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故事里的诡辩术

第53章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故事里的诡辩术 于惠棠 1308 2023-02-05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是个相对主义者,他主张万物齐一,认为事物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在庄子看来,有和无、成和毁、生和死、彼和此、大和小、粗和细、寿和夭、美和丑、好和坏、贵和贱、是和非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对它们加以区分。 例如是和非,庄子认为是即非,非即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衡量好坏、美丑、对错没有统一的标准,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标准,天下非有公是也,而是其所是。 他举例说: 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得腰痛病,难道泥鳅也这样吗?人爬到高树上会感到害怕,难道猴子也这样吗?那么,人、泥鳅、猴子三者,究竟是谁选择的住处恰当呢? 毛墙、丽姬(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美人),人以为是美的,可是鱼见了她们吓得钻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吓得高飞,糜鹿见了她们赶快跑开。

那么,人、鱼、鸟、糜鹿四者、究竟以谁的尺度作为衡量美与不美的标准呢?人喜欢吃牛羊肉,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吃蛇,乌鸦喜欢吃老鼠。那么,人与动物究竟谁的认识正确呢? 庄子的结论是:是非一团混乱,各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确定的客观标准是不存在的,因而要正确地认识事物是不可能的。 客观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区别的差异性,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同一性。庄子的失误之处是无限夸大了事物的同一性,否认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逻辑学有一条规则: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二者之间必须有可比性,不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不能拿来比较。 早在我国古代的《墨经》中就提出了异类不比的规定。例如,如果有人问木与夜孰长这个问题,就违反了这个规定。因为木棍的长是指空间的长,而黑夜的长是指时间的长,二者是无法比较谁长谁短的。

拿庄子所举的例子来看,由于人、泥鳅、猿猴属于不同的类,三者的自然属性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就不可比较究竟谁选择的住处好或不好。关于美或不美的例子也是这样。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具有社会的属性,人看人有个美不美的问题,鱼、鸟、麋鹿看人,没有美不美的问题。鱼见了毛嫱、丽姬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高飞,麋鹿见了她们赶快跑开,不是因为毛嫱、丽姬长得不美,而是怕人来捉住它们。 庄子把不可比的事物硬扯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此论证是非标准的主观性,这是一种诡辩的手法。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我们承认当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行为对不同阶级、不同人的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时,人们确实会对它作出不同的评价,但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衡量是非没有客观的标准。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个客观标准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看某社会事件或行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公德,在我们的国家里,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如果离开了这个立场和标准,就会像庄子那样,陷入是非不清、好坏难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相对主义诡辩论。列宁指出: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 (《列宁选集》第二卷,一九七二年,第一三六页)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