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向海派学习

第3章 何为海派与海派作风

向海派学习 馮兩努 2591 2023-02-05
上海一带的生意人,比较精明,做生意多成功,近百年来,更领导了整个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为什么他们成功呢?是否海派的商家比其他人聪明呢? (海派这个名词,泛指上海附近各城市的商人,并不是单止上海这个地方。) 中国人说的聪明,是耳聪和目明,换句话说,听得多和见得多的人,自然会变得聪明。上海人做生意比较聪明,原因是他们生活在商业贸易蓬勃的地方,做生意的朋友又比较多。邻家的阿牛,本应是一名鼻涕虫,但因为出外做了十年八年生意,便发了达。在这种环境影响之下,自命不凡的人,还不做生意吗? 风气是带动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亲眼去看,亲耳去听。当我们发觉别人的成功秘密,知道别人原来是付出过然后才成功的,自己便急起直追,就算自己不能成功,也盼望影响下一代,让他们代自己出人头地争一口气。上海人因为父老兄弟同乡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做生意的风气。

在文化圈子中,有两句话,一句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另一句是文人多大话。这两句话,不用解释,大家也会明白。 但如将这两句话转写天下商场意念一大抄和商人多大话,这样便要好好解释一番了。 本港商人合和实业公司的老板胡应湘先生,初闯出名堂时,最杰出的成就之一是兴建了深圳的公路网,以及发电厂等。当世人佩服他有头脑的时候,胡应湘先生说,自己的计划,是向包玉刚爵士偷师的,他学会了向银行借钱,扩大自己的生意。胡应湘最初的时候,只是脑中生出了念头,他将计划说出、写出,使之变成具体的方案,然后凭着推销员的本领,向银行游说,得到了经费上的支持,从而将脑袋一闪而过的计划付诸实行。 胡应湘向包玉刚学习这是包玉刚送给香港人的宝贵经验和做生意的文化我们做生意的,也大可以偷师借桥,向海派学习做生意。

包玉刚做生意的手法,又是向谁学习的呢?在他想出做生意的方法之前,他肯定是首先经过研究和学习的。包玉刚在宁波长大,但他有十多年的时间是在上海的银行界度过的。包玉刚虽然没有向人透露他师承何人,但从他的言行看来,我相信他是深受故乡的精神影响的。他故乡的精神是宁波人的勤与俭。上海人的海派作风究竟是什么呢? 要探求海派作风以及上海人做生意的手法,最好是读一读上海商人发达的经过,看看这些人物如何利用政治的力量,去促成自己的事业,看看本来一无所有的他们如何挣来他们做生意的本钱。 包玉刚最出色的地方,是向汇丰银行借钱去发展自己的航运王国。汇丰银行和中国商人的关系,源远流长。汇丰银行在同治三年在香港创立,第二年便在上海开了分行,第三年便借出第一笔贷款:白银一百二十万两。这是一笔巨额贷款。

谁人向汇丰银行借第一笔洋债做生意呢? 这个人是上海杭州大商家胡雪岩。 胡雪岩做的生意很大,他是著名钱庄阜康的大老板,有胡财神的外号。除了钱庄生意,他又经营典当生意、丝茶生意及药店生意。 最初,胡雪岩也和一般生意人没有分别,靠劳力创业,即是牛耕田一般,两餐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发大达,非要利用别人的钱不可。农夫的生财工具是田地牛只,工人的生财工具是机器,商人的生财工具是银行的钱。银行的钱是出租的,如果生意人不向银行租钱去发展,银行的钱肯定会发霉。如何向银行租钱暂用呢?首先,要付出利息作为租金,其次要有还钱的承诺,以及一个可行的好计划。 向银行伸手租钱,是天公地道合法的生意,但向贫苦大众伸手要钱呢?却要做一些不法勾当了,比如诱人嫖赌等堕落的事。发了达之后,干不法勾当的人,多数会后悔,既然银行有现成的钱出租,为何要做坏事筹钱呢?

这本小书,向你提供一些一脉相承的上海商人奋斗的经过。这些上海商人是胡雪岩、杜月笙和包玉刚三人。他们的手法是一样的,都利用贷款去赚大钱。他们三人精于官商合作之道,也精于运用银行累积的资金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总结三人的经验是,他们很明白人性,清楚知道如何去解决政治家的问题,当政治家的问题解决之后,他们的钱便赚个不尽了。 他们发达的要诀,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一些大家也知道的道理,不过没有人肯跟着去做罢了。简单说,言出必行、讲求信用、守时和负责任,都是成功的条件,但肯做的人却不多。当生意人找伙伴,政治家找人合作,银行家贷出金钱,他们所考虑的,多数是合作人的信誉。 年轻人时常抱怨家里没有大笔资金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其实人最大的资产,是个人的信誉,有了信誉之后,资本自然从四面八方涌来。父母的家财,顶多只是一条大水喉,而凭自己的信誉,却可以获得四面八方的支持,而这些支持可以大如洪水。有志气的人,哪会这般笨,靠父母的支持而忽略了发展自己的本领和建立自己的信誉呢?

这三位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点,是读书不多。但他们学习的精神,却令读书人也惭愧。不少读书人有学历,却没有学问,因为他们偏见多,不肯去问。学问乃从学问而来,要学和问结合了,才有成绩的。那些迂腐的读书人,好比闭关自守的人,只是抱着偏见在原地踏步,眼巴巴望着别人前进。 胡雪岩早岁丧父,年纪轻轻便出外学师,读书不多。杜月笙更是街童,不知父母为谁。包玉刚虽然出身富有,但当他开始航运生意的时候,他父亲是极力反对的。 读完中学的时候,包玉刚本想考大学,但他的父亲却说,适逢乱世,与其读书,倒不如学一门实际的谋生技术。因此之故,包玉刚放弃了入大学的念头,投考了一门新兴的事业:保险业。 无独有偶,另一位爵士邓肇坚,也有同样的遭遇。当年邓肇坚读完中学,本想考入香港大学,但他的父亲邓天福是一位钱庄老板,也劝儿子说,如果要做生意,做学师比之读大学更实际。终于,邓肇坚放弃考大学,做了钱庄的后生。

这些成功的人士,都没有什么学历。真正的学问,是从谋生成长的过程中得来的,学校能提供的,只是一些资料、技术给我们参考罢了。商场上日新月异,事物永远也学不完的。因此之故,成功的商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们的学习精神,比之读书人,是不遑多让的。一般来说,商人读书少,但见过的世面,却一点也不少。 这个情形,正合乎了格言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正的学问,是踏出校门之后得回来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