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中国杰物传

第3章 (第3则) 吕不韦

中国杰物传 陳舜臣 8679 2023-02-05
吕不韦是不幸的人。这个不幸,就是遇到像始皇帝这样一个可怕的君主。而且,吕不韦投资之后想要取回本钱,换言之,他想操纵君主。但成人后的始皇帝却不许吕不韦操纵自己。 【阳翟大贾】 吕不韦担任秦国宰相之后,最感痛切的,就是人才不足。王翦、蒙骜、李信等勇将虽多,却缺少经世富国、具有智谋的文臣。他不得不承认: 秦以往并未热心培养士。 在其他国家,有实力的王公贵族都拥有大批食客。这是为了要储备人才。 其中,齐的孟尝君最为人所周知。有则很著名的故事,说他连鸡鸣狗盗之徒也招揽过去。赵的平原君召集了数千宾客,三度担任赵的宰相。如今这二人已经亡故,但魏的信陵君、楚的春申君和吕不韦则是同时代的人。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合称战国四公子,他们各自在其国内都是很有实力的人。

只要当上秦国宰相,不必特别去招聘,就会有人自动来谋求一官半职。因此,不到一个月,便也聚集了近百人。 食客之中,有个人名叫李斯。 并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只是吕不韦看了食客的名册,知道李斯曾跟随荀卿学习,才开始对他留意起来。 吕不韦经常听说荀卿的事,知道他是一位在齐讲学的儒者,数度为官,曾做到齐国的祭酒(校长),后因受了谗言才到楚去,如今寄身于春申君之处。 荀卿原是赵国人,后世称为荀子,以提倡与孟子性善说相对的性恶说而闻名。 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圣人才要制定礼。如果人性像孟子所说那样良善的话,可以让他无为自然。这一来,就变成道家的学说。主张性恶说的荀卿注重人为,也就是说他是人性主义,由此自然导出合理主义。

吕不韦读过荀卿的著作之后,就很注意李斯。一日,他把李斯找到书房里谈话。 你是上蔡(河南)人,为什么会留在秦呢? 对于吕不韦的这个问题,李斯微笑地回答: 对不起,这个例子有些失礼:我看过厕所里的老鼠经常吃食人的粪便,人或狗一靠近,它就吓跑了。但是,如果到仓库里看看,那里的老鼠有宽敞的空间,丝毫不怕人或狗。因为它和人一样吃米,并非是什么特殊品种的老鼠。人也是一样,常随所处的地方不同而有差异。我选择可以住的地方,所以我到了秦。 哦。那你选择仓库而非厕所了?这么说,楚还不算是大国啰? 吕不韦说道。李斯的原籍地上蔡,当时是在楚的辖境内。 虽然说是大国,但声势不同。秦王将吞并天下。 李斯答道。他满脸微笑地看着吕不韦的眼底。

(你的原籍不是韩吗?为什么来秦呢?不是跟我一样吗?) 吕不韦感觉李斯的视线仿佛在这样问。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阳翟在现今的河南省禹县附近,是韩的旧都。一百多年前,韩哀侯灭郑,便把国都迁到郑。一般认为,司马迁依据《战国策》来记述《史记》的地方很多。但惟独<吕不韦列传>,《史记》与《战国策》有相当大的出入。 《战国策》里说,吕不韦原籍是濮阳。濮阳乃卫的国都,与阳翟相去甚远。 司马迁写<吕不韦列传>时,没有参照《战国策》来写,自然是因为还有别的可供依据的资料,而他认为这些资料才是正确的。不过,他依据什么资料,如今已不可考。其他的部分都依据《战国策》,为什么独独<吕不韦列传>是参照别的资料呢?这个理由只能去推测。

无论如何,我们先根据《史记》来叙述吕不韦的事迹吧! 【此奇货,可居! 】 大贾就是大商人。 《史记》里说往来,可能是走遍各国。因为贱贩贵卖,所以应该在期货上很有眼光。在那个时代,物价的涨跌与政情当然大有关系,吕不韦必定经常紧盯着各国的政局。 由于生意的关系,吕不韦停留在赵都邯郸时,得知秦国的王孙在此当人质,且不太受礼遇。 这位王孙,就是秦昭王的次子安国君之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妻妾成群,其中最受疼爱的是华阳夫人,后来成为正室。但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在邯郸当人质的王孙名叫异人,母亲是安国君的侧室夏姬,她并未得宠。因此,夏姬之子异人被派出作人质。 异人的境况就像弃子,一颗被取走也不可惜的棋子。换言之,一旦开战,他即使遭杀害也不要紧。秦与赵屡屡在国境上发生纠纷,因为双方并未看重人质的生命。

对秦而言,异人并不是一名重要的人质。 对赵而言,他虽是秦国送来的人质,但并不受秦重视,也就不太有什么价值了。 所以,异人受到极简慢的对待,不仅国内鲜少有人来问候,赵国也并未礼遇他。 然而,商人吕不韦却视异人为可投资的对象。目前价格虽然便宜到不能再便宜,但他的身价未来可能会暴涨,是一张很有希望的股票。 此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这么看异人的。 对各国王室内幕了如指掌的吕不韦,知道继承秦国王位的太子已死,论顺位、论才能,次子安国君都应该被立为太子。 秦太子死于昭王四十年(公元前二六七年),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则在二年后的昭王四十二年。 异人升格为太子之子,价值应该略微上涨,但他有二十几名兄弟,其生母夏姬亦不太得宠。要争赢二十几个人是很困难的。更重要的是,他本人被派出作人质,根本不在国内。因此,他的价格并没有太大幅度的上涨。吕不韦依然认为他是奇货而把他买下。

我希望能把您的门变大。 吕不韦对异人说道。异人微笑着回答: 先把你自己的门变大,再来操心我的门吧! 您有所不知。只要您的门变大,我的门自然就变大。 异人终于察觉吕不韦的话里有话,于是请他到屋内密谈。 吕不韦说出他可以为争夺王位最为不利的异人扭转命运的方策。 身在外国,这种不利的情况要怎么弥补?别净是说不利,不在国内岂非也有好处吗?首先就是不会被对手敌视。其次,平日的言行也不会被国内知道,想起来这是非常有利的一点。 难道不能由这里主动把消息传回去吗? 吕不韦说道。他的意思是,可以由这里写脚本,说异人多聪明、多有才能、人品多高尚,而这些风评不是不能传回国内去的。 这需要资金。先拿五百两黄金。

吕不韦拿出钱来,作为异人的交际费,以购买金钱所能买到的评价。他们处理掉原先简陋的马车,改乘装饰得非常华丽的马车去拜访政要人物或接待这些人物的来访,赠礼时出手也相当大方。脚本的大纲虽然是吕不韦写的,但异人也是个非常聪敏的人,他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恰如其分。 生母不受安国君的宠爱,这点从某方面来看也是很有利的。换言之,就是他不会遭到安国君的正室华阳夫人的猜忌。因而吕不韦想到一个扭转局势的大计策。 让异人成为华阳夫人的养子!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尽管目前最受安国君的宠爱而立为正室,但万一安国君先死,她的未来如何就很难说。毕竟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都是华阳夫人的对手们所生。 华阳夫人在后宫恐怕也一直在打着激烈的爱情战。凡是美丽且受到安国君喜爱的女子,无疑地就是强敌。而被安国君疏远的女人虽然也是对手,但应该不会被华阳夫人那样憎恨。异人的生母夏姬在每个人看来都是不会受安国君宠爱的女人。大劣势具有能够转化为大优势的潜力。

吕不韦再度准备了五百两黄金,搜购珍奇玩物,然后西向赴秦,开始为异人工作。带着豪华的礼物,吕不韦前去说服华阳夫人的姊姊。 《史记》里是这样记载的。不过,依照《战国策》的说法,他说服的对象是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无论如何,一介商人是无法直接去见王后的。因此,他才会去见华阳夫人的手足。 华阳夫人的家人们都具有危机意识。夫人膝下无子,而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有一个名叫子傒,由杰出的人才士仓从旁辅佐,被视为很有实力的继承人选。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 根据《史记》的记载,吕不韦透过华阳夫人的姊姊这样对她说道。另一方面,依《战国策》的记述,吕不韦曾胁迫华阳夫人的弟弟: 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

意思是说:安国君如有万一,子傒继任后,士仓成为宰相,华阳夫人的门前恐怕会杂草丛生。要避免这种结局,此时就应该收纳具有安国君血脉的人为养子。接着,吕不韦便大大吹捧在赵国当人质的异人有多贤能,说他因思慕国内的父亲和华阳夫人而日夜哭泣。这个哭泣思慕的说法,仅见于《史记》,《战国策》里并未记载。 在生母夏姬犹然在世的时候说泣慕华阳夫人,这令人觉得有点阿谀过度了。不过,在那个时代,对庶子来说,父亲的正室如同母亲,有时甚至超越生母的地位。 【乃遂献其姬】 在异人回国前发生了一件事,但仅见于《史记》,《战国策》里却看不到这样的记述。 吕不韦在赵都邯郸与一名绝世美女同居。这名美女还善于舞蹈。令人困扰的是,异人竟然为她神魂颠倒。

你能把她让给我吗? 吕不韦终于按捺不住动怒了。但他一转念,此时如果与异人争吵而分道扬镳,那么以往的投资岂不化为泡沫? 念业已破家为子楚(异人),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如果是这样,事情就非比寻常了。异人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而邯郸之姬所生的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因此,始皇帝就是吕不韦的儿子。 为什么《史记》有这样的记载,而年代更早的《战国策》里却没有呢?司马迁是依据其他文献或见闻而写的吗? 所谓大期,依徐广的注解,就是十二个月。如果这意味着从该名姬妾被让出到分娩的时间,那么政恐怕仍是异人的儿子。让出时那名姬妾应该还未怀孕。 秦始皇灭了六国,曾经推行焚书坑儒的暴政。对后来取秦而代之的汉代来说,秦始皇是个大恶棍,关于他应该有很多充满恶意的故事。事实上,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不能继承秦国的正统,这就是最大的丑闻。在作者不明的《战国策》的时代,并没有这样的记载,但到了稍后的司马迁时代,这个故事可能就在世间流传起来。有人认为当时有股风潮,认为既然秦始皇的名声不好,那么不管什么都可以写,而司马迁正好看了那些文献,便把它们采用于自己的著作中。 异人应该不是傻瓜,既然把这名姬妾立为正室,当然不会算错她的分娩时间。虽然司马迁在《史记》的<吕不韦列传>里也有记载这一点,但<秦始皇本纪>也就是始皇帝的传记中却没有提到这件事。 始皇帝是否具有秦王室的血统,终究是枝微末节的问题。对吕不韦这样的人来说,这才是很大的问题。毕竟始皇帝的生母曾是吕不韦的爱人,这是不变的事实。这件事谁都知道,包括始皇帝本身。 关于异人回到秦国一事,《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也颇有出入。 《战国策》的叙述很持平。 由于吕不韦的努力,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养子,要求赵让他返国。当时,吕不韦似乎已经回到赵国。赵不愿轻易放走人质,这是理所当然的。吕不韦的辩才在此发挥了作用。 这位异人是秦的宠儿,这点从本次要求回国的事件中可以看得出来。如果秦国真的决定灭赵,国家利益当前,恐怕不会顾虑到一个儿子。换言之,异人不过是个空质。如果卖个恩情让异人返国,他一定不会忘记。秦王已经垂垂老矣。如果秦王现在死了,而异人还在赵国,那就什么事也不能做。他对赵国并没有用处。 赵被说服了,匆匆把异人送回。 而《史记》的记载却更戏剧化。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二五七年),秦将王齮包围赵都邯郓。赵欲杀人质异人,结果吕不韦以黄金六百斤收买看守的衙役,异人才得以逃脱。 据说赵欲杀异人留下的妻子与儿子政,但因其妻为赵国豪门之女,因此得以要求娘家收容藏身。 而异人返秦之后,改名为子楚。 异人与养母华阳夫人会面时,吕不韦建议他穿上楚国的服装。因为华阳夫人出身于楚,她对异人这份用心非常高兴,说: 以后你就叫子楚吧! 就这样,异人改名为子楚。 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二五一年)秋天,昭王薨,安国君继立,就是孝文王。孝文王即位时已五十三岁,翌年十月卒。父丧三日后,他举行登基大典。随后接受正后华阳夫人的建议,立子楚为太子。 子楚终于成为秦王,时年三十二岁。他在赵国所生的儿子正好十岁。因为生于正月,所以取名为政。 吕不韦的奇货终于成为秦国的主人。对子楚秦庄襄王来说,吕不韦是他的恩人。因此他即位后立刻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为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在位三年而卒,十三岁的政即位,就是秦始皇。 吕不韦由丞相升格为相国。其实相国这一官职就是由这个时候开始的,它可以说是特别为吕不韦而设。后来汉朝的萧何及曹操等人也担任过此职。在日本,使用太政大臣这个汉文名称,而平清盛就被称为相国人道。 【君何功于秦? 】 吕不韦得意洋洋的日子为时甚短。 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让他们分别著述见闻,内容扩及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由八览、六论、十二纪等各篇组成,全书多达二十余万言。这部著作定名为《吕氏春秋》。 吕不韦将这部《吕氏春秋》陈列于秦都咸阳的市门旁,其上悬吊千金,招请诸侯之游士宾客,夸耀道: 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那个时代还是在木简上书写文字,所以这部著作排开来必然很壮观。既然提出这么高的赏金,可见吕不韦对自己主持编纂的著作信心满满。 荀卿的弟子李斯也是吕不韦初期的食客之一。 吕不韦不但高居相国之位,同时秦王政还称呼他为仲父(叔父),这应该是一种荣衔。少年君王会说出这样的话,必然是经过吕不韦调教的。 秦在战国时代是超级大国,拥有众多的家臣,而吕不韦身为首揆,与仅次于他的臣僚之间差距非常大。可以说,他的地位直逼君主。 如果《史记》列传的记载属实,这位少年君主就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在秦国,可以说没有一件事是吕不韦办不到的。人人都以欣羡的目光看着他。 吕不韦也意识到这种视线。而最让他有强烈感觉的,就是食客李斯的目光。李斯不只是羡慕,他似乎还想从吕不韦那里学到什么。 少年君王一即位,母亲就成为太后。她曾是相国吕不韦的爱人,如今已成为寡妇。而她又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女人。 在秦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吕不韦,和他以往的爱人太后又聚在一起了。然而他不得不担心一件事:十三岁的君王逐渐长大。 秦王政年纪虽小,但已显露出非凡的才能。他后来果然击灭六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从言行中可以观察得出,他的性格与其说是冷静,不如说是冷酷。 如果不尽早和太后分开,那就危险了。 吕不韦想。以臣下的身分和太后私通,可谓大逆不道。他可能会因为这个理由被杀。 麻烦的是,太后是个不能一日没有男人的荡妇。吕不韦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决定在太后身边安插别的男人。 他找到一名阳具很大的男子,名叫嫪毐。他把嫪毐推荐给太后。以一般的身分是不能接近太后的,因此让他受刑去势成为宦官,在太后身边服侍。但据说事实上他并没有被去势,因而经常要拔去髭须,以便看起来像一名宦官。 嫪毐受到太后的宠爱,被封为长信侯。受过宫刑的宦官成了贵族,忽然间富有起来,于是兴建豪邸,家中佣仆多达数千人。此外为了猎官,食客也有一千多人。这个人心术原本就不正,如今发达起来的模样自然受到士人的嫌恶。太后与嫪毐生了两个儿子。她声称要依占卜而避时,然后长期留在离宫以掩人耳目。 长信侯其实不是宦官,太后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有人提出密告。虽然对各个重要关节施以贿赂,试图保密,但终究纸包不住火。 时为秦王政即位九年。秦王已是二十一岁的青年了。 被密告乃至于很快就东窗事发,恐怕是因为贿赂的关系。冷眼旁观的少主政始皇帝,等待对手穷途末路,自取灭亡。将有人密告的消息传入长信侯的耳中,也许就是始皇帝的计谋。 因为有点空暇,我要到雍去祭祀。 始皇帝悠闲地说道。情况看起来好像有机可乘,长信侯嫪毐便使用太后的印玺,召集了兵员意图叛变。于是,青年君主轻而易举地击垮了他的对手。 这项行动非常漂亮。事前当然没有跟吕不韦谈过,完全由甫自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始皇帝自己一手策划并实行。 始皇帝知道推荐内宠嫪毐的人是吕不韦,但是并没有立刻加以处分。他很果决地杀了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就是他同母异父的弟弟。 翌年十月,吕不韦被解除相国的职位,奉命住在河南的食邑(领地)内。 王未杀我。 吕不韦乐观地想。说他乐观,不如说始皇帝过于严酷。吕不韦不知道这位青年君王的可怕。 吕不韦对自己的功绩很自负,认为始皇帝今天能够在位,完全是因为他让始皇帝的父亲继承了王位的缘故。但是对始皇帝而言,他这种自负不值一顾。 吕不韦愚蠢地试图夸示力量。他虽然被迁移到河南,形同放逐,但却开始与诸侯的宾客大肆交际起来。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 这是《史记》里的文句,意思应该是说诸侯使者陆续前去拜访吕不韦。这一句话也不是不能解释为诸侯使者陆续前往咸阳,请始皇帝赦免吕不韦的罪。但是,这种情况反而对吕不韦不利,它还是被看成是吕不韦的示威。 始皇帝派人送信给吕不韦。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不过是始皇帝批判吕不韦,质问他对秦没有任何功绩,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食禄十万户。迁往蜀地是处分,十万户食邑收回。放逐到蜀之后,不久还会有新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可能就是处刑。始皇暗示他,与其被处死,不如选择自杀比较好。 于是,吕不韦仰毒而死。 时间是始皇十二年(公元前二三五年)。 令始皇帝头痛的母亲太后也死于十九年(公元前二二八年)。燕太子派出刺客荆轲暗杀始皇帝失败,是发生在翌年的事。 吕不韦自杀的那一年,秦助魏击楚;翌年,秦出兵赵国,接着攻韩。原籍赵国邯郸的太后过世那一年,邯郸城陷,赵王被掳。赵的灭亡应该是其来有自,因为始皇帝的出生地也是邯郸。 由此看来,吕不韦是在秦挥兵统一天下之际死的。始皇帝并不需要任何人辅佐。他的身心盈溢着异样的力量,也许就是这股力量容不下吕不韦的存在。 【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 秦灭掉六国中最后一个国家齐,是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的时候,他自称始皇帝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史记》的<吕不韦列传>是这样总结的: 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在《论语.颜渊篇》里,孔子曾对士的理想达与闻做了一个区别。弟子子张说达是在邦必闻,在家必闻,但孔子批判道:这不过是闻,并非真正的达。 所谓真正的达,是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时时为人着想并态度谦逊。色取仁而行违(外貌看起来像仁,但行为违背了仁)就是闻。看起来像仁,风评自然好,但不能说是达,只不过是闻罢了。 拥有食客三千的吕不韦,似乎也是一个颇获好评的人。但在司马迁看来,吕不韦只是一个极具眼光的商人,他还欠缺仁。虽说眼光独到,却没能看出始皇帝的本质,所以招致灭亡。 食客李斯紧紧盯着吕不韦观察,他认为吕不韦是不幸的人。这个不幸,就是遇到像始皇帝这样一个可怕的君主。而且,吕不韦投资之后想要取回本钱,换言之,他想操纵君主。庄襄王或许被他操纵,少年时代的始皇帝或许也如此;但成人后的始皇帝却不许吕不韦操纵自己。 李斯后来当上丞相。整个秦朝的国家体制,系以他的性恶说为基础而建造。焚书就是起于他的进言。 始皇帝死于巡幸途中,是始皇帝三十七年(西元前二一○年)的事,当时身边只有始皇帝的么子无能的胡亥,以及品格低劣的宦官赵高和李斯。贤明的长子扶苏正在长城戍边,始皇帝在遗嘱中指名要他继位,并回到咸阳迎接自己的灵柩。 这时,李斯受到赵高诱惑,搁置了那道遗诏,并且共谋伪造假遗诏。 胡亥显然很昏愚。 李斯想起吕不韦。吕不韦不能实现他操纵帝王、成为豪富的梦想,是因为始皇帝具有超人的才能。而这个愚昧的胡亥如果成为君主,我不就可以随意操纵他了吗? (吕不韦未完成的梦,我来完成。) 受到赵高诱惑时,李斯的心里也许正萦绕着这股念头吧! 与吕不韦不同,我是幸运的。他对自己有幸遇到昏君,必然兴奋得浑身颤抖。 的确,上面是一个昏君。但是,李斯没有看清楚,还有其他人要操纵这个昏君。这个人就是宦官赵高。吕不韦可以选择自杀。而不幸的李斯,却落入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阴险苛酷的宦官赵高的圈套中,被处以极刑,满门灭绝。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