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爱庐小品

第150章 朱子家训

爱庐小品 黃永武 882 2023-02-05
新年的气息,会在路边的书报摊上反应得最早,红包、剪纸、日历、年画,到处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其中也往往兼挂着一张<朱柏庐治家格言>,至今这张治家格言和各种吉祥年画一样,仍是许多家庭中装饰的一部分。 这张治家格言,又简称为朱子家训,所以有人就误以为是宋朝朱熹的作品,朱熹有<童蒙须知>一文,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有人将它叫做朱子训子帖,就更容易和这朱子家训混为一谈了。 尹会一是清代很有学问的儒者,居然也误以为它是朱熹所作,在朱熹的文集中找不到家训,就说作者的辨别不重要,而家训的内容能去力行才重要。并且推崇家训的道理贯彻天人上下,能守着它就可以修身寡过,能推广它就可以善俗济世。

我也觉得这张挂在墙角的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从洒扫应对到待人接物,实在是中华文化精粹的部分,既已家喻户晓,大家乐意张挂,在谈文化建设、精致文化的今天,更应加以珍惜弘扬才对。可惜朱柏庐的生平,知道的人不多,被误成朱熹以后,徒然滋生作品真伪的疑惑。我在清人编的《莲漪文钞》里,看到一篇杨凤苞写的<朱柏庐记略>,对其生平的介绍最为详细,也许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些的。 朱柏庐,本名叫朱用纯,字致一,昆山人,十七岁补郡学诸生,十九岁时明朝亡国,父亲朱集璜殉难死节,他恨不能像晋代孝子王伟元那样,父亲被杀后,自己攀着父亲庐墓上的柏树不走,也被杀,成全了一门忠孝。因此自号为柏庐以表达内心的哀伤。

明朝亡后,他一直隐居做教授,精研理学并躬行实践,康熙戊午年,有人要推荐他为博学鸿词,他竟以死自誓,绝不仕于清朝,并写了<朱布衣传>决心以布衣平民终身。他每天晨起,一定先到家庙祭拜,朗诵《孝经》一篇。他主张把学问道德融入生活,所以他说:所谓诚者,不外乎伦常日用之间。伟大的中华文化,圣贤的人伦大道,其实就在起居生活处入手的。他又说:如果心中不脱卑鄙二字,行事只想苟且二字,那么读书讲道,都毫无益处的。他卒年七十二岁,留下最后的两句话是: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