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中国杰物传

第11章 (第11则) 耶律楚材

中国杰物传 陳舜臣 8621 2023-02-05
成吉思汗就这样把草原的规则带入了他所征服的地区。耶律楚材也许是因此而燃起一股使命感,觉得自己有教导蒙古皇帝的责任。为百姓哭就是耶律楚材终身不变的姿态。 【美髯宏声,帝伟之】 俄语里把中国称为Kital。 Kital是在中国北方游牧的蒙古民族,其复数词音近契丹,因此中国便以此而把它称为契丹。这个民族于十世纪时强大起来,在包含北京在内的北方中国建立了一个辽王朝,与北宋对峙,屡屡签订和约。 对中亚的人来说,中国就是契丹。这个名词传到欧洲之后,连英语里的Cathay也表示中国的意思,还被用来作为航空公司的名字。 游牧狩猎民族一旦出现卓越的领导者,就立刻形成庞大的势力。因为周边的集团为了分得一份战利品,都会投入他们的旗下。匈奴的冒顿单于、蒙古的成吉思汗(或是称帖木儿)、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皆是如此。

统一契丹各部族,创建王朝的是耶律阿保机(公元八七二︱九二六)这位英雄。他就是辽太祖。但是臣服于辽的女真族出现了一位名为完颜阿骨打的英雄,便脱离辽而独立,建立一个金王朝,从沿海附近到辽东都被它纳入版图。 北宋与这个新兴的金相约,夹击辽而把它消灭了。但是金以未履行同盟的约定为由,攻打北宋。北宋的一名皇族南逃后以杭州为首都建立了政权,是在公元一一二七年,这个政权称为南宋。此后,中国便大致以淮河为界,暂时有两个政权在南北并立。 耶律氏的辽被金灭掉是在公元一二一六年。人才不足的金便任用辽的人才。辽的皇族也受到金的重用,东丹王耶律突欲的七世孙耶律履便晋升至金的尚书右丞(副宰相)。 元初有名的宰相耶律楚材,就是耶律履的儿子。他诞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一一九○年)。当时年仅二十四岁的铁木真正在北方的草原上与蒙古各部族征战,建立起霸权。铁木真在全蒙古族的大会盟中被推戴,名为成吉思汗,那时耶律楚材十七岁。

耶律楚材三岁丧父,由母亲杨氏传授学问。他博览群书;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兼学佛教、老庄、医卜之说。楚材字晋卿,但因为也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因而以湛然居士之名著称。他投效金时,成吉思汗已经派出军队征讨金。 公元一二一四年,金宣宗为防备蒙古军南下而由燕京(北京)迁都至汴(开封),但是命皇族完颜福兴守燕京。二十五岁的耶律楚材也被留在燕京,担任左右司员外郎的职务。员外郎为郎中(局长级)的次官,是第一线上积极工作的中坚干部。据说他已经饶有令名。 翌年,燕京降于蒙古。成吉思汗召见耶律楚材,大概他也耳闻过楚材之名。创业时期的君主都会寻求有能力的人才。 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成吉思汗)伟之。

《元史》里这样记载。宋、元时期的一尺是三十多公分,八尺就是二.四公尺以上,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三国志.诸葛亮传》里说,孔明身长八尺。后汉时期的一尺约为二十三公分,八尺相当于一百八十四公分。 《元史》常被人称是杜撰,所以也许是写耶律楚材传记的人念念不忘诸葛孔明的事,于是使用了与《三国志》同样的表现手法。耶律楚材的经历,的确有一部分是与诸葛孔明相似。 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 成吉思汗说道。辽被金所灭,这不就成了世世代代的仇敌?耶律楚材是辽皇族的后裔,所以成吉思汗说要为仕于金的耶律楚材雪此世仇。 臣父祖尝委质(将一身献给君主)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 楚材回答道。就在九十年前,辽被金灭掉。但我的父祖仕于金,已经结下了君臣关系,又怎能以国君为仇家呢?成吉思汗似乎被这句话感动了。他把楚材放在自己的身边,不直呼其名字,而称为吾图撒合里。不称名是对底下之人的一种礼遇。吾图撒合里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长胡须之人。楚材年轻时就蓄起了一把漂亮的胡须。

公元一二一八年,受成吉思汗委托携带亲笔信函的蒙古商队,在西域的花剌子模国被杀害。一场惩罚性的远征于翌年展开了。成吉思汗这趟亲征西域前后达七年之久,一路追赶花剌子模的王子而由阿富汗出印度河,出里海的一支军队还越过高加索,与南俄诸侯军交战,蹂躏中亚。耶律楚材也参加了这趟远征。 西征军旅未还家 六月攻域汗滴沙 自愧不才还有幸 午风凉处剖新瓜 这是在远征西域时所作的一首题为西域尝新瓜的绝句。这个新瓜就是哈密瓜。在其他的诗上也称为马首瓜。博学的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远征后,更加增广了见闻。 出征时,楚材的母亲剪下一撮头发给他。父母的头发叫辟兵发,据说把它带在身边可以避开五兵(刀矢等)。鬓边尚结辟兵发的句子,就是出自他那首题为思亲的诗。同题第二首七言律诗的结尾如下:

故园屈指八千里 老母行年六十余 何日挂冠辞富贵 少林佳处卜新居 他的心情就是希望在安静的地方建一幢简朴的房子,事奉老母,过着平稳的生活。如果看过佛教信徒湛然居士的诗集,就很了解他的愿望。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不能隐居。因为他相信蒙古帝王的身边不能没有他。 【皆贤于臣】 成吉思汗就这样把草原的规则带入了他所征服的世界。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耶律楚材也许是因此而燃起一股使命感,觉得自己有教导蒙古皇帝的责任。 投降者从宽处置,抵抗的城市则杀得片甲不留,这就是草原的规则。他们在撒马儿罕、布哈拉、巴格达等城市屠杀抵抗的居民,破坏城镇,掠夺财宝和美女而去。如果他们对领土有野心,也许还有其他的做法。成吉思汗的孙子就是在阿富汗被流箭射死,当地居民自然不问男女老幼一律遭到屠杀,甚至连当地生长的草木也被连根拔起。只要是能够活下来的生物,即使是一草一木,也不容许它存在。耶律楚材认为这是野蛮,它会破坏文明。

长胡须的耶律楚材,以自己为盾,想要守护着文明。他得先让对方知道这就是野蛮。因此,必须跟随在一声令下数万人便一命呜呼的帝王身边。 西夏有个叫常八斤的著名弓匠,被成吉思汗召见。这个常八斤吹嘘说:国家正要用武,像耶律那样的儒者有何用?耶律楚材对此答道: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呢?据说成吉思汗很欣赏这番话,对他越加信任。 蒙古帝王就是认为他能治理天下而加以任用。耶律楚材以自己的政治专才为傲。 蒙古兴起之初,因远征西域,对中原完全没有什么政策,让官员自己随兴去做。有个名叫别迭的大臣说: 虽得汉人亦无用。不若尽去,令草木畅茂,以为牧地。 结果这句话真的被实行。田地被践踏,桑树被砍伐,游牧民族带着羊群自北方南下。对此,耶律楚材劝说道:

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 当时成吉思汗已死,是其子太宗窝阔台的时代。太宗要他试试看,说: 卿试为朕行之。 结果真的获利。太宗问他: 汝不去朕之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 当时金国苟存于汴,以杭州为首都的南宋也还在。所谓南国应该是指这两个国家。 在彼者皆贤于臣。臣不才,故留燕,为陛下用。 楚材回答道。意思是说:优秀的人在迁都时都去了汴京,留在燕京的,都是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 太宗赐酒嘉许他的谦虚,即日任命为中书令(宰相)。其实,成吉思汗生前就曾对太宗说:楚材是天赐予我家的人。今后国政要完全交托给他!

登上这个位子后,耶律楚材想要扑灭野蛮。当时,北京附近的长官、也就是担任燕蓟留后长官之职的石抹咸得卜,生性贪婪又残暴,恣意杀死了许多人。 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死刑)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这段话见于《元史》。 北京地方频频发生强盗事件。盗匪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牛车到富豪之家行抢。皇帝命中使(天子个人的使者)与楚材去调查。楚材仔细调查,而对方也几乎并不隐藏姓名身分。这些人都是前述那名留后长宫石抹咸得卜的亲戚及心腹,而且相互勾结。他们不仅不隐藏,还公然行恶。判刑后的犯人悉数被逮捕入狱,但猛烈的贿赂攻势袭向中使。楚材说服中使,要他推掉贿赂,然后将十六名凶徒公开处刑。元凶是权势之家,有可能会进行报复,但楚材却敢与野蛮挑战。

他曾上奏请颁布禁令十八条于天下,其中有一条是:贡献礼物,为害非轻,深宜禁断。这就是禁止送礼令。太宗对所有的禁令几乎都赞成,唯独对贡献有意见:这是送礼者自愿馈献的,应该可以允许吧!对此,楚材答道:蠹害之端,必由于此。并不撤回己见。 凡卿所奏,无不从者。卿不能从朕一事耶? 太宗抱怨道。这件事也见于<元史>。然而楚材对于政治,并非一味地严格要求。建国初期,误蹈法网的人很多,对此毫无救济之策。楚材奏请下诏: 庚寅正月一日以前之事,一切赦免。 庚寅(公元一二三○年)是太宗即位的第二年,在此之前,法律也不完备,冤案很多。他将之全部一笔勾销。 因楚材而遭受惨痛教训的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串通某亲王进言说:中书令耶律楚材只用自己的亲属熟人,必定有二心。应该立刻杀了他!太宗逐回其使者,然后命楚材调查与石抹咸得卜有关的疑狱事件。但是楚材没有承办这宗调查案,他说:

此人倨傲,故易招谤。今将有事南方,他日治之未晚也。 据说太宗对身边的人说:楚材不系念旧怨,实在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你们也要学习。 【守成者必用儒臣】 蒙古军进入金的国都汴京(开封)是在公元一二三三年四月。大将速不台于进攻汴京之际,进言要屠城,因为汴京长期抵抗。抵抗的城市要彻底破坏、居民要屠杀是草原的规则。这就叫做屠城。对于这项屠城的进言,耶律楚材当然拼命反对。 将士暴露(劳苦征战)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 他试着劝说。但身为蒙古皇帝的太宗也固执于草原规则。最后似乎允许依照往例进行屠城。 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 由于耶律楚材的这项进言,太宗终于决定罪刑止于完颜氏(金皇室一族),其余不问。 奇巧之工就是技术,厚藏之家就是财富。这并非一时性的富有,而是不断累积家庭财力,也许又是一种技术。这是蒙古所欠缺的,太宗应该也很清楚。要选择草原时代的蒙古规则呢?还是南下汉地经略之,使蒙古发展呢?太宗在两者中选择了后者。汴京有一百四十七万人,他们的性命因而获救。 汴京一陷落,楚材立刻派人寻访孔子的后裔。找出第五十一世孙孔元措,授与他衍圣公的爵位,给予其林庙之地。礼仪及音律的专家,或是著名的儒者梁陟、王万庆、赵着等人都被征召,在东宫进讲。 另外,当时汴京有一位金的一代大诗人元好问。他也因为蒙古的野蛮而担心文明遭到破坏,于是送信给耶律楚材请他保护文化人。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寄中书耶律公书>。 屠城虽然免了,人命获救,但他们都沦为奴隶,被送给官兵。元好问在几首诗里咏叹当时的情景。 道傍僵卧满累囚 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 为谁一步一回头 被绳子系住的俘虏满满倒卧在路边,有篷顶的马车像水流一样地通过,女人们边哭边跟着维吾尔人的马走,究竟是为了谁这样每走一步就回过头来呢? 太平婚嫁不离乡 楚楚儿郎小小娘 三百年来涵养出 却将沙漠换牛羊 在太平的时代,婚嫁不出于村外,柔弱的男孩和女孩三百年来造就了文明,然而如今却被带到沙漠去换取牛和羊。 这悲惨的命运,连读书人也不例外。汴京陷落时,耶律楚材辛辛苦苦救出的,只是国家典礼所需的礼乐专家,其他的仍沦为战争奴隶。 汴京陷落的翌年,哀帝自杀,金王朝灭亡。三年后的太宗九年(公元一二三七年)丁酉年,《元史.耶律楚材传》上有如下的记载: 丁酉,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这里他把儒臣比喻为制造器物的技术人员。要说服蒙古权贵,这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考试在第二年举行,称为戊戌选试。 获得行政技术人员是借口,拯救沦为战争奴隶的知识分子似乎才是耶律楚材真正的目的。以知识分子为奴,把他藏起来,不让其参加考试的主人将判死刑,可见这背后是极大的强权在发动。由于不愿意被杀,即使是仅识得一点字的奴隶,奴隶主们必然也会赶他去考试。 戊戌选试并非科举。科举是定期举行的,而考试只有这一回。元朝举办科举是在最了解中国文化的仁宗时期,那是八十年后的事。 耶律楚材可能没有把这场考试当作定期性的科举,这必然是因为穷兵黩武的蒙古保守派强力抵抗。进入中原之后,蒙古族的内部应该也有人倾向于文化主义。身为契丹王朝辽的皇族末裔、又曾经仕于金的耶律楚材,比起没有地位的汉人,或许较有立场去提倡文化主义。主持戊戌选试的刘中,就是耶律楚材推举的。 楚材死后,壬子(公元一二五二年)时曾有户籍登记,在这场选试中及第的人家被编为儒户。因为技术人员靠着父子相传可以琢磨技术,所以被当成世袭的职业。 杀伐性的游牧气氛一笼罩中原,人们立刻变得流离失所。为了营建一个农民能够安心居住的国家,上层的风气势必要和缓下来。耶律楚材紧跟着蒙古皇帝,是出于冯道在二百年前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说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的爱民之心。楚材似乎想要在他与皇帝的友情上,建筑起自己的理想。 太宗窝阔台非常喜欢喝酒,每日与大臣们酣饮,耶律楚材屡谏不听。楚材便持着酒槽的铁盖说:连铁都会被酒腐蚀成这样,何况五脏!太宗这才好不容易把酒量限制在每日三钟。钟是盛酒的容器,三钟大概就是三杯。不过,据说一钟是相当大的容量。 有一次,楚材与皇族参加宴会,结果喝醉,倒卧在车上。太宗看见,便靠近车旁摇他。楚材正熟睡,神智还未清醒,说了一句真吵!张开眼睛一看,皇帝就在那里。 有酒独醉,不与朕同乐耶? 太宗说着便离去。 楚材慌慌张张戴上帽子去亲见时,太宗已经备好酒等着,于是君臣尽欢而饮。这个故事亦见于史书。耶律楚材以前就曾陪皇帝喝酒,从此以后楚材更加深了与皇帝间的友情。 【无罪杀臣也】 蒙古具有军事优先的体质,军官的能力很强。他们不仅在军事方面,任何领域都想介入。耶律楚材便努力在民政方面建立起军官不能介入的体制。对百姓而言,以武器胁迫人的军官是很可怕的,而军官的要求又多半不合理。为百姓哭就是耶律楚材终身不变的姿态。 在安定的政权下,百姓才会幸福,这是楚材的想法。而最安定的政权,就是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的体制。楚材反对将新占领地送给王公将军,正是这个原因。 河北有所谓汉人世侯。在金末的动乱时期,地方豪族及任侠之徒便成立自卫团体以防止盗贼,守卫乡土。知道当地安全后,很多人移居迁入,于是领导者俨然成为领主。蒙古军南下时,他们率当地居民臣服,领导者被授与官职,这就是汉人世侯。当时河北有数十名这样的世侯。没有他们的合作,蒙古也很难恢复地方秩序,因此准许他们拥有征税及官吏任命权,作为归顺的报酬,而呈现出小独立国的风貌。 主张中央集权的耶律楚材,当然会努力限制汉人世侯的权力。依照他的意见而设置的十路课税所,就是从汉人世族手里取回征税权的机构。课税所的长官与次官,以汉人知识分子担任,其属僚则被编入课税户。就像戊戌选试及第者被编入儒户一样,这个职位是世袭的,与一般人有所区别,以免他们被外在的权力利用。 对于太宗分割州郡给皇族、贵族作为领地的构想,耶律楚材坚决反对。从蒙古人的性格来看,可以看得出这项作法将招致封建性分裂。最好给王公金帛(黄金、绢)。楚材终于成功地说服了太宗。 耶律楚材的功绩,最重要的就是税制的修改,称为系纳科差法。除了税粮之外,每两户要出丝一斤给政府,每五户要出丝一斤给王公诸侯。王公诸侯均给予五户系以取代领地。全国统计起来,数量极多,但人民的负担却很轻。一斤是十六两,一户的负担是八两加三.二两,总共十一两多一点,加上地税、商税、盐价等也是极轻的税率。因此在朝廷会议中,当然有人提出意见说太轻了。对此,楚材说: 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后将有以利进者,则今已重矣。 蒙古及西域的征税观念是认为若有不足,可随时征收。事实上在楚材的时代似乎也有这种想法。轻得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个堪称为基本税率的数字。楚材可能是想要把轻徭薄赋的信念深深融入系纳科差法里。 蒙古不善于经济政策,在这方面,他们有委托给精明的西域商人的倾向。在元代,这些商人被称为色目人,有伊朗人也有维吾尔人。他们继承以前粟特(编注:居住在中亚的波斯民族,自古以来即精通贸易,对东西文化的交流贡献良多)商人的传统,天生就擅长积蓄钱财。 有一个名叫奥都剌合蛮的色目人,当时还取得太宗皇后秃剌乞纳的信任,担任提领诸路课税所官,相当于国税局长官。其实他是所谓的扑买,也就是征税承包业者。他说自己能够把河南的税收银一百一十万两增加为二百二十万两,于是刘忽笃马、涉猎发丁、刘廷玉等人建请扑买天下之课税。楚材反对说:此贪利之徒,罔上虐下,为害甚大。但却被驳回。 奥都剌合蛮说愿意以两倍承办。把一百一十万变为二百二十万,而他实际征收的恐怕在三百万以上,上缴约定的金额后,剩下的大概都纳入私囊。这种苛敛诛求,人民怎么受得了。耶律楚材一再拼命反对。但是人称宽平仁恕的太宗,也被加倍的税收约定打动了心。今后不但必须南伐,而且还有很多想做的事。他有意让这个色目人做做看,遂嘲弄大力反对的楚材说:怎么?你想打架吗?楚材当时可能已流下眼泪。太宗说: 尔欲为百姓哭耶?姑令试行之! 这件事见于《元史》。 奥都剌合蛮的诀窍是在系纳制上再征收每户七两银,称为七两包银制。这种不合理的作法,不只楚材反对,河北的汉人世侯也大加反对,于是计划便被搁置下来。 太宗即位十三年而死,接着便是皇后秃剌乞纳摄政的时代。取得皇后信任的奥都剌合蛮权势极大,但每逢有事,楚材便当廷争论。楚材很危险哪!人人都这么说,但他并不怕死。 当皇后说出有意把盖上御玺的空白诏书交给奥都剌合蛮,以便让他随时填写时,楚材说: 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自有宪章,今欲紊之,臣不敢奉诏。 由于楚材严加反对,白纸诏书才作罢。随后摄政皇后下令: 凡奥都剌合蛮所建白,令史不为书者,断其手。 耶律楚材对此辩论不已: 国之典故,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当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况截手乎! 并且大声说: 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无负于国。皇后亦岂能无罪杀臣也。 皇后虽然不悦,但因他是先朝旧勋,深为敬惮。 从投效成吉思汗的青年时代起,耶律楚材必已看开了生死,志愿成为保卫文化、防御野蛮的后盾。他诘问秃剌乞纳的话有着一股威力。 太宗过世三年后的甲辰(公元一二四四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于任内,享年五十五。据说皇后哀悼而赙赠(奠仪)甚厚。 世上总是有阿谀权势的小人。知道摄政皇后其实对楚材感到不悦,据说有人控告说:宰相在任内曾将天下贡赋之半据为己有。皇后于是让身边的麻里扎去调查这件事。 不论怎样谄媚皇后的人,也不能把无说成有。若说有,就必须拿出证据来。耶律家有的,全部就是雅好音乐的他所爱弹的琴及阮咸等乐器十多把,一点古今书画、金石等文物数十卷,这些东西根本抵不上天下贡赋的一半。 耶律楚材死后两年,定宗即位,奥都剌合蛮失势被杀。私吞公产的才是他。 耶律楚材死后被追封为太师、上柱国、广宁王,谥文正。 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传所谓自贬损以行权者,楚材其庶几欤? 这是《新元史》对楚材的评语。 《春秋公羊传》里有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的句子,是陈述行使权力者的理想形象。这段话评价耶律楚材已接近这个理想的形象。 明代所编的《元史》以杜撰著名,清末进士柯劭忞于本世纪初撰写《新元史》补充之。东京帝国大学因这部著作而赠予柯氏文学博士的学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