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日本史话

第6章 白村江之战与壬申之乱

日本史话 汪公紀 5846 2023-02-05
历史上,中日之间第一次的战争,是在西历六六三年,起因如下: 在第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鼎足而立,百济、高丽和新罗,互争雄长,而新罗是最被欺侮的一个。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一章里记道: 高宗永徽六年,高丽与百济靺鞨,连兵侵新罗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罗王春秋遣使求援。 于是唐高宗就开始对高丽、百济用兵了。 《旧唐书》里写道: 五年(显庆)三月辛亥,发神丘道军伐百济八月庚辰苏定方等讨平百济,面缚其王扶余义慈十一月戊戌朔,邢国公苏定方献百济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于则天门,贵而宥之。 在<苏定方列传>里,《旧唐书》更写得生动: 显庆五年,(定方)从幸太原,制授熊津道大总管(《新唐书》作神丘道大总管),率师讨百济。定方自城(《通鉴纪事本末》作成)山济海至熊津江口,贼屯兵据江,定方升东岸,乘山而阵,与之大战,扬帆盖海相续而至,贼师败绩,死者数千人,自余奔散。过潮且上,连舳入江,定方于岸上拥阵,水陆齐进,飞楫鼓噪,直趣真都,去城二十许里,贼倾国来拒,大战,破之,杀虏万余人,追奔入郭,其王义慈及太子隆奔于北境,定方进围其城,义慈次子泰自立为王。嫡孙文思曰:王与太子虽并出城而身见在,叔总兵马即擅为王,假令汉兵退,我父子当不全矣。遂率其左右,投城而下,百姓从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卒登城建帜,于是泰开门顿颡。其大将祢植又将义慈来降,太子隆并与诸城主皆同送款,百济悉平。

百济之战,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并未能真正的悉平。百济都城泗泚陷落之后,情况非常凄惨,到处断井颓垣残破不堪。苏定方奉诏凯旋,带了重要的俘虏领军归国,留下了郎将刘仁愿守泗泚,并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任熊津都督,抚纳残党,总共兵力不足万人。王文度没有能达成使命,病死了,只剩下了刘仁愿孤悬异域,坐镇荒城,这当然给百济一个复国的机会。百济的故将鬼室褔信,一肚子的鬼主意,会同了百济的和尚,《唐书》里作浮屠道琛,《日本书纪》里作僧觉从,组织了起来,聚众占据了周留城,并且不断偷袭刘仁愿的部队,居然打起游击战,也被他们讨到了若干便宜。他们于是遣使日本。百济和日本之间,本来早有关系。日本佛教文化,大都传自百济,日本的飞鸟川的一个支流取名百济川,百济川边有百济寺,百济寺旁有百济村,专门安置由百济来的技工,而百济的王子丰璋,那时方在日本为人质。鬼室褔信遣使献上了虏来的百名中国俘虏,同时要求把丰璋由日本接回去,拥立为王,并且请日本出兵相助。

当年的日本,皇太子中大兄掌政,母亲是他拥戴出来的齐明天皇,已经六十余岁的老太太。他计取了政敌有间皇子之后,更红得发紫,为所欲为。一方面他运气也好,所派遣的部将阿倍比罗夫,东征北讨,所向必克,自以为武力强大,可以西向开疆拓土了。并且对任那府的桥头堡,始终未能忘怀,现在乘百济来乞援,正是规复的绝好借口,又以为唐兵好惹,连鬼室褔信都能捉到百十个来,日本大军一去必然可以杀得痛快。庙议的时候,那些武将都摩拳擦掌个个跃跃欲试,很快决定了,毅然慨诺做丰璋的后盾,加入了这一次的国际战争。 鬼室褔信更是高兴,他索性引兵围刘仁愿于府城了。唐高宗闻警,于是诏起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将王文度之众,来救仁愿。刘仁轨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曾经因为督粮,而粮船翻了,受了处分,倒过一阵子楣。这时东山再起,他果然连战皆捷,褔信不得已释了围,两刘汇聚之后,虽然胆壮了很多,但究竟兵少,不能采取攻势,暂时僵持,密云不雨,等待大风暴的来临。

日本庙议既定,中大兄开始动员,他计划得十分周密,有藤原镰足相佐,做得非常彻底,首先请他母后齐明天皇御驾亲征,以增加声势,调遣了全国各路军马,集中了所有大小船只,浩浩荡荡地兵发难波,直驱筑紫。在御船上,除了天皇之外,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大海人、众妃嫔、宫人、侍从、巫女,一起都出征。巫女一路上祷告神祇,祛祸降福,各种仪式举行得好不热闹,真是使尽了吃奶的劲,以博取这次的胜利。但是大概巫女不够虔诚,褔未降而祸亦未祛,神未到,鬼反先来,这次出师不但不利,几乎招致了大难,中大兄的命运从此逆转了。齐明天皇已是六十八岁的老婆婆,禁不起舟车的劳顿和对战争的恐怖,早就奄奄一息。况且那时的旅行,受了大军的拖累,一切都是牛步化。正月初六由难波解缆西征,穿过一平如镜的濑户内海,到达福冈,驻扎在朝仓山下的行宫时,竟是五月了。南方天气已经很热,不幸的是瘟疫也跟着大军凶猛而来,营中不断有人死亡,终于老天皇也感染上了,一交七月便薨于行辕了。据说朝仓山上本来就有鬼,专摄天皇的灵魂,古时仲哀天皇就是被这大鬼吃了,这时碰巧齐明又死,军心震恐,认为是鬼来作祟,谣言四起,吓得皇太子中大兄不敢即位。但是出征的大事已如箭在弦,不得不发,只好暂时称制,硬着头皮,继续指挥下去。他最大的任务是把各处调来的兵勇,再加以训练,然后一批一批、一船一船地冒着对马海峡的大风浪,送到对岸去。除了兵员之外,粮秣武器也都不能缺,据纪录,随军前去的第一批箭,就有十万支。先锋部队,前军五千人护送了百济王子丰璋到了鬼室褔信的据点周留城。百济的气势大振,然后中军和后军也都陆续渡海,总数三万二千人杀奔百济,后将军的阿倍比罗夫,就是所向无敌,日本第一勇将,这是空前第一次的大规模动员。

在这当口,唐高宗也诏孙仁师去驰援,日本方面的记载孙仁师增援的军队是七千人。连同原有的驻军约有两万之众。 两方面军力,唐军略逊于日本,于是决战开始,史称白江口之战,日本则称为白村江之战,《通鉴纪事本末》记道: 龙朔三年九月戊午,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破百济余众及倭兵于白江,拔其周留城。初,刘仁愿、刘仁轨既克真岘城,诏孙仁师将兵浮海助之,百济王丰南引倭人以拒唐兵,仁师与仁愿、仁轨合,军势大振,诸将以加林城水陆之冲,欲先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与新罗王法敏将陆军以进,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以会陆军,同趋周留城,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

朝鲜方面的史料说:当时的倭船有千艘,而唐的水军只有百七十艘,《日本书纪》上对于唐水军数的记载也相同,据《日本书纪》追述当时的情形大致如下:唐水军百七十艘八月十七日列白江口周留城下,日本水师后十日到,翌日八月二十八日,日本水师舍身突入唐阵,唐军从容左右迎击,纵火焚日船,《日本书纪》最后写道:须臾,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甚众,舻舳不得回旋。日本三万多人完了。 《旧唐书》的<刘仁轨列传>里,白江战的最后一段有: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士女及倭众并耽罗国使一时并降。时为唐龙朔三年,日本天智二年,西历六六三年。 准备了三年多的大军,在两天之内全部沙蟹。日本皇太子称制摄政的中大兄,这时真是走投无路,只好赶紧退回到难波,国内群心惶惶,兵败将亡还不算,最怕的是唐兵会不会乘胜追击,而日本国内已无一兵一卒,各地的豪族也都怨声载道,纷纷要和中大兄算帐,中大兄为了权宜之计,只好把政权略略让开,那时左大臣出缺,于是就由皇太弟大海人来代领其事,分担了朝廷大政的责任。原因是大海人的人缘比较好,很有些安抚作用,他兄弟二人本来感情很厚,中大兄所生的长女次女十三四岁时,都配给了弟弟为妃,近亲结婚,在日本皇室里原是常有,兄弟又是翁婿,关系格外密切,而况那时中大兄虽然已有妃嫔五六人,但所生的都是女多男少,很显然的大海人也将以弟继兄,成为皇位第一承继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果然,这一危亡局面,由他兄弟二人苦撑,安稳度过了。

但是另外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桃色纠纷,变生肘腋。日本文学作品《万叶集》,汇集了日本诸名家的诗歌,至今传诵不绝,其中有位女作家,额田姬,她所作的长歌三首短歌十首,最脍炙人口。据考她是个妖艳绝伦的女巫,开始在宫廷里侍奉时,才得十几岁,她很早就和大海人皇子秘密发生了关系,还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女巫不能结婚,大海人没有敢硬把她纳入后宫。在百济战役的时候,因为女巫职位的缘故,也随军出征,在漫长的旅途中,她又和皇太子中大兄堕入了情网,但是这一三角恋爱没有揭穿,只有额田姬心里明白,中大兄、大海人兄弟始终蒙在鼓里,尤其在军书旁午中,他兄弟二人也都无暇来眷顾这位多才多艺的佳人。她曾经吟歌道: 空闺帘动疑君至;

只是秋风不是人! 这种欲明又暗的关系,维持了好几年,到了天智七年明朗化了。天智七年正月,中大兄正式即天皇位为天智天皇,额田姬虽然名不在众妃嫔之列,但属于天皇的禁脔已是很明显了。五月五日,天皇率领了皇太弟大海人,以及诸王众臣到蒲生之野去狩猎,额田姬也参与盛会,大海人远远望见了额田姬,连连挥舞他的长袖,要她注意,她立刻吟歌一首遣人递过去,歌曰: 跃马紫野, 驰驱标野, 耳目众多兮, 君毋振袖! 过去的一段恩爱,现在结束了,妾身已邀天宠,请您别再转念头了!等于是一封绝交书,大海人焉得不妒火中烧,于是在猎后的宴会席上,吃得大醉,夺取了卫士的长枪,大发酒疯,就在御座前,把地板刺了一个大窟窿,这一严重的失仪,天皇当然不能忍,按律当斩,藤原镰足再三苦求,算是赦免了。但是从此裂痕深在,再也合不起来了。

天智八年,藤原镰足病逝,兄弟二人之间再没有人敢来斡旋拉拢,两方面的感情,于是越离越远。天智天皇本来子少女多,并且男孩常常不育,按日本旧来惯例,继承皇位的人,母亲的出身最关重要,尽管是长子,但是妈妈若是个乡下大姑娘,而非贵胄小姐的话,就不能做皇太子,偏偏天智天皇正宫皇后以及贵族出身的妃嫔没有一个有男孩儿,只有一个宫女,名唤宅子娘的,替天智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取名大友皇子。长大之后,更是又帅又棒,《怀风藻》里描写这位皇子的风貌,写道: 魁岸奇伟,风范弘深,眼流精耀,顾盼炜烨。 唐朝的来使刘德高看见了他,惊道: 此子,风骨不似世间人,非其国所应有也。 一般人都认为皇子博学多通,文武兼资。他留下了汉诗两首,载在《怀风藻》里,可以看得出他的功力,其中一首<侍宴>:

帝德天地载, 皇明日月光。 万国臣义表, 三才并泰昌。 这首诗虽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学得很像,用词得体,器宇也够恢宏,确已不易,要想我们二十一二岁的大学生,要能作得出一首像莎士比亚的英文诗来,恐怕我们会把他捧上天!何况是自己的儿子,天智天皇哪有不欢喜得浑身发痒呢! 在天智的心目中,大海人御弟和自己的儿子大友比较,当然大海人远不如了,何况大海人疯疯癫癫居然当众出丑,吃起醋来,不但风度不够,并且泄了底牌,于是决定要大海人难堪,让他知难而退。就在天智十年正月,他封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位在左右大臣之上。那时大友皇子年甫弱冠,二十岁的孩子位为首相,置叔叔大海人于何地,大海人心里当然有数。 天智十年,西历六七一年,刚好离现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八月,天智天皇病了。缠绵病榻一直不好,到了十月他自知不起,遣使把皇太弟大海人唤了来,说道:朕己病危,以后国事由你来主持。话虽然说得好,但实际上是要他表明态度,大海人也是个聪明人,马上婉转辞道:皇位请您让给皇后,政务交给大友皇子,我将为皇上的康健而礼佛,从此舍身出家修行。他这番话深得帝心,天智大悦:你既然决心出家,那就请赶快。不由分说,叫人来就在御榻之前,令大海人削发为僧了。当天回去,大海人便把家藏武器全部提供了出来,纳之官府,示无二心。在家住宿一宵,翌日一早,便离开了都城,带了少数随从,往吉野山里去了。当时的有识之士叹道:这等于放虎归山了。

大海人去后,天智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天智把大友皇子以及朝廷的重臣、自己的心腹苏我赤兄等共六人叫了来,宣他们到大内西殿佛像前跪拜,然后命他们共同宣誓:戮力同心,共辅幼主。到了二十九日,他还不放心,再把这六个人找了来,就在他病床之前,又宣一次誓。挨到了十二月三日,天寒地冻当中,天智终于敌不过病魔,溘然长逝了。遗诏由大友皇子继位,他得年四十六岁。 第二年,逢壬申之岁,大友皇子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大兴土木为天智起坟墓,但是每一名伕子都给了他们武器,风声一传,使得藏在吉野山中的大海人皇子万分恐慌,很显然地大友是以营造陵寝为名,而另有企图,最可能是出其不意来袭杀自己,怎么能够等着挨打呢!他迅速带了家小,日夜兼行逃到自己的领地里去,然后派人四处联络,号召他的旧部属老关系,起兵反了。他师法汉高祖,尚赤,衣襟、头盔都缠上了红布,旗帜也鲜红,以别于大友的官军。壬申七月二日,他开始进击,大友的军队虽然也竭力抵抗,但是叛军凶猛,只有节节败退。到了七月二十二日,两军在都城大津城外的盆地对峙,《日本书纪》记这一战役的情形: 旗帜蔽野,尘埃连天,钲鼓之声,达数十里,列弩齐发,箭如雨下。 结果大友的官军败绩,大津失守,登时大火,天智天皇一生心血悉付灰烬,他最疼爱最放心不下的大友皇子,这时在山前树上上吊而死。古今中外亡国之君的下场大致相同,恰好一千年后,大明天子崇祯皇帝也自缢于煤山。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大友死后,他狠心的叔叔大海人根本否定了他的存在,大海人的手段之辣,与今日的共匪如出一辙,在日本历史上不记载大友其人,直到明治时代,才考证了出来,追封这位可怜虫为弘文天皇。他的妃子更可怜,十市皇女原是大海人的亲生女儿,而她的妈妈又是谁?不是别人,就是那千古留名绝色天香的才女额田姬!大友殉国,大海人把女儿收留回宫,要为她另外择配,就在出阁前夕,她也自杀殉夫了,芳龄仅得十八岁。 至于天智托孤的五大臣,一斩一赦三充军,充军的三人里面有那曾经出卖过有间皇子的苏我赤兄,出卖人的人总也不会有好下场。史称这次内战为壬申之乱。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