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小说园地 如鱼得水

第2章 【推荐序一】

<鱼与鱼网>彭怀真 我爱说笑,甚至偶尔还搞笑,在近十年的行政生涯中,总是希望自己能为组织的和乐多尽一份心力。我服务的团队,欢乐少不了,我和不同的成员在自在与笑声中完成了不少方案。更重要的,我们一起成长。我总是认为:成员的成长比做好各种工作更加可贵。 今年暑假,我因为担任学生的实习督导,去了十几个机构拜访。我发现多数的机构都少有笑声、少见和谐气氛,许多人都表情严肃,看起来个个心情沉重。我好奇,如果这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特别看重、关心可怜人的社会福利组织,都不能有愉快的组织气氛,都有些冰冷,又如何能暖化案主的心灵呢?至于其他组织,从学业到政府、从国营到民营,大多数都太过严肃,也太少欢乐。

我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 ◎中国人原本就悲观,台湾人尤其悲情,普遍没有美国人那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的心理。人们常常从悲观角度去看待工作,仿佛做什么都有如千斤重担。 ◎中国人看重权威和辈份,有权力的人多半上了年纪,少了年轻人的潇洒。君子不重则不威的观念把主管逼得很严肃,主管有张扑克牌脸,大家又都在乎那张脸,办公室的气氛怎么会好? ◎中国人输不起,神经不够粗。只要错一点、差一些,就紧张兮兮。其实,依八十/二十法则,百分之八十的成果来自百分之二十的产品,所以多做就好,只要做一次做得很好,就赚回来了。美国人比较相信大数法则和乘数效果,认为多做准没错,所以总是从成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则总是从反对他人的观点去思考,结果当然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较重视细节,偏重从左脑去思考,因此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反对、就杯葛、就阻挠(只要和公家机关或会计部门打过交道的人都能体会此种痛苦)。相对的,美国人较留意右脑的训练,把工作当成艺术品,会从整体角度去考虑,比较看重全盘性。所以,只要大处没错就支持,我们在职场中则常因小处有问题到处碰壁。 ◎中国人在意群体,特别看重他人的一言一语,也比较求全,常希望能和每一个人都相处得好,很害怕有上司同事部属不喜欢自己,对自身的一言一行也格外用心。如此一来,不但压力大,又容易患得患失,有些人甚至为此罹患精神病,甚至自杀赔上最宝贵的生命。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重新研究自己这个个人与工作组织这个环境之间的关连性。本书以鱼和水来形容,十分精准、生动又给人希望。作者强调组织人是如鱼得水,鱼不能离开水而独立生活,正如我们上班族不能没组织可以去上班。要工作,总是要找工作地点,在其中一展身手。

既然鱼在水中,就表示水不可能完全干净清澈。俗话说:水清则无鱼,混水可摸鱼。任何组织必然有些水不清的事,人的组合不可能尽如人意,不可能没有任何问题。你只要能找到适合的待人处事方法,轻轻松松去做。有些混有些摸,也不是太严重的。 如果每位工作者有如一条条自由又离不开水的鱼,现代组织又该像什么呢?也许像鱼网吧!组织要能够网住员工,组织非透过坚固不破的钢架圈住人,也不是像金字塔般地密不通风。最好能有很大的空隙,很高的弹性,很充分的自主,相当的柔软性,但还是完整的。必要时,提起鱼网,一层层的网面维持着良好的一致性,放下后,网面又回到松散的状态。组织是始终存在,但不是硬性约束的。 资讯时代的工作者,透过网际网路来做事,就像鱼网中每一个绳结,必须与他人相连结方可发挥功能。我们连结到某些人,他们又再各自连结,将每个人与全球都接在了一起。我们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都在既自主又互赖的状态中进行,这是何等有趣又有挑战。组织少了一个绳结,立刻就有大的漏洞,会产生问题,由此一观点看,每一个组织人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寓意深刻的好书提供了读者许多精采的论点,又鼓舞我们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我读来爱不释手,并引发一串联想,相信也可以提供你一些启示。使你真正如鱼得水。 (本文作者为东海大学社工系系主任)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