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日本史话

第35章 南北朝的抗争

日本史话 汪公紀 6020 2023-02-05
后醍醐天皇经过二十年的战斗挣扎,终于以五十二岁,遗恨绵绵地薨于吉野了。因为他蒙尘在吉野,而他的堂房姪儿量仁亲王,已先为北条幕府,后又为足利尊氏拥立为光严天皇,因此史家称他为南朝,以别于光严的北朝。 光严本来被指定为后醍醐的皇太子、继承人。不过后醍醐从来没有同意,若依北条幕府两统交替为帝的约定,早在元弘元年,后醍醐当满十年天皇,就该禅位给光严才是,但是后醍醐硬是不肯,并且进行了讨幕的计划,不幸被发觉,反为北条所废,拥立了光严为帝。虽然由于后醍醐顽抗,没有交出天皇应有的信物神器,但是也依据了故事,由前任天皇花园上皇颁发了即位诏书,所以也不能不认为是名实俱副的天皇。 三年之后,北条兵败,后醍醐复辟,光严虽然不论在辈份上或在年龄上,都是后生子姪,但是一时无法处置,只好以太上皇的名义,投之闲散。不料时来运转,又过了三年,足利尊氏由九州复起,他为了避免有叛将之名,不得不借皇室来号召,于是暗通光严,并且建议光严,以太上皇诏命,立同胞弟丰仁亲王为天皇,同时恢复施行院政,这时光严是二十二岁的青年。北朝的基础从此建立。

后醍醐天皇有一封遗诏:朕憾不灭国贼,平天下,虽埋骨于此,魂魄常望北阙,后人其体朕志,竭力讨贼,否者,非吾子孙,非吾臣属。他那不平之气跃然纸上,但谁来继承他的遗志去讨贼呢?他死后,吉野的南朝臣民失去重心,个个都想跑,散了算了!虽然后醍醐指定了义良亲王为天皇,但是十二岁的孩子能成事么?幸而这时有位和尚宗信,沉得住气,力劝不能散,大家勉强留下。 楠正行驻屯在大和,闻讯率领了两千人来护驾,人心这才安定了下来,于是取出神器来,拜祭之后,算是正式即位,十二岁的义良亲王,后来称为后村上天皇。 在这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除了楠氏兄弟忠心耿耿地卫护南朝皇室之外,只有老臣北畠亲房了。是他出的主意,劝后醍醐派遣所有的皇子分头到各路去勤王,等于到处去放火,使得尊氏疲于奔命,当他的英勇儿子北畠显家不幸在石津滨战死后,他就陪伴着义良亲王,打算由海路同往陆奥,企图加强在东国的据点,不幸遇到了台风破舟,义良亲王不得已折回吉野,他自己则被飘流到了常陆,离他的目的地已不太远,他于是游说当地豪梁勤王,几年之后也颇有收获,可惜好运不继,还是被尊氏的部下所攻破,亲房只好回到吉野,去辅佐小天皇,他为了教育小天皇,并且不要使得小天皇气馁,他写了两本著作,一本名《神皇正统记》,专论政治上的得失,以及再三辨正南朝才是正统,应该恢复先帝的鸿业,他引经据典言之成理。另外一本书名《职原抄》,是指如何去登庸新进,选拔人才。当兵马倥偬之间,他居然能写这样的巨著,确是难能可贵。

足利尊氏自从他的冤家对头新田义贞,在暮霭细雨当中,中了冷箭,落马自杀而亡后,气焰万丈,他所拥立的光明天皇,为迎合他的欢心,正式任命他为征夷大将军,满足了他长年以来的愿望,在京都的一条巷子里室叮,建立了他的邸宅,广植花木,成为一所十分幽雅的处所,就在这所宅子里,设立他的幕府。从此史家称足利氏的后人为室町时代。尊氏为人倒是器宇恢宏,有海阔天空之量,用人不疑,并且绝不吝啬,所以一班武人个个服他。他的同母弟直义,也是个极有才略的干员,兄弟二人本来十分亲爱,尊氏对他这位只小一岁的手足极其信任,他本人奔驰在京畿一带时,便将老巢的镰仓交给了直义。而当他戎马倥偬无法处理政务时,又将这一重任交给了直义。尊氏和护良亲王反目时,亲王被囚,也是由直义监视,由直义派人把亲王杀了。

幕府成立时,尊氏将所管辖的权限分为两大部门,有关武人的部份,由尊氏统率管理,赏罚黜陟,悉归他处理。而有关文事,大小政务都归直义。但是从古至今,权限的划分从来难以分明,而其中只要有人比较贪婪,秩序便会大乱,两头政治的必然归趋,脱不了悲剧的下场。 尊氏手下有两兄弟高师泰、高师直,是他得力的帮手。他们二人很早就追随尊氏。师直本是出家人,号称道常,还俗后,任尊氏的执事,官拜武藏守,尊氏背叛北条时,是他攻破了北条在六波罗的基地。延元元年尊氏反后醍醐,由九州回军犯阙,又是他任先锋,延元三年北畠显家来救驾,又是由他迎战,把显家杀死,可以说他所向无敌,确实是尊氏帐下的关张。他的哥哥师泰任侍所总管,侍就是武士之谓,所有的武士都归他指挥督导,谁该赏,谁该罚,只要师泰的评定就够了。二人联手起来,成为炙手可热的军事权威,他们二人也自恃功高,肆无忌惮。师直尤其跋扈,除了对尊氏保留着三分顾忌不敢公然违抗外,对于直义便没有放在眼里。他私生活极其糜烂、好色,根据《太平记》的记载,不管是谁家的女儿,他都一样抢来睡过,皇室的公主、摄政家的千金,都替他生了孩子,他最宠爱的娇儿就是二条关白的妹子为他所生的。当时在京里传出来的话:执事(指高师直,他是尊氏的执事)只要到宫里去打个转,如果没有奇遇,连神都不会信!

除了在宫里胡闹之外,有一次他看到了同僚盐谷高贞的妻子,惊为天人,便去穷追,但是人家不肯,于是他就陷高贞于罪,高贞举家逃走,他派人把女娘抓了回来,在中途这位烈女自尽了,高贞闻讯也自刎而死。高师直在好色之外,他真是无法无天,对于皇室,一点尊敬之念也没有,霸占了护良亲王母亲的旧宫,作为他的邸宅,还嫌不够华奢,又大加改建。京里又有传言:皇室里的人不值钱,一样被判刑、被充军,但是用得着他们的时候,就做个木头的铸个金人来玩玩! 的确皇室已经被猖狂的武人戳穿了他的神圣庄严的外貌,日本人民恍然大悟,天神的子孙还远不如拿着利刃的武士了。 京都被高氏兄弟搞得天翻地覆,人心思汉了!在京都的南面吉野的小朝廷,除了老臣北畠亲房以外,君臣都是些孩子在当政,楠正行有他父亲的勇,但没有他父亲的智。新皇后村上即位之后,楠正行急于立功,将吉野附近的几处城镇都攻克了,威胁到京都。尊氏无奈,只好命令高氏兄弟率领二十余州的大军去还击。楠正行得到消息,他决心拼死,而不愿去斗智,临行的时候,他去拜见小皇,小皇这时刚过二十岁,对他十分不舍,慰劳他之外,嘱咐他道:今贼悉锐而来,真安危之决矣,虽然兵之进退,贵于从宜,朕以汝为股肱,汝其自爱。小皇知道他这次去,怕是不会回来。果然他在河内的四条畷,遇到了高师直的大军,他率领一小队人,和他的弟弟正时,一直冲到了高师直的阵前,接战多时,坐骑都重伤,他只好弃马步战,勇不可当,敌众辟易,有一人自承他是师直,楠正行大喜,一刀挥去将那人砍死,他割下那人的头,把它像球一样抛到空中,然后又接又抛,这时如蝗似的飞箭射中他全身,他像个大刺猬,有人告诉他,他所杀的不是师直,他于是大喝一声,扔了人头,又去追索师直,但是他已声嘶力竭,由晨至晡,使出全身力量,再也打不动了。他喊了兄弟正时过来,两人像他们的父叔一样,相向对刺而死,正时二十二岁,正行也只有二十三岁。

高师直得胜之后,意气飞扬,乘胜进攻南朝的都城吉野,他兄弟二人大发野性,沿途烧杀,路过圣德太子庙,不管三七二十一放了一把火,把这日本人视为圣地的殿堂烧了,太子偶像的金妆剥了,他们冲进南朝的心脏吉野,先将天皇所居的宫室毁了,然后像野兽一般,到处杀戮掳掠,可怜的吉野,无吉可言成为荒野了。小皇仓皇逃避,不知去向。他们不再穷搜,便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 回朝之后,高师直兄弟骄纵更甚,总觉得足利直义是依靠着老哥吃闲饭,而位在他们两人之上,心里总不舒服。而直义是个拘谨认真、守正不阿的人,当尊氏要他负政务之责时,他再三不肯,但他推不掉时,就毅然决然担负了起来,甚至连他最爱看的戏剧都戒除不看。他手下大将,一天在路上遇见了上皇的车驾迎面而来,上皇的侍从哄喝喊道:下马!下马!是院来啦!他这位大将说:什么?院,是犬!有什么神气。说完他还由弓袋里抽出一支箭往车里射去,虽然没有伤人,但犯了大不敬罪,直义知悉后,就将那大将斩了。

不久以后几乎同样一件事发生了,高氏的亲戚一群年轻小伙子在东山打猎,遇到了天皇、上皇,由天台座主家里出来,为了一件小事,小伙子们居然动手打人,惊动了圣驾,抢了寺里的宝物,并且还放了火,寺里人要求将闯祸人处以极刑,但是由于高氏的袒护,只判了充军之罪,而充军之日,倒有三百人的从者骑着骏马,陪同一起赴发配之地,沿途设酒肴,每宿有倾城相伴,比现在的观光旅游还要开心。 直义对于高氏兄弟的跋扈,深恶痛绝,终于他忍不住了,在贞和五年的闰六月要求尊氏将高师直的执事职位免了。执事的名位虽不高,但实权甚大,他是副官、是秘书、是门房,任何大小事都要经过他,是上承下达的枢纽,高师直利用他执事的地位,正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尤其尊氏对他十分信任,他更可以从心所欲。这时被免了执事,他恨直义如切骨。

到了八月,高师直率领了他的心腹部将来攻杀直义,幸而直义逃得快,逃到了哥哥尊氏的家里,高师直跟着也追来,他的亲兵把尊氏府邸团团围住,要求尊氏做主,惩罚直义手下挑拨离间的人,其中有武将、有和尚。尊氏好说歹说都难妥协,最后尊氏发怒道:一个当主人的,向自己累代的家奴低头,将会为天下人所耻笑,倘若你还不听劝的话,我们弟兄两人只有自杀!高师直这才软了下来,条件是: 一、恢复师直执事的位置。 二、直义的职务让给尊氏的长子义诠。 三、直义的几位朋友武士都充军。 直义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是他那两位被判充军的宠臣,走到半路上还是被高师直派人杀了。尊氏的长子义诠,原来镇守镰仓,奉命回京,接替了直义的职务,直义落了空,他索性剃发为僧,潜心念佛了。而他所培植的足利直冬,本来派在远江等十四郡为总管的,这时深怕贾祸,远远地逃到了九州。足利直冬其实是尊氏庶出的孩子,因他的娘出身微贱,所以尊氏不喜欢他,一度送他去当和尚,他偷偷逃出寺门,沦为乞丐。直义发现了他,把他收留认为义子,因此尊氏虽然是父亲,但比路人还不如,而叔叔却是恩人。他逃到了九州之后,很得人缘,跟当地的豪族少贰赖尚的女儿结亲,不多时便俨然成为一霸,远江等地十四郡的豪族也都响应了他,如火燎原一样,几乎延烧到京畿一带。尊氏发现事态严重,不得不亲自处理,于是命令高氏兄弟整军出征。高氏兄弟于调军遣将之际,认为是乘机干掉直义的最好时期,派心腹去杀直义,谁知仍然被直义所预悉。直义只好逃命,最安全之地是他的旧部畠山国清的防区,在大和,邻接南朝,为了怕腹背受敌,权宜之计,只好投降南朝了。

足利直义虽然逃出了京都,但是尊氏仍按原订计划出师征讨他自己的不肖逆子。命令义诠留守京都,护卫光严上皇和光明天皇。尊氏似乎没有料到直义会投靠南朝,也小看了南朝,以为楠正行死后,南朝不可能还有人来反攻,同时他似乎也忘记南朝还有位老谋士北畠亲房。亲房明知道足利直义的投诚,未必是真心,但何妨将计就计,命令他率领他的部众去反攻京都,直义为了表示效忠南朝,只有奉命而行。 京畿一带的武将,几乎全是直义的旧部,直义被高氏弟兄欺凌,早就个个不平,这时看他整军复出,大家欢欣鼓舞还来不及,怎么还会抗拒,于是他势如破竹地打进京都。留守京都的义诠只好夺路而逃,上皇、天皇他都顾不得了。 老亲房随军一同到了京都,他十七年来重踏故土,老泪纵横,不胜感慨,总算他的筹谋初步成功,楠正行的胞弟正仪也领了南朝军同时到达,虏了北朝的上皇、天皇。尊氏的大军四面楚歌,士气大丧,原来的同袍忽然变成了仇敌,而尤其领兵的高氏兄弟恶名远播,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坏蛋,谁还情愿为他二人出力拼死。两军一接触,尊氏就在打出滨打了个大败仗,高氏兄弟都负了伤,逃兵连续不断地增加,尊氏看到形势不对,赶紧派使者到直义营里请和,直义本来就没有为难他兄长的意思,目的只在除掉高氏兄弟,和议的重心在如何处分这两人,所以很顺利地达成协议,命令两人出家,饶他们不死,但是他两人的仇家怎么肯轻易地放过他们,在尊氏归京的途中,高氏一家老小都被人杀得干净。

高氏兄弟虽死,但是尊氏和直义之间的间隙,不但未能解消,反而更加深了。原因很简单,一向是老大的尊氏,这时变为败军之将,回到京都时,被人冷落万分,几乎像一群犯人。而直义是凯旋英雄,前呼后拥地由高官显贵们簇捧着,堂堂地被迎进宫门,好不威风。这对于尊氏已经是绝大的打击,而最使他难堪的是直义论功行赏时,要没收尊氏手下武士的领地,以酬劳他出力的将佐。尊氏大怒,虽然以后双方妥协,找到了折衷方法,但是这烙痕永远无法弭平了。 尊氏不是甘于认输的人,表面上他低了头,暗中却和他的长子义诠计议如何反击。这时由于直义归顺了南朝,替南朝克服了京都,北朝应该取消才是。尤其南朝的主谋北畠亲房坚持将尊氏以前所拥立的光明帝,以及在两年前,禅位给光严上皇的第一皇子的兴仁亲王,都一起废掉,并且将三位上皇、天皇、皇太子全部移送到群山之中的贺名生去,北朝算是完了。对于这样的大事,尊氏都不抗争,他假托镰仓空虚,率领亲兵回去,而将这些棘手的交涉留给了直义。到了正平六年的七月,义诠也说要去讨伐播磨的叛党,领了所属部队走了。尊氏父子离开京都之后,直义才恍然大悟,他们父子都是托辞脱离他的羁绊,回到他们的据点,预备整军由东西两面来夹击他,而他如留在京都,靠薄弱的兵力绝无抗拒的可能,倘被包围,将如瓮中之鳖。于是连夜出奔,不敢南下,以免被南朝人吞并,只好向北而行,在北国有他的旧部,既能与关东联络,也可以和九州的直冬互通声气,成为鼎足而三的局面。

不过尊氏比他棋高一着,尊氏看得清楚,既然直义降了南朝,讨到了便宜,就何妨也依样画葫芦去诈降,老北畠急于想求全面统一,准了尊氏的所请,于是他兵不血刃,和平进军,回到了京都,恢复了他征夷大将军的威风。立刻派人去迎接后村上天皇,并且答应奉还政权,在他八月二十五日的奏本里,写道: 天下之事,悉归圣断,一切均依元弘旧例行事,必不敢违。 元弘是后醍醐天皇灭了北条幕府后,所做的各种措施,是皇权最隆盛的时期,这就是说连幕府的组织都愿解消。他不敢再有抗命的意图。不过他要求天皇颁赐讨伐直义的纶旨。南朝君臣都依了他。十一月小天皇后村上到了京都,自从后醍醐天皇易服逃离京都后,已经经过了十六年。 尊氏接驾之后立刻领兵去讨伐直义,在相模的早河尻,大破直义,到了翌年的正月初五,堂堂地进入镰仓,直义投降了。表面上两弟兄言归于好,但是过了一个多月恰好是高师直、师泰被人暗杀的周年忌日,直义忽然暴病而亡,《太平记》里记载: 表面上是得了黄疸病,实际上是被鸩死的。 直义死得糊涂,比他年长一岁的同父同母的兄长实在狠辣,卒时只得四十七岁。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