局局长当选。选举的前夕,上海市市长吴国桢亲自拜访了杜月笙,大家闭上了门,开会谈条件,终于两人达成了协议,影响了选举结果。 选举当天,一百八十多名参议员中的一百七十人,齐集逸院饭店投票。杜月笙以一百一十六票当选。杜月笙在吴国桢宣布当选的时候,走上了台,在众人热烈掌声中,从袋中抽出了一份预先写好的台词,念了出来:今天承选为议长,甚为荣幸。惟我国正向民主之途迈进,上海又系通都大邑,议长责任异常重大,本人为多病之人,不能担此重任。辜负诸公厚意,多请原谅,再予改选。大家听了这番话,当然感到奇怪,但随即想到近日的传言说蒋介石不想他获选,随即明白,报以猛烈的掌声。 吴国桢即时上台,说:杜氏众望所归,当选自属必然。今既坚诚请辞,自应听从本意,另行重选。说完又将杜氏病历表拿了出来,证明他的确不能胜任繁重的工作。 终于,选举再次举行,潘公展果然以全票通过,被选为第一任议长。杜月笙连一个花瓶角色的官衔,也捞不到,他已经察觉,上海的空气,不再适合他了。 自从选举闹剧之后,杜月笙便一改常态,学习节俭,从前是随意挥霍,左手来右手去,但现在呢?却是左手入口袋,右手也入口袋。家中一切开支,样样也减少了。 杜月笙自小在江湖长大,有一种第六灵感,容易察觉周围身边的危机,他察觉到上海这个地方,未必可以住下去,为了他日的生活着想,身边多一点钱,是少惹人讨厌的。 战后的经济,还很衰弱。蒋介石派儿子蒋经国到上海去,担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副专员,目的是打击那些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大奸商。蒋介石早已知会了杜月笙,这是一个雷厉风行的行动。杜月笙也明白今非昔比,稍一差池,犯了法的话,任什么也救不了自己。因此之故,他吩咐家人切勿触犯法律,免被人当老虎般抓了去祭旗。 虽然杜月笙是小心防范,但他的经营棉纱生意的三儿子杜维屏,却在紧急处分令下达的前一天,抢先抛出了永安纱厂股票二千八百股。紧急令下,交易所停止股票买卖,杜维屏便赚进了一大笔。杜维屏又贪胜不知输,居然在交易所停业的时候,仍然和人暗中交易。而且又做得很明显,蒋经国只好将他逮捕了。杜三公子逮捕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上海市。 杜月笙见自己的儿子居然被抓,气得不能出声。整整一个月躲在家中,说自己养病,闭门不肯见客。有些好友到访,他才愤然地说:我捧蒋介石这么多年,捧到今天连自己的儿子也被抓去了。一向以来,应付天大的麻烦事,杜月笙也很深沉,今次这么激愤,是很少见的。 杜月笙为了救儿子,暗中找了很多证据,准备施一记杀手锏来对付这位居然不给自己面子的太子蒋经国。在一次大会上,杜月笙站了起来发言,他说:我的儿子触犯法纪,罪有应得,我管教不严,也甘愿受应得的处分。但请一秉正公,平等办理。据我所知,扬子公司所囤积的纱布等货物,远远超过维屏等各家。泄露经济机密的情况也远为严重,请专员立即派员去查看,万勿听其逍遥法外。如此,则万众也心服口服了。 蒋经国在众人面前,被杜月笙将了一军,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打老虎了。 这间扬子公司幕后的老板是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经营的,投机倒把的歪风,可以说是由这四大家族带起的。孔令侃一向以来,以为自己是通天人物,谁也不敢惹他,殊不知自己落在这位太子蒋经国手上,只好坐监。孔令侃被抓,更造成了全国性的大新闻。孔祥熙和妻子宋霭龄四处奔跑,宋美龄又在蒋介石面前告枕头状。到了第二天,蒋介石的手谕下达蒋经国,整件事便由大化小。而杜月笙的儿子,也因此被释了出来。 杜月笙虽然救了自己的儿子,但他更明白,自己得罪了皇亲国戚,今后的生活,一定要更加小心,以免话柄落在人家手上。杜月笙这个发迹的上海,居然变成了一座大监狱,杜月笙每天只是待在家中,尽量和外界隔绝。 一九四九年,国共内战已经到了决胜负阶段,眼见大势已去,蒋介石也知机地下台,但他的目的是部署迁移台湾,在临走之前,蒋介石又和杜月笙碰头,说明当日抓着他的儿子,自己全不知情,希望杜月笙冰释前嫌,大家一同到台湾去再闯天。 杜月笙也不置可否。迁到台湾,无异是寄人篱下,无权无势无钱的日子最难过,迟早也会变成人家的眼中钉。留下来吗?他和共产党的仇恨又太深了。当日为了协助蒋介石,也不知害过多少共产党员,压过多少工人团体,这段血海深仇,共产党肯原谅他吗? 杜月笙下了决定,还是搬到香港去居住。他不动声色地包了一艘荷兰轮船,将一家大小搬到船上,偷偷地离开了上海,临走之前,向黄金荣夫妇道了别,凄然离开这个成长发迹的上海滩。 杜月笙是忘不了上海的。一九五零年时,他派大儿子以中汇银行经理的身分回上海料理公事,一心想探听新中国政府的态度,可是却不得要领。只好在香港定居,杜月笙住在坚尼地台十八号,很少和外界联络。到了一九五一年八月十六日,也就是杜月笙生日前的二天,他吞下了最后一口气便死了。 杜月笙来到香港的时候,包玉刚也在相同的时间到来,包玉刚住在西摩道,和杜月笙的住宅,不过是一箭之遥罢了。 杜月笙的事迹,肯定成为包玉刚做生意的教材。胡雪岩因为全靠一个左宗棠而失败,杜月笙也因为只捧蒋介石而失败。政治家是要倚靠的,但更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包玉刚这点是做到了。 中国人成功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便是衣锦荣归。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灭亡之后,有两位军事家,一位是项羽,另一位是刘邦。项羽起得早,成功得快,当他稍微成功的时候,便嚷着要回归故乡,向乡里炫耀。部下因此而笑他,好像猴子学人戴帽穿衣服一般,急不及待衣锦荣归。项羽的哲学是,成功了而不回乡一显威风,好像穿了锦绣的衣服在夜间行走一般,很可惜。 项羽因为急于求胜,弄至阵脚大乱,他的事业,好像昙花一现般,很快便失败了。 至于刘邦呢?他有点忍耐的功夫,没有急急地要逞威风。到他真正成大功立大业之后,才回到故乡,与乡里小孩们一边唱歌,一边追忆自己走过的曲折迂回路。面对故乡,面对亲切的同乡父老兄弟,刘邦这位大英雄也不禁潸然落泪。 中国人无论成功了或者没有什么大成就的,都喜欢回乡显威风。流落异乡的华侨,往往为了回乡一次,便花了几年的积蓄。 胡雪岩是在故乡奋斗出来的,他也好表现自己,因此成功之后便借祝老母寿辰而大事铺张,目的不过是炫耀一下自己的成就。 杜月笙是被乡下遗弃的人,原本在乡下无法生活才跑到上海去闯世界的。现在既然事业有成,焉有不回乡显威风的道理呢? 杜月笙到了四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是上海甚至全国的闻人大亨,但他出身低微,为了光大杜门,他花了五十万元,买来一块五十亩的地,聘请建筑巧手技工,回乡下修建祠堂。 杜月笙有钱,有面子又有势力,可惜的是没有家底。他的杜家,并不是出自名门之后。后来经过一番研究和考据,勉强找来一位晋朝的武将名叫杜预。这位杜预善用兵,世人称他为杜武库。因此之故,吴佩孚送来一块大金牌,上写武库世家,有些人更写武库家声,或者武库经纶。总之,既然相隔两千年,大家姓杜,拉点关系,彼此面上也是有光的。围在杜月笙身旁的文化打手,自然大肆吹嘘。当时又好宣传,希特勒的财相曾经说,只要将谎言说上一百次,假话也会变成真话。 当时的国学大师章太炎,更亲自写了一篇洋洋数千字的考据文章,《高桥杜氏祠堂记》,说:杜之先出于帝尧,夏时有刘累,及周封于杜,为杜伯自是至唐为九望,其八祖皆御史大夫。高桥者,上海浦东之乡也。杜氏宅基地,盖不知几何世?末孙镛(即杜月笙的外号)自寒微起于任侠江南北豪杰皆宗之章太炎这位大文豪一查证历史,便将杜氏家族捧了上天,居然和三皇五帝的帝尧拉上了关系。 一九三一年春天,祠堂落成了。这是一座极豪华的祠堂,一间五开间三进一宅,大门口有一对五尺高的石狮子,脚踩绣球,嘴含石球,气势雄伟,栩栩如生。祠堂内雕梁画栋。祠堂旁边又有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私塾,内里藏了朋友所赠价值十万元的图画,供子侄们读书参考之用。 负责整个庆祝活动的人,都是社会名流,其中以当代船王虞洽卿、黄金荣和王晓籁三人为主,下面又分成各个小组,由当时的名流俊贤学者担任招呼的工作。 农历六月十日,是祠堂建成的好日子,整个庆祝仪式,由上海市商会会长虞洽卿主持安排。 六月九日已经举行了一个叫奉栗入主的仪式。 什么叫奉栗呢?根据古代礼仪,有所谓虞主用桑,练主用栗。当人死了落葬之后,家中设置祭坛,这叫做虞,这个时候,神主牌是用桑木制成的。 第二年再举行祭礼时,就叫败练祭。由虞到练祭的时候,须将桑木制的神主牌埋掉,改用栗木制的神主牌,放置在祠堂中央,供后代拜祭之用。 东浦的码头,早已经搭了一座五丈多高的彩牌楼,几百名亲友在码头迎接亲友。岸边早已泊了百多艘渡轮,渡船后面又拖着舢舨和驳艇,每只船上插满了杜字旗,形成一片旗海。 由高桥镇到杜家祠堂,已经修好了一条长十里的马路,路旁早已站满了看热闹的人,马路两旁,每隔半里又筑一个牌坊,这些牌坊多数由附近的商店送赠,整条马路上走的车辆,都是由上海市调来的,有三十辆小汽车、二百辆人力车和无数的独轮车,负责运送宾客来往。 列队进入杜家祠堂的人龙,大概有两英哩长,要走三个小时的路,才进入祠堂。领先的是公共租界派出的马队共二十四人,他们是印度巡捕、红头阿三,之后是由八名壮汉抬着的民国国旗,接着是四十八面由人抬着写上杜字的黄旗,表示杜月笙四十八岁。 旗之后是法租界派出一百名安南巡捕队员,每人推着一架新的自行车,接着是童子军,那是由金荣小学生组成的队伍,又有纪律部队如救火大队、缉私队等等,接着的是各种军车队。 彩队之后是各人相赠的牌匾,如蒋介石送出的孝思不匮,前总统徐世昌的敦仁尚德,前临时执政段祺瑞送出的望出晋昌,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的好义家风,军政部长何应钦的世德扬芬,实业部长孔祥熙的慎终追远,监察院长于右任的源远流长一大串的牌匾队伍,已经组成一支五光十色的游行队伍。 各牌匾之后,是身穿蓝袍黑褂、头戴礼帽的杜月笙,儿子们则跟花轿子后面,杜家的亲戚、官商绅士、杜月笙的师兄弟及徒子徒孙,列成一大队,徐徐而行。当时一位日本领事说:杜家宗祠祀典,如此壮观,真不亚王侯之观。 杜家祠堂的前面,早已搭了一座五层高的楼台,里面张灯结彩,四周是一百多个高大的临时棚架,可供二百多围酒席同时摆放。在食棚外侧,是一座戏台,由著名戏人演出,供高桥乡里们欣赏。 上海市驻高桥镇的邮局,为了隆重其事,向每一位来宾送上一套印有杜祠落成典礼纪念的信封和信纸,并加盖红色庆祝杜氏祠堂落成典礼的纪念邮戳,给整个日子添上不少气氛。 附近的商店乘时送出一些礼物,如扇子、图片等等作为广告。任何一位送礼的来宾,无论贺礼多少,都获赠一个精致的纪念章,凭此章可以在三天之内,随便吃喝玩乐看大戏,又可以吸大烟,连鸦片也是免费供应的。此外,每人也获得一份礼物,包括一个脸盆、一条毛巾、数瓶痧药水和一只灯笼,上面都印有杜祠落成典礼的字样,对于一般人家来说,是一份不小的礼物。 连续三天盛大的礼仪,中外来宾达到一万名之多,三日之内,开了两千桌酒席,万余客西菜,抽掉了八千两鸦片烟,最低估计,杜月笙花了几百万银元。 当代著名记者,《文汇报》创办人徐铸成有文章评论这件事,他说:当时,正值京剧黄金时代,四大名花旦正在壮年,四大坤旦成名不久,老生各个流派的创始人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言菊明等有的还在青年,有的尚未颓废。这些名震南北的演员,除余叔岩外,全被杜月笙邀来,加上沪上各票,使这三天三夜的戏,几乎全是珠联璧合,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好戏。上海和北京以及全国,为了这件事而轰动了起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