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苏东坡外传

第29章 二十八

苏东坡外传 楊濤 2632 2023-02-05
东坡在徐州太守任内整整两年,又调任太湖边上的湖州太守。 湖州境内有一处碧浪湖,风景幽美,湖滨居民多以缫丝为业,生活纯朴,民情敦厚。 东坡到任之后,曾作碧浪湖之游,泛舟湖上,觉得景色虽然比不上西湖艳丽,却像一个不施脂粉的村姑,天真可爱,淡雅宜人,使其大有得其所哉之感,乃自酌自饮,不觉醺然。 东坡在湖上盘桓了两个时辰,直至夕阳衔山,才尽兴舍舟登岸,发现湖滨一户人家,有一位少女正当窗缫丝,姿态曼妙,乃走近窗前察看。侍从告诉那位少女,说新任的太守苏大人驾到,东坡想制止已来不及。 少女听了并未停止手中的工作,仅朝东坡微微躬身为礼,同时嫣然一笑,妩媚动人;触发了东坡的诗兴,他随口吟道: 晚蚕乱缕累红妆,碧绿湖光杂草香;

岂是青春长作伴, 东坡仅口占了三句,第四句尚在沉吟未说出口,不料那位缫丝少女,却接口吟道: 湖州太守看丝娘。 东坡大为惊讶,连忙问少女: 好捷才!姑娘叫什么名字? 小女子沉娟,平素最爱读苏大人的诗词了,唐突之处,还请大人多多教诲。少女从容不迫的回答。 东坡听了非常高兴,并答应收她做女弟子。此后经常和沈娟在碧浪湖上泛舟同游,饮酒赋诗,相处极为融洽,日久生情,东坡颇有纳为妾室之意,沉娟也有委身侍奉东坡的心理准备。 可惜好景不常,东坡到湖州任上不过三月,弟弟子由突然从商邱派了一位专差来,送信给他,说舒亶、李定、王珪那帮新贵小人,已向皇上弹劾他毁谤君相的大罪,很快就将派人来拘捕他入京受审。

苏东坡曾说自己的个性嫉恶如仇,而且直言无隐,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所以在日常所写的文章诗词里,不免对新政吐露一些不满的情绪,问题是他的作品一出,立即被天下人所传诵,自然也会流传到新政权贵的耳目中,便视东坡如芒刺在背,必欲去之而后甘心。 所以舒亶等人,早就在下功夫收集东坡的罪证了。 东坡在往湖州到任之后,写过一道给皇上的谢恩表,这是当时一种例行的公文,他万万没有想到这道表章,却成了他被捕下狱的导火线。 东坡在谢恩表里有几句话说: 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 舒亶等人便断章取义,硬说东坡蔑视朝廷,连同他的诗集一并呈给皇上,说他的诗中有很多地方讥讽朝政,怨谤君父;甚至诬陷东坡有谋反意图,罪应处死。

在弹劾他的奏章中,舒亶列举东坡罪证的诗句说: 苏轼讥切时事,陛下发钱,以裕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言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群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东坡另外有两首诗,是有感于数千民众被驱往工地,开运盐河,妨害农事,劳民伤财,描述当时的景况,被举为有反抗朝廷的意图。 第一首诗是这样的: 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滞留愧渊明。 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坪;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归田虽贱辱,岂失泥中行,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 最后两句,便被指为是号召故山友人反抗朝廷的证据。 第二首是七言诗: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粟,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其实这首诗是东坡出于仁爱胸怀,描述当时民生的疾苦,并没反抗朝廷的意思;但是舒亶、李定等一帮小人,为了要除掉他们的眼中钉,不惜千方百计罗织东坡的罪证,企图激怒神宗皇帝,杀掉东坡。

因此他们又将东坡的一首咏桧诗,加以曲解,指东坡怨谤君父,大逆不道,罪无可逭。东坡的咏桧诗,本心只是咏桧,并无他意,其诗如下: 吴王池馆遍重城,闲草幽花不记名; 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桧待升平。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王珪却向神宗硬说是: 今陛下飞龙在天,苏轼欲求之地下蛰龙,不臣孰甚焉! 另外挑剔东坡诗文中其他的罪证,还有很多,不必再一一列举,幸而神宗并不是一个坏皇帝,尤其甚爱东坡的才华,每次看到他上的表章,就赞口不绝,称之为奇才。 可是神宗既已深信王安石的新政能富国强兵,实施以后,虽然效果适得其反,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然而他被王氏的党羽包围蒙蔽,已是欲罢不能了。

如今舒亶等人又对东坡正式提出弹劾,神宗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下,只好答应把东坡押解进京,调查个明白。 东坡得到了子由送来的消息,心里虽然难过,但也只好硬起头皮等待祸事降临。 官差们狐假虎威,对东坡及家眷蛮横无礼,翻箱倒篓,搜查他的文稿和书信,东坡不得不逆来顺受,隐忍一切,嘱咐二十一岁的大儿子苏迈同行,其他家人由他的学生王子立和王子敏兄弟护送,投奔子由。 当押解东坡的船,在扬州渡江的夜里,风高浪急,月白如昼,他百感交集,自忖并无愧于朝廷,更无谋反之心,但深悔自己多言贾祸,比去必然凶多吉少,奸党小人不会轻易将他放过,不如投江自尽,一了百了,免得遭受凌辱与折磨。 可是转念一想,假若自己如此不明不白的死去,奸党必说他是畏罪自戕,等于自己承认了被控的一切罪状;何况家小失去依靠,生活无着,将给弟弟子由增加许多牵累,怎么可以如此怯懦逃避,不负责任?

于是东坡决定面对现实,放弃了投江的念头。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