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苏东坡外传

第14章 十三

苏东坡外传 楊濤 1869 2023-02-05
其实对苏东坡来说,远离是非之地,倒也落得眼不见为净,何况杭州西湖的美景,是他早已向往的地方。 文与可跟苏东坡是中表兄弟,在东坡起程远赴江南之前,他跟苏辙两人为东坡饯行。子由担心哥哥改不了多说话讥讽朝政的毛病,劝他少再替自己惹麻烦;文与可也即席吟了两句诗提醒东坡道: 北客若来休问信,西湖虽好莫吟诗。 东坡内心虽然感激他们的好意,但事实上要他不问朝政,不作诗填词,根本是办不到的事。 东坡到杭州之后的三年,在他生命史上,成为最多采多姿,风流倜傥的一页,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篇幅。 在旧时的社会里,士大夫公务酬酢,或骚人墨客雅聚联吟,都离不了狎妓侑酒,习以为常;而且妓女也多能歌善舞,通晓文墨,故能从容周旋于士大夫之间,而非专凭姿色依门卖笑之流可比。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不乏风流多情之士,流传不少香艳旖旎的故事,如周邦彦痴恋李师师、柳三变流连烟花巷,也就不足为奇了。 苏东坡本来就是一个生性豪放不羁的人,而且情感又丰富,到了杭州西湖,自然免不了游山玩水,醉酒吟诗于歌声舞影之中。 他到杭州之后的第一首诗,是在西湖小游时写的,道出了对杭州的第一印象和感想: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有一次他在湖上与文友们饮酒行乐,遇上了一场小雨,使他领略到了西湖雨后的风光,便即席写了一首诗,题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料此诗一出,人人传诵,成了东坡诗中的名句。

东坡的居处在凤凰山顶,居高临下,北有西湖,南有钱塘,俯瞰湖光山色,气象万千,置身于大自然图画中,使东坡大有得其所哉的庆幸与感叹! 杭州城附近有三百六十多个寺院,多建筑在山顶,因此东坡经常登山游览,或泛舟湖上,有时和文友同游,有时一个人独来独往,徜徉于山水之间,乐不知疲,甚至连批判公事,也不在官衙,而带到西湖石佛院的十三楼去处理,他有一阕南歌子的词,便是描绘十三楼的情景: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从此之后,苏东坡在大部分时间里,把自己投入了山隈水涯的大自然怀抱,也成了许多寺僧的座上常客。

大通禅师是一位持法甚严的得道高僧,一般人要想见他,必须先行斋戒,;女性则根本不许进入他的禅堂。 有一天,苏东坡带了一大堆文友和歌妓琴操,前去逛庙,大家都知道大通禅师的清规极严,所以都站在禅堂外面,不敢随便闯入,东坡却带着妓女琴操径行闯了进去。 正在禅堂内敲木鱼诵经的大通禅师,一见苏东坡和琴操擅自闯入禅堂,脸色刷的一沉,高声朗宣佛号: 阿弥陀佛!其声若洪钟,发出一股慑人的威力。 苏东坡已从大通禅师的声音里听出了他内心的恼怒和责怪之意,顿然觉得自己是太过分了点,正想陪个不是,还没开口,大通禅师又说了话: 施主名满天下,何苦如此?破坏老衲的清规! 老和尚的怒气也许已从佛号声里发泄了出来,因而说话的音调已变得缓和多了。

苏东坡也就笑嘻嘻地开起玩笑来,他说: 老方丈倘若肯把手中的木鱼借给琴操姑娘一用,我便立刻写一首诗,向老方丈谢罪。 大通禅师拿他没办法,摇摇头无可奈何的将木鱼交给了他。 苏东坡又取下一副挂在壁间的拍板,连同木鱼一起递给琴操,自己则伏案挥毫,片刻功夫,写成了一首词,要琴操演唱,琴操本以精通音律出名,所以将东坡的词稍加揣摩便敲动木鱼和拍板,缓缓唱了起来: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她这一唱,逗得法相庄严的大通禅师也禁不住呵呵大笑起来。 鹄候在禅堂外面的朋友,正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忽然传出了琴操隐隐约约的歌声,和大通禅师的大笑。一见东坡带着琴操出来,都急着围过去问长问短。

东坡洋洋得意的夸耀说: 适才我和琴操向大通禅师学了秘宗佛课。 密宗佛课?文友们听了,一个个半信半疑的面面相觑。 琴操则在一旁笑成了掩口葫芦。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