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贝多芬传

第3章 二

贝多芬传 羅曼.羅蘭 10240 2023-02-05
贝多芬突然中止了他的《第五交响曲》,不经过惯有的拟稿手续,一口气写下了《第四交响曲》。幸福在他眼前显现了。一八○六年五月,他和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了婚。一七九六至九九年间,贝多芬在维也纳认识了布伦瑞克一家。朱丽埃塔.圭恰迪妮是特雷泽的表姊妹。贝多芬有一个时期似乎也钟情于特雷泽的姊妹约瑟菲娜,她后来嫁给戴姆伯爵,又再嫁给施塔克尔贝格男爵。关于布伦瑞克一家的详细情形,可参看安德烈.特.海来西氏著《贝多芬及其不朽的爱人》一文,载一九一○年五月一日及十五日的《巴黎杂志》。她老早就爱上他。从贝多芬卜居维也纳的初期,和她的哥哥弗朗索瓦伯爵为友,她还是一个小姑娘,跟着贝多芬学钢琴时起,就爱上他了。一八○六年,他在他们匈牙利的马尔托伐萨家里作客,在那里他们才相爱起来。关于这些幸福的日子的回忆,还保存在特雷泽.特.布伦瑞克的一部分叙述里。她说:一个星期日的晚上,用过了晚餐,在月光下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先是他放平著手指在键盘上来回抚弄。我和弗朗索瓦都知道他这种习惯。他往往是这样开场的。随后他在低音部分奏了几个和弦;接着,慢慢地,他用一种神秘的庄严的神气,奏着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一支歌:若愿素心相赠,无妨悄悄相传;两情脉脉,勿为人知。这首美丽的歌是在巴赫的夫人安娜.玛格达兰娜的手册上的,原题为《乔瓦尼尼之歌》。有人疑非巴赫原作。

母亲和教士【注】都已就寝;哥哥严肃地凝眸睇视着;我的心已被他的歌和目光渗透了,感到生命的丰满隔天早上,我们在园中相遇。他对我说:我正在写一本歌剧。主要的人物在我心中,在我面前,不论我到什么地方,停留在什么地方,他总和我同在。我从没到过这般崇高的境界。一切都是光明和纯洁。在此以前,我只像童话里的孩子,只管捡取石子,而不看见路上美艳的鲜花一八○六年五月,只获得我最亲爱的哥哥的同意,我和他订了婚。 【注】按:欧洲贵族家中,皆有教士供养。 这一年所写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精纯的花,蕴藏着他一生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人家说:贝多芬那时竭力要把他的天才,和一般人在前辈大师留下的形式中所认识与爱好的东西,加以调和。见诺尔著《贝多芬传》。这是正确的。同样渊源于爱情的妥协精神,对他的举动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影响。赛弗里德和格里尔巴策【注】说他兴致很好,心灵活跃,处世接物彬彬有礼,对可厌的人也肯忍耐,穿着很讲究;而且他巧妙地瞒着大家,甚至令人不觉得他耳聋;他们说他身体很好,除了目光有些近视之外贝多芬是近视眼。赛弗里德说他的近视是长水痘所致,使他从小就得戴眼镜。近视使他的目光常有失神的样子。一八二三一八二四年间,他在书信中常抱怨他的眼睛使他受苦。在梅勒替他画的肖像上,我们也可看到一种罗曼蒂克的风雅,微微有些不自然的神情。贝多芬要博人欢心,并且知道已经博得人家欢心。猛狮在恋爱中它的利爪藏起来了。但在他的眼睛深处,甚至在《第四交响曲》的幻梦与温柔的情调之下,我们仍能感到那可怕的力,任性的脾气,突发的愤怒。

【注】赛弗里德:(Ignaz Von Seyfried,一七七六|一八四一)奥地利音乐家;格里尔巴策:(Franz Grillparzer,一七九一|一八七二)为奥地利剧作家。 这种深邃的和平并不持久;但爱情的美好的影响一直保存到一八一○年。无疑是靠了这个影响贝多芬才获得自主力,使他的天才产生了最圆满的果实,例如那古典的悲剧《第五交响曲》;那夏日的神明的梦《田园交响曲》(一八○八)。把歌德的剧本《艾格蒙特》谱成的音乐是一八○九年开始的。他也想制作《威廉.退尔》的音乐,但人家宁可请教别的作曲家。还有他自认为他奏鸣曲中最有力的,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感悟得来的《热情奏鸣曲》(一八○七),是他题献给特雷泽的。见贝多芬和申德勒的谈话。申德勒问贝多芬:你的D小调奏鸣曲和F小调奏鸣曲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贝多芬答道:请你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去吧!贝多芬《第十七钢琴奏鸣曲》(D小调,作品第三十一号之二)的别名《暴风雨奏鸣曲》即由此来。 《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F小调,作品第五十七号)的别名《热情奏鸣曲》,是出版家克兰兹所加,这首奏鸣曲创作于一八○四至一八○五年,一八○七年出版,贝多芬把这首奏鸣曲题献给特雷泽的哥哥弗兰茨.冯.布伦瑞克伯爵。作品第七十八号的富于幻梦与神秘气息的奏鸣曲(一八○九),也是献给特雷泽的。写给不朽的爱人的一封没有日期的信,所表现的他的爱情的热烈,也不下于《热情奏鸣曲》:

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我我心头装满了和你说不尽的话啊!不论我在哪里,你总和我同在当我想到你星期日以前不曾接到我初次的消息时,我哭了我爱你,像你的爱我一样,但还要强得多啊!天哪!没有了你是怎样的生活啊!咫尺,天涯我的不朽的爱人,我的思念一齐奔向你,有时是快乐的,随后是悲哀的,问着命运,问它是否还有接受我们的愿望的一天我只能同你在一起过活,否则我就活不了永远无人再能占有我的心。永远!永远!噢,上帝!为何人们相爱时要分离呢?可是我现在的生活是忧苦的生活。你的爱使我同时成为最幸福和最苦恼的人安静罢安静爱我呀!今天,昨天,多少热烈的憧憬,多少的眼泪对你,你,你,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别了!噢!继续爱我呀,永勿误解你亲爱的L的心永久是你的永久是我的永远是我们的。见书信集第十五。

什么神秘的理由,阻挠着这一对相爱的人的幸福?也许是没有财产,地位的不同。也许贝多芬对人家要他长时期的等待,要他把这段爱情保守秘密,感到屈辱而表示反抗。 也许以他暴烈、多病、愤世嫉俗的性情,无形中使他的爱人受难,而他自己又因之感到绝望婚约毁了;然而两人中间似乎没有一个忘却这段爱情。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还爱着贝多芬。她死于一八六一年【注】。 【注】按:她比贝多芬多活了三十四年。 一八一六年时贝多芬说:当我想到她时,我的心仍和第一天见到她时跳得一样的剧烈。同年,他制作六阕《献给遥远的爱人》的歌。他在笔记内写道:我一见到这个美妙的造物,我的心情就泛滥起来,可是她并不在此,并不在我旁边!特雷泽曾把她的肖像赠与贝多芬,题着:给希有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善良的人。 T. B.这幅肖像至今还在波恩的贝多芬家。在贝多芬晚年,一位朋友无意中撞见他独自拥抱着这幅肖像,哭着,高声地自言自语着(这是他的习惯):你这样的美,这样的伟大,和天使一样!朋友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再进去,看见他在弹琴,便对他说:今天,我的朋友,你的脸上全无可怕的气色。贝多芬答道:因为我的好天使来访问过我了。创伤深深地铭刻在他心上。他自己说:可怜的贝多芬,此世没有你的幸福。只有在理想的境界里才能找到你的朋友。致格莱兴施泰因书。书信集第三十一。

他在笔记上又写着:屈服,深深地向你的命运屈服:你不复能为你自己而存在,只能为着旁人而存在;为你,只在你的艺术里才有幸福。噢,上帝!给我勇气让我征服我自己! 爱情把他遗弃了。一八一○年,他重又变成孤独;但光荣已经来到,他也显然感到自己的威力。他正当盛年【注一】。他完全放纵他的暴烈与粗犷的性情,对于社会,对于习俗,对于旁人的意见,对一切都不顾虑。他还有什么需要畏惧,需要敷衍?爱情,没有了;野心,没有了。所剩下的只有力,力的欢乐,需要应用它,甚至滥用它。力,这才是和寻常人不同的人的精神!他重复不修边幅,举止也愈加放肆。他知道他有权可以言所欲言,即对世间最大的人物亦然如此。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这是他一八一二年七月十七日所写的话。他写给G. D.李里奥的信中又道:心是一切伟大的起点。书信集一○八。贝蒂娜.布伦塔诺那时看见他,说没有一个皇帝对于自己的力有他这样坚强的意识【注二】。贝蒂娜对贝多芬备极崇拜,且对贝多芬音乐极有了解。贝蒂娜兄克莱门斯(一七七八|一八四二)为德国浪漫派领袖之一。贝丈夫阿宁亦为有名诗人。她被他的威力慑服了,写信给歌德时说道:当我初次看见他时,整个世界在我面前消失了,贝多芬使我忘记了世界,甚至忘记了你,噢,歌德!我敢断言这个人物远远地走在现代文明之前,而我相信我这句话是不错的。 【注三】

【注一】按:贝多芬此时四十岁。 【注二】按:贝系歌德的青年女友。贝母曾与歌德相爱,故贝成年后竭力追求歌德。 【注三】按:贝蒂娜写此信时,约为一八○八年,尚未满二十九岁。此时贝多芬未满四十岁,歌德年纪最长,已有六十岁左右。 歌德设法要认识贝多芬。一八一二年,终于他们在波希米亚的浴场特普利兹相遇,结果却不很投机。贝多芬热烈佩服着歌德的天才;一八一一年二月十九日他写给贝蒂娜的信中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一八○九年八月八日他在旁的书信中也说:歌德与席勒,是我在莪相与荷马之外最心爱的诗人。值得注意的是,贝多芬幼年的教育虽不完全,但他的文学品味极高。在他认为伟大,庄严,D小调式的歌德以外而看做高于歌德的,只有荷马、普卢塔克、莎士比亚三人。在荷马作品中,他最爱《奥德赛》。莎士比亚的德译本是常在他手头的,我们也知道莎士比亚的《科里奥兰》和《暴风雨》被他多么悲壮地在音乐上表现出来。至于普卢塔克,他和大革命时代的一般人一样,受有很深的影响。古罗马英雄布鲁图是他的英雄,这一点他和米开朗基罗相似。他爱柏拉图,梦想在全世界上能有柏拉图式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一八一九二○年间的谈话册内,他曾言:苏格拉底与耶稣是我的模范。但他过于自由和过于暴烈的性格,不能和歌德的性格融和,而不免于伤害它。他曾叙述他们一同散步的情景,当时这位骄傲的共和党人,把魏玛大公的枢密参赞【注】教训了一顿,使歌德永远不能原谅。

【注】按:此系歌德官衔。 君王与公卿尽可造成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能造成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越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注一】,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扣,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夫【注二】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以上见贝多芬致贝蒂娜书。这些书信的真实性虽有人怀疑,但大体是准确的。

【注一】按:系指奥国王室,特普利兹为当时避暑胜地,中欧各国的亲王贵族麇集。 【注二】按:系贝多芬的钢琴学生。 而歌德也没有忘记。歌德写信给策尔特【注一】说:贝多芬不幸是一个倔强之极的人;他认为世界可憎,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能使世界对他和对旁人变得愉快些。我们应当原谅他,替他惋惜,因为他是聋子。歌德一生不曾做什么事反对贝多芬,但也不曾做什么事拥护贝多芬;对他的作品,甚至对他的姓氏,抱着绝对的缄默。骨子里他是钦佩而且惧怕他的音乐它使他骚乱。他怕它会使他丧失心灵的平衡,那是歌德以多少痛苦换来的年轻的孟德尔颂,于一八三○年经过魏玛,曾经留下一封信,表示他确曾参透歌德自称为骚乱而热烈的灵魂深处,那颗灵魂是被歌德用强有力的智慧镇压着的。孟德尔颂在信中说:他先是不愿听人提及贝多芬;但这是无可避免的【注二】,他听了《第五交响曲》的第一章后大为骚动。他竭力装做镇静,和我说:这毫不动人,不过令人惊异而已。过了一会儿,他又道:这是巨大的【注三】令人猜不透他这里到底是颂赞(假如他的意思是伟大的话)还是贬抑(假如他的意思是夸大的话)、狂妄的,竟可说屋宇为之震动。接着是晚膳,其间他神思恍惚,若有所思,直到我们再提起贝多芬时,他开始询问我,考问我。我明明看到贝多芬的音乐已经发生了效果【注三】。

【注一】按:策尔特为一平庸的音乐家,早年反对贝多芬甚烈,直到后来他遇见贝多芬时,为他的人格大为感动,对他的音乐也一变往昔的谩骂口吻,转而为热烈的颂扬。策氏为歌德一生至友,歌德早期对贝多芬的印象,大半受策氏误解之影响,关于贝多芬与歌德近人颇多擅文讨论。罗曼.罗兰亦有《歌德与贝多芬》一书,一九三○版。 【注二】按:孟德尔颂那次是奉歌德之命替他弹全部音乐史上的大作品。 【注三】按:歌德原词是Grandiose,含有伟大或夸大的模棱两可的意义。 《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便是这时代的作品,就是说一八一二年在特普利兹写的:前者是节奏的大祭乐,后者是诙谑的交响曲,他在这两件作品内也许最是自在,像他自己所说的,最是尽量,那种快乐与狂乱的激动,出其不意的对比,使人错愕的夸大的机智,巨人式的。使歌德与策尔特惶骇的爆发,在策尔特一八一二年九月二日致歌德书中可见到,又同年九月十四日歌德致策尔特书:是的,我也是用着惊愕的心情钦佩他。一八一九年策尔特给歌德信中说:人家说他疯了。使德国北部流行着一种说法,说《第七交响曲》是一个酒徒的作品不错,是一个沉醉的人的作品,但也是力和天才的产物。

他自己也说: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给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 我不知他是否真如瓦格纳所说的,想在《第七交响曲》的终局内描写一个酒神的庆祝会。这至少是贝多芬曾经想过的题目,因为他在笔记内曾经说到,尤其他在《第十交响曲》的计划内提及。在这阕豪放的乡村节会音乐中,我特别看到他佛兰芒族的遗传;同样,在以纪律和服从为尚的国家,他的肆无忌惮的举止谈吐,也是渊源于他自身的血统。不论在哪一件作品里,都没有《第七交响曲》那么坦白,那么自由的力。这是无目的地,单为了娱乐而浪费着超人的精力,宛如一条洋溢泛滥的河的欢乐。在《第八交响曲》内,力量固没有这样的夸大,但更加奇特,更表现出作者的特点,交融着悲剧与滑稽,力士般的刚强和儿童般的任性。和写作这些作品同时,他在一八一一至一二年间在特普利兹认识一个柏林的青年女歌唱家,和她有着相当温柔的友谊,也许对这些作品不无影响。 一八一四年是贝多芬幸运的顶点。在维也纳会议中,人家把他看作是欧罗巴的光荣。他在庆祝会中非常活跃。亲王们向他致敬,像他自己高傲地向申德勒所说的,他听任他们追逐。 他受着独立战争的鼓动在这种事故上和贝多芬大异其趣的,是舒伯特的父亲,在一八○七年时写了一阕应时的音乐,《献给拿破仑大帝》,且在拿破仑御前亲自指挥【注一】,一八一三年,他写了一阕《威灵顿之胜利交响曲》;一八一四年初,写了一阕战士的合唱:《德意志的再生》;一八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他在许多君主前面指挥一支爱国歌曲:《光荣的时节》;一八一五年,他为攻陷巴黎【注二】,写一首合唱:《大功告成》。这些应时的作品,比他一切旁的音乐更能增加他的声名。布莱修斯.赫弗尔依着弗朗索瓦.勒特龙的素描所作的木刻,和一八一三年弗兰兹.克莱因塑的脸型(Masque),活泼泼地表现出贝多芬在维也纳会议时的面貌。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注一】按:拿破仑于一八一二年征俄败归后,一八一三年奥国兴师讨法,不久普鲁士亦接踵而起,是即史家所谓独立战争,亦称解放战争。 【注二】按:系指一八一四年三月奥德各邦联军攻入巴黎。 但是他的王国不在此世,像他写信给弗朗索瓦.特.布伦瑞克时所说的:我的王国是在天空。他在维也纳会议时写信给考卡说:我不和你谈我们的君王和王国,在我看来,思想之国是一切国家中最可爱的:那是此世和彼世的一切王国中的第一个。 在此光荣的时间以后,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 维也纳从未对贝多芬抱有好感。像他那样一个高傲而独立的天才,在此轻佻浮华,为瓦格纳所痛恶的都城里是不得人心的。瓦格纳在一八七○年所著的《贝多芬评传》中有言:维也纳,这不就说明了一切?全部的德国新教痕迹都已消失,连民族的口音也失掉而变成义大利化。德国的精神,德国的态度和风俗,全经义大利与西班牙输入的指南手册代为解释这是一个历史、学术、宗教都被篡改的地方轻浮的怀疑主义,毁坏而且埋葬了真理之爱,荣誉之爱,自由独立之爱!十九世纪的奥国戏剧诗人格里尔帕策曾说生为奥国人是一桩不幸十九世纪末住在维也纳的德国大作曲家,都极感苦闷。那时奥国都城的思想全被布拉姆斯伪善的气息笼罩。布鲁克纳的生活是长时期的受难,雨果.沃尔夫终生奋斗,对维也纳表示极严厉的批评【注一】。他抓住可以离开维也纳的每个机会;一八○八年,他很想脱离奥国,到威斯特伐利亚王热罗姆.波拿巴的宫廷里去。热罗姆王愿致送贝多芬终身俸每年六百杜加【注二】,外加旅费津贴一百五十银币,唯一的条件是不时在他面前演奏,并指挥室内音乐会,那些音乐会是历时很短而且不常举行的。贝多芬差不多决定动身了【注三】。但维也纳的音乐泉源是那么丰富,我们也不该抹煞那边常有一般高贵的鉴赏家,感到贝多芬之伟大,不肯使国家蒙受丧失这天才之羞。一八○九年,维也纳三个富有的贵族:贝多芬的学生鲁道夫太子、洛布科维兹亲王、金斯基亲王,答应致送他四千弗洛令的年俸,只要他肯留在奥国【注四】。他们说:显然一个人只在没有经济烦虑的时候才能整个地献身于艺术,才能产生这些崇高的作品为艺术增光,所以我们决意使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获得物质的保障,避免一切足以妨害他天才发展的阻碍。 【注一】按:布鲁克纳(一八二四|一八九六)与雨果.沃尔夫(一八六○|一九○三)皆为近代德国家大音乐家。布拉姆斯在当时为反动派音乐之代表。 【注二】按:每杜加约合九先令。 【注三】按:热罗姆王为拿破仑之弟,被封为威斯特伐利亚王。 【注四】弗洛令为奥国银币名,每单位约合一先令半。 不幸结果与诺言不符。这笔津贴并未付足;不久又完全停止。且从一八一四年维也纳会议起,维也纳的性格也转变了。社会的目光从艺术移到政治方面,音乐口味被义大利作风破坏了,时尚所趋的是罗西尼,把贝多芬视为迂腐。罗西尼的歌剧《唐克雷迪》足以撼动整个的德国音乐。一八一六年时维也纳沙龙里的意见,据鲍恩费尔德的日记所载是: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上一代赞成他们;但直到罗西尼出现,大家方知何谓旋律。 《菲岱里奥》是一堆垃圾,真不懂人们怎会不怕厌烦地去听它。贝多芬举行的最后一次钢琴演奏会是一八一四年。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分散的分散,死亡的死亡:金斯基亲王死于一八一二;李希诺夫斯基亲王死于一八一四;洛布科维兹死于一八一六。受贝多芬题赠作品第五十九号的美丽的四重奏的拉苏莫夫斯基,在一八一五年举办了最后的一次音乐会。同年,贝多芬和童年的朋友,埃莱奥诺雷的哥哥,斯特凡.冯.布罗伊宁失和。同年,贝多芬的兄弟卡尔死。他写信给安东尼.布伦塔诺说:他如此地执着生命,我却如此地愿意舍弃生命。从此他孤独了。此时唯一的朋友,是玛丽亚.冯.埃尔德迪,他和她维持着动人的友谊,但她和他一样有着不治之症,一八一六年,她的独子又暴卒。贝多芬题赠给她的作品,有一八○九年作品第七十号的两支三重奏,一八一五至一七年间作品第一○二号的两支大提琴奏鸣曲。在一八一六年的笔记上,他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 耳朵完全聋了。丢开耳聋不谈,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从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着重伤风。一八一七年夏天,医生说他是肺病。一八一七至一八年间的冬季,他老是为这场所谓的肺病担心着。一八二○至二一年间他患着剧烈的关节炎。一八二一年患黄热病。一八二三年又患结膜炎。从一八一五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的往还。最早的谈话手册是一八一六年的。值得注意的是,同年起他的音乐作风改变了,表示这转折点的是作品第一○一号的奏鸣曲。贝多芬的谈话册,共有一一○○○页的手写稿,今日全部保存于柏林国家图书馆。一九二三年诺尔开始印行他一八一九年三月至一八二○年三月的谈话册,可惜以后未曾续印。关于一八二二年《菲岱里奥》预奏会的经过,有申德勒的一段惨痛的记述: 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地匆匆向前。结果是全局都紊乱了。乐队指挥乌姆劳夫不说明什么理由,常常提议休息一会儿,和歌唱者交换了几句说话之后,大家重新开始。同样的紊乱又发生了。不得不再休息一次。在贝多芬指挥之下,无疑是演不下去的了;但怎样使他懂得呢?没有一个人忍心对他说:走罢,可怜虫,你不能指挥了。贝多芬不安起来,骚动之余,东张西望,想从不同的脸上猜出症结所在,可是大家都默不作声。他突然用命令的口吻呼唤我。我走近时,他把谈话手册拿给我,示意我写。我便写着:恳求您勿再继续,等回去再告诉您理由。于是他一跃下台,对我嚷道:快走!他一口气跑回家里去;进去,便倒在便榻上,一动不动地双手捧着他的脸;他这样一直到晚饭时分。用餐时他一言不发,保持着最深刻的痛苦的表情。晚饭以后,当我想告别时,他留着我,表示不愿独自在家。等到我们分手的辰光,他要我陪着去看以耳科出名的医生在我和贝多芬的全部交谊中,没有一天可和这十一月里致命的一天相比。他心坎里受了伤,至死不曾忘记这可怕的一幕的印象。申德勒从一八一四年起就和贝多芬来往,但到一八一九以后方始成为他的密友。贝多芬不肯轻易与之结交,最初对他表示高傲轻蔑的态度。 两年以后,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他指挥着(或更准确地,像节目单上所注明的参与指挥事宜)《合唱交响曲》时【注】,他全没听见全场一致的喝采声;他丝毫不曾觉察,直到一个女歌唱演员牵着他的手,让他面对着群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舞着帽子,向他鼓掌。一个英国游历家罗素,一八二五年时看见过他弹琴,说当他要表现柔和的时候,琴键不曾发声,在这静寂中看着他情绪激动的神气,脸部和手指都抽搐起来,真是令人感动。 【注】即《第九交响曲》。 隐遁在自己的内心生活里,和其余的人类隔绝着。参看瓦格纳的《贝多芬评传》对他的耳聋有极美妙的叙述。他只有在自然中觅得些许安慰。特雷泽.布伦瑞克说: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它成为他的托庇所。一八一五年时认识他的查理.纳德,说他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这样的爱花木、云彩、自然,他似乎靠着自然生活。他爱好动物,非常怜悯它们。有名的史学家弗里梅尔的母亲,说她不由自主地对贝多芬怀有长时期的仇恨,因为贝多芬在她儿时把她要捕捉的蝴蝶用手帕赶开。贝多芬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的爱田野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在维也纳时,每天他沿着城墙绕一个圈子。在乡间,从黎明到黑夜,他独自在外散步,不戴帽子,冒着太阳,冒着风雨。全能的上帝!在森林中我快乐了,在森林中我快乐了,每株树都传达着你的声音天哪!何等的神奇!在这些树林里,在这些岗峦上,一片宁谧,供你役使的宁谧。 他的精神的骚乱在自然中获得了一些抚慰。他的居处永远不舒服。在维也纳三十五年,他迁居三十次。他为金钱的烦虑弄得疲惫不堪。一八一八年时他写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还得装做日常生活并不艰窘的神气。此外他又说:作品第一○六号的奏鸣曲是在紧急情况中写的。要以工作来换取面包实在是一件苦事。施波尔【注一】说他往往不能出门,为了靴子洞穿之故。他对出版商负着重债,而作品又卖不出钱。 《D调弥撒曲》发售预约时,只有七个预约者,其中没有一个是音乐家。贝多芬写信给凯鲁比尼:为他在同时代的人中最敬重的。可是凯鲁比尼【注二】置之不理。他全部美妙的奏鸣曲每曲都得花费他三个月的工作只给他挣了三十至四十杜加特【注三】。加利钦亲王要他制作的四重奏(作品第一二七、一三○、一三二号),也许是他作品中最深刻的,仿佛用血泪写成的,结果是一文都不曾拿到。把贝多芬煎熬完的是日常的窘况和无穷尽的讼案或是要人家履行津贴的诺言,或是为争取侄儿的监护权,因为他的兄弟卡尔于一八一五年死于肺病,遗下一个儿子。 【注一】路德维希,施波尔(Ludwing Spohr,一七八四|一八五九),当时德国的提琴家兼作曲家。 【注二】按:凯氏为义大利人,为法国音乐院院长,作曲家,在当时音乐界中极有势力。 【注三】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一项,列在全集内的即有三十二首之多。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