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我的求学梦

第4章 第二章母亲的崛起与我的小学时期

我的求学梦 郝士明 12708 2023-02-05
(五至十二岁,一九二五|一九三二年) (一)母亲处变不惊,大展巾帼才华 我的母亲,在家相夫教子,料理家务,很少步出家门。其时,小妹刚满两个月,仍在襁褓中;我方两岁,正在呀呀学语;哥哥较大,已十四岁,在私塾读书。她天天为了养育这三个子女,忙个不休。 父亲与叔父二人,经常外出经商,早出晚归,生意亦十分兴隆如意。是故,全家大小人等正过着十分忙碌而愉快的日子。不意,忽然晴天霹雳,大祸降临我家。父亲在外,遽然逝世!留下一个无依无靠的年轻母亲与三个稚幼的孤儿,此情此境,惨不忍睹!令人不禁举首问苍天,悲愤至此,情何以堪? 在这个悲痛万分的紧急关头,我这位年轻的母亲,她那与生具来的智慧与勇气,竟被立即发掘出来,放出万丈光芒!

她将悲愤化为力量,挺身而出,决计独自担负起养育三子女长大成人、重整郝氏家园的重任。 她坚强勇敢,筹谋周到,凡事当机立断,决不迟疑。她能言善道,不卑不亢;与人相处,虚怀若谷,常以晚辈自居,而能以理服人。 她这种态度与作风,很快就获得了亲友们的赞赏与好评,也得到许多人的协助。 她安内攘外,展露才华,俨然是一位巾帼奇人,诚乃时势造英雄耳(上图|我的母亲。这是保存下来唯一的一张老人家生前的珍贵照片,摄于五零年代末期)! <痛定思痛,迁居养晦> 母亲执意搬出南大街的老家,去到城内东北角租房居住的原因,除掉避免触景生情之痛外,还另有别情:此时此刻,年轻守寡的母亲,最需要的,则是至亲好友的安慰、协助与保护。

在远方的三义庙街,就有两个最可靠的大家族,可为母亲排难解纷,绝不会受到他人的欺凌。一个是我的姥姥家,在三义庙街的顶端。家中人口众多,舅父与舅母就有四五对之多。大小孩子们,更是一大堆,是过去母亲常带我们去看望亲人的地方。 另一家则是我的二姑奶奶家。她是我父亲的二姑姑,幼时嫁至沈家。沈家有一个很大的宅院,在另一条街上,离我家很近,拐一个弯就到,比去姥姥家还近。 沈家务农,很富有。在城内有一处很大的农田(注:定县城墙,周围号称四十里,城内面积很大,但却祗有一半住人家,另一半则为上好的麦田),在他们宅院的后面,另有一排房舍,除了一间住有一家工头,专为经营田中种植与收割的一切事务外,其余各间,则为放置各种农具,骡马与车辆等。

二姑奶奶年岁很大了。是沈家的老祖宗,甚受家人的敬爱,很像红楼梦中的贾母似的。记得,每次跟随母亲去看望她老人家时,她坐在炕上,将我很亲热地抱在怀中后,就会将我父亲夸奖一番;将她与我父亲相处时的幼年往事讲出来,又说现在,虽然不幸,遭遇大难,幸而留下如此一个好儿子. . .等,老人家说个不停,令我母亲与许多陪伴的婶母们,唏嘘不已! 还有,在这个时候,母亲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抚养刚满两个月的小妹与我这个只有两岁大的宝贝儿子。她不愿我们生活在一个悲恸而又复杂的大家庭中,而想给我们一个新而愉快的环境,让我们能够平安的成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与叔父分家的一幕> 母亲怀抱着两个月大的小妹,手拉着我这个刚满两岁的幼儿,隐居在三义庙街。三人相依为命,朝夕相随,寸步不离,将近一年的时光;两小无知,却享尽了母爱。母亲则是天天过着灌溉幼苗成长的忙碌日子,很少去到南大街的老家中。

此时,叔父继续掌理东大街上钱庄的事务;哥哥则去商号当学徒,兼理南大街家中之房产;他常常骑着脚踏车,来三义庙街,看望我们,带给我们糖果与小礼物,亲情至深。 母亲看到哥哥的成长,最为高兴;她感到无上的欢欣与安慰! 不知为何,在那个时候,我与小妹,都很喜爱哥哥,但又十分惧怕哥哥!哥哥虽年幼,但处事严谨,少有言笑,很像一个大人似的。的确,哥哥比我整整大十二岁,因为我俩都是属猴的。 过后不久,叔父为了双方生活方便起见,就提出分家之议。母亲与哥哥也十分同意,就请来昔日父亲与叔父的数位好友,母亲又请来我们的两位舅舅,大家商议数次之后,就获得了一个双方很满意的办法:叔父分有东大街上之全部商号与经营权,母亲则分到南大街上整座的祖产宅院。

在我国古老的社会中,大家族分家时之纠纷,总是层出不穷的。但是,这次母亲与叔父一家之分产,却是毫无争论,而亲情依在。 该时,我虽年小,对叔父一家,毫无印象;但是尚有一丝清晰的记忆的是:在我们搬回南大街老家,我读新民高小的时候,每到年节,母亲都会命我弟兄二人,前去叔父家中叩首拜年。 <修房、盖房与租房> 分家协议之后不久,叔父一家,即由后院迁出。母亲亦即随之忙碌起来,天天奔波在三义庙街与南大街之间。 她先请来一位远亲,是一个诚实可靠、经验丰富的修建老工匠。母亲尊称他为伯伯,并令我们以爷爷称呼他。在他领军之下,立刻招来各类土木工匠,购置各种材料,将后院与中院的房屋,大事修整一番;并加盖新房数间。工程完成之后,两院房舍皆焕然一新。

继而,母亲就招募适当而可信的租户,分批租赁出去,仅留中院数间,由哥哥居住。所得租金,再加上前院租与医院的那笔较大的收入,就足够我们一家的生活费用了。 在此期间,母亲为了筹措钱财、运用与支出、监督房舍之修整与新建、招募适当可靠的租户与迁入,日夜辛劳,忙个不休,唯她却精神百倍,毫无倦容。这是一种十分繁重,需要精心设计的浩大工程。母亲此次初出茅庐,大展才能,凡事计划周到,恭亲料理,很像一位大经理似的。诸项工作,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可谓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令人敬服、称赞不已。 <为哥哥完婚> 母亲在忙碌着修建房屋、招募租户的同时,她的心中另有一件心事,亦在暗暗地思索与进行中,那就是为哥哥成婚的大事。

哥哥自幼就有自主自动、自强不息的个性,尤以在遭受父亲遽然逝世的打击之后为然。他立志从学徒经商。两年期满之后,业主对他十分器重,立即升他为业务员,独当一面,开创商机。 在那个年代,传宗接代是每一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哥哥现在已经十六、七岁了,按照习俗,早应该结婚了。母亲对这件事,最为关心。当她将修房招租的事情,完成之后,就开始为哥哥的婚事,积极进行,四处奔走,大大地忙碌起来。尚记得,常有媒婆来到家中与母亲商谈。母亲则设法先去为哥哥相亲。 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当母亲与哥哥,以及女方的家人,都喜悦而同意时,就在南大街的家中,张灯结彩,大办宴席,为哥哥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婚礼;请来许多亲朋好友,整整地热闹了三日之久。

在母亲的心目中,能为哥哥完成婚姻大事,是对郝家的一大贡献,也是一个责任的交待。 我与小妹,看到南大街的家中,新添了一个嫂嫂,年轻貌美,和蔼可亲,亦都十分欢喜,高兴不已。 (二)我的幼稚园与初小三年(五至九岁) <甄家大院幼稚园> 在我快五岁的时候,母亲就打听到,在城内北大街上,靠近北大门的附近,新开设了一家幼稚园,专收容六岁以下的幼童。该园教导有方,成绩斐然,在当地盛极一时。 母亲最重视我的未来教育,她知道后,立即送我去这个幼稚园上学读书,每周四次,亲自送我接我。 附近的人们,都称呼这个新成立的学校为甄家大院;因为园内有一个大门常开着的大院子,小学生们经常游乐其中,热闹非凡,路人故而名之。

这是我生来第一次进入学校。一切所见所闻,都是第一次,既惊奇又高兴。第一次有许多同学一齐玩,第一次称呼老师与师母。就是因为都是第一次,感念特别深刻;至今,我对甄老师夫妇俩的音容与仪表,依然历久未忘,如在眼前。 甄老师与师母两人,是由北平或中国南部来到定县的。两人都身材高大,甄老师较瘦些,师母则白白胖胖的;两人都讲一口甚为好听的北平话,衣着却十分鲜艳奇特。我们都说两位老师都有点洋人味;令我们这些小城市的土孩子们,大开眼界。 详细上学的情况,能想到的不多;祗记得教室内布置有许多好玩的新型玩具,在大院中则是集体玩耍。跑跑跳跳的时候,是我的最爱。 <我喜爱运动与唱歌的由来> 在我六岁的时候,母亲就送我去读初级小学。那个学校,距离三义庙街很近,是一个新建立不久的完全小学(包括初小与高小)。校址占地很大,学生亦很多,唯都是男生。

学校有一个很大的操场,里面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秋千,一个篮球场与一个小型足球场。我对荡秋千,打篮球与踢足球,都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在放学之后,我与许多同学,留在操场上,继续玩球,常常很晚,月亮上升时,才回家去。 这种喜爱运动与球类的习惯,是从我六岁时就养成的了,从未停止过。今日想来,八十六岁了,我依然体壮如牛,能打网球,其来有自耳! 另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上音乐课。该时,我为班上的小班长。上课之前,我与另一位同学,先将一架风琴抬到课堂内,大家就静静的等着老师的到来。 上课铃声响后,我们就看到一位年轻秀丽、身着鲜艳旗袍的女老师走进来,好似下凡的天仙一般,颇令我们这一群小学生们惊喜不已! 她是刚由本县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当她笑容满面,对我们介绍了她的姓名,讲解了音乐与歌唱的好处之后,就开始教我们一首春日颂的歌曲。 在她一面弹琴,一面歌唱时,她那优美婉转的歌声,是我们从未听到过的,大家全神贯注地听着,唱完之后,我们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叫起来! 记得,这一首歌,曾在学校中流传甚久,时常可以听到。同时,我对唱歌,也很感兴趣,回到家中,唱给母亲与小妹听。歌词是这样的: 春色如海春山如黛 春水绿如苔白云快飞开 让那红球显出来变成一个美丽的世界 到现在,八十年之后,我仍能随口唱出来,唱后感到轻松愉快,好似又回到幼年时。 约在一九九九年左右,名作家王鼎钧先生在世界日报的一篇文章内,谈及他童年读书时,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这首春日颂,他并且把全部歌词,写了出来,令我惊喜不已!也让我有两点感想:第一,王先生的年龄大概与我很相近,亦是八十多的人了;第二,这首歌,大概是全国流行的名曲,因为王先生是山东临沂人,距离我们的河北省是很遥远啊! <第一本国语教科书> 在读初小的时候,不知为何,我对获得的第一本国语课本,情有独钟,记忆最为深刻。 大概是因为这本书的第一页是一张较厚的图画纸,上面印着两只美丽彩色的狗,一大一小,好像母子两只。在两只狗的下面,印有如下的字句,是我们要学习的: 狗、大狗、小狗、大狗叫、小狗跳。 还记得,第二页是: 人手刀尺四个字,不过却不是彩色的了。 <等候母亲回家来> 在我读初小的时候,母亲为了南大街家中的事与房屋出租的问题,天天奔波在三义庙街与南大街之间。为了兼顾我与小妹的饮食,常常在一天之内,来回奔跑数次之多。常常在夜晚时分,母亲还没有回来,二人心急如焚,就手拉着手,站在街边门口,东张西望,盼着母亲的归来! 每当母亲来到家门时,她会很高兴而急急忙忙地拉着我们俩的手,回到家中;首先去取一盆热水来,坐在一旁,将她緾过足的一双小脚,浸入水中,以解疲乏。如此,她会感到很舒适,露出笑容来,与我兄妹二小,嘘寒问暖,谈起话来。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女子缠足恶习,给予母亲多大的痛苦!母亲则祗有逆来顺受,忍痛而已。 <军阀混战与抢劫的一场大恐怖> 我们母子三人,迁居在三义庙街的数年中,一切都十分顺遂愉快。但是,也曾遭遇到一次惊涛骇浪的恐怖事件,至今想来,余悸仍存! 大概是在一九二八年左右的时候,祖国北方的各路军阀混战不已;最后一次东北军与西北军之决战,竟打到了定县城内。数日来枪炮声不断,就在我们的头顶上,飞来飞去,令人胆颤心惊! 母亲曾把两扇大门取下来,盖在房内炕与长凳之间。上面再铺上两层棉被,让我与小妹藏在下面躲避! 经过两天之后,枪炮声由密而稀,渐渐地就停止了。大家以为战事告一段落,正在高兴时,忽然来了许多持枪的散兵游勇,到各家大搜大抢起来。当一个凶险可怕的大兵,将长枪指向母亲,大喊大叫的时候,我与小妹都吓得大哭起来,大叫饶命不已! 如此,经过两日夜的胆颤心惊、不眠不食,散兵方离开了县城。他们抢走了许多金银首饰与比较值钱的东西。所幸,还没有伤人,这是我在幼年时,遭受到的一场大灾难,终生难以忘记! <姥姥的爱与母亲的骄> 在我读初小的三年中,由于母亲的悉心照顾与严加管教,我没有迟到过一次,更没有请过一天事假或病假。毕业时,名列榜首,还得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奖状。 今日回想起来,在这童年时期,初次进入学校的三年中,我养成了三个习性,令我一生受益,享用不尽:第一,酷爱运动;第二,喜欢歌唱;第三,守时,绝不迟到! 在这三年里,母亲辛苦,我却最幸福。我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很少分离,过着十分快乐的日子。记得,每到年节,母亲就给我们准备好新衣服,做许多好吃的年月菜;我们去诸家亲友拜年时,收到很多压岁钱,是一大乐事;放鞭炮与放风筝,更是我的最爱。哥哥与新嫂嫂,也常常一同来,看望我们,并带给我们许多小礼物。 母亲也常常带我们去姥姥家,看望她的亲人。姥姥是全家的大家长,她最喜爱我。每次去看望她时,总是要将我夸奖一番。这次我初小毕业了,并且名列前茅,获得奖状,她老人家,特别高兴,将我抱在怀中,手摸着我的小脸蛋,称赞不已。 我的母亲,在舅妈等众目睽睽观望之下,祗是坐在一旁,微笑着,一语不发。她没有为她终日的苦难落泪,而是为她教养出来的一个宝贝儿子,内心中有着一丝骄傲吧! (三)搬回老家,读新民高小的时期(九至十二岁) 新民高小 定县的一个新产物 关帝圣灵的化身 士绅们伟大的奉献 我的启蒙殿堂 <新民高小的由来> 这个学校,是由当地士绅聚资兴办的。校址是将南大街上一个占地非常广大的关帝庙改建而成。距离我家很近,仅有三分多钟的步程。 学校内部,有六、七间大教室,其他设施,如学生宿舍、厨房、餐厅等一应俱全。这些房舍都是先将神像一一搬走之后,整修改建出来的,工程浩大,所费不赀。 由这一点看来,定县是一个先进的模范县,又得一明证。因为在那个年代,若想将一个众望所归的偌大庙堂折掉,将所有神像移走,是很难得到当地百姓们许可的。 我的母亲,已经知道这件事,并且早已胸有成竹,决定待我初小毕业之后,就搬回南大街的老家,让我去读这一个新成立的高小;亦可与哥哥嫂嫂们团聚,这也是母亲最为高兴而盼望的。 父亲去世,至今已有多年,母亲将悲伤化为力量,日夜辛劳,为这个家庭奔忙。现在,看到她的三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已成家立业;二儿子读书有成;小女儿亦亭亭玉立,聪慧异常,其内心之感受,是已经获得了上天赐予的补偿矣。 还有,哥哥婚后,已获有一男一女,男孩小名老道,女婴为俊香。如今搬回老家来,母亲即可天天享受含饴弄孙之乐矣。 在我初小毕业之后不久,我们就高兴、又难过的离开了三义庙街.那个我与小妹,度过快乐童年的地方。回到南大街的老家中,我也就很顺利地,进入了新民高小,继续读书。 在这个学校的后面,有一片很广大的空地,一部分曾经修建为一个很好的运动场,这是我最为高兴的一件事。场内建有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与一个小型的足球场。从我家对街的一条小路,名仓门口,不用三分钟,就可直达运动场。这个运动场距离我们的料敌塔,可谓近在咫尺。 在开学之后,我对运动一项,越发感兴趣,常常在放学之后,留在运动场上,与在校居住的同学们,一齐练球,天黑时还不回家。惹得母亲着急,亲自到运动场来,把我带回家中吃晚饭。 <我的三位启蒙师长> 我一生中,大半时间,是在求学读书。做学生,良师之多,不可以数计。但是,我却深深地领悟到:一个人最早期的师长,最为重要,最能影响其一生之性格与行为的。故而,我特别将我小学时候的老师,称之为启蒙师长。 <狄今青老师> 他是我们的体育老师,并兼任音乐、劳作与卫生等课程。他身材高大,气魄非凡,对我们这些小学生们,亲切爱护,既严又慈,是全校一位大管家型的师长。他虽主修体育,但对音乐、乐器、图画、劳作等样样都是好手,堪可称之为全能老师。 前面曾经提到,运动与歌唱是我在初小时已经养成的爱好。正巧,这也是狄老师的专长,自然地,我就向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新技能。 即便在劳作课上,他也教导我们去培养细心与耐心的习惯。他曾教我们,以不同厚薄、不同颜色的纸片,做成花与叶,再以细铁丝,连成一串一串的菊花;那绿色的花叶,是浸醮在熔化的腊液中形成的。我这一个七十五年前的劳作课,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一次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狄老师在他的办公室窗前,贴出许多有趣的谜语小纸条来,让挤在窗前的同学们猜,猜中者,尚可获得各样的奖品。大家群起瞎猜乱问,叹息声与欢乐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常,充分显示出,当时我们欢度佳节的高兴气氛。 狄老师有一个儿子,与我同班,他沉静寡言,功课很好。但是,却不喜欢运动。他们的家,就在我们曾经住过的三义庙街上。 在这高小的三年中,我与狄老师接触最多,课外运动时,常在一起捉对练球,让我受益良多,至今,他的音容,我依然记忆清晰,怀念不已。 <韩天一老师> 他是我们的训育主任,也是我们班的算术老师。他虽然满脸有许多麻斑,但衣着却十分讲究,英俊潇洒,一派公子哥儿的样子。 韩老师有一项绝技,写得一手好字;是全县颇有名气的书法家。是故,县内许多大商号门前名牌或匾额,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算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课。韩老师是一位很热心的教师。是他,奠定了我日后数学的基础。不过,在我的班上,有许多同学,对算术一科,极感困难,成绩欠佳。韩老师就在夜间,为他们特别上课补习。 我也曾经在夜晚,提着一个小煤油灯去参加。当讲到鸡兔同笼,与时钟之时针分针的计算题时,许多同学,都感到复杂难懂,头痛不已,而我却兴致昂然,一定要用心将它们,一一地都解答出来。 韩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的几句开场白,曾令我受到重大的启发,永记心中。他言道,你们现在的算术一科,是你们将来生活与工作时,最主要的一门基础学问,一定要力求澈底了解,努力学习,更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地步,始能为功。他最后又说到,你们现在能够做到这一步,将来就会领悟到数学乃是最容易学习的一门课;简单得很,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三乘五等于十五一样,比学习国文与英文容易得多!这是多么有趣的劝导与鼓励的话语!韩老师是一个绝顶聪明,极有智慧的人,令我敬佩与怀念。 谈到在夜晚,提灯去学校补习算术一事,我尚记得,有时天黑风大,虽然家与学校,只有数分钟的路程,母亲还是担心我回家时害怕。她就与我一齐去学校;她远远地坐在教室一角,静静地看着我们上课,母亲疼爱我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耳。 <校务董事会主席,兼任校长的王重远先生> 他小小的个子,衣着十分整齐,胖胖的面容,时露微笑,与我家前院的李医师一样,都像弥勒佛似的,令人见而心喜。 王老师在河北省教育界,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工作地点多在保定(时为河北省省会)与北平。但是,他每个月,一定回定县一次,到学校中廵视一番。他的家,就在邻近学校的后面,那个大运动场的土地,便是他家捐出来的。 每当王校长回来的时候,学校就会特别地热闹起来,开会与演讲,天天不断。他讲的时事新闻与国家大事,是我们这些小学生们最关心、最爱听的。尤其是谈到当时九一八事变,日本鬼子侵占我国东三省的事,令我们痛心疾首,气愤不已! 他演讲时,声音洪亮,简单明了,我们都能听得懂,并且常常逗得我们大笑不止。许多家长们,也到学校中来听,大礼堂或运动场挤满了人。 王校长真是我们定县的一宝,对推动、发展定县教育,贡献至大。他能将地方上颇有声誉的一个关帝庙改建为新民高小,将所有的神像搬走,全靠他的说服力与他的名望,才能办到。 每次他回来,也带来他在外地募来的捐款,帮助学校的开支。有时,也会请来他的朋友们,到学校来参观、演讲。那些演讲都很精彩,让我们这些乡下小学生们,大大增广见闻,兴奋异常。 <几位难以忘记的小学同学> 在新民高小读书三年,是我童年期间最感快乐的一段时光。至今虽已七十余载,仍有几位同学的姓名与相处时的情景,记得很清楚,愿写下来,以表对他们的怀念。 <张家三位堂兄弟,寿珊、寿平与寿慈> 是我在学校中,常在一起玩的伙伴;前两者,后来曾与我同时考入定县初中,得以两度同班同学。寿慈年龄较小,身材亦矮,他沉默寡言,不爱运动,听说高小毕业之后,即随其父去广东了。那时,在我的心目中,广东省好像是在天边,只能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而不能亲临其境的,所以对寿慈的广东行,曾经羡慕不已。 <另外有三位同学,是我踢足球的伙伴:何振涛与何振亚> 是一对双生,他俩的面貌,虽然很相似,但却一高一矮,一个极爱言笑,一个则沉默少言。 第三个是赵登城,个子虽小,但球技最捧,胆量亦大,敢向狄老师挑战!振涛与振亚毕业后,即失去联系,登城现居北京,我在一九八九年,回国讲学时,曾与寿平等同时会面,久别重逢,亲切之情,不言而喻。他因喜爱运动,身体依然十分硬朗健壮,毫无衰老的形像,令我心喜。 <在新民高小,还有一位同班同学,名冯秀花> 高大窈窕的身材,举止优雅,人如其名,很像一个大姑娘。谈来有趣。记得在学校一次公演话剧时,我们班上出演木兰从军。他演木兰,男扮女装,十分得体。我则演她的小弟。当我得知姐姐胜利归来的消息,急忙跑回家,去向父母禀告时,一出场,我就跌倒在地上,摔了一大跤,乃是我在此剧中的一个主要表演节目,令我终生难以忘记! 新民高小给我的启蒙教育,最为重要而影响深远,让我终生受益。第一,酷爱运动,锻练出一个体壮似猴而有钢铁般的体格,狄老师的功德无量;第二,喜爱数学的个性,打下了日后专攻理科的基础,是韩老师日夜教导之功;第三,养成了关心国事、爱国家、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受王校长精彩演讲的影响最大。 这三位良师的教益,将永存我的脑海中,他们的音容,亦会令我永念不忘。 (四)清明节随母亲上坟的故事 在我开始读新民高小的那一天,我方九岁,母亲曾带我与小妹离开县城,远行一次。那是我小兄妹俩,生来第一次离开县城,走向田野与农村,观赏到许多有趣的新事物,高兴万分,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是清明节日,去城北三十里外的唐城村,郝家祖坟之所在地,为父亲扫墓上坟的事。 母亲早在月前,就向三义庙街的二姑奶奶家,商妥借到一辆双骡篷车。到那一天,天刚亮时,车夫即将骡车开到我家门口,母亲就将数日来忙碌着准备好的供品,鸡鸭肉类,四季水果,金银锡箔,香纸蜡烛等放在车内,我们就坐在车中,开始了初次的远征。 这辆车很似美国当年开发西部时的大篷车,车轮的外壳都是厚铁板的,走在高低不平、沙土飞扬的路上,车中人颠簸振荡,左右摇动不已。我与小妹,不久就都睡着了。虽然路程祗有三十里,我们却走了整整一个上午。 在唐城村,我家有一个务农的亲戚,他家有一座很大的宅院,人口众多,生活相当富有。我们先到这个亲戚家,受到热情地款待。 在大人们兴高采烈话旧时,我与小妹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十分新奇,兴致昂然;当我们跑到后院的花圃与菜园时,看到许多大小鸡鸭,成群结队,漫游寻食,特别可爱。 我二人正在高兴地观望时,一旁忽然跑出两只大鹅,高叫着向我们张翅飞来,吓得我们俩手拉手急急往外跑,小妹的裤腿衣角竟被咬上一口,她就大哭起来,幸而在我的护卫下,得以脱险,逃出了后院菜园,至今想来,童年住事,仍玩味无穷。 当日下午,我们就坐车去上坟。郝家祖坟,位于唐河之滨。河那边是一座小山,风景极为优美。在进入坟区,行在一条大道时,两旁有高大整齐的柏杨树,树叶飕飕声响,如雷贯耳,令人惊奇不已。树下左右两侧,则有两排各式各样的龟驮石碑与执笏的石像,此情此景,肃穆严谨,颇令我与小妹胆颤心惊! 据说,在早年帝王时代,郝家曾有一个清廉爱民的大臣,每次上朝,必有三本奏折奉上,故名郝三本,这个祖坟上的石碑与石像,都是皇上颁赐的。 到达之后,母亲就叫我们将带来的供品,整齐地摆在父亲坟头前,大家就一齐烧香,烧纸,点蜡烛,继而将母亲过去数日来,以手折的金银元宝,一并烧起来。 此时,母亲就坐在父亲的坟前,慢慢地,自言自语起来,好像是在向父亲报告家中的事务似的。不久,母亲就忽然大哭起来,双手一起一落,满脸泪水,悲声不止,吓得我与小妹,双双跪在母亲身旁,一左一右,手拉母亲的双臂,哭着哀求母亲,不要再哭了,快起来吧! 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母亲一定是很疲累了,就停止下来,闭目沉思一会儿之后,才站起来,拉着我俩的手,一齐慢慢走到河边,仰望远山,良久无言! 最后,她忽然变得很高兴的样子,对我们说:好了,我们回去吧。回到亲戚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们谢过主人的盛情款待后,就原路赶回家,完成了母亲的一大心愿。 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母亲向父亲说了些什么;更不知道母亲在大哭一场之后,拉着我与小妹的手,走到河边,遥望远山,心中又在想些什么?最后,为何她又变得高兴而快乐起来?不过我却深深领悟到当时年轻守寡的母亲,在父亲墓前,想到昔日恩爱的情境,与今日独掌全家生活的重任,一定是既悲又骄吧! (五)小学年代的几件社会新闻 <母亲衙门告状,俨然一位女强人> 在定县城南门里的南大街上,有许多郝姓的同族人聚居在一起,良莠不齐,常惹是非。 在我家的右邻,就是我家的一个远亲。他开设一间杂货店;在他修缮房屋时,将我家通往街外,一条五尺宽的道路(门楣上悬有五世同堂大匾的),侵占到不及三尺宽了! 当我母亲得知后,立即前往南大街,与之交涉,请他至少要留出三尺以上的宽度。他竟不肯,依然强行修建。母亲一再忍让,并请来本街上的几位士绅与之协商,都无结果。他是存心欺侮母亲人单势孤耳! 我的母亲,忍无可忍,气急愤慨,决定上告县府,去打官司!她想到做到,立即将告状文送至县府。 数日之后,过堂的时候,母亲在衙门内,县官面前,侃侃而谈,有条有理,并且有人证与物证,结果当然胜利。 隔日,警察就前来查验,街道就以三尺半宽为准,方将问题解决。 经此一役,母亲女英雄、女强人之名不胫而走,传遍了全城。之后,街坊四邻间,如有任何事故、或争议时,母亲就会被推举为一个排难解纷的调停者。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促进会> 前面曾经提到,我国闻名国际的平民教育专家,晏阳初先生,曾在定县成立平教会,调查农民生活情况,建立实验区,推广农畜业生产之新技术,颇有成效,名震一时。 其时,有两件事,是我亲临其境,亲自目睹过的;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第一件,是农产与畜业博览会|他们将实验区生产的麦穗、高粱、蔬菜、水果等之样品,全部展示出来,每种产品,都是新颖美观,肥大无比,令人赞赏称奇! 他们还培植出许多形状不同的蕃茄,让我们品尝。记得我与寿平在一起,初次吃到这种东西,感到味道很特别,怪怪的,都说有点洋鬼子的气味!该时,蕃茄刚在定县出现,我们称它为洋柿子。在那个时候,凡是由外国传进来的东西,我们就会加一洋字而名之。 他们培育出来的鸡与鸭,都比我们常见到的大得多多,令人惊奇。当我们看到他们的猪仔时,肥大地像牛一般,令我们不敢近前,大大的害怕起来! 第二件事,是公演卧薪尝胆话剧|我们全班同学,曾经排队,前往平教会大礼堂去观赏。这是我生来第一次看古装话剧,亦是令我印象最深,感到最为精彩的一次。 剧中所用的服装、道具、布景(六幕五景)、灯光(他们有自己的发电机),都是一流,精彩万分,是我们这些小学生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所有的演员,都是由该会专业训练出来的,个个演技精湛,能将角色的忠奸善恶,表露无遗。 这个以越王勾践,在亡国之后,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后击败荒淫暴虐的吴王夫差的历史故事,在我们前往观赏之前,老师已经详细地讲与我们听,所以看来与听来,都十分清楚明白。 在一幕一幕的演出时,礼堂中坐满了观众,鸦雀无声,连一丝丝的呼吸气息都听不到;全剧更是多为紧张万分、肃穆异常的情节,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紧张到极点。每幕终了时,掌声历久不止,令人感动不已。 再者,这一个越王复国,自强不息的名剧,正在日寇侵占我国东三省之后,又在酝酿侵犯我国华北之际演出,发人深省,意义非凡! <女子缠足与男人蓄辫> 我国这种女子缠足的可耻罪行,此时,虽然可说是已经杜绝,成为历史;但是,据我的观察与统计,现年在三十岁以上者仍有一半是缠过足的;四十岁以上者,则大半是缠过足的。是故,我国这一残忍恶俗,遗留下来的痕迹,恐怕还需要数十年的岁月,始能净除汰尽,谈来痛心! 谈到男人蓄辫的问题,并非犯法罪行,是不能与女子缠足相提并论的。不过,这也是中国专制时代,留下来的一种遗迹,现今虽然已经少见,但是,仍有许多乡下人,自然地依旧保留着。定县官方曾经下令劝导禁止。故而,我在热闹的集市中,曾看到过,警察手持剪刀,在追赶蓄辫人,立剪不赦的镜头,可笑而有趣。 <制钱、铜板、银元与纸币同时应用> 这是祖国古代与现代社会,交替时期的一个特殊社会现象。恐怕现在只有八、九十岁的人,曾经看过或用到过。我就是其中之一。 记得,租住在我家中院的一位戚姓老伯伯,就是经营这些钱币互换的生意人。他曾将有孔的制钱,以长丝线连在一起,一串一串地,背来背去,在大街上做生意。当时,铜板与银元是主币,纸币在街面上流通的很少,一般人都还不敢信任它。所以,生意间的金钱来往,都是沉重的现大洋与铜板。 <婚姻自主说兴起>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早婚早嫁的习俗。一般男女,在十五、十六岁的时候,就由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而完婚。不过,在我读新民高小的时候,婚姻自主的风气,已经刮起来。我们的王校长,对这一件事,最为重视。他曾在一次总理纪念周上,以此为题,大声疾呼,提倡婚姻自主,力斥父母之命的害处,令人感动。 在上音乐课的时候,狄老师弹琴,曾经教我们一首婚姻自主的歌。至今,我还常常随口唱来,作为消遣。歌词如下,简短而明了: 青年朋友细听端详 婚姻大事不比寻常 要自己作主张自己作主张 婚姻大事可不比寻常!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