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我的求学梦

第15章 第十三章退休后的生活点滴

我的求学梦 郝士明 29649 2023-02-05
我国有一句很通俗的顺口溜:活到老,学到老。是一般老年人,用来教导他们的子女,学无止境,切忌骄傲自满,而应时时虚心学习的一句话。更是这些老年人在获得新知,惊喜之余,常常感叹不已的一句话: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退休之后,我对这个顺口溜的启示,越发感到兴趣,深深领悟到,人之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已。唯学问浩瀚无涯,任何人穷其一生,亦祗不过能学到沧海之一粟罢了!是故,我常常自思自叹,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徒得最高学位,惭愧不已。 是故,在退休之后,我将仍以积极学习,作为精神之支柱与生活的寄托,继续探求新知,争取更多的惊喜,安度晚年。 (一)寓学于教任教授一年(一九八五|一九八六)

在我于一九八五年退休之后,台湾两位学长,于书绅与李鸿超,就写信来邀我去后者在新竹创办的明新工业学院,担任教授,并兼任顾问一职。鸿超兄虽然言明此聘为一永久职,但我却答应先试一年再议。唯一年之后,我就决定返回美国。 在这一年中,我家住台北北投,每周去新竹学校一次,每次在学校停留三天三夜。每次由家中去学校时,先步行至北投车站,赶坐火车,约一小时,到达台北车站后,再转乘公路局车,约二小时行程,即抵新竹,然后再步行去学校。三日之后,原路返回北投家。 在此期间,我往返奔波,日夜为教学忙碌,精力充沛,心情十分愉快。谈来难能,在此一年中,我却没有迟到过一次,更没有请过一天假!这是我最为自傲的一点,更为全校师生所赞誉者。

在教学方面,我担任两门课,每周九小时。两班大二的普通材料学,以我过去在西屋工作时的资料与经验为主题。另一班大一的普通化学,借以重温化学上之基本知识。在教授这两门课程中,我深深领悟到,教学相长四个字的美妙与涵义,令我受益良多。 在作顾问方面,鸿超兄给我很大的职权。在每周的校务会议上,都请我坐在他的邻位上,参与备询,发表意见。我则重施在北平办校时的精神,日夜在学校中巡视,教室与图书馆,餐厅与宿舍,学生活动中心与各种运动场地,都是我常到的地方。故而,在每次的校务会议中,我都有说不完的建言,更常有责备似的牢骚话。 为了学生们在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我曾亲自去台北市场上,询价购买大批保安眼镜,强迫学生们配带!我更时常在晨操升旗之后,给全校同学十分钟的讲话,多以礼义廉耻的内涵,与我日常所见的事故,相提并论,作为主题。

在体育与课外运动方面,我则力争,利用偌大的一片场地,修建各类球场,增添各种设备与用具。我更曾带头兴起了全校师生打网球的风气,经常外出与他校作友谊比赛。 一年来,我身在这一群男女青少年中,好似又回到了抗战时,我读国立一中与西北大学的情境,欣喜不已。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就是一年。这种游走奔波式的讲学授课,又让我想起,在读西北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每周爬山过河,去二十多里外的乐育中学,任教三天的往事,和现在的情况相比,岂非如出一辙。所不同者,该时是去教中学,现在则是去教大学;该时是与九卿兄二人同行,今次则是我一人独往矣。 在学校放暑假之前,鸿超兄曾一再请我留校,继续助其整理校务,唯我因美国的家待理,亦愿休息一下,享受一点自由的退休生活,即婉谢之,而返回美国。

不过,在这一年内,我曾大声疾呼,不遗余力,在校内兴起了一番改进的热潮,鼓舞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堪以自慰。学校中,有一位年轻的讲师,王寒九先生,是一个有名的诗人,曾送我五言诗一首,道尽了我这一年来的作为。他对我的称誉,实不敢当,谨致热忱的谢意。 最后,我要将我这位同届学长李鸿超校长,小事介绍数语。因为有关他的传记文章太多了,不需我再多饶舌!我深以为,鸿超早年在台湾筹建明新学院(原名明新工专),堪可与当年王惕吾先生创办联合报,相提并论,各有千秋。 在那个年代,台湾正处于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政府正在感召国民,处变不惊,庄敬自强的时候,王先生以办报兴国,鸿超兄则以办学自强,两人都是以坚忍不屈,在水深火热中熬煎出来的,其功至伟,功在国家。

我与鸿超朝夕相聚整年,可讲的事故多多。现在我祗愿提出一件事来,即可充分表达出他处世为人的人生观。 在每个星期一国父纪念周上,领导全校师生在开会完毕之后,散会之前,他必大声宣读青年十二守则。他读一句,让全体随读一句。他竟将这十二守则,牢记得滚瓜烂熟,一气啊成,令我暗中为他捏一把冷汗,深怕他颠倒或忘掉一句接不上来,当众出丑。 这青年十二守则,简言之,乃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最易明了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这是鸿超兄时记心中的座右铭,是他办校与教导学生的最高指标,所以他敢大胆地,在大众随读之下,能轻松的背诵下来。 我对这十二守则,亦极为尊崇,常在与学生们讲话时,随意取出一、二,大加发挥,作为题材。现将此十二守则抄录于后,作为纪念,实际上,这应该是人人应该身体力行的做人原则。

一.忠勇为爱国之本 二.孝顺为齐家之本 三.仁爱为接物之本 四.信义为立业之本 五.和平为处世之本 六.礼节为治事之本 七.服从为负责之本 八.劝俭为服务之本 九.整洁为强身之本 十.助人为快乐之本 十一.学问为济世之本 十二.有恒为成功之本 (二)练习外丹功 在我住台北,来回去新竹讲学的期间,常常看到,在各级学校中与每个公园里,清晨或傍晚,都有许多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做外丹功,并有专人在台上示范领导,风行一时,令我惊奇。 许多老年人对我讲,他们的宿疾病症,因为天天做外丹功,都得以减轻或痊愈,同时在熟知的陆婶婶家,陆叔叔患有眼疾,每日劝练此功,颇有心得,对其眼疾大有助益,他则一再劝我加入练习。

我感到这一种运动,能如此盛行全台湾,必有其特殊的功效,我应设法去研究一番。某日,我就烦请陆叔叔,带我去拜见外丹功的传人,当代宗师张志通先生。他是在台湾掀起外丹功热潮的名人。 到他台北的总部时,他人在高雄,祗见到他在台北的总干事,来欢迎我们。在他们的办公厅内,看到许多报纸上的报导,与各处人民集体学习外丹功的照片,令我印象深刻。我买了一本张氏著作的《外内丹功革新版》,与一卷全台各地表演外丹功的实景纪录片。 此书写得并不高明,除掉宣掦外丹功能治百病外,并无多少新意。不过,我却在读此书之后,选出该功之十二个功式,天天用心练习起来。在我的心目中,世界上一切的拳术,都是一种不同运动的方式而已,不过任何一种运动,如想能够得其真髓,而有益身心时,必需遵守两句老生常谈:一为适当运用,不能过度;二为有恒,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

我发现外丹功有两大特点:一为不需要大的地方,多为原地踏步动作;二为重视肛门的运动,甚为有益。 (三)做水饺生意供不应求 在我退休之前的数年中,我与平平认识到许多家中国朋友,多为在西屋工作的同事,亦有不少在各大学任教的教授与自立诊所或在医院工作的医师。在周末或假日,大家常相往来,携带自制的食物,轮流到各家作客,主人家则负责招待,并以聊天、桥牌或麻将为遣。 每当我家为东时,我们多以面食款待,他们对我家的水饺与葱油饼最为称赞。该时在匹兹堡,中国食品店铺是绝无仅有,馒头与烧饼油条是买不到的。 在我退休之后,前往台湾任教一年,与平平返回美国时,几位常相往来的朋友,渴望吃到我家的水饺,就建议我二人包制水饺,他们则出钱来买,彼此公平交易,免欠人情。我二人几经商榷,就答应下来,做起出售水饺的生意来。

我俩是说做就做,立即筹划,动作起来。首先,购买了一套大型的和面与拌馅的容器,与磅秤、胶盘、胶袋等用具。最大的化费,是以六百余元,购来一个新型的大冰箱。水饺祗有猪肉白菜一种。制做过程,是将包好的水饺,排放在一个平胶盘上,放入冻箱中,大约四小时之后即冻妥,每五十枚装入一胶袋中,存放冻箱中,即成为待售的成品。 我们的配方,是经过多次试验与尝食而完成的。猪肉与面粉皆以五磅为准。其他所需材料,白菜、油盐酱、姜葱酒与水份,皆以重量或容量确定之。这个郝家水饺的秘方,平平坚持,绝不外传。拌馅和面与辗皮,是我一手包办,包饺则是平平的拿手好戏。每五磅肉大约可制水饺两百个,每日可完成四百个左右。开始出售之后,一个月内,即将所有投资的工具钱收回来,两个月之后,郝家的美食水饺,即传遍了匹城,电话不断,供不应求。

不过,我家手制的水饺,却是物美而价不廉的。唯购买者并不以此计较。这虽是一点蝇头小利,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支出,亦不无小补。再者,每日剩余的面团,我就顺便做成面片汤或葱油饼等享用之,可谓一举两得,乐在其中。 大约两年之后,我二人都感到过于辛劳,玩的兴趣亦渐渐减小,我们就决定歇业了。这一个出售水饺的故事,在我们的一生中,亦可谓是一件宝贵的经验,堪与五十年前,我在西安市做鲜果店售货员的情况相提并论,前后辉映。 (四)回国讲学一行感慨万千(一九八九年) 自从一九八二年,我回国为母亲扫墓,去天津看望妹妹心宽一家之后,天津市府的侨联人员,就时常到妹家访问,并与我寄来贺年卡片,盛情可感。他们希望我能回国访问,并且去国内各大学中参观讲学。 经过彼此间长期的书信往来,约在一九八七年初,作出决定,由天津市府与天津大学共同主办,邀请我回国讲学,并由天津大学陈复民教授负责筹划,机票等交通费用,则申请由联合国驻北京之基金会辅助。 复民学弟,是一个勇于负责、计划周到,而又动作敏捷的人。对我的返国讲学,更是热心的期待着。在接到授命之后,他就立刻展开行动,并与在京的昌绪兄,取得联络。该时昌绪已由沈阳调来北京,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之职。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复民除掉与我书信往来,商谈讲学的题材与行程外,并与国内各重点大学联系,商榷到访日期与接待事宜。最后决定,由天津开始,继而北京、西安、镇江、杭州,最后上海。日期是为一九八九年八月三十一日至十月十九日,共四十九天。复民更精心细选,将到访各地点之名胜古迹,一一列出,备我及时参观游览。 同时,他在这封信中,附来我俩与九卿一张很旧的照片,是他日前由旧物中发现的。我看到之后,悲从心生,眼泪不由就要掉下来!复民更言道:如果九卿仍在人世,他该多么高兴啊。 谁也没有想到,在我返国讲学一行,万事俱备祗久东风的时候,国内北京城内,竟发生了六月四日天安门广场上的流血惨剧,震憾了全国与全世界! 在我想来,讲学一行,一定泡汤,乃小事一桩,不足挂怀。唯祖国今后,又将陷于恐怖不安,万劫不复的险境,将何以堪!不由得,令我抬首问苍天? 在全国与全世界的人们,都关心着天安门事件急剧发展的严重时节,我忽然接到复民的来信,告诉我,讲学之事,一切按照计划进行,不受六四事件的影响。 随之不久,我与平平,就在既惊又恐惧的心情下,搭上了八月三十一日,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班机,直飞北京转往天津。 <天津大学> 在火车由北京到达天津车站时,就看到了车旁站台上的人群,都是我旧日的同学与妹妹一家人,等候着欢迎我们。久别重逢,大家都兴奋异常。尤其是心宽,紧拉平平的手,笑脸相迎,叫个二嫂不止。 当日晚间,我们就下榻天津大学宾馆。并蒙天津市府晚宴款待,得识三位英俊青年:周敬文与秦宝柱先生及李志坚小姐。他们三位,将负责陪伴我们,在天津与北京两地的讲学与游历的事宜。 此时此刻,国内表面上脚踏车满地,人来人往,显示着平静气象。但在北京城内的人们,尤其是教授与大学生,仍然处在六四惨剧的阴影下,忐忑不安,胆战心惊。不过在我看来,天津市与天津大学好似少受影响,过着正常生活。 是故,第二天早晨,我们就在天大材料系的一个大教室内,开始集会讲习起来。参与者多为教授与研究生,并有附近许多有关工厂的工程师们。这次在国内各大学的讲习科目,多以高温材料与我在西屋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国家专利为主。讲习进程,则采取提出问题,共同研讨的方式,务使人人能畅所欲言,培养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来。 由于天津市与天津大学,是我此次返国讲学的主办单位,故而,在此时间较长,近两周之多。每日上午有两节讲习,下午则多由市府之三位年轻朋友,安排交通工具,去各处名胜地点游览,或到各类工厂参观。下午的行程,是平平最为喜悦的。当看到编制中国名产天津地毡,与杨柳青的年画时,她十分高兴,都选购了一些,作为纪念品。 在天津的一段时间内,我很留意观察国内一般人民的生活情况。虽然好似走出了一穷二白的难境,但仍然是万分艰苦。许多景象,好像又恢复到古时的年代。例如,在天津市内大街的两旁,有许多露天理发的小摊,一名顾客坐在一个小凳上,围着一块白布,师父就绕着他工作,旁边还站立着几位等候着的人,生意十分兴隆。 看到这种温馨的场面,不由得让我想起童年时,定县城内挑担理发的师父来,他们到来的信号,是用一串小铁片击出来的音响。我一时兴起,就决定明天去街边理发一次为乐。 但是,却受到市府秦宝柱先生的劝阻。他愿亲自为我理发,并说他是一个理发好手,经常在市府内为同事们服务。第二天,他带来一个推子、一把剪刀,与一块白布单。将白布披在我的身上,开始为我理发。他的确是得心应手,技艺卓越,平平看在眼中,称赞不已。此时,不由得又让我想起,在国立一中读书时,师二班的学长、名作家李耀南,为我理发的往事来,唯时空倒置,那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 > <北京清华大学 离开天津前往北京时,天津市府就派定周振文先生,全程陪伴我夫妇二人,直到由上海返美为止。他将负责各站间之联络工作。举凡购买车票、接洽住处以及安排当地之交通工具等,都需要事前统筹办理。该时国内计程车,是绝无仅有的。事后我方发觉,此次讲学,若无周先生的同行协助,我夫妇二人是寸步难行的。天津市府的精心策划,与热情招待,促使我讲学一行顺利完成,确为功不可没,令我夫妇感激不尽。 到达北京之后,我们就住进清华大学的宾馆。在此期间,国内各重点大学,虽然经费万般拮据,但为了延揽优良师资,增加教学素质,都曾争相重礼聘请国外教授,前来执教。故而每个大学,都建有一座设备完善的宾馆,专为这些教授与来访贵宾住宿。我们三人得此优惠,不独每站都有一个舒适的住所,与上好的食堂,并且结交到不少美籍教授,倍感愉快。 此时的北京市,表面上似已平静,但六四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全城。天安门广场,仍在戒严中,清华与北大两个学校的师生们,都有点紧张与不安,学校仍在停顿状态。讲学事全部取消,平平则在清华校园内的清华巨石旁,拍得一照留念。 不过,我们却受到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的热情接待,由孙家华主任主导联系。数日间,上午分别参访了材料科学研究院、机电部研究所与北京真空电子机件研究所。每到一处,院长或所长主管们,都曾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讲解研究成果。事后,大家就正式举行座谈会,讨论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半是我曾经研究过的科目,所以我就针对问题,提出见解与对策。我发现他们对我有关的专利,最感兴趣。 每天下午,孙主任等就开车带领我们去游历故都的名胜古迹。同时,复民与市府的李志坚小姐,亦由天津赶来,陪同我们一齐游览。长城、故宫、十三陵、天坛、文庙、,北海等处都走到了。对我而言,都是旧地重游,唯对我妻平平,则是她初次大开眼界,其欣喜之情,可想而知。在告别北京的前夕,曾见到昌绪学弟,相谈甚欢。他还破费地,请我们大家吃了一顿全聚德的烤鸭大餐。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市,曾是我少年时,日寇入侵,离家逃难,跟随哥哥在该处,做水果海鲜店售货员的地方,也曾是我在国立一中毕业之后,带领二十位同班同学,前往陕南投考大学,二次路过畅游三日的地方。这一次却是在整整五十年之后,重返故土,来讲学的地方了。点点往事,涌上心头,感触何只万千! 告别北京之后,我们三人就搭上了有卧铺的火车,顺着京汉线南下,到郑州时,再转道陇海线西行,奔向西安。这也是我与哥哥逃难时,由定县到西安的路线。虽然大半时间是在夜间,唯到一个大站火车停顿时,我都要下去观望一番,看到衣履褴褛的旅客们,争相下车来购买食物,而勤快的男女小贩们,则在车旁忙个不休,招揽生意。我心想,这都是在苦难中争扎生活的同胞啊! 到达西安之后,我们就被交通大学的两位教授,接待到他们的宾馆。在西安的行程,虽然只有六天,但参访活动则最为忙碌。因为在这里,有我的母校西北大学,有我的师长与同学,更有我曾在邢台师范任职,吴静波舅父的三位女儿,我的三位表妹。是故,在这六天内,我们是日夜在奔波中,讲学参观,赴宴应酬,忙个不休。 交通大学两位接待我的教授,与西安无线电元件二厂,有一件投资甚巨的合作研发工程,正在进行中。这件工程,亦是我在西屋时,集体工作数年之久,颇有成效的一个题目。是有关氧化锌(ZnO)电阻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工程。我曾数次前往该厂参观,开会讨论问题,建议数种相关研究科题,大半都由交大材料系接办。 虽然我读西北大学时,校址是在陕西城固,现在迁到西安,但依然是我的母校。当我来到学校时,曾受到校方热烈的欢迎,校长并且在座谈会上,立即颁送给我母校之永久荣誉教授证书。 我曾会见到在化学系同班四年的同学李铸与刘少炽、讲师赵致和、体育老师王耀东等,大家分别数十年,今日重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王耀东老师还请来三位化学系的教授,与我打了一场双打网球。王老师已经九十余岁,早已退休,唯体健如恒,仍在自动为学校服务中。 在参观名胜古迹方面,每日下午,都是由资金雄厚、营业极佳的元件二厂,派车派人来接待。我们曾观赏了难得一见的秦皇兵马俑,畅游了完整亮丽的西安城墙与城楼,它是祖国现今唯一完整的城墙古迹。最后,还看到名闻古今,幽情无限的华清池。 我们在十月一日的晚间,告别了西安,又踏上了远征的火车,由陇海路东行,经过郑州,至江苏省徐州,再转京沪路南下,越过南京,直奔镇江。 <镇江江苏工学院> 在这次回国讲学,令我最感欣慰与成功的一站,就是在镇江的江苏工学院。虽然停留只有四天,但收获最为丰富。主因乃陈昶与罗启富二位教授,精心策划之功,令人敬佩。 在十月二日的傍晚,我们就到达了镇江车站,陈昶教授等已在车站等候。当晚即入住该院之外宾招待所。晚餐时,看到许多年老的美籍教授,都是在美国退休之后,来此任教。当他们知道我是刚从美国来,彼此问候,相谈甚欢。看来,他们好像很想家的样子。 第二天早上八时,早餐之后,罗教授就开车带我们先去观瞻镇江市容,与附近名胜。在街上,人来人往,衣着整齐,少有京津一带之拥挤与喧嚷,显示出祖国江南之文化风貌。继而,就来到名闻全国的金山寺,是京剧中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水淹金山寺的实景所在地,不由令人心生幽情之感。 离开市区二十余里,就到达北固山。山上就是名闻中外的南朝寺,是我们常在国文课上读到的故事。此时,能言善道的罗教授,则对我们讲解了许多有关南朝寺的传奇与遗闻,更显得南朝寺的神秘。可惜山高路远,我们未能上山一观,颇感遗憾。 回到学校后,在院长办公室,受到院长与诸位领导人之热情欢迎,并由陈昶教授等,将一卷裱好的长轴书帖相赠。此一书帖,乃名书法家,号称江南一怪的乐图南先生近日所作,亦为描述南朝寺美景之词。陈教授更附赠有关乐先生事迹的小传一册。唯不幸乐先生于数日前去世,这一卷字帖,乃乐怪之最后绝笔矣!尤值珍贵,现即悬挂在我的书房中,以示纪念(上图)。 在当日下午一时,我们就在招待所三楼之会议厅中,开始讲习。啊!真想不到,竟有五十余位来宾之多!这是陈教授由南京化工学院,南京数处陶瓷工厂,无线电元件工厂,以及无锡、宜兴、苏州、杨中、丹徒等县市之各类陶瓷、化工、机械公司所邀请来的教授、工程师、高工与研究生等,前来参加的。 陈教授在发言之前,先给了我一张名单,上有每一位的工作单位与职称(图见下页),并按名一一为我介绍。亲切之情,表露无遗。继而,他在介绍词中,更将西屋研发中心在美国的声誉,与我工作二十五年在陶瓷材料界发表的论文与专利,详加陈述一番。之后,就由我主导,开始研讨。 当我看到这一群衣装整齐,文雅修整的资深工作者,肃静地注视我的时候,我已深感愧疚,心想,怎敢如此惊动大家呢?我又有什么东西可以回报呢?所以我就首先郑重地言道:,这一次来到贵地绝不敢言讲学,而是前来向诸君请教。故而,盼望大家能轻松随意,开怀畅言,彼此交换在陶瓷材料方面工作的经验与得失,以报答陈教授等为主办此场聚会之苦心,与诸位的宝贵时光。 整个下午,我们就分为两节,开始讲解讨论。第一节,由研究材料学之方法说起,继而论及高温氧化锆(ZrO2)材料之各项制备与应用。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项研究,也是我发表论文与获得专利最多的。第二节,讨论氧化铝(Al2O3)功能材料之制备与应用。他们也正在研制钠气灯泡,锻烧半透明之氧化铝。发言都很踊跃,研讨气氛十分浓厚,令我心喜。 陈罗两位教授的安排与设计,的确十分技巧而实际,既可充分利用我的专长,达成科技研讨与交流的目的,又可亲切地款待我们畅游镇江一番。最难得的是,尽力利用前两天的时间,加紧研讨讲习。之后,部分前来参加的工职人员,即可返回各城市,以免影响工作,亦可减少旅费。 故而,在第二天(十月四日),从早晨八时起至晚间九时,我们前后举行了六次研讨会,每次九十分钟,由我主讲,陈教授主导。每次都有一个专题,进行得十分顺利人人都能随意发言好像是一家人在开会商讨一些家务事似的。此情此景,难得一见,令人怀念不已。 在最后的两节中,则讨论到美国与日本等国家,在精密陶瓷方面发展的现况。多问到我个人的看法与意见。看到祖国国内这些虚心求教、努力不懈的科技工作人员,令我肃然起敬,万分高兴。心想,祖国在团结与安定的环境中,在这些人才的主导下,科技的发展,一定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在十月五日,最后的一天,罗教授与五位同事,陪同我夫妇与周先生整日游览镇江北部的名城,扬州,平山堂、瘦西湖、园外园诸名胜,大赏祖国之绵绣河山。 中餐时,罗教授还特别点来当地扬州的一项名菜,醉虾。是将活虾放在酒中配制的。当端上餐桌时,虾子仍在盘中乱跳,大家都感惊奇而不敢一试。结果一大盘蹦跳的醉虾,只有罗教授与另外一人,二位独享了。我们只有旁观欣赏的份儿。一件不会忘记的趣事。 当日晚间七时余,校方与许多尚未离去的来宾,还为我们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备有许多镇江特有的精致点心,与各种水果。钢琴与二胡等乐器俱备,大家有说有唱有表演,真情毕露,达至高峰。此时几位老外闻声,也一齐前来,中西合璧,欢聚一堂,倍加热闹。 在这一次晚会中,我兴致昂然,兴奋异常,不但随着二胡,唱了一段京剧的捉放曹,最后还带领着全体人员,唱了一首,词曲皆美,离情优雅的<送别歌>。没有想到,这首老歌竟如此流行,大家都会唱。又是到了晚会的尾声,故而琴声伴着悠扬哀伤的歌声,传遍到室外四方。 送别歌JP奥德威曲李叔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在晚会结束,大家互道晚安分别之后,我与平平回到招待所内,仍然高兴不止。二人都深深感到,在镇江讲学四天,受益良多,最为难能可贵。 <杭州浙江大学> 真没有想到,一个能与清华大学,在科技界一争短长的浙江大学,竟然也遭到了与清华大学同样的命运。在六四惨剧的阴影下,校园内少有人影,颇似空城一座。 在我们到达杭州之后,就被接待到该校的宾馆,由一位材料系的研究生李廷凯负责陪伴我们。并将数日讲学的计划,完全改为旅游。如此一来也好,我妻平平最为高兴。常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次我们就可畅游杭州与西湖之美景矣。 西湖的风光韵律,闻名中外,果然不凡。我们坐在小小的游船中,荡漾在清澈透底的水面上,遥望湖中央,三星拱月的奇景与远方的断桥古迹,真好似身在画中一般!在早晨的幽静时节,可看到初升的旭日,万丈光芒;在黄昏时,则可感受到送别歌词中夕阳山外山的美妙,韵味昂然,叹为观止! 导游我们的小弟,再过两年即可完成博士学位。在言谈中,知道他曾用过的一本原文教科书,一九八五年新出版,Van Vlach的材料科技学,亦是我在台湾明新工专教学时用的课本。他在材料学方面,的确知道的东西不少,亦很深入,由此亦可证明浙江大学,不愧为国内之一流大学。 李君已在杭州浙大数年之久,可谓识途老马。他带领我们游历了不少杭州四邻的奇山仙洞、名胜古迹。我们也曾数次,尝到了西湖岸边楼上楼的名菜,西湖醋鱼。真是鲜嫩无比,是我妻平平极为称赞而爱吃的。 在这个季节,杭州的桂花正在盛开。到处栽满桂花树,可谓香透全城。在一个广大的桂花树林中,我们曾经看到人民在下棋、玩牌或打乒乓球,令人欣羡。 在我们下榻的宾馆,四周更是种满了桂花树,香气袭人。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与平平兴致大发,跑到室外的桂花树林中,大采桂花,得到满满的一瓶。 后来当平平由上海直接回到台北时,曾拌以红糖,送给好友陆婶,做成桂花年糕。陆婶在台北是有名配制年糕与甜粽的好手,她知道这类甜食是我最爱好的,所以还特别将制成的桂花年糕,寄来美国予我。好像杭州的桂花香,飘经台北又回到了我的面前。的确,年糕上面点点黄色的桂花,吃到嘴里,依然香味十足。这是我去浙江大学,讲学未成,却吃到桂花年糕的一桩趣事。 <上海中国科学院> 十月十二日上午,我们就搭上了沪杭路的火车,离开了杭州。下午,即到达上海车站。唯站内站外都挤满了人群,大有寸步难移之势,令人惊心。 上海车站很大,进出口亦多,但旅客与或接或送的人更多,我们不易与来接的人会合。平平与我就坐在行李箱上等候。周先生则去人群中,寻找中科院来接的人员。在等候约一个多小时的期间,我一点未感到烦恼,反而利用机会,观赏各型男女老少旅客的举止、行动。同时,又想起我在日寇入侵,童年时跟随哥哥逃难的情景,颇有相似之处,大家都是在焦急不安的神情中。引人感叹不已! 由此我又想到,祖国的人口实在太多了,怪不得所到之处,不论大城或小镇,都有人满之患。政府当局为了提倡节育,现已强力执行一胎化政策,引来争议很多。但在城市中,则颇有成效。我妹心宽,在天津有二子一女、侄儿启生,在定县有一子一女,这五个晚辈都已结婚,都是一家三口人,即为明证。 正在如此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呼喊我的名字,回头一望,原来是我在国立一中时,师二班的一位女同学,靖玉璞。她手执一束鲜花与一个上写我名字的小旗,寻到了我。大家相见欢,她竟感动地流下泪来。是的,整整分别了五十年之久(一九三九|一九八九)。记得她与昌绪是同班,在校时,她也是一位十分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同学。不久,周先生与中科院来接的人员,都来到,大家就挤在一辆车内,赶到中科院冶金研究所的招待所,结束了我们初次到达,祖国第一名城大上海的一段小插曲。 翌日,十月十三日,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所长邹洪昌先生亲自热情的招待我们。上午参观该所的各类研究室,与产品展览厅。下午与该所的工程师们开座谈会,听取该所的现况会报,并讨论许多有关的科技问题。一切都在轻松惀快中完成。他们对我的来访,与我直率的言话,都给予热诚的欢迎。 第三天(十月十四),我们就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参观访问。由陶瓷专家郭景坤所长亲自接待。他与我的好友田增英兄很熟悉,田兄现为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系教授,与该所有合作研究科目,常来该所访问。 郭所长与我接谈之后,发现与我对高温氧化锆(ZrO2)之研究,都有特殊的兴趣与相同的观点,情意十分相投,颇有相识恨晚之感。 他曾高兴地带领我们进入他一个较为保密的研究成果室。室内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厨,里面陈列着各种不同种类与形态的成品,琳琅满目,亮光闪闪。他如数家珍地,指着一件一件的成品,向我解说。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两盘纯白色发光的钻石颗粒,完全一样,但是,一盘内颗粒比较小,是真的钻石(Diamonds),是该所由石墨(Graohites)以高温高压技术制成的晶粒;另一盘内的颗粒较大,则是假的钻石,由氧化锆(ZrO2)煆烧制成的,粒粒都十分美丽,仅凭观察,谁也看不出真假来。 在此时,郭所长忽然对我妻平平说:郝夫人,请你在这两盘中,任意挑选一粒,作为本所送给你的一件小礼物,以示纪念。我已领悟到郭所长是诚心诚意的,就请她不必客气,可以遵照郭所长所言,任选一粒。她曾将两盘中的晶粒,分别各取一粒,拿在手中仔细观察,比较良久,最后决定了一粒较大的氧化锆(ZrO2)钻石,欣喜不已地,向郭所长致谢意。 在上海的第二天,十月十五日,周先生由上海市府借来一辆汽车与司机,大家远离了上海市区,去一游近郊闻名中外的大观园。这是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缩影。在此园中,有各种比拟性的建筑,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不一而足。 在每座庭院与屋间内的人物塑像,都标示出夫人、小姐或丫环的名位来,引人臆起,中国古代时,富豪与权威的人家中,女儿间情场的景象。当然啦,现在前来参观的人群,言谈间指手划脚,都对林黛玉、薛宝钗与贾宝玉的住处与室内的人像,最感兴趣。有些老外,亦夹杂其中,都在一面看,一面听导游的解说。 在当晚,我们又去上海有名的外滩,观赏海边上的夜景。只见海上明亮豪华的游艇群,配以岸上双双对对的情侣,形成一个美好的花花世界,令人赞赏。 在翌日的早晨,依照平平的建议,我们三人在招待所的门前不远处,搭上了一辆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去游上海城隍庙。我们喝到了有名的香茶,配以精细美观的各型甜点,大大地享受了一番。在这里,虽然依旧是人挤人,但却都是衣着十分整齐,喜气洋洋的游客。比起初到上海时,在火车站上见到的旅客人群,个个都似受难者,实有天渊之别。 当日晚间,靖玉璞同学,约来七八位昔日上集镇国立一中的同学,到我住处话旧畅谈。他们都是该时初中的小学弟与小学妹们,现在亦都进入老年退休族矣。我虽然对他们每一位都毫无印象,但是他们对我这个曾经做过全校大队长、天天早上跑步比赛时拿到第一面小旗的运动健将,却都印象十分深刻,听说我来到上海,都愿来相见一面,以表欢迎之意,令我十分感动。 大家所谈的话题,多为半个世纪之前,抗战时期的一些遗闻趣事。一时间,大家都欢笑或叹息不已。我妻平平静坐一旁,好像是在听古一般,她是不解其中的无穷滋味的。天很晚了,大家方互道珍重,依依不舍地离去。可惜我却记不起他们的姓名来了,深致歉意。 在十月十七日的清晨,天还未亮,周先生就用借来的汽车,送我们赶往上海机场。我们再三感谢他数十日来的照顾与关怀。握手道别,后会有期,依照原定的行程,平平直飞台北,我则返回美国,完成了回国讲学一行。 (五)亲手建造小网球场的故事 在我家房屋的后面,有一片广大的斜坡草地,直通远方的树林。在清晨或傍晚,我常常坐在后院,顺着这一片斜坡,遥望远方树林中各色鸟儿,与飞跑跳跃的松鼠等情景,享受一段舒畅的时光。这大概也是一般退休的老人们,共有的一个写照吧! 某日,不知为何,大概又是我酷爱运动的基因在作怪吧!在静坐观察中,我忽然心生奇想:如果能将这下面的一片斜坡部分铲平,打造成一个板墙式的小网球场,该多好呀!我与平平就可以随时随欲,下去打网球了,岂不美哉!第二天我就到下面仔细测量与设计一番,心想此事大有可为,立即决定要亲自动手,完成此一心愿。 不过,这却是一件大工程,是需要很多劳力与费用的。我以为,劳力我可尽力亲自付出,费用方面,则需多用头脑,力求节俭。经过数日来的计算与筹谋,预计这件工程大约有七个步骤,需要依序完成。我更想到,此事绝不能心急,一定要一步一步地,慢慢进行。如果能在一年内完成我就心满意足了。 <开垦土地> 这是第一步,必须先将球场所需要的土地,开辟出来。这一步最需要苦力。我决定完全自力为之。将所需之各型工具购齐之后,我就工作起来。每天晚饭后,我就对平平说,我做工去了!好像去打网球似地一般快乐,在一锄一锄往下掘时,我又会想到愚公移山的故事,愈发引起我的精神来。这样不断地工作,约有两个月的光景,就开辟出一片平坦的土地来。自感成绩斐然,十分欣喜。 <建立小屋与板墙> 这是重要的基础建设,需要最好的建材,以保长久。我与平平就到附近一间大建材行Stanford,将所需之木材与配件订购下来,谈好分批按时运送到家来。同时,我已由服纸上之小广告栏内,寻找到两名高中刚毕业的美国大男生,来帮我作小工。 在建盖这个储藏室的小屋时,所有的木材与零件,都是装在大大小小的厚纸箱中,打开后,依其所附之说明书,在我细心的主导下,两天之内即将小屋建成。欣喜之余,我曾站立在小屋前,自拍一照留念。 建立一个十六呎宽,十呎高,一吋半厚的三合板板墙,是对我们三个人的一大挑战。首先,要将三支十二呎长,宽阔四吋见方的高大木柱,直直地竖立在地下一呎余深的水泥浆小洞中,经过两日,待其干固竖稳之后,我们就在这三根主轴上钉好许多横向厚木条,形成一个网状,然后,即将备妥的几张厚三合板(八呎长六呎宽)牢牢地钉在其上,继而在此板墙上方,与左右两边都加添了铁丝网,以防练球时将球击出界外.至此,这个木板网球墙即算大功完成。我立刻就可以在此土地上练打板墙矣。 <建立大型石板阶梯与木栏扶手> 为了上下这一大斜坡的方便与安全,在完成板墙之后,我就决定先将台阶与扶手建立起来。立即购来两呎见方、两吋厚的水泥板数十块,与许多空心水泥砖。经过仔细测量计算,这个阶梯共需十八级。正在此时,没想到,先前助我建造小屋与板墙的两个年轻人,竟失约不再来工作。其中一个还多领去一笔工资,令我十分困扰不快。后来我就又决定独自为之。在我搬运这些十分沉重的石板时,正巧左邻新搬来一家年轻的美国人,他代我将所有的石板与水泥空心砖,依序搬到斜坡上,令我感激不尽。 扶手一节,我则购来两根十二呎长、宽阔四吋x二吋的长条,以四根四呎长四吋见方的木柱,插入一呎深水泥浆洞里支撑之。经过七八天之久,方始完成。整齐准确。 <竖起左侧枕木短墙> 我这个板墙网球场,全长七十二呎,宽约三十呎。左侧切断斜坡处,经过仔细策划,以建立七十二呎长四呎高的旧枕木墙,最为易行而省钱。 我在开始盖小木屋的时候,就已看到在报纸上有出售旧枕木的广告,几经接洽,就很顺利地,购到三十根八呎六吋长宽阔八吋x七吋的旧枕木,约好在我完成板墙时送来。及时,就以大卡车运到,乱七八糟地放置在小屋旁斜坡上。 同时,我也在该报广告栏内,接洽到一位专为锯树与安装枕木的工人。说来,我真是运气,竟遇到了一个大力帮助我的德国青年人,可惜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就以Mr.German来称呼他吧!他移民来美国不久,现为美国钢铁公司的工人,锯树与安装枕木是他额外副业,但却是他的专长。 这个年轻人,性格直爽,热心助人,是一个很讲情义的人。在与我接谈之后,他很高兴地答应,尽力帮助我。完成这个网球场的兴建。 为了竖立这个枕木短墙,他约请来了一位年轻力壮、高近七呎的朋友。他们两人搬抬一根数百磅的枕木,好像游戏一样,谈笑间,轻来轻往,他一手抬枕木,另一手则高举笨重而嗡嗡作响的链锯,数秒钟之内,即将八吋见方的枕木锯断,看来易如反掌,让我大开眼界。每放好一根枕木,他们就用一呎长的大铁钉,用大铁锤钉在枕木的两端,与下面的枕木相连,整齐而坚固,虽是旧枕木,看来亦是十分美观。在两天之内,他们两人就将这七十二呎长的短墙,全部完成。 <灌铺水泥地> 这个小球场的地面,采用何种建材?在我开垦土地时,就为此一问题,煞费苦心,时时思索,不知如何解决!因为这一片说小亦大、说大亦小的土地,距离上面屋旁车道,隔有一片斜坡,不但很远,并且低下有两层房之深.采用水泥是不大可能的,其他如铺砖或水泥板,都在思考中。当时,一般网球场用的人造材料或柏油,皆因面积太小与所费过巨,而不在思考之中。这一桩苦恼事,虽然时存我心,但总以走一步说一步为拖辞,暂置一边。 在我这位年轻的新友人将枕木短墙完成之后,得知我为球场地面问题苦恼,不知如何解决时,他却建议我,铺以仅约三吋厚的水泥地(一般水泥地皆为六吋厚)。他并且说,他有一个钢铁公司的同事,常常帮人去作水泥工,虽然经验不多,但可请他来一试。我听到之后很高兴。为了解决问题,节省费用起见,我就拜托他帮忙进行。 两日之后,他就约来他的这位朋友。仔细将球场地面测量之后,就先在四周安装木条,放置铁丝网在中间,留有三吋高空间,以备灌注水泥。继而,为了让水泥由高处,通过数十呎的斜坡,流向枕木短墙边,他先以厚木板,做成长约三十二呎V形木槽,再由钢铁公司借来四大片钢板,钉在V形木槽内,以便水泥浆能顺利流下来。他们并且计划先完成一半,等候数日干后,将四周木条取下,再为另一半准备。 当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第二天,他们又约来三、四位朋友带着必需的各种工具与手推小车等,来到家中,等候预订好的水泥车到来。不久,一辆很大的水泥车来到我的后院里。水泥在一个球形的大容器中不断旋转中,这些人就各站职守,大大地忙了起来。水泥浆由V形木槽中慢慢流下,枕墙边有推车接受,满后即推往铺地的师父。有两组推车交相运用,如此,大家整整忙碌了一天,方告完成。待搁置三日,干燥之后,如法炮制。又将另一半地面铺妥水泥,完成了这一项最令我挂心的事。 大约在两周之中,Mr.German就将枕木短墙与水泥地面,两项最重要而艰难的工程为我完成,我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每一次他要的用费,都是很合理而存心为我节省。因为每一次的工人数目、工作日数,以及所购的材料、所需的水泥等,我都有一个详细的计算与记录。依我的计算,Mr.German除掉个人之工资外,并没有多少额外的收入。是故,在最后结算时,我特别多付他二百元,作为感谢之意。 我这一个表示,令他十分惊奇与感动。他向我说出下一段感言:不久之前,我去为一家犹太人家锯树,将讲好的一棵大树锯完之后,他们竟逼我将另一棵较小锯掉,不给分文。因为是口头讲的,没有签合约,我怕吵闹,惹是非,就忍气为其锯掉。近半月以来,结交你这位中国人,如此亲切招待,和气相处,最后还给我如此一个大礼,真令我感到人与人间之差别大矣。记得,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曾专诚来我处两次,观察我建造球场右边之木栅板墙情况,给予我很重要的建议,令我得益良多。 <建立球场右边木栅板墙> 这是与左边枕木短墙相对,在右边一个高六呎的大栅板墙,是用来隔开后面的斜坡与树林,完成一个四周封闭的球场。是另一件劳苦费力的工程,我也决定独自一人,用双手完成之(其时我妻平平大半时间皆在台北工作)。 这一项工程,需要十一根八呎高宽阔四吋见方的大木柱,与十张六呎高八呎宽的木栅板。每根木柱,必需工整地,固定在一呎多的水泥洞中,每两根之间,保持八呎的距离,最后则将木栅板,牢钉在木柱上。尚记得,将一根高六呎宽八呎的庞然大木栅,工整地钉在两根木柱之间,一个人是很不容易做的!我则是先用一根十二呎长的木条,将木栅之顶部压在两柱之间,再以红砖或木块,放在木栅下面填起,调整一定高度之后,才以铁钉往木柱上将木栅板钉牢。这一项说来不算太难的工程,却用了我十天的工夫,方能完成。 <油漆小屋与为球场划线> 这是此一工程的最后一项工作。小屋四面外壁与两扇大门所用的木材,并未曾以药物处理,不能防水侵蚀,必需油漆(staining)。还有为了显示球场上中间网子的高度,在板墙上面涂一条绿色的直线,也是很重要的。在地面上的数条颜色线条,表示发球时的距离,亦是必需的。记得,在油小屋之前,平平已由台北返美,这一项工作,大半是她费力完成的。 至此,我这一个幻想,历经将近一年的时光,总算成真!不知当时为何,我在万分忙碌中,还曾用三角架,自拍自照了很多照片,大概是我兴奋时,想留下一些纪念吧! (六)撰写漫谈晶体结构学一书(一九九三|一九九七) 在我从西屋研究室退休之后,我就常常坐在后院中,静思默想地问自己:在你这一生里,来美国艰苦奋斗数十年,留学、读书、争取学位、作研究工作,究竟在学术界,有什么成绩与贡献,可值得一谈呢? 言及此,我也常常感到一无所成,汗颜不已!某日,我忽然想到在一九六九年我与导师Douglas教授,曾在美国化学教育月刊上,发表过仅有三页的一篇论文,是我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倡议晶体结构之PTOT体系,曾经得到近二百份由全世界三十余个国家寄来的信卡,索求该文的复印。这些信卡,至今,我仍然珍藏在我的书桌内,视为宝物。继而,我又想到这三页论文,该算是我的一丝成绩、一点在学术界的页献吧!因为这些信卡,证明了它的价值与重要性(附注:该时尚无复印机)。 为了显示这一件事迹的义涵,更为了发扬这一个PTOT晶体体系的价值,我应该进一步继续研究,将它扩大,详细记录下来才是。故而,我在一九九三年,就开始筹划,先以中文著书出版,然后再计划英文版,如此一来,我也可以利用机会练习我的中文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经过数年来,在兴奋愉快,废寝忘食的心情下,为晶体之各种结构、搜集之、研判之、检定之、进而归纳入PTOT体系内,继而,为之命名与分类。共收集到数百个不同的结晶体。最后,即将这些资料,以中文写之、改之、再改之。我仍感到写技不佳,为了藏拙,故以<漫谈>二字名之。打字与校正二节,则得到黄汉玥女士的大力协助,令我感激不尽。 这本书于一九九七年底,在台湾印制出版。全册三百余页,精装设计,封面烫金,内有彩色晶体模型二十余件。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以材料学说起,简述研究材料之方法;第二部分,谈到传统结晶学,我名之为微观晶体结构学;第三部分,则为本书之主旨所在,以PTOT结晶结构体系为主题,特名之为宏观晶体结构学,以示与传统晶体结构学之不同处。 在写这本书的期间,有一件有趣的小插曲,值得在此一提。当我正在紧锣密鼓,日夜赶工写作的时候,匹城好友钱允格先生,来我家相告。他工作的Eaton公司,正在中国大陆苏州建厂,欲请我去作顾问。正式到该公司上班。我以正忙于写作婉谢之。没有想到,在第二天,钱君的老美上司,竟亲自打电话来,请求我去为他们的公司帮忙。我因极欲将此书一气呵成,不要中断,并且不愿再为他人作嫁,日夜去辛劳,故而又再三致谢,而婉拒之。 事后,我则陷于长思,感慨多多。忽然由我心中,冒出两句打油诗来,记此聊博一粲 婉却十万铜臭 向往一部书香 (七)学姐刘宜生的一封信(一九九九年) 我一生来,在各级学校中的同学好友,可说是愈百上千,难以数计。但是,最令我怀念,难以忘记的,则是在国立一中读书时男女各半的四十位同班同学。我们这一群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的年轻人,曾在一个简陋而美丽的草房教室中,朝夕相聚,一同上课读书,整整两年之久,形同兄弟姐妹一般。至今,他们每一位的身影与音容,虽然已过七十年,我却依然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不过,现在我则少知彼等音信,大家都是已经八十过头、接近九十高龄的老人,究竟尚有几许活在人间,则难论矣。我已经确知,在这四十位同学中,在教室内曾经坐在我身后的杨国荣,身前的李九卿,与紧靠我右侧的聂栋亮,我的三位难兄难弟,都早已前后作古,远离人间,令我伤痛不已!他们的人生一梦,已算是划上了句号。 在一九九九年的春天,我忽然接到,由大陆国立一中同学会寄来一本同学录。他们很热心地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将三千余名抗战时期的同学校友,现在仍活在人世,分布在全国各省市与国外的姓名与住址,全部统计出来。我接到之后,高兴万分,就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起来,想找到我那些同班同学的身影!结果,虽然令我大失所望,但亦很欣喜地,看到两位女同学的姓名与住址。在我班上有小姐姐绰号的周静媛,现在东北沈阳;无锡小姐刘宜生,却流落在安徽的巢湖。 在我的记忆里,师四班内二十位女同学中,以韩金铮与刘宜生两位同学的功课最为优秀,唯前者较内向,性文静,后者则活泼爱动,善于交际。前面曾经谈到她曾是我班第二学期的班长,并被选为全校的军训大队长,一时出尽风头,为我班争来不少荣誉。 当得知她的通讯处后,我就立即写了一封简单的问候信给她,不料她竟在两周之后,寄来一封回信,并附有她与她老伴在美国丹佛(Denver)机场的一张合影,令我欣喜异常。她在信中,除掉告诉我,她的近况与眼疾外,还对我大大的夸奖了一番,令我汗颜不已。 谈来很有趣,我这两位极为优秀而能干的女同学,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她们在过去近七十年里,虽多艰辛,亦很幸运。她们二人在班上教室内,同用一张长书桌、同坐一条长凳,唯中间却有一根草房木柱相隔着。后来金铮由西大商学系毕业,宜生则晚一年,卒业于西大外文系。现在她们二位婚姻美满,都有一个快乐的家庭。并且都生有二女一男,品学兼优,都已学成业立,皆在美国工作,并给她们二位生有孙男孙女。是故她们二位,经常来往中美两国之间,享尽了含饴弄孙之乐,令我赞羡,为她二位祝贺不已。 (八)与导师合着宏观晶体结构学英文版(一九九九|二零零六年) 在《漫谈晶体结构学》一书出版之后,我就开始筹划其英文版。首先,携带两本《漫》书去导师家中相赠,并邀请他与我合着英文版。开始的时候,他只答应从旁协助,不愿出名。后来经我力陈此书之重要性与远景,他就满口应允,立即在所拟书名之后,将作者姓名打字如下: SHIH|MING HO and BIDIE E.DOUGLAS 在一九九九年的秋天,我们就开始忙起来。先以《漫》书与我的博士论文为引,再从所有相关的书籍与刊物中,搜集各种晶体资料,并随时商榷其组成结构,归纳入PTOT体系中,予以简单明了之密装命名。继而,将所有晶体之结构,依PTOT之层次关系,分为不同章节,一一详述之。这是一件既费心思,又耗时间的工作。不过我二人都十分投入,兴致昂然。常常以获得新发现,而惊喜不已。 在当时,我右腿关节炎病情加重,行走甚感不便,平平又居台北。故而,导师曾数次开车到我家来一同工作。后来,又改为我开车去化学系教职员专有的停车场内,以手机请出导师来,我俩就在车中商讨工作。有时为了一个结构的意见不同,常常议论到两小时之久,始能得一圆满的结论。如此,不论下雨天或下雪天,都不受影响。我则是由家中车房内开出车子,讨论与计划完毕后,就又开车回到车房内,一直不必在室外上下车。我们每隔一、二周必会面一次,如此工作达数年之久。 在开始工作时,我计划选购整套电子计算机,导师则表示不必了,他在家中与学校的办公室内,都有一套。他将负责一切打字与对外界书信与电子邮件往来之事宜。我因早就对电子计算机没有兴趣,更厌烦e|mail 等之骚扰,在感谢他的担待操劳之后,也就顺势停购计算机,喜不自禁。 在这个时候,我也常常到化学系来,一齐与导师会见我昔日几位,现已退休的老教授,同进午餐。大家一如半个世纪以前,每个人都带来一个小纸袋,内装一个三明治,一个水果与一个冷饮,聚在一个小会议室内,一面吃,一面谈,天南地北,中外古今,随兴而至,无所不及。 我这一个唯一在坐的学生,看着他们的面貌、听着他们的话声,不由得让我想起当年为我上课时,他们的面貌、声音与举动来。在那个时候,他们大半都是刚毕业的年轻教授,一副英俊潇洒、气态不凡的样子,现在则皆为老态龙钟,举步维艰的老人矣。时间诚不饶人哉!有一次,我曾请一位研究生,为我们拍下一照,作为纪念(图见上页)。不过有一点我应该说明,我这六位业师,年龄都比我小四至六岁。 我与导师日夜为撰写此书而忙。收集到很多新的资料,又买来十余件新的晶体模型,更有新的突破与创意出现,两人都感到收获至丰,兴奋不已。为了修整结构图型,重写书文,我们常常工作到深夜。 导师对此工作愈来愈有兴趣,从周一到周五,他每日上午九时准时到校,十至十二时去学校游泳池游泳一英里,中餐后,即与我在教职员停车场会面。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少有变动,其身体之健壮与工作之专心,可见一斑。 约在二零零三年间,我感到导师为写此书,所化费的精力与时间,超过我很多,主因是我不用电子计算机之故。我深觉过意不去,经过再三思考,为了给他较多的补偿与荣誉,鼓励他更加努力撰写此书起见,我就自动地要求他,将著者姓名的顺序颠倒过来,改为 BIDIE E.DOUGLAS and SHIH|MING HO 果然,当他欣然将作者名位改变之后,他更是工作不遗余力,倍加投入,令我心喜。 不久,导师又获知,软体Crystal Maker CD片出售的消息,它可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出各种晶体之彩色结构,并能任意旋转晶体之角度,加减所含原子之数量,他十分高兴地对我讲,但又说售价太贵。我听后,就立即开一张三百余元支票给他,将该CD片购来。不久,又有一件相关的软件CD片出售,我就如其所愿,再开一张三百余元的支票给他。我深知我这位导师是很勤俭而爱惜钱财的,我则正相反。虽重视节俭,但亦深知用钱之道,绝不吝啬。 大约在二零零四年底,导师在网络上,接洽到一家很大的出版商,纽约的Springer,这家公司的主编,对我们这本书很感兴趣,立即于二零零五年二月十日签定合约,出版此书。 经过一年多稿件与印刷品校正的往来,于二零零六年六月五日印制全部完成,正式出版面世。全部精装,甚为美观,共计三百五十页。每册在最后封面内,附CD一片,可供读者在电子计算机显示器上,以彩色型像、活动地研判书中之各种晶体结构。 (九)我换了一个钢骨右臀行走如飞(二零零一年) 很久以前,大约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我的右腿,就好像有点关节炎的毛病。在打网球时,左腿常常会自动地蹦跳起来,以减轻右腿着地的痛疼!我对这一点小毛病,毫不在意,网球是照打不误。如此,至一九九六年时,就渐渐地严重起来。吃了不少专治关节炎与止痛的药物,都无效。行走已感不便,祗好以手杖相助。 当然啦,网球也就不能如意地打了。不过,说来可笑,我仍然常常一手扶杖,一手拿拍,在球场上打球,祗是不敢跑跳而已。 在此期间(一九九五|二零零零年),我天天为写《漫》书而忙,继而又与导师合着英文版,更忙!就把不能继续打网球的苦恼,暂时忍耐下来。唯在二零零零年四月间,由一位骨科医生处,得知可用开刀手术,将损坏的臀骨,换为一套钢质的,行走即可如常。我听到之后,十分高兴,就立即去见一位外科医生Dr.Thomas Larson,他是专为病人更换臀骨的。当我进入他的办公室时,他就立刻将他办公桌上的一套钢球、钢臼模型,拿起来给我看。令我大吃一惊。他说,这就是实际上要换进病人的钢臀骨。小谈片刻之后,他立即为我拍取臀部x|ray照片。当我看到时,又令我大吃一惊。片中左腿的臀骨臼与球完整分明,右腿者,则结在一起,分辨不清矣。他对我说,你的骨质很好,若将损坏的臀骨切除,换上这一套钢臀骨,你就会行走如常,毫无疼痛感觉。 我听后高兴万分,一点不费思考,就请求他立即准备,为我换上这一套不锈钢的臀骨!该时,许多友人担心我已八十余龄,不宜动此大手术,但是,我却决心坚定,我妻平平亦大力支持我的决定。 经过一月余的检验与准备,听取手术前后应明了与注意的事项后,在二零零一年六月二十五日的清晨,我就被推进手术房,经过数小时之后,当我醒来时,已躺在原来的病房中。平平在旁高兴地对我说,一切极为顺利,今后你就不需要手杖了。我没有一点疼痛的感觉,也许是麻醉药物仍有效的缘故吧。我的精神大好,欣喜万分。第二天我就由护士搀扶着,慢慢开始行走矣。 三天之后,在六月廿八日下午,我就由一个专用的救护车,送至附近的一个复健中心。每日平平开车来陪我,带来世界日报与Time等杂志,还记得,两天之后,我们的好友琼珍、圭璧与Lora三人,随同平平,一齐来看我。我曾立即下床来,让她们看我已平愈的六吋长伤口,且行走如常,毫无疼感。 在这个复健中心,我又大大的享受了一番。每日值班的护士小姐,负责各式各样复健运动的人员,与数位医师,日夜轮流照护,按时吃药、抽血、量血压、洗澡、接送做复健活动,包括游泳池中的运动,令我忙个不休。 最好笑的一项,是每日的三餐。她们把我们这些复健的病人,都像小孩般的看待。早餐送到每个人的病房床上,中晚两餐,则将大家的轮椅,推到餐厅的圆形餐桌边。先为每一位胸前挂结一个很大的兜嘴,令我暗笑不已。餐食皆为每一位病人事前选择的。鸡鸭鱼肉、各种蔬菜水果与饮料,应有尽有,皆为上品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