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山居功课

第42章 静

山居功课 黃永武 922 2023-02-05
中国是一个注重静胜于动的国家吧?有人解释道:古老的《易经》里,艮卦是静,静止大抵是吉多凶少;咸卦是动,感动大抵是凶多吉少。 《易经》昭示了主静慎动的哲学。推衍开去,认为君子守静,虽不常有福,常能无祸;小人妄动,刚才受福,旋即受祸,古来中国人对动静的看法,大概如此。 于是认为人的一生最受用处,都从静中修来。举止不能嚣张,发言不可急躁,一切从有常有则慢慢做起,读书要气静,才能拨开俗念。面对忿怒忧患,要静,方能若无其事;面对富贵功名,要静,方能安之如常。宁静致远,气静的工夫修到纯净,万事只如等闲,便是大英雄。 中国人的静常常相对躁来说,认为静有威,躁就无威。躁的人在静室里都坐不住,正如拜伦说的平静的气氛是急性人的地狱,还能做成什么事?

不过,我想静应该和动相提并论,《易经》并不轻视动,而是主张动静不失其时,该静就静,该动就动。静时要修养工夫,工夫不够,动时就全然不能得力;同样的,动时要修养工夫,工夫不够,静下来只剩后悔。静与动是一体的两面。 静与动当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就像演员与观众的依存关系一样。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开战,十几路诸侯军都在壁垒上静观,不敢发兵,而项羽的军队所以能表现一以当十,呼声动天的勇猛,恐怕与这些壁上观的无声啦啦队有关,不然士气也不会如此高昂,战斗也无趣啦! 孔子奔走各国,席不暇暖,像热而动的一团火,道家的人用冷静的眼光看他,并笑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嘲笑,也是观众对演员的卖力称职,在同情赞佩。而孔子也曾有乘桴之叹,几乎想放弃演员的角色,和楚狂沮溺那样做一名观察,观众眼睛虽冷,内心未尝不是一团活火?该动该静,完全得斟酌当时的世局而定吧?

由此可知,中国人并不是一味主张静的,只有在三种情况下主张静:一是自身工夫不够,需要冷静修炼。二是身处人心坏极的乱世,像蛇与蝎子在一个罐子里恶斗,需要冷静避开,即使静没有救时的用处,也把静当作福气。三是面对揭地掀天的大变动,需要冷静应付,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被中国人奉为典范。因为风波再大,操舟掌舵的人需要是静的;厮杀再烈,吹号施令的人需要是静的,静常常掌控了动的全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