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日本史话

第49章 丰臣秀吉兴起侵略狂想的经过

日本史话 汪公紀 5237 2023-02-05
秀吉在讨伐北条的时候,关东以北地区还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名伊达政宗,十分英勇,他吞并了四邻,成为陆奥、仙道一带的霸主。不过他很警觉,看到秀吉大军到来,知道无法抗拒,亲自绕道来谒请降,秀吉看他器宇堂堂,虽然眼睛一大一小但炯炯有光,在俦人广众之中,侃侃而谈。那时北条还在顽强抵御之中,小田原未下,秀吉问他如何破敌,他便在满座高级将佐之前,指手画脚,大放厥辞。秀吉对这天真纯朴的青年不但器重,并且信任,准许他投诚,不过将他的领区削除了一大半。有人几次进谗,说他靠不住,会反,但秀吉对他始终没有起疑。 北条灭亡之后,日本在秀吉的威望之下算是统一了。秀吉大封功臣之后,兴高采烈地带同他的宠姬淀君班师凯旋,在天正十八年九月一日回到了京都。凯旋之后不久,倒不是伊达政宗反,而是九户地区的老百姓,不堪新来的权贵作威作福,纷起反抗,一时如火燎原,蔓延到几乎整个东北地区。秀吉不得已,命令他的外甥秀次领兵去进剿。由伊达政宗任先锋,经过几次血战后,讨平了。秀吉为了镇抚九户以及陆奥一带的民众,特地遴选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部将蒲生氏乡为管领。蒲生本来也隶属在织田信长麾下,信长爱他的英勇,把女儿嫁给了他。信长死后,转为秀吉的部将。这时他领有仙道十一郡以及会津等一大片疆域,有人贺他时,他说可惜这地区太过偏僻,不是中原逐鹿之区,说明了他是个极有野心的人物。那时秀吉已届花甲之年,后继者未定,有人问他:倘若秀吉百岁之后,天下将属谁?他毫不迟疑地答道:如果不是前田利家,就该是我。德川家康的才具不够,不能胜任。在他心目中,连德川家康都还远不如他,种下了日后被人嫉视、暗算之因。

前一年,淀君所生的小男婴这时已经咿哑学语了。长得眉清目秀,丝毫没有乃父的怪相。秀吉晚年得子,倍加疼爱。秀吉除了正妻八重之外,还和不少女人发生过关系,但都没有生过一男半女,卜者说他命硬,难有子嗣。而他娶了淀君之后不久,淀君便有了孕,顺利生了个男孩,在欢喜之余,总免不了有不祥的暗影,深怕这小宝贝会养不大,因此取名为弃丸,是扔掉了的东西,鬼神不会注意到他,不过弃丸这名字总嫌不雅,这次凯旋归来,便将弃丸改了,改为鹤松,希望他有松鹤之寿。 九户的叛乱,由秀次等敉平时,已是天正十九年的七月。秀吉得意非凡,他完成了统一大业,日本每一个角落里,现在都能歌颂太平,这是自从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形成了割据局面以来,从未有的景象,四百年间的封建社会,在他手中结束,焉能不使他手舞足蹈,心花怒放。但是乐极生悲,他最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八月,小鹤松忽然生病,医药罔效,希望他有松鹤之寿的,竟弃他的父母而逝。

秀吉心如刀割,他是命硬,不该有子嗣,这次的打击使他万念俱灰。 秀吉已经是五十六岁垂死之人了,他偌大的事业竟无人承嗣,心中难免有无限的空虚。由他胞姊那里过继来的秀胜,早夭,其后又由织田信长抱来的孩子,也取名秀胜,一直被他夫妻二人万分疼爱的,不幸养到十六岁,也夭折了。但是丰臣氏不能就此无后,在他近亲里,这时只有秀次,是他胞姊的儿子,秀胜的哥哥,二十二岁了,身体壮健,从小就从军,秀吉在小牧山之战时试用他为大将,却吃了一次大败仗。那时秀次才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大孩子,无作战经验,而对手却是屡经杀伐的名将德川家康,吃了败仗,不能完全怪他,但秀吉认为他不堪重任,嫌他不够成熟,有机会就要教训他、告诫他,要他必须向家康学习。

这次九户的敉平,秀次总算争回了面子,交了差,博得了娘舅的嘉奖,赞许他是个将才。的确,秀次在秀吉的心目中有了转变。尤其当小鹤松夭逝后,秀吉于丧明之余,瞻望身世,免不了自感单薄,最可靠的后辈只有秀次。今后,他是否还能生子,生子能否成人?如果真的命中刑克太重,他该怎么办?丰臣氏是否就此终结?秀吉反覆思考,经过痛苦漫长的一百天之后,丰臣氏不能无续,他下了决心,认秀次为义子,命他放弃了原姓三好,改姓丰臣。 秀吉伤子之后,心灰意懒,一直提不起精神。一天他登清水寺阁,西望远眺,忽然兴起了念头,对从者说道:大丈夫当用武万里之外,何自悒郁为!他以前任织田信长的部将时,奉命为征西大将。临行辞别,信长将自己的旗帜、标记授给了他用,并且应允他:功成,将山阳、山阴十几郡国的区域都由你去支配。他那时曾经大言道: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威灵,席卷明国之兵,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

他蓄意侵犯韩、明,似乎已经很久。那时他所得到的有关于明的情报如何?明朝的真实情况又如何?需要略加叙说。 明朝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从明太祖开始,就充满了不祥的戾气。胡惟庸的谋反计划,日本来的贡使毫无疑问是参与其间。幸而太祖发觉得早,奸图未得逞。胡惟庸伏诛,但是日本的狡谋,几年之后,方才暴露,于是封锁了贸易,断绝了与日本来往,不料从此招致了倭寇。 为什么会有倭寇?倭寇怎么形成的?简言之,就是武士的副产品。 日本自从武士阶级形成之后,社会秩序渐渐蜕变。以前由圣德太子遗传下来法的观念,已荡然无存。谁有刀,就是谁狠,很快的强豪蜂起,割据的局面随之而兴。大武士豢养了很多小武士,大武士之间再互相争霸,形成了战国时代,不断有人亡国,不断有武士无家可归,流浪山林街头间。而人民呢?更是苦不堪言,强豪们只顾自身的利益和享受,谁还会管老百姓的死活。人民是被剥削、被驱使,如牛如马任意地被宰割的对象。违抗者死。在无路可走的状况下,老百姓只有铤而走险,在死中求活。因此在群豪对峙、争城夺地的另一面,便有所谓的一揆连续发生。一揆是借用《孟子‧离娄篇》里的其揆一也,表示愿望是一致的,一致反抗苛政。由应永三十三年(西历一四二六年)的近江坂本所领导的一揆开始,到庆长八年(西历一六○三年)各地蜂起的一揆,总共有了四十二次,而其间很多的一揆,都是经过几年后才敉平的。在国内为一揆,在国外便是浮海为盗,成为倭寇。

盗寇的老大当然是武士,他们是藩阀大武士的臣下,被另外一个更强大藩阀武士所灭亡之后,成为流浪无依的无赖汉,他们既不甘于投降,也无转业的技能,他们唯一的本领是会耍刀、会杀人。这些职业凶手是倭寇最好的出路。只要日本有内战,便会有倭寇,因此日本之有倭寇尚早于一揆五十年。将近三百年的日本战国,明廷便遭受了将近三百年倭寇的侵袭。 被害者的明朝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在太祖平定群雄之后,由于久战的结果,各处耕桑之地变为草莽,肥沃农田不免荒芜。太祖本人贫困出身,深知民间疾苦,他即位不久,便接连几年下令各地轮流蠲免田租。到了仁宗、宣宗,都是心地慈厚的君主,他们根据唐宋以来的律法施行仁政,政府对人民的福祉多方照顾,虽然未必能做到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浊酒盈瓦缶,美谷堆荆囷,但至少已经是个恢复旧有的传统文化,一反元朝歧视汉人的统治方法,成为极有规章秩序的国家。在边疆塞北,纵然仍有战斗,不过杀伐之声十分辽远,在内域以及滨海地区,总是一片祥和,酒绿灯红,管弦诗歌,享受不知干戈为何物的太平盛世。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忽然出现在老百姓眼前,一批半裸体、拿着三尺刀的野人,口吐番言,逢人便砍,见物就抢。明朝善良的黎庶焉能不惊惶失措,四散奔逃,这便是倭寇初获利市的情况。其后情形就更糟,到了明廷中叶以后,年轻昏庸的君主接二连三地受制于贪墨奸佞的大臣,国政日非,流氓盗贼蜂起,而这些盗贼,恰好和日本来的亡命之徒互相会合,于是甘心为虎作伥,凡是滨海地区的繁华都市,没有一处不被蹂躏。 那时明廷的重兵集中在北鄙,防备蒙古大元的再起。视为大后方的腹地几乎全不设防。仅有的警卫,不过是维持治安之用,怎么能抵御舳舻相连、蔽海而来、洞悉虚实的中日共同编组的流寇!经过多少次的延误和寡断,明廷总算觉悟过来,认真进剿,倭寇当然敌不过俞大猷、戚继光,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的名将,连连挫败之后,终于被歼灭。这是嘉靖四十二年左右的事,在日本,同一时期德川家康平定了猖獗多年的一向一揆(时为西历一五六四年)。

一向一揆之后,小规模的一揆还是不断发生,日本老百姓的生活没有获得显著的改善。不过在武士方面,却有了转变,织田信长已经略平了日本的大半,武士们有了投靠的方向,不降者死,但归顺者有封赏,无须再乘风破浪,干那没有出息的掠夺生涯。而另一方面担任向导的明朝方面海盗,徐海、汪直,被总督胡宗宪所诱降,相继授首。倭寇失去了有力的友军之后,很清楚干这一行业只会有大险,而绝无前途。武士们也是聪明人,他们何苦非选这绝无荣誉可言的海盗职业,而不去追随当时已经明显冒出来的领袖,跟他一起取天下,而光宗耀祖呢!因此倭寇在汪直被处分了之后,戚继光、俞大猷又在仙游和潮州两地的激战中,将万余倭寇截杀至无遗类,从此明廷的倭患平息,日本浪人武士改行了。

在汪直被胡宗宪诱杀之年,也就是丰臣秀吉投靠到织田信长帐下的一年,他虽然只不过是一名小卒,但他为人机警,耳听八方,风闻到倭寇在明朝各地轻易猎获到种种珍宝时,不禁垂涎万丈,心想总有一天,我也能扬威域外。三十四个年头,在汹涌的百战之中度过,他统一了日本。现在是实现他奢望的时期到了,想乘他未届花甲之前,和大明的武力较量一下。当然这是个冒险,不过对自己的兵将也是个极好的考验。何况他现在部下有功的将佐越来越多,而希求封赏的胃口也越来越大,无奈区区日本,哪里有那么多的土地供他去分配。于是免不了有人要怨嗟、有人要不平。因此如果驱使这班武人去海外角力,幸而胜,便能开疆辟土,获得无尽藏的资源去酬庸他们,不幸而败,被杀了头,也省了他的事,免得他亲自去执行那不愉快的走狗烹,良弓藏的勾当。事实上,他不能不有此准备,部下之中桀骜不驯的家伙实在不少,如果不给他们发泄的机会,必然也会掀风作浪。

倭寇平息后的三十余年,明廷怎么样了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世宗、穆宗相继崩殂,十岁的神宗万历皇帝即了位。大学士张居正秉政,他悉心辅佐幼主,君臣之间也十分融洽。居正虽是文人,但他非常注意武备,对武将也极为维护,史称:他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除武备之外,也知道经济财政的重要,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可以说明廷在他手中,也有了一段中兴之盛。只可惜他死后不久,诸名将也相继去世。而更奇怪的是,本来英明的万历帝忽然糊涂起来,听信太监张诚的谗言,将张居正家里人,弟兄、儿子都下了狱,并且抄了家。本来风调雨顺的气候,也忽然大变,连年水旱天灾层出不穷,京师频频地震,征兆着国基动摇了。这是神宗万历二十年间的情形,神宗三十岁。张居正逝世后十年。

耳听八方的丰臣秀吉对明廷的情形当然清楚,《日本外史》写道: 明民有来投者,明主朱翊钧失政,武备不具,秀吉益思窥之。 天正十九年,秀吉大会诸将帅,说明了他侵韩龚明的计划,他说:吾欲以邦治,委内府,而自将入朝鲜,以其兵为先锋,以入于明奄有其国,多割土壤以予诸君,使诸功臣皆厌其望,不亦快乎!我筹之已熟,事非甚难,诸君其能为我出力耶!明明白白说出了他侵略的意图,与倭寇的行径毫无二致,不过规模更大而已。 内府就是他认为义子的秀次。秀次由他的举荐,已经位为内大臣,这时更进一步将关白之位也让了给秀次,他对朝政一概不管,专心指挥作战,将大本营设在沿海的那古邪,而自称太阁。 秀吉积极备战,命令建造大舰数千艘,集中各地的兵力到沿海港口。到了十二月,将绘制完成了的朝鲜地图分发给各将帅。然后组成八军,以对付朝鲜的八道。第一军由加藤清正,第二军由小西行长,第三军由大友义统,第四军由岛津义弘,第五军由长曾我部,第六军由蜂贺,第七军由小早川,第八军由毛利辉元率领,总共十五万人。此外有游军六万人,由石田三成巡回接应。秀吉本人坐镇在那古邪,守住本土,与德川家康、前田利家、蒲生氏乡、伊达政宗等,率领精兵十万自卫。 第一军的大将加藤清正是秀吉的姨表兄弟,追随秀吉东征西讨,数立战功,是秀吉部下勇将,在贱岳之役中,他曾大显身手,是有名的七支枪之一。小西行长也是秀吉一手提拔起来的战将,由弁裨累进为摄津郡的太守。由秀吉赐姓为丰臣。加藤、小西都是秀吉的嫡系亲密爱将,不过两人之间为了争宠,嫉视很深,秀吉也知道二人不和,因此在任命先锋的时候,令他二人互为先锋。 至于其他六军的主将,都是秀吉在征讨四国、九州时,投诚过来的降将。这时给他们机会立功自赎。 秀吉的准备、筹划、行动,隔海的明廷都一无所知,还以为四海升平,晏安无事。时为神宗万历二十年的四月,日本改元后的文禄元年,西历一五九二年,美洲大陆发现后,整整一百年。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