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品格的力量

第13章 第十一篇苦难磨练出高贵的品格

我真希望伟人们像你一样茁壮成长,不独只增长力量和知识,而且还日渐变得越来越宽容,越来越懂得尊敬他人。但尼生 没有经历不幸乃真正之不幸, 历经磨难之人并不害怕痛苦, 因为,逆境最能使人谨小慎微, 而且,人们也能吃一堑,长一智, 顺境之中成长的人,往往不如逆境之中成长的人更能正视一切事情。丹尼尔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虽然很少有人能明白 不幸孕育着幸福, 但我却认为,痛苦和不幸乃是 幸福、快乐的大熔炉和加工厂。 ︱厄斯金的《福音十四行诗》 苦难使人坚毅,苦难磨练人才,像你一样忍受苦难,则一定能成大器多纳 尽管白天疲倦,尽管白天漫长, 但是, 白天终将过去, 美丽的黄昏,

终将到来! ︱古代两行诗 了解自我 唯有经受了苦难这所学校的教育,人们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人生智慧。箴言和教导极其有益,但如果没有实际生活的磨练,这些箴言和教导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次上。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面临一些严酷事实。这些严酷事实往往使人们获得一些书本上或学校教育中所不能获得的真知灼见,这些真知灼见唯有透过男人或女人的直觉才能获得。 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必须经受日常工作、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及各种艰难困苦之考验。在这些考验中,他应该能行得正,坐得稳。而且,他也应该能够经受得住实际生活的折磨或考验。藏而不露的美德毫无价值。隐居生活只欣赏自我,因为隐居本身就表明蔑视他人。而且,隐居之士往往就是那些慵懒、怯弱、自我放纵之人。每一个真正的人都应该勇敢地分担作为人的义务,都应该奉献辛劳、热血和汗水。对个人自身及对个人所属的社团而言,人的义务会受到忽视。唯有融入日常生活中,唯有积极参与日常事务,才能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智慧。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正是在日常事务中,我们才了解职责范围,才懂得遵守工作纪律,才懂得教育自己要容忍、勤勉,才懂得教育自己要学会忍耐也就是那种形成和巩固自己性格的忍耐。也正是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务之中,我们才会遭遇困难、痛苦,才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根据我们对这些诱惑的处理,这些诱惑往往使我们的整个后半生变得更加坚实有力。也正是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务中,我们才受到伟大的苦难的训练。从苦难的训练中,我们所学到的实际有用知识,远较从平安避世或隐居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多得多。

与人交流、接触、联系必不可少,因为,这可以使一个人更了解自己。唯有自由地融入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才能正确评估其能力。没有这种社会生活经历,一个人就容易自负,易于夜郎自大,易于目空一切。这样,他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可能成为孤家寡人。 斯威夫特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个真正了解自己才能的人变成坏人,也没有任何一个错误评估自己才能的人变成好人,这是万古不易、千真万确、不容置疑的真理。然而,许多人更倾向于衡量他人的能力,而非自己的能力。带他到我这儿来,一位名叫特伦琴的日内瓦博士在谈到卢梭时说,带他到我这儿来,让我看看他是否真的了解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卢梭,他对特伦琴份量的评估比特伦琴对卢梭的评估可能要高。

因此,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对想有所成就或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自知之明对形成明确的个人信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弗雷德里克.伯瑟斯曾对一位年轻朋友说:你只是很了解你能做什么,但是,唯有直到你明白不能做什么的时候,才能真正做成重要的事情,你才能心平气和。 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善于取他人之长的人从不羞于向别人请教。那些自以为很明智的人却绝不肯虚心学习他人之长,也绝不会成功地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当然无法成就大事。我们应该集思广益,应该不耻下问,应该虚心向比自己更明智、更有经验的人学习、请教。 经验丰富且极富睿智的人总是努力正确地判断其耳闻目睹的事物,总是努力确立日常生活的主题。我们所称的那些常识,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一般经验的累积和升华的结果而已。

常识的获得并不需要极强的能力、耐心、谨慎,小心就够了。赫兹利特认为,他所遇见的最明智之人便是聪明的生意人和老于世故之人,这些人看问题都从亲眼所见出发,而非从杜撰的令人晕眩的想当然尔出发。 基于同一原因,女人的感觉往往比男人的感觉要好,男人较少有这种良好的感觉,他们更易根据想当然尔的印象判断事物的特性。而女人的直觉更迅速、更敏锐,同情心也更强烈,其态度更易于随着特定目标的改变而改变,因而,其态度也更适应特定的目标。而且,她们的这种圆滑在驾驭别人方面也有所体现,一些理性少而感情强的女人却往往能驾驭那些即使是最桀骜不驯的人的行为。教皇曾对威廉三世的皇后玛丽的圆滑和良好的感觉倍加赞赏。教皇说她极为谨慎,极为深谋远虑(这抵得上一切),一点也不死板。

人生是一所大学校 人的整个一生可以说是一所充满磨练的大学校,男人和女人便是这所大学校中的学生,正如在学校一样,学校的训练与教导为学生信任,这所学校中的许多教训也一定会得到信任。我们也许并不理解经验这所学校的教训和教导。我们也许认为我们并非得学习这些经验教训和教导不可,尤其是当这些经验教训的老师是痛苦、悲伤、诱惑和困难的时候,但是,我们不仅应该接受这些磨练,而且应该将磨练中得出的教训视为神圣的律令。学生们从生活这所学校的经验中到底受益了多少呢?他们从自己的学习机会中到底获得什么好处呢?他们在这种心理训练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呢?他们的智慧、勇敢和自我控制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高呢?他们是否能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依然保持诚实、正直的品格?他们是否能依然过着节制或节俭的生活?或者说,他们是否只是过着那种自私、从不关心或考虑别人的生活?他们从痛苦和不幸中学到了什么呢?是否学会了容忍、顺从?他们是否学会了相信上帝?或者说,他们是否仅仅只学会了急躁、抱怨和不满呢?

当然,苦难磨练的成果唯有透过感受、接触丰富的社会生活才能获得。生活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懂得时间可以帮助他。时间和我密不可分。这是马沙林枢机主教的一句名言。人们说,时间是美的使者和安慰者。时间宛如一位教师,时间是经验的养料,是智慧的土壤。它也是青年的朋友和敌人;时间宛如守候在老者身边的安慰者。人生是好是坏,人生是否过得有意义,就在于利用时间正确与否。 时间,乔治.赫伯特说,是碾碎青年的梦想的骑车人。对年轻人来说,呈现在他面前的新世界多么光辉灿烂啊!新世界充满新奇快乐,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终于发现生活是悲伤与快乐共存的世界,不仅有快乐,也还有悲伤。随着我们的生命车轮继续滚滚向前,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并不是充满不幸和失败的黑暗前景。那些凭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心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人们是多么快乐啊!他们欢呼痛苦,即使在最沉重的负担面前也巍然屹立!

多一点青春非常有益于人生。青春激情宛如人生不竭的动力,不管青春的激情曾经多么光辉灿烂,流逝的岁月总是不断冷却人们心中涌动的青春激情。而且,人生的阅历也不停地训练这种青春激情,使之变得平和、克制。如果引导得当,如果不是置之不理或强行抑制,这种青春激情能成为健康性格的重要标志。青春激情是充满活力的无私性格的一个标志,正如自私自利、自高自大是偏狭和自私性格的标志一样。自私自利和自高自大的生活,窒息一切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性格,窒息一切活力四射的性格。这种生活,这种自私自利、自高自大的生活,就如同一年之中没有春天一样。没有辛勤耕耘、没有辛勤播种的春天,就没有鲜花盛开的夏天,也没有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青年时代是生命的春季,在这一生命的季节里,如果没有火热的青春激情,就不会设法去尝试一些事情,更别说成功地做完一些事情了。这种火热的青春激情对提高工作质量,对激励信心和希望,对引导人们走过枯燥乏味的琐屑事务,对引导人们愉快地承担义务、克尽职守都很有帮助。

和现实的恰当结合,亨利.劳伦斯先生说,最易于使人们度过充满苦难和挫折的人生浪漫气质或青春激情,宛如赋予人类心灵并促使人类坚持不懈奋斗的动力。亨利先生也总是敦促青年,不可强行抑制他们火热的激情,而应该勤勉地培养和引导这种情感,像一个渴求智慧或为了一些崇高目标的人辛勤耕耘一样。一旦这两种气质浪漫气质和现实气质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后,他说,现实气质就会寻找实现称心如意、切实可行之目标的直接途径,而浪漫气质则引导人们走上另一条新路,并指出走这条新路所具有的光辉灿烂的前景。浪漫气质还使人深信,即使在生命的暗夜,自己也仍然能找到乐观的理由那些没有处于生命暗夜的人看不到这种生命暗夜中蕴藏的乐观理由也就是昭示成功的那一缕曙光。

约瑟夫.兰开斯特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当他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时,自从阅读了<奴隶贸易中的克拉克森>一文后,便决心离家到西印度群岛去教那些贫困的黑人阅读《圣经》。而且,他真的背着一个内装一部《圣经》和一本《天路历程》的包包出发了,他只有几先令。他也真的成功地到达了西印度群岛。但是,他对如何着手进行早已计画的工作却茫然无措。同时,他那忧心如焚的父母,一得知行踪时,便马上把他带回了家。不过,他的火热激情丝毫没有减弱。从那时起,他就坚持不懈地投身于真正的慈善工作教育那些赤贫的人们。 热情赋予人们成就大业所需的一切力量。没有热情,他就可能在他所面临、遭遇的挫折和困难面前低头、屈服。但如果具有非凡的勇气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再加上热情的激励、推动,他就会坚强地面对任何危险,那他就能坚强地应付任何困难。哥伦布便是一位激情满怀、神勇过人的人,坚信世界的另一隅存在新大陆,他也敢于到那些陌生海域去冒险,因而,他敢于扬帆远航那些陌生海域,去探索新大陆。当他周围那些人陷入绝望、起来反对他并威胁说要把他扔进大海之时,他仍然充满希望和勇气,直到新大陆最终出现在地平线上。

真正的勇士不可阻挡,总会百折不挠,直到抵达胜利的彼岸。一锯锯不倒大树,唯有经过多次反覆锯割才能锯倒大树。我们也许只注意人们成功时的情景,而经常忘记他们成功路上的辛劳、痛苦与危险。当勒菲弗元帅的一位朋友称赞他的财产和好运时,元帅回答说:你是嫉妒我吗?你能以一个比我便宜的代价得到这些财富。到院子里去,我拿一把手枪,在三十步开外,向你射二十枪,如果我不能打死你,我所有的财产都归你。怎么样?你不愿意?很好,那么,请记住,我是在枪林弹雨中,在出生入死中才达到你现在所发现的这种成功状态。我起码冒过在更近的距离内被敌人射杀一千次以上的危险。 苦难的学徒 那些最伟大人物无一不是苦难的学徒,无一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成就辉煌。苦难往往最能锤练和磨砺人的性格。苦难也往往激起人们行动的勇气。若没有困难,人们也许疏于行动。正如有时日食衬托出彗星一样,英雄也因突然降临的灾难而崭露头角或脱颖而出。在某种情况下,天才如同生铁需要燧石敲打一样,也需要突然而激烈的苦难才能使性格成长、成熟。而在耽于逸乐的环境中,这些性格却易于枯萎和凋谢。 因而,激励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苦难对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远比漠然、散漫、慵懒地打发时间强。唯有艰苦奋斗才是胜利的条件。没有困难,就没有努力奋斗的需要;没有诱惑,也就没有自我控制的训练,而且没有美德;没有痛苦和不幸,也就不会受到忍耐和顺从的薰陶。因而,艰难、困苦和不幸一点也不邪恶,相反地,却往往是力量、纪律和美德的最好泉源。 同样地,与贫困作战斗并战胜它,这对一个人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些与贫困和艰辛作战的人,卡莱尔说,与那些躲在家里逃避战斗的人相比,与那些沉缅于养尊处优之尊荣生活的人相比,与那些在闷热、窒息的房间中仍沉睡不醒的人相比,他们更坚强,也更能干。 学者们往往把可以忍受的贫困与精神食粮的匮乏相比,富裕更使人心情沉重。对贫困,我不得不说,里克特说,热烈欢迎你们!请你们不要姗姗来迟。贺拉斯告诉我们说,是贫困驱使他进行诗的创作,是贫困使他结识了瓦纳斯、维吉尔和马西隆。挫折,麦克雷说,乃是巨大的动力。我像维吉尔那样生活了数年,但我觉得自己很富裕。偶然在码头货摊上买的一册零散的拉辛诗集,造就出了诗人杜南。 西班牙人甚至很高兴塞万提斯所遭遇的贫困。要不是塞万提斯的贫困,他们认为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就有可能创作不出来。当托莱多地区之大主教拜访马德里的法国大使时,法国使馆的绅士们说他们非常钦佩《堂吉诃德》的作者,并说他们渴望结识给他们如此多快乐的作者。他们收到的答覆是,塞万提斯一直在辛勤地为西班牙服务,他现在年事已高且极度贫困。什么?一位法国绅士惊奇地说,塞万提斯先生现在处境不佳?那他为什么不依靠他的这一公共财富《堂吉诃德》为生呢?老天爷不允许!大主教回答说,老天爷不允许他摆脱贫困,因为正是贫困促使他写作;正是因为他的贫困才使得世界富裕! 与其说是顺境,不如说是逆境;与其说是富裕,不如说是贫困铸就人的坚强毅力和健康性格;是逆境、贫困唤醒了人们的活力,并健全了人们的品格。伯克这样评价自己说:困难、挫折动摇不了我,束缚不了我,顺境、富裕也不可能使我变成纨裤子弟。人只有在极其困难的关头才能更好地展现其品格和天才的力量。征服困难往往是他们取得更大进步的最伟大动力。 假如人们只经历胜利的话,那是不合乎实际的,人们往往是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才取得成功的。是在应对各种事务,应对各种不可忘却的、刻骨铭心的失败才塑造了最富经验的人。这些失败,能促使聪明睿智的人更能自控,变得机智、老练以免将来再遭类似失败。如果向外交家讨教经验,他会告诉你说,他是在屡遭挫折、失败、阻挠和围攻才掌握了外交艺术,这远比从成功中掌握的外交艺术要多。格言、学习建议和榜样绝不可能像失败一样更能给人启迪、教训。失败教给人们经验,教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教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往往在外交中更重要。 凡欲有所成就之人,必须有勇气面对成功之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如果他们有勇气,那么,失败就会激发勇气,鼓励他们重新努力奋斗。塔尔马是最伟大的演员之一,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时,却被观众的嘘声轰下台。现代最伟大的演讲家之一拉科达尔也是在历经无数次失败以后才获得杰出名声的。蒙塔雷伯曾说起拉科达尔第一次在圣.罗奇教堂作公开演说时的情景:他这次演说完全失败了。人们从教堂里一出来,就纷纷说:虽然他可能是一个天才人物,但他绝对成不了一个演说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终于成功。在他失败的首次公开露面两年以后,拉科达尔便开始在巴黎圣母院向听众演说。自从波舒哀和马西隆时代以来,便很少有法国的著名演说家在巴黎圣母院演说过。 科布登先生第一次以演说者身份出现在曼彻斯特的公共集会上时,他演说完全失败了,以致主席不得不为他糟透的演讲向听众道歉。詹姆斯.格雷汉姆先生和迪士雷利先生开始时也遭到失败,并为人所嘲笑,他们也是在经过辛勤演说训练,在经过许多次失败后才成为著名的演说家。一次,绝望的詹姆斯.格雷汉姆先生几乎要放弃公开演说了。他曾对好友弗朗西斯.巴林说:我尝试过每一种方法,以提高我的即兴演讲水平,并把这些方法牢记在心,但是,我仍然无法很好地加以运用而从容、自如地演讲。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怕我永远也不能成功地演说,只怕我将永远成不了成功的演说家。但是,由于长期不懈的努力,格雷汉姆也像迪士雷利一样,成了最有影响的议会演说家之一。 勇敢向前行 某一方面的失败,有时可使那些有远见的人另辟蹊径。普里多竞选德文郡马格伯罗教区执事失败后,他转而潜心学习,最终却晋升为伍斯特地区的主教。受过法律教育的布瓦洛律师为他的第一宗案件进行辩护,失败后遭到人们的嘲笑。接着,他尝试过教士职务,但也遇到了失败。最后,他尝试当一名诗人,终于取得了成功。冯特烈尔和伏尔泰在律师界都遭到了失败。考伯也一样,因为他的胆怯和腼腆,其第一宗案件的辩护便失败。但是,他却繁荣了英格兰的诗歌艺术。孟德斯鸠和边沁都不是成功的律师,因而都离开了律师岗位,转而开始对相同事业的追求后者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立法程序的大部头著作。古德史密斯报考外科医生失败后,却写出了《无人居住的村庄》和《韦克菲尔德教区的牧师》。不成功的演说家艾迪生却成功地写出了《罗.德.科弗利先生》以及他发表在《观察家》杂志上的许多著名论文。 即使一些重要感觉器官存在缺陷,诸如存在视觉或听觉缺陷,也无法阻挡勇士奋力地搏击人生。米尔顿在双目失明后,却并不失望、气馁,仍然勇敢向前行,继续拼搏人生。他最伟大的作品便出自生命的暗夜时期,便出自他最痛苦的时期其时他贫病交加,年老力衰且双目失明,而且横遭诽谤和迫害。 一些伟人的人生就是坚持不懈地与困难、各种明显失败作顽强战斗。但丁在赤贫和遭放逐时期创作出最伟大的作品。他遭到反对的地方集团的放逐,自从被驱逐出他生活的城市后,住宅遭到了洗劫。而且,他被缺席判处火刑。当一位朋友告诉他,如果同意请求宽恕和赦免,可以返回佛罗伦斯时,他回答说:不,我绝不请求宽恕和赦免。这并非一条能导致我返回故乡的途径。如果你,或任何其他人,能帮我开辟一条不败坏或玷污我但丁名誉的途径,我愿意很快返回故乡。但是,如果没有这样一条可以进入佛罗伦斯的途径,那我绝不返回佛罗伦斯。但丁的敌人不肯饶恕但丁,但丁在遭受了二十年的流放后,客死他乡。但丁死后,他的敌人们仍不肯放过他,还继续纠缠他。他的著作《论君主政体》被罗马教皇拉盖特下令在波伦亚当众焚毁。 卡蒙斯的大部分伟大诗作也是在他遭流放时期创作出来的。因为厌倦圣塔伦地区那种与世隔绝般的生活,他参加了反对穆尔斯的远征,在远征中,他以神勇驰名。在海战中,当其冲上敌舰时,一只眼睛被敌人打瞎。在印度东部的果阿,他目睹了葡萄牙人在当地犯下的种种暴行,他义愤填膺,规劝总督制止暴行。因此,他遭到流放,并被强行送往中国。在他以后的种种惊险和不幸的过程中,卡蒙斯有一次在航行中遭受暴风雨,他死里逃生。所幸他的《鲁西亚德》手稿没有散失。迫害和苦难如梦魇一样缠着他,怎么也挥之不去。在澳门,他遭到监禁。逃出澳门后,他渡海辗转回到了里斯本,回到了他阔别十六年的里斯本。但他到达里斯本时,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回到里斯本不久,《鲁西亚德》的出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但却没有给他带来一分钱的好处。要不是他忠心耿耿的印度老奴安东尼奥为他沿街乞讨,卡蒙斯必定会饿死街头。确实,他因疾病和苦难,最后在一所公共救济院逝世。他的坟墓上刻着如下铭文:这里躺着路易斯.德.卡蒙斯:他超出了他同时代的所有诗人,他活着时极为贫困,处境极为悲惨,去世时他仍然贫困,仍然悲惨。 甚至连米开朗基罗在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也受到那些嫉妒者。粗俗的贵族、粗俗的教士以及各个阶层卑鄙小人的迫害、打击。他们既不同情他,也不理解他的天才。当保罗四世指责他的作品《最后的审判》中的一些地方时,这位艺术家说:教皇专心纠正给世界丢脸的神经错乱和粗鄙言行,要比他对艺术信口开河、吹毛求疵好。 塔索也是个不断受迫害和诽谤的受害者。在疯人院里待了七年以后,他成了义大利的流浪汉,在临死时,他写道:我不会抱怨命途乖舛,因为我不想去说那些把我拖入一个乞丐坟墓的忘恩负义的人们。 然而,时间往往带来了一些奇怪的报复。迫害者和被迫害者常常互换角色。被迫害者是伟大的,而迫害者则声名狼籍。如果不是与被他们迫害的那些历史人物联系,这些迫害者的名字甚至也早已被人遗忘。如果不是因为他关押了塔索,谁还能记得费拉拉这位阿尔方索的公爵呢?如果不是因为他器量狭小地迫害席勒,谁还会记得九十年以前的伍腾堡大公呢? 殉道者的精神 科学也同样需要殉道者,这些殉道者经受了无数的困难、迫害和痛苦,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我们不必再提到布鲁诺、伽利略和其他一些人。他们受到迫害,是因为他们的观点被假定为异端邪说。但是,在科学家当中,还有其他一些不幸者。他们的天才也无法使自己从敌人的愤怒中幸免于难。因此,贝利这位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他曾担任巴黎市长)和拉瓦锡这位伟大的化学家,在第一次法国大革命中被双双送上断头台。特别是拉瓦锡,当他被国民议会判处死刑后。他请求宽限几天,好让他验证一下他在监禁期间所做的一些试验的结果,法庭拒绝了他的恳求,下令立即执行死刑,一个法官声称共和国不需要学者。几乎与此同时,在英国,普里斯特利博士,这位现代化学之父的房屋被烧毁,图书馆被砸烂,在不要学者的叫嚣声中,他逃离了自己的祖国,客死异国他乡。 一些最伟大的发现是在迫害、困境和苦难中完成的。发现了新大陆并把它作为遗产交给旧世界的哥伦布,终身都是在他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些人的追求、诽谤和掠夺中度过的。马戈.帕克在他发现非洲河之后,还没有来得及描述它,就在这条河中痛苦地被淹死了。克拉普顿在非洲大陆中心的一条河岸上,死于猩红热,后来这条大河被其他的冒险家重新发现并加以描述。富兰克林葬身冰海这或许是发生在他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西北通道问题之后所有这一切,在创业史上和天才史上都是最令人伤感的事情。 海洋探险家弗兰德斯在法国的一个小岛上被监禁了六年,经受了特别的苦难。一八○一年,他乘坐探索号轮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一次以发现和考察为目的的航行。当时英国政府提供他一本法国护照,要求所有法国管理人员(尽管当时英国和法国正在交战),以神圣的科学的名义,给予保护和帮助。在航海过程中,他考察了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万迪蒙斯岛及其附近岛屿。这时,人们发现探索号轮船漏水并且朽坏,已经不能再使用。这位海洋探险家只好坐旅客搭乘的海豚号轮船回英国,并把他三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交给了海军部。在回国途中,海豚号在南部海域触礁失事,弗兰德斯的部分海员登上了一艘小木船,划向杰克逊港口,虽然杰克逊港口和出事地点相隔至少七百五十英里,他们还是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在那里,也找到一艘名叫坎伯兰的小双桅纵帆船,这艘船不比一艘格雷威逊德帆船大。然后,返回出事地点去营救那些还留在礁石上的船员。在这之后,他又驶向英国。然而,坎伯兰小帆船的一块木板在航行中碰坏,小船即将沉没。他们不得不向法国的一个小岛靠拢。令他吃惊的是,他和那些船员成了囚徒,被扔进监狱,他们对他残忍粗暴,法国护照毫无用处。使弗兰德斯的监禁生活更为可怕的是,他认识在这个岛上的法国海洋探险家布丰,他们曾经在澳大利亚海岸考察时相遇。布丰把弗兰德斯的成果据为己有,他将启程去欧洲,向世人公布弗兰德斯的发现的价值。一切正如弗兰德斯所预料的那样,当他仍在这个法国小岛的监狱的时候,关于他的这些新发现的法国地图集发表了,不过,所有由弗兰德斯和他的前辈们命名的地点都被重新命名。在经过长达六年的关押之后,弗兰德斯终于被释放了,这时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完全恶化,但是他仍然继续对地图进行修订,并且最终写出了这些地图的说明文字。他坚持改完了交付出版的地图的最后一页。在他的著作出版的当天,溘然长逝。 那些有勇气的人,总是利用强制性的孤立办法来迫使自己完成非常重要的工作。正是在孤立的状况中,追求精神完美的激情才能最好地守护自己。往往只有当一个人处于精力很集中的孤立状态时,心灵才会与自我对话。但是,一个人能否在孤立状态中有所收获,主要还是取决于他个人的性情、他所接受的训练和他的品格。对于一个气度恢宏的人来说,孤立状态会使他纯洁的心灵更为纯洁,而对于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来说,孤立状态只会使他冷酷的心灵更加冷酷。因为,孤立状态虽然可以是崇高精神的守护神,但它对于气量狭小的人来说却是巨大的精神折磨。 在监狱中,波伊休写出了《哲学的安慰》而格老秀斯也在狱中写出了《评圣徒马太》,这本书被认为是在圣经批判方面的杰作。布坎南被关在一所葡萄牙修道院的单人牢房时,创造出悦耳动听的《赞美诗片断》。康帕内拉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义大利修道士,由于被怀疑犯有叛逆罪,在那不勒斯的地牢里被禁闭了二十七年。在这期间,他被剥夺了享受阳光的权利,但是他寻求更高层次的光明,在土牢里他创作了《太阳城》,这本书一再重印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罗利在塔楼上被关押了十三年,在这期间他写了《世界历史》,由于这一工程非常浩大,他仅仅写出前五本。路德被关押在瓦特堡城堡时,他坚持翻译《圣经》,并写出了在德国广为流传的战略策略。 约翰.班扬写作《天路历程》,或许也应归因于他身陷囹圄这种恶劣的环境。这样,他被逼无奈只能透过冥思苦想来发泄自己的激情。事实上,在他的行动自由扩大以后,他的写作生涯也就结束了。他的《天恩无处不在》和《圣战》也都是写于狱中。在这十二年期间,班扬一直待在贝德福德监狱,其中有几次和别人会面的自由。他之所以能写出麦考雷称之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寓言作品,或许我们还是应该归因于他漫长的监狱生活。 在班扬生活的那个时代,只要有机会和有这种权力,任何一个政党都会把他们的反对派送进监狱。班扬的监狱生活主要是在查尔斯二世时期。但是,在查尔斯一世统治时期,也和在共和政体阶段一样,杰出的囚犯人数多得难以计算。其中有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约翰.艾略特勋爵、汉普登、普林(一个最多产的狱中作家)和其他许多人。正是在伦敦塔中受到严格监控的情况下,埃利奥特完成了他的巨著《人类的君主政体》。诗人乔治.威瑟尔是查尔斯一世时期的囚犯,被关押在马夏尔西监狱时,他写出了著名的《对国王的讽刺》。在复辟时期,他再一次被关入新兴门监狱,尔后又被转入伦敦塔,有人认为他可能死在那里。 铁栅围不成牢笼 共和政体时期也关押一些囚犯。威廉.达文兰德勋爵,因为他对君主的忠诚,曾一度被关押在考斯城堡,在狱中他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龚迪伯特》。据说,经过为人豪爽的米尔顿的说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达文兰德在有生之年也还清了这一人情债,当查尔斯再次得势掌权时,他也救了米尔顿一命。洛夫莱斯是一位诗人和保王党党员,他也被光头党人关进了监狱,在交纳了数目巨大的保释金后,他才得以从牢房中释放出来。尽管他为了斯图亚特王朝历尽了苦难和丧失了一切,但是在复辟时期他却完全被遗忘了,最后在极度的贫困中死去。 除了威瑟尔和班扬,查尔斯二世还关押了巴克斯特、哈灵顿(《奥辛纳》一书的作者)、潘恩及其他许多人。所有这些人在狱中都是以写作来自慰。在高等法院的监狱里,巴克斯特完成了他的名作《生活与时代》的部分手稿。而潘恩被关押在伦敦塔时期,创作了《没有荆棘就没有王冠》。在女王安娜统治期,马修.普赖尔因被人捏造了叛逆罪而被监禁两年,在这期间,他写出了《阿尔玛,或灵魂的进步》。 从那以后,英国的杰出的政治犯人数相对减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笛福,他曾经三次被戴上颈手枷示众,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狱中度过的。在狱中,他创作了《鲁宾逊漂流记》和其他许多有名的政治性小册子。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被颈手枷者的赞美诗》,修改出版许多大部头著作。斯莫利特因诽谤罪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创作了《兰斯洛特.格列威斯勋爵》。在最近的英国狱中作家中,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詹姆斯.蒙哥马利,被关押在约克城堡时创作了第一本诗集。另一位是托马斯.库伯,他是一位立宪主义者,在斯达福德监狱,他创作了《自杀者的炼狱》。 西尔维尔.皮立科是义大利最近最优秀的狱中作家。他在奥地利监狱中被监禁了十年,其中八年是在摩拉维亚的斯皮尔堡监狱中度过的。在狱中,他创作了极有趣味的《回忆录》,这也是唯一能展示他深刻洞察力的东西。即使在女儿短暂的探监活动和单调无聊的日常生活中,他也总是试图给自己创造一个思想的和有益于人类利益的小天地。 卡钦斯基是匈牙利文学的复兴者,他在布达、布鲁恩、古夫斯坦和蒙克斯的地牢中度过了七年。在此期间,他写了《狱中日记》,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他还翻译了斯特恩的《艰难的历程》。而科苏兹在布达监狱的两年中却在刻苦学习英语,以便能阅读莎士比亚的原著。像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人,他们都遭到了法律的惩罚,似乎是生活中的失败者,至少应该是一时的失败者,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失败者。许多表面看来在生活中已经完全失败的人,却比那些连续的生活过程从未受干扰的人,在人类史上留下了更强有力、更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品格并不取决于他的努力在当时获得成功还是招致了失败。一个殉道者所为之遭受苦难的真理,如果透过他的牺牲获得了光彩,那么,他就绝不是一个失败者。那些为了自己的事业倒在血泊中的爱国者,或许会因此而加快了胜利的到来。那些站在一场伟大运动的前列置生死于不顾的人们,往往会为后来者杀开一条血路,后来者会跨过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正义事业的胜利或许姗姗来迟,可是,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也要归功于那些率先作出努力而招致失败的人,正如它要归功于那些取得最终胜利的后来者一样。 正如一个优秀人物的生活给人们树立的榜样一样,伟大的牺牲给人们作出的榜样也会鼓舞其他人。一个伟大的举动不会因为实施者生命的终结而消失,它将在活着的人们的类似行动中继续生存和成长,它将珍藏在活着的人们的记忆中。对于一些伟人,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只有当他们的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才真正开始诞生。 那些为了宗教事业、科学事业和追求真理,而经受了苦难磨练的人们,会受到人类的极度尊敬和崇拜。虽然他们的生命已经死亡,但他们追求的真理将永垂千古。他们似乎已经失败,但是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或许被关进了监狱,但是监狱的城墙禁闭不了思想。他们已经使自己的迫害者的权力落空。囚犯洛夫莱斯写道: 石墙构不成监狱, 铁栅围不成牢笼。 无罪的心自在安宁, 此处僻静正好修行。 米尔顿有句名言:谁最能忍受苦难,谁的能力最强。由于责任的感召。许多最伟大的人的工作都是在苦难考验和困境中完成的。他们乘风破浪,顽强拼搏,到达岸边时已筋疲力尽,他们爬到沙滩便已断气。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职责,死而无憾。对于这样的人,死亡已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可贵的精神永世长存并永远安慰、净化和祝福着我们。生活,歌德指出,对我们任何人来说,都是苦难。除了上帝以外,谁还有权利找我们算帐呢?让我们不要谴责那些已经去世了的人们。活着的人们应该计较的不是他们在哪些方面招致失败,不是他们受了哪些苦难,而是他们做了哪些事情。 因此,使人经受考验并从中受益的不是舒适和安逸,而是磨难和困境。逆境是品格的试金石。正如一些香草需要被捣碎才能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有些人也需要透过苦难的磨练来唤醒他们的优秀品格。因此,磨难往往会撕下一个人品行的假面具,揭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那些貌似无用和胸无大志的人,一旦置身于困境和需要担负责任时,就会展现出我们以前意想不到的品格的力量,以前我们见到的只是柔顺和自我放纵,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力量、生机和自我克制。 用诗歌教给别人 正如没有哪一种幸运不能转化为不幸一样,没有哪一件苦难不能转化为幸福。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从这种方式中受益。完美的幸福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找到的。如果能够得到,它就毫无意义。所有的福音中最虚伪的是舒适和安逸的福音。困境,甚至是失败,是比这好得多的老师。汉弗莱.戴维爵士曾经指出:即使在个人生活中,过于幸福要么会损坏人的道德品质,使人行为堕落,陷入苦难的结局,要么会引起别人的嫉妒、诽谤和恶意。 失败会改善人的性情和强化人的意志。即使是悲伤,也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和快乐与温和联系在一起。约翰.班扬曾说过:如果失败是合法的,人们会祈祷更大的苦难,因为它会带来更多的幸福。一位穷途潦倒的阿拉伯妇女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毅力实在令人惊讶,她说:当我们观看神的脸时,感觉不到他的手。 和快乐一样,苦难也毫无疑问是神的恩赐,但是,它对一个人品格的磨练的影响却比快乐要大得多。它磨练和美化人的个性,教给人以耐心和服从,提升出最深邃和最高尚的思想。 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优秀的人, 必定是曾经遭受过苦难的人, 他温顺、柔和、耐心、谦逊而又精神平静, 这种人才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第一个真正的绅士。 苦难或许是上帝设定的手段,透过苦难就可以磨练和产生出品德高尚的人。假如幸福是人生的目标,那么悲伤就是达到这一目的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使徒保罗提出的几对矛盾描述的基督的生活:虽然经受了磨练,但并没有死亡;虽然充满哀伤,但时常欢喜;虽然贫穷,却使许多人富有;虽然一无所有,但却无所不有。 即使痛苦也并不完全令人讨厌。一方面,它与苦难相亲相爱,另一方面,它又与幸福毗邻。痛苦和悲伤一样,都是手段。苦难从一方面看,它是一种不幸;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一种磨练。如果没有苦难,那么人性中最好的部分会酣睡不醒。实际上,我们可以说,痛苦和悲伤是一些人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刺激他们的才能发育成熟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雪莱曾经以诗的语言说道: 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 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 用诗歌教给别人。 如果彭斯真的成了富人、受人尊敬并且拥有轻便二轮马车,他还会吟诗吗?或者,假使拜伦拥有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婚姻,成了掌玺大臣或邮政总长,那么他还会去歌唱吗? 有时,一个悲伤的人会冷静地对待生活。他们知道,谁没有经受过苦难呢?一位哲人说。当大仲马问拉布尔什么使你成为一位诗人时,拉布尔回答说:是苦难!首先是妻子的去世,接着是孩子的夭折,使拉布尔隐入了巨大的悲痛和非常的孤寂之中,最后他不得不从诗歌中去寻求解脱。加斯克尔夫人的优秀作品也是在巨大的家庭苦难中创作出来的。最近,一位作家在谈及个人的感受时说:娱乐消遣,在很大程度上说来,是在亲人去世之后,从生活的极度空虚和寂寞中解脱出来的。她透过创作一系列的作品,增加朋友的数量,也扩大了交往的圈子。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许多最为辉煌、最有意义的事业都是在苦难中完成的有时是为了从苦难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一种责任感,压倒了个人的悲伤。如果我不是像这样的身体虚弱,达尔文博士对一个朋友说,或许我就不会做出像今天这样的成绩。在谈到自己的疾病时,多纳博士说:你和我的其他朋友都知道,我经常发烧,因而我时时站在通往天堂的大门口,疾病使我处于孤寂和近乎禁闭状态,因此,我时时祈祷,你和其他的朋友是不会忘记的。 席勒创作他那些伟大的悲剧是经受近乎拷打的肉体折磨后完成的。韩德尔最伟大的时候,是在他中风瘫痪、接近死亡的时候。他们与病魔和痛苦顽强搏斗,创作了一些伟人的作品,正是这些作品使他们的名字在音乐史上永垂不朽。莫札特由于债务的逼迫,在病入膏肓的情况下,创作出了伟大的歌剧,即他最后的《安魂曲》。贝多芬创作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几乎完全耳袭,处于极度悲伤的时候,而可怜的舒伯特,度过了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在三十二岁时便撒手人寰,他留下的全部财富就是几本手稿、一身衣服和六十三个银币(一个银币值二先令)。兰姆的一些最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极度的悲伤中创作的。胡德那些貌似快乐的作品都是从他痛苦的心灵中喷发出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没有一根可以调得和欢乐一致的琴弦, 只有那些令人感伤的旋律。 在科学中,我们再一次发现沃拉斯顿忍受苦难的事例。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所剩无几的几个小时中,透过口述,把他的一些发现和改进记录下来,而使他已经获得的、对人类有益的知识不至于丧失。 苦难往往是经过化装的幸福。黑暗并不可怕,一位波斯圣哲指出,或许,它隐藏着生命之水的源头。苦难往往是令人心酸的,但它是有益身心的。唯有经过它的教导,我们才能够学会承受,才能够变得坚强。最高尚的品格是透过苦难磨练出来的,品格透过苦难变得完美。一个富有耐心而又善于思考的心灵,从哪怕是极度的悲伤中所获取的智慧,也要比从欢乐中产生的智慧要丰富得多。 灵魂居住的茅舍暗淡无光 经受风雨的摧残更是破烂不堪 然而从时间钻出的缝隙 射进了明亮的光线 要知道,杰勒米.泰勒说,悲惨的事情和痛苦的情况是一所培养美德的学校。它会使人神智清醒,遇事慎重;它会使人改变举止轻浮、冒失逞能和太过自信的恶习。仁慈而又理智地统治着世界的上帝,如果你不想让苦难成为幸福的发源地、美德的守护神、智慧的训练场、耐力的磨练所、桂冠的代价和荣耀的通道,那么,你就不会经受如此之多的苦难,也不会让苦难降临世界,特别是降临那些品德最为高尚、意志最为坚强的人身上。 而且,没有经受过任何苦难的人,是世界上生活得最悲惨的人,不管他是好是坏,他没有经受过磨练。上帝不会给他美德的荣耀,能力和素质与他无缘,因为任何德行都是付出代价的回报。 真实的收获 他们自身的顺心如意和成绩不能称为幸福。实际上,在生活中小小的成绩便带来极为巨大的、真正的欢乐,这样的事情也是常有的。没有谁比歌德更幸运他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荣誉、权力和世俗的财富然而,他自己却说,在他一生中真正快乐的日子不到五个星期。哈里发(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的领袖的尊号)阿伯德拉罕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成功统治时说,在这期间,他只过了十四天无忧无虑、天真幸福的日子。如此看来,难道我们不能说,追求完美的幸福只是一种幻想吗? 生活,如果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如果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如果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所有的幸福就像是一团缠结不清的纱线,它是由悲伤和喜悦构成的,而喜悦正是因为有了悲伤才是可爱的。生活的舞台上,不幸和幸运,前后相随,鱼贯而出,使我们依次体会味悲伤和快乐。即使是死亡本身也会使生活更为可爱,它让我们在现实的世界中关系更为亲密。托马斯.布朗博士认为。死亡是人类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对此,他作了雄辩有力的论证。但是,当死神真正降临的时候,我们并不会那么达观,我们唯有同情。此时,我们泪眼模糊,不能视物,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却比那些不知悲伤为何物的人看得更清楚明白。 一个理智、达观的人会渐渐地懂得,对生活不要期望太高。当他运用有效的方法力求成功的时候,他作好了失败的准备。他时时渴望幸福的降临,但他耐心地忍受各种苦难。在生活中,怨天尤人、悲号哀呜是毫无用处的,唯有愉快而不懈地工作,才能有真实的收获。 理智而达观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也不会期许太多。只要能与别人和平相处,他就会容忍和克制。而且,即使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人,他也会有性格上的弱点,需要人们容忍、同情甚至怜悯。有谁敢说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呢?谁没有令人苦恼的事情呢?谁不需要别人的宽大、容忍和谅解呢?被投进监狱的可怜丹麦女王卡罗兰.马蒂尔达在教堂的窗户上写下的一句话,值得每一个人祷告:主啊,让我清白无罪,让其他人变得伟大吧!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一个人的素质取决于他们内在的体质和幼年时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把他们培养成人的家庭幸福与否;取决于他们经遗传得来的性格,取决于他们的生活中所见到的榜样的好坏。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就应该学会对任何人都要仁慈和宽容。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往往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每一个心灵都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小天地。喜悦的心灵会使这个小世界充满快乐,不知足的心灵会使这个小天地充满哀愁。我的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王国。这句话适用于君王,也同样适用于农夫。一个人可能是他心灵的国王,另一个人可能是他心灵的奴仆。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个体自我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心灵在任何情境下、在任何财富状况下,都会反映出自己真实的个性。对于好人来说,世界是美好的;对于坏人来说,世界是腐败的。如果我们的生活观念得到升华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的应有之义是:不懈的努力,高尚的品德,高境界的思想,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也为别人谋利益那么,生活就将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生活也就会幸福。相反地,如果我们把生活看作是自我表现、追求感官快乐和扩大权势的机会,那么,生活将充满阴谋、充满焦虑和令人沮丧。 在目前的状况下,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事实上,生活中存在许多不解之迹这些东西,在我们看来就像是装在一个黑色的杯子中,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经受的苦难之磨练的全部意义,但是,我们必须完全相信,这种设计是我们个体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职责。只有职责才是真实的,除了完成生活的职责,世界上再也不存在任何真正的行动。职责是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目的,在一切快乐中,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生活职责业己完成的意识。而且,这种快乐是最令人满足的,是最不可能让人后悔和失望的。用乔治.赫伯特的话来说,完成了职责这种意识在半夜里给我们以音乐的享受。 当我们完成了在尘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那些必不可少的、劳动方面的、爱情方面的或职责方面的工作就像丝蚕结成了小茧然后死去,我们也要离去。虽然我们的生命短暂,但是,这是上帝指派的工作,每一个人必须不遗余力地完成这些伟大的目标和目的。当这些工作都已经完成,我们就会感受到肉体的不幸,但是,最终,我们走向了精神的不朽: 因此,死亡不过是去酣睡, 我们已将占自己的一半 托交给客观、公正的墓碑; 我们的枕头, 或是山岗,或是尘土。 (全书完)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