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爱庐小品

第191章 珍惜谚语

爱庐小品 黃永武 981 2023-02-05
一个午间的电视节目,末了常爱讲三句闽南谚语,除主持人杜撰的以外,那些古来相传的,都教人听得津津有味。谚语是文学宝藏之一,它将千百件事例统该在精简的一句话里,值得深思,值得珍惜。 许多谚语,是经验的浓缩,像当家才知柴米贵,许多没挑重担的人,说闲话容易,自己来当家挑担,才知道柴米油盐的张罗,也不轻松。又如泄底就怕老乡亲,人一贵显以后,许多原该遗忘的事,都被人重新传述,繁衍,再贵的人,在老乡亲的话匣子里笑话一箩筐,所以不厚道的老乡亲,真是最可怕的了! 很多谚语,更是智慧的结晶,像好话担不得重三遍,好话不说第二遍,才聪明。重复唠叨,好话也变成刺耳的噪音了。又如在家不打人,出门没人打,养成不打人的习惯,就是智慧。在家里连小孩都不打,出门以后哪里有人会打你?仗着地势欺人的,一出远门,自然也要挨打了。

有的谚语把人性赤裸地指了出来,譬如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母亲对儿子的盛情美意,儿子很难出现同等同量的回馈,儿行时母在忧,母行时儿不愁。只有专一的儿子还好些,有了二个三个儿子,那儿子的情就更薄了,所谓一子之母余衣,三子之母忍饥,一个儿子奉养母亲,衣服还穿不完;三个儿子大家耽闲推托,母亲反而要忍饥耐寒啰! 有的谚语则充分表现出民族性,民族性里有好有坏,谚语里常含有根深柢固的老毛病,譬如中间无人事不成,传统社会讲究人情,要办事不问规章法令,先问谁在经办?辗转找出关系,事就办成了!许多阻碍进步的毛病与民族的劣性,都可从谚语里去探索诊断的。 至于谚语的起源,有的起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像早晨红丢丢,晌午雨浏浏;晚来红丢丢,早晨大日头,起于农民的预测气象;褒弹是买主,喝采是闲人,称赞货品的不会买,挑剔货品的才想买,起于商民对买主归纳出来的印象。

有的起于文人的游戏,像热灶一把,冷灶一把,提醒人烧烧冷灶别太势利现实了。像火烧纸马铺,落得做人情,本来就是要烧给鬼的,失火时落得免费做个人情,这些都是文人行酒令时的杰作,流行开来成为谚语了。 也有一些浅俗的诗,很有哲理,像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是唐代龚霖的诗,十分口语化,自然流行人口!能流行成谚语的句子,往往具备一种天籁的妙处,有意用人工来创造这种句子,比什么作品更难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