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向海派学习

第5章 商谈之前作好准备

向海派学习 馮兩努 9447 2023-02-05
左宗棠眼前第一件大事,是平回乱。举凡打仗,首要任务当然是招募士兵以及筹备军队粮饷。正所谓三军未发,粮草先行,如何筹钱呢?左宗棠是大官兼武将,只会调兵遣将,至于钱银周转,非要向胡雪岩请教不可了。 你会带多少兵呢?胡雪岩问。我顶多只可以带三千子弟兵去。左答。 你原来的大军呢?为什么不胡雪岩惊奇地问。这么少兵,怎可平乱呢?从前带的军队,岂非浪费掉? 做事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的。左宗棠说,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往日平定太平乱贼的兵,未必合用。 左宗棠又说:这次出兵,须重整军队,再培训士兵,这是从零开始的奋斗呀! 胡雪岩明白这点,他试过做不同的生意,每一次创业,都是从零开始再闯高峰。左宗棠平定了太平军,手上的兵将当然很多,但今次要对付的人不同,就要挑选适合的兵将上阵。左宗棠作了一个打算,顶多只有三千人合用,其余的军队,要重新再招募,再培训过来。

那么,你至少要花一两年时间,才可以看到成绩的。胡雪岩说。 岂止一两年,左宗棠说,要平这次乱事,非十年八载不足以见效的。 左宗棠见胡雪岩愕然,便解释说:天下事,哪有这么快见成绩的呢?好比你做生意,可以今天开店,明天赚钱吗? 胡雪岩听了,也明白做官和做生意,也是一样,没有即时的收获。胡雪岩接着说:那么,我们要筹十年八年后的粮饷了,是吗? 对,这是长远的奋斗,我要练马队,又要造两轮炮车,开设屯回总局。左宗棠说。 你这样长久的打算,朝廷会批准吗?胡雪岩感到奇怪。 朝中也有有见识的人,他们会懂的。左宗棠说。 胡雪岩听了,不禁面红,因为这句话,刺中了胡雪岩的要害,他读书少,所以很自卑,他即时说:我有点不明白,希望大人教导。

左宗棠说:我这次出兵,目的是将乱军连根拔起。 对。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胡雪岩说,只要肯下功夫去将土地翻一翻,野草自然长不出来了。 只有你明白我的意思,我要做一番事业,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左宗棠说,真正头痛的是打仗的经费。 胡雪岩听了,不禁暗暗盘算十年八年所需的经费。 大人,你究竟要带多少兵?胡问。 子弟兵算三千,再加其他招募,大概也要五六千人。左宗棠说,驻扎好之后,再来招募大军,加以培养。 就算六千精锐部队,每人每月行资十两,也要六万多两。如果再加上五万大军,每人的粮饷、衣服被铺、武器等等,以五两计算,也要二十五万两,胡雪岩盘算着,手指在比划,每个月也要三十一万两。

左宗棠一听,也愕然。这么算来,一年岂非约四百万两吗?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先筹一半才出兵,也要二百万两。左宗棠说:我们要看筹得的经费,才考虑招募军队,费用方面,也可以伸缩的。 我想先筹一笔钱才起行,至少也要筹足半年的经费,大军才可安顿。左宗棠说。 当然,有钱便胆壮,手上有半年经费,其他的,我也可以容易调度。胡雪岩接着问,你手上有多少把握可以筹足经费呢? 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我都有影响力,他们每月也要缴款协助打仗的。左宗棠满有把握地说,伸出手指去数,福建可筹四万,浙江七万,广东四万,另加江海关三万,每月总收入是十八万,一年是二百一十六万。还差很远呀! 左宗棠接着说:平乱是国家大事,户部也当然出面协助,其他省份,也要协助。不过,我相信支持也是有限。总共不过是二百四十万两左右罢了。

好,我就为你先筹一半吧!胡雪岩答。 一半?左宗棠惊奇地说,这是一百二十万两,你有把握吗?他很关心地说,你往哪里筹呢? 我有办法,不过,首先要大人批准,让我全权办理。当我筹画妥当时,再向你说明吧! 左宗棠也知道胡雪岩是一个实干派,说得出做得到。一向以来,胡雪岩的话,都是一一兑现的。今次左宗棠见他这样有把握,也不便插嘴多问。 大人什么时候动身呢?胡雪岩说。 我想十一月动身,沿途和各省巡抚谈谈,请求协助。相信会在年底才到京师。左宗棠说。 一百二十万两的筹款,我是有把握的,请放心。胡雪岩很有把握地说,目的是要令左宗棠放心,让他好好筹画打仗一事,胡雪岩又说:眼前要钱,二三十万两现银,我还可以随便调度,有需要,请随便吩咐。

那太好了!胡雪岩,我希望你早早筹画,费你劳心了。左宗棠说。 胡雪岩和左宗棠谈完之后,整个人也变得沉重起来。这次军务所需要的款项,不是小数目,他已经一口应承下来,然而他真的有把握吗? 俗语说:满饭好吃,满话难说。这时胡雪岩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悔意,怨骂自己一时大意。但这退缩的念头,即时被他扭转过来,他心想既然已经出口答应了人家,就不能打退堂鼓。 成功失败,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脑海中的退缩念头,绝对不能让其滋长扩大,否则退缩念头一旦战胜,人便会一退再退。 胡雪岩处理过的事很多,办事之前往往要通过心理斗争这一关。斗赢之后,便会全力以赴,争取最大的收获,一旦思想斗争失败,人便会无心恋战,跟着会感到力不从心,无力去斗。一向以来,胡雪岩明白,办事成功与否,不在乎力量,只在乎自己是否在心理上战胜了自己。思想胜利了,自然有力量去面对困难。

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往好处看呢?他日左宗棠平乱回来,便是一位当时得令的大红人,自己的事业,岂不是水涨船高吗?胡雪岩突然间眼前一亮,信心增加了,心中说:好!我一定要努力,一定不可失败。 左宗棠见他由愁变喜,显出一丝雀跃,本想出口询问,这时旁边的侍从问:是否留胡大人吃晚饭? 胡雪岩整个人从梦中惊醒,急忙说:时候不早了,我还要去送船。说着便起身告别。 左宗棠临行时又加重语气说:希望你好好努力,筹足一百二十万两。早一天完成,我便早一天安心。 胡雪岩很有把握地说:请大人放心。 为了筹集资金,胡雪岩只好往上海跑一转。上海有老朋友古应春,专门代胡雪岩和洋人接触。 古应春近来的事业发展得很好。他做了英商汇丰银行的买办。什么是买办呢?买办即是外商机构内的华人首脑。名义上是管理帐目和一切杂务,其实和华人交涉,与官场打交道,雇用劳工之类,也是由买办负责。买办的工作,实际上是作外商和华人的桥梁。中国客户和外商接头,也是首先透过买办。

古应春精通英文,为人勤快,工作效率高,人际关系很好,所以很得老板的信任。胡雪岩时常向外资银行借钱,有什么事,也找他商量。 应春,我要和外资银行档手吃饭,请你列一张驻上海的外资银行名单给我吧!胡雪岩向古应春说。 为了船厂的事吗?古应春问。 不是。胡雪岩答,我要向他们借钱。 古应春一听,也有点惊愕,一向以来,二三十万两的贷款,只是胡雪岩一句话便可以了,今次要吃饭碰面,数目肯定不小。 古应春取出驻上海商行名录簿来,翻到银行一栏,写出了十间外资银行的名称,分别是: 一、阿加刺银行;二、利中银行;三、利商银行;四、汇泉银行;五、麦加利银行;六、汇隆银行;七、有利银行;八、法兰西银行;九、汇丰银行;十、丽如银行。

以上这十间银行,通称为外商银行,分别隶属不同的国家。竞争最激烈的,有法国和英国银行。上次胡雪岩因船厂贷款事,向法国银行洽商,令到英国银行很不高兴,如果请吃饭将他们的首脑聚在一起,场面肯定很尴尬。 所以,古应春说:全请倒不如分开请。 你看,请哪些好呢?胡雪岩问。 古应春在名单上列出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和有利银行。这家麦加利,即是广东人口中的渣打银行,因为上海人对于渣打两字发音困难,便将他的第一位档手的名字麦加利,变成了银行的名字。 古应春说:这三家都是英国银行。 古应春是汇丰银行的买办,胡雪岩明白,如果各银行条件相同,当然依从古应春的方法办事。 汇丰银行也不是全属英国的。它原本的名字是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同治三年时候在香港创办,资本共港币五百万元,由英国的怡和洋行、仁记洋行、美国的旗昌洋行以及德国、中东、中国商人合组而成,古应春也是股东之一,所以赢取了买办的职位。

香港上海银行的上海分行,较香港的总行迟一年成立。驻上海的总经理叫麦林,是一位英国绅士型的商人,和古应春是好朋友。 麦林很会做生意,深深明白自己到东方做生意,当然要入乡随俗。三两年间,他也学会了风水之说,令华人职员引为知己。西方人是信教的,理应抗拒术数之说,但为了讨好员工,他便做场好戏令华籍员工安心工作。他们在中国开银行时会择吉日讲究风水,但回到他们的国家,却不讲究,这说明了他们只是顺应地方风俗而信风水罢了。 麦林又肯听意见,努力改变英国人的商场习惯去适应中国人。古应春指出香港上海银行这个名字,由英文直译出来,有点碍耳。如果这间银行分驻上海,岂非变成了香港上海银行驻上海分行吗?说法有点重复累赘,而且将两个地名连在一起,香港上海变成一个名字,令人有点莫名其妙,很不合中文的语法。

中国人改名习惯,一方面图个吉利,另方面又要音韵上的顺口。 麦林从善如流,将银行改了名,称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简称汇丰银行,客人叫起来也方便。 古应春又曾指出汇丰银行的股东国籍太杂,意见太多。意见分歧,办事便不能齐心。所以他主张以英国股东为主,逐步将其他国家的股份收集起来。麦林也认为对,便慢慢将汇丰变成英国化的公司。 这三间公司,立场一致,你可以请这三间银行的首脑一同吃饭。古应春说。 但我怕三间的资金还不够多。胡雪岩说你到底要借多少呢?古应春问。 一百二十万两。胡雪岩说 这么大笔的贷款,替谁借呢?古应春问。 当然替左大人借。胡雪岩说。 造船厂?古应春问。 不,胡雪岩答,作为左大人军队的粮饷。 打仗可以借债,我从未听过。古应春虽然见多识广,但借债打仗一事,也是闻所未闻,便下了判语说:这种贷款,未必有机会吧? 我也知道不容易,虽然没有人试过,但什么东西也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人家可以制造轮船,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创造生意呢?古应春听了胡雪岩的分析,心信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勇于闯人家不敢闯的路子,又不畏困难,这样的人什么东西也难不倒他。古应春也明白,与其向胡雪岩质疑泼冷水,倒不如全力协助,克服困难,大家也可以创一番前所未有的成就。 于是,古应春便说:你何不做一个计划书,说明如何借,如何还,利息多少,年期多久,期限多长等等,写出来,让大家也可以参详一下。 借款一百二十万,利息不妨高一些。为期是一年,前半年只还利息,后半年每月扣数,还本兼还息,分六期还完。胡雪岩答。 到时候拿什么东西去还?古应春问。 各省会负责军队的粮饷。胡雪岩一边说,一边举起手指数,福建四万,广东四万,浙江七万,这就是十五万了,还差五万。江海关负责三万,还欠两万,我们尽量想个办法吧! 各省缴交的钱,未必依期送到,这靠不住,还款能力谁人担保呢?古应春问。 如果他们要担保,我以我的阜康钱庄做担保吧!胡雪岩说。 这样就不适合了。古应春答,洋人讲求实际,既然你的阜康肯担保,洋银行会说,倒不如我们直接借钱给阜康吧,何必中间找麻烦呢? 古应春又说:小叔爷,你也不必太招摇,担太多的风险呀! 近年来,你和洋人接触多,了解他们的性格和脾气,究竟他们做事的方法如何呢?胡雪岩向这位洋务专家古应春请教。 洋人做生意,和我们不同。古应春说,我们中国人讲信用,一句话说了算数,只要答应了人,便不理后果,全力以赴。外国人呢?也讲信用,不过,在信用之外,他们又讲法理,而且又有点小人之心。在开始的时候,他们先计算出错的地方。比方你向他们借债,他们第一个考虑的是你的还债能力。还不还得起呢?还不起债,又有什么方法去追讨呢?所以,和他们谈生意,首先要在这两方面下一点功夫,一定要有把握,否则,还是免开口。 还债方面,不用担心。我们借的债,当然奏明朝廷,平乱是国家大事,各省也要协助。哪一个省迟了送上款项,便是贻误国家大事,罪名不轻,一般官员,是不敢的。同时,主要负责的省份是浙江、福建和广东,这三省是在大人能力所到的地方。三省已经凑合了十五万,其他的,肯定不用忧虑,是吗? 好,就算有了还债能力,谁人担保呢?古应春问。 我的阜康既然不便出面,那么,左大人担保,又如何呢?胡雪岩问。 左大人既然是借债人,当然不便出面做保人。古应春答。 这就难了,有了还债能力,却找不到肯承保的人。胡雪岩正感为难,突然灵机一触说,各省督抚既然会拨款,何不邀请他们做保人?银行可以向各省发出期票,到期收取,不是可以吗?胡雪岩找到了方法,表现得很高兴。 这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古应春说,不过,各省的督抚,愿意签合约依期还款吗? 这一层你大可放心。左大人自有方法,我保证他做得到的。胡雪岩显得很有信心地说。 既然有办法,我们倒不如约汇丰的大老板出来谈谈,看看他的意思如何。古应春说。 汇丰的大老板是麦林,胡雪岩跟他见过面。麦林这人也很精明能干。 不过,你要小心,务必守秘密。胡雪岩慎重地说,这件事,连左大人也不知道。 古应春听了,也吓了一跳,他想不到胡雪岩居然有这么大的信心去处理这样重大的事。接着,胡雪岩又说:一旦泄了秘密,朝廷的言官知道,大肆攻击的话,我们便谈不来了。 你放心,决不会闹笑话的。古应春答。 古应春在新开的德国总会俱乐部约下饭局,促成了麦林和胡雪岩的会谈。而他呢?则担任两人的通译。胡雪岩与麦林都是成功的生意人,见面便即时谈及正题,毫不兜圈拖泥带水。 胡雪岩首先将自己的立场和要求说明白,麦林只是耐心地听,记录下细节,不说一句评语。将整个过程听明白之后,麦林才提出一连串的疑问。 你们贵国对这次借债事件,看法又如何呢?麦林说。平定回乱,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胡雪岩肯定地指出,又说,左大人受国家委托全权负责平乱,那么训练军队,筹集粮饷,当然也是他的责任。 据我所知,左大人是陕西和甘肃两省的督抚,而贵国的督抚,势力只及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而陕甘两省,土地最贫瘠,他们可以还债吗?麦林问。 你说得对,陕甘两省,当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还债。但今次打仗,是朝廷的命令,并不是左大人自己掏腰包去打仗的,胡雪岩也很耐心地分析说,朝廷既然要打仗,各省份自然负责粮饷。这是朝廷的威信,你也不用担心。 既然是国家贷款,为什么你们的政府,不直接出面商谈呢? 左大人出面借钱,不正是代表中国政府吗?胡雪岩说,况且在外交谈判之中,最重要是讲对等地位。如果我们政府出面的话,就要和你们的户部商谈,我们俩便不用会面了。 麦林也认为胡雪岩说得不错,慢慢地点了点头,说:左大人代表中国政府,而你又代表左大人,那么,这不是等如你也代表中国政府吗? 胡雪岩听了麦林这种推论,心中不禁一冷,这是一条不容易答的问题,因为这件事只是在第一步磋商阶段,连左宗棠也不知道胡雪岩用什么方法贷款,更谈不上朝廷授权。如果将话泄了出去,以讹传讹,一旦传到言官耳里,窃名辱国的罪名可不轻。但在这个时候退缩,辛辛苦苦得到的谈判机会,就会失去。 胡雪岩很有气派地说:如果谈判成功,我便是中国政府的代表。否则,我只是代表自己罢了。 胡先生的确是商场谈判高手,辞令很得体,又踏实又反应快,真是恰到好处。好,我就将胡先生当作中国政府的代表来看待。麦林说。 一番赞美之后,会谈的气氛也转得比较融洽了。麦林又说:这笔贷款,原则上我是同意的,不过,在谈判未有结论之时,我请你们不要和别家银行商量,可以吗? 这个当然!我们中国人做生意,讲求长久的信用。胡雪岩说,不过,谈判的时间也要定下一个限期,另一方面,我也希望你将全部内容保密,不要外泄。 对的,大家也要受一点约束。至于谈判的期限,很难事先订下来,因为其中的细节很多,大家也要细心研究磋商,需要的时间也不可以一概而论。麦林说。 那么,我们就谈谈细节吧。胡雪岩的确是谈判高手,随便一句话,便稳固了麦林的意向,令他默认整个贷款计划已经落实了。在西洋谈判学来说,这个叫做Implied Consent 的手法。凭一句话,便可以测出对方的内心动机。如果麦林心中不肯定,一定会说:慢着,让我们再谈谈。如果他内心已经同意了,便会跳进细节内研究了。 旁观的古应春即时说:小叔爷,你真本事,整个谈判说明了高手过招点到即止,只有精明的人,才互相欣赏,令到整个谈判也顺利完成。 终于,胡雪岩和麦林,进行了既秘密又长的会谈,前后共达三天。这是一项创新的借贷生意,麦林也没有经验,不过,他越谈判,越佩服胡雪岩的工作态度,胡雪岩不止热心,精力充沛,而且又具有远见,充满了旺盛的野心和令人折服的洞悉力。终于,麦林与胡雪岩达成了协议,麦林还因此交上了胡雪岩这位有远见的企业家。 这个协议只是口头承诺,没有实录下来。不过双方也有道义上的守诺言的责任,决不能反悔。协议的条件和办法如下: 第一,借贷款项,共一百二十万两,由汇丰作牵头财团,负责安排。 第二,月息八厘,付款时先扣利息,即是大家的利润。 第三,由胡雪岩、古应春介绍华籍商人向汇丰银行存款,月息明盘是四厘,暗盘是八厘。 第四,各海关每月也有关税收入,而海关的主持人是洋人,因此,借贷合约,由各海关保证,并由各督抚加印,到期向各海关提取。 第五,自同治六年七月起,每月还本二十万两,半年后清偿所有债项。 协议共五项,第三项谈及利息,包括胡雪岩、古应春和汇丰银行的利润在内。胡雪岩及古应春两人介绍华人存钱入汇丰,取回四厘利息,然后将钱又放回左宗棠的户口,收取八厘利息,净赚是四厘,其中两厘归汇丰,两厘归胡雪岩和古应春。 至于承诺方面,麦林坚持要海关作出承诺,因为他们都是洋人。他信左宗棠和胡雪岩,但不相信各省的督抚。当时中国人的信用,在西洋人眼中,真是不怎么值钱的。 清朝对外贸易初开始时,满清政府还不明白海关抽税的方式和重要性,便委托洋人代办,原意是海关收入太少,看不上眼才让洋人代劳,但后来贸易发达,关税收入极大,才后悔将经营权让了给洋人。由此可见,眼光看不准,损失是很大的。 每个资助的省份,都有海关的,要关员作出承诺没有问题。谈判工作很顺利。左宗棠也很满意。朝廷研究之后,也作出批准。但批准的时间已在春初,当时丝茶两方面刚刚开始,贷款予养蚕人家和春耕人家的现金很紧,利息升到上一分二厘,是前所未有的高利贷。于是,谣言四起,说胡雪岩中饱私囊。后来经过巧妙的安抚斡旋,各方的异议也算平息了。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向洋人举债,左宗棠凭着这笔经费打了一场胜仗,建立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功业,胡雪岩亦因此扶摇直上,事业攀上了顶峰。但中国人说,福为祸所倚,今次的成就,却埋下了失败的契机。 胡雪岩晚年事业失败,原因是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胡雪岩的大靠山,只有一个,便是左宗棠。左宗棠有才干,会做事,而且有魄力去做大事,但他没有本领去做官,因他的人际关系很差。 碰上不合意的,左宗棠便破口大骂,和他合作的人常常感到很尴尬。而且他又会弄权,又有点得势不饶人的态度,很令人讨厌。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人人也怕他,但他的事业一旦逆转,便出现一沉百踩的现象,打击他的人比较多。 自从曾国藩去世之后,竞争得最剧烈的是李鸿章和左宗棠两个派系。李鸿章比较识做官,会为自己的下属开创机会,左宗棠好比一位擅战的武将一般,只会做事而不屑逢迎他人,而且他又为人清廉,品性正直。正所谓一山不能藏二虎,李鸿章心中,认为自己既然要大展拳脚,当然容不下左宗棠。 如何打击左宗棠呢?还是由他的底开始翻起来。 左宗棠之所以成功,在于出兵胜利。而能出兵的原因是经费充足。自从向汇丰借债之后,左宗棠经胡雪岩之手,总共借来一千五百万两以上。充足的财政,令左宗棠的事业扶摇直上。要挖左宗棠的底,莫如从切断经济来源开始,这便是斗倒胡雪岩的真正原因。 胡雪岩当年的生意很大,包括: 第一,钱庄生意,开设遍布各大省的阜康钱庄,令胡雪岩赢取了胡财神的称号。他的钱庄,比之官府的票据,还有信用。 第二,典当生意。有些人不忍开当铺,认为是赚穷人的钱。但胡雪岩的观念却不同,他相信钱庄是有钱人的当铺,而当铺呢?是方便穷人的钱庄罢了。 第三,丝茶生意。洋人千里到中国,最初是买丝茶。因为中国人不团结,被西洋人看通了,实行个别敲诈,从中压价。胡雪岩有见及此,将所有丝商团结起来,向洋人议价,还控制了卖丝的条件和价钱。后来因为工业革命出现,机器代替了人手,新式的缫丝厂,斗倒了农村手织工业。胡雪岩为了支持农村手工业,不断和洋人丝行斗争,手上随便积存了几百万银元的丝,吃去了很大的资金。 第四,药村生意。胡雪岩开了一间叫胡庆余堂的药铺。他卖出的诸葛行军散、避瘟丹、神面、六神丸之类的成药,专治跌打刀伤,对于行军的队员来说,相当合用,互相宣传推介之下,变成了全国流行的成药。 胡雪岩的生意,做得很好。他本应是稳如泰山的全国首富,但李鸿章要打倒左宗棠,便只好向胡雪岩下手了。 最容易的方法是向他的钱庄挤提。任何钱庄也应付不到挤提的。胡雪岩又因为钱庄开得太多太大,管理人员不足,以致职员当中有舞弊的人。于是乎,一个危机应付不来,便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连锁现象。偌大一盘事业,转眼间便烟消云散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包玉刚出世前四十年左右。对于胡雪岩的传奇故事,他肯定清楚的。做生意要搞政治关系,但如果将全部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内,当然很危险。因此之故,包玉刚总和各政治区巨头保持关系,但与每人之间,又都有些等距。包玉刚的方法是亲而不密,又广泛结诚政要,互相拉拢平衡。他更不会像胡雪岩一般,单靠一个左宗棠。因此之故,包玉刚比较上主动,各国政要也要争相和他结交。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