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阿拉斯加之死
阿拉斯加之死

阿拉斯加之死

強.克拉庫爾

  • 小说园地

    类别
  • 2023-02-05发表
  • 128529

    已完结
© www.iabbook.com

第1章 作者序

阿拉斯加之死 強.克拉庫爾 1706 2023-02-05
序 生命岂止是三言两语/小野 这是一本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说清楚的书,就如同你很难用三言两语把生命的本质和人类最潜在的心灵世界描绘完整。这本书不像梭罗的《湖滨散记》,它缺乏主角克里斯本身大量对大自然亲身体验的喜悦的叙述;也不是像杰克伦敦的《白牙》或《野性的呼唤》,因为它没有小说般的复杂情节;更不是梅尔维尔的《白鲸记》,因为它想表达的不是像亚哈船长内心世界狂烈的原始兽性,它想表达的人性可能更高尚、道德些;当然它也不是托尔斯泰的《家庭幸福》,虽然它触及到人类彼此的了解和成长的苦痛,但是更多的时候,它触及到人类更内在的神秘呼唤和生命跃动。本书像是一本报导文学作品,甚至更像是一本侦探小说。 作者克拉库尔花了许多的时间,追踪一个逐步走向阿拉斯加冰封的旷野中,不再能活着出来的克里斯的故事。克里斯向来唾弃人类所建造的文明世界,鄙视文明世界所建构出来的那一套关于政治、社会、经济的学理规范,厌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主流价值,包括他自己受人尊敬的父母亲。他向往旷野,向往回到最原始简朴的生活方式,于是他在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不但没有再继续深造,连一般正常人所要遵循的、进入社会的、按部就班的法则也懒得理,直接让自己成为一个亚历山大超级游民,隐名埋姓,不断更换自己的名字,从自己的家乡亚特兰大向西流浪。经过美国南方和墨西哥的边境,穿过西部大沙漠到达加州,也曾经绕到中部的南达科他州迦太基市,经过一、两年的打工生活,最后终于向北行,穿过加拿大直接去了阿拉斯加,开始他短暂生命之旅的最后一段挑战,他想证明他可以用最原始的方式生活,他求生的意志超乎常人的坚强,可是他终究没有通过饥饿的考验,误食野洋芋种籽而亡,他没有机会再回到人类的文明社会中生活。

三言两语就说完的简单故事,却被作者克拉库尔用极细腻精密的文笔,带领我们缓缓进入了克里斯这一路自我追寻的过程,作者所采取的访问方式,加上他个人的推绎,使得整本书的写作形式风格尽量吻合他想像中的克里斯内心的探索。作者不断从这一路上收留克里斯,或曾经用车子搭载克里斯的陌生朋友口中,客观地了解克里斯,也从克里斯所阅读的书中划线的部分,反覆推敲克里斯当时在想什么?克里斯阅读的书很多,其中就包括了我前面所提到的《湖滨散记》、《野性的呼唤》、《白鲸记》、《家庭幸福》。虽然作者一路尽量用客观的访问来架构这本书,甚至引用了历史上像克里斯一般,进入旷野之后又返回文明社会的几个不同故事,来理解克里斯的动机和内在世界,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作者本身也曾经有过的相似经验作者曾经在二十三岁那年,受到本身内在轻狂的热情,和一些书籍内容的启发,决定独自一人去攀登一座六千呎高的魔鬼拇指山,这是一座被古冰河所覆盖的山,从来没有人爬上它的北麓,作者被这一路上可能遭遇到的艰难所深深吸引,就如同克里斯被阿拉斯加无垠的旷野所迷惑一般,作者就自身的体验,去揣摹克里斯进入旷野的强烈喜悦感。

作者把这些征服大自然的驱动力,解释为自己在成长中受到父权的压迫:男性的权威人物激起我心中受抑制的愤怒,但同时却又渴望取悦他们的错综复杂的情绪。 这就是答案了吗?如果只是如此简单,那就太看轻成长及生命本身的复杂性了,也太简化了这本书用如此抽丝剥茧的方式去接近事实的核心,如果我们就用真理来形容核心,那么真理也不应该只有答案而已。有时候,真理只能渐渐贴近,而不是真正找到。 这本书其实就是作者花了很多心思,让自己和读者借着克里斯之死去渐渐贴近真理的过程,我读后深受感动。尤其是到了最后,当克里斯生前所痛恨的亲生父母华特和比莉搭着直升机,来到克里斯最后死亡的地方史坦必德小径上废弃的巴士,母亲比莉坚持要再走一遍儿子曾经走过的小径,并且想了解儿子为什么做了如此的选择,那一刻真是令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为她一掬同情之泪: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是如此的艰难?可是,为什么克里斯感受不到来自母亲比莉的爱呢?克里斯临死前爬进了一个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睡袋,仿佛重新回到生命诞生前的那个原点。如果克里斯可以感受到这些,一切事情会有所改变吗?

当然这一切都已经是个谜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