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马屁经

第38章 四不要只拍现实当权者

马屁经 心悟 1852 2023-02-05
拍马需要先择对象,大多数拍马者往往只青睐那些现实当权者,而忽视那些或一时失意却可能东山再起或有发展潜力但时下锋芒未露者,结果这些人上台而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但也有少数聪明的拍马者,他们深谋远虑,对当权者极力巴结,对未来的当权者也注意感情投资,甚至在关键时刻奋力帮他们一把,一旦未来当权者变为现实当权者,他怎么不会感激和信任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呢? 姚广孝是明永乐皇帝朱棣篡夺帝位的一名谋士、功臣。他本是一名和尚,法名叫做道衍,自幼出家,本应该远离红尘,去深山古寺伴着黄卷青灯过那诵经坐禅的冷寂生涯的,他却偏偏热衷于世务,追逐功名,周游于声色繁华之地,出入于王侯将相之家,想寻找一位可以依靠的主子。

那时,正当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继承帝位的是他的孙子朱允文,这是一个十分软弱的青年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几位皇叔都虎视耽耽地觊觎着帝位,其中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实力最强。 公元一三八○年,姚广孝在京城南京首次会见了朱棣,那时朱棣才只四十岁上下,正是英武有为的年纪,姚广孝一下子便感到这正是自己要攀附的人。朱棣早也知道姚广孝的大名,听说他精通禅理,诗文俱佳,便打趣地出了句上联要他作对子,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他随口答道: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作主,暗示朱棣应该成为天下之主。 朱棣明白他的意思,立刻将他邀至王府中,恭敬地问道:法师有何事指教寡人? 姚广孝说:老僧最善相面之术,多年以来云游天下,阅人多矣,从未见如大王一样非凡骨相,岂是久居人下之人!如今国家初立,凡事皆是未定之局,望大王善自珍重,如大王能令老僧追随左右,老僧一定奉一顶白帽子加于大王顶上。

王字上加一白,即是皇帝的皇。姚广孝这一马屁拍的正是地方,朱棣立刻将他视为心腹,留在自己身边,在后来朱棣起兵反对朱允文的事变中,姚广孝非常卖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朱棣的主要谋臣,朱棣坐上皇帝主座后,他被视为第一功臣,以师友的身份陪侍于皇帝身边。 李辅国,唐玄宗时代的一名小大监,一直在宫中当一名干杂役的宫奴,到了四十多岁,才让他掌管宫中御马,这个人,饲养马匹倒还有点能耐,于是又被推荐到太子李亨的东宫专管喂马。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惶出逃,到了马鬼坡,当地百姓将他团团围住,不让他走,他好不容易冲出人群,留下了太子李亨安抚百姓,好几千父老又围住了李亨,请求道:既然皇帝一心要逃,请殿下留下来率领我们抗击叛军,收复长安,如果殿下与皇上都躲到蜀中去了,谁是我们中原地区百姓之主?

太子李亨不敢作主,说:父皇冒险远去,我怎么能够不在身边侍奉,而且,我也没向父皇面辞,这件事还得向父皇禀奏,由他决定。 说罢便策马要走,这时,李辅国正替李亨牵马,他趁机拉住马的络头,劝阻道:安禄山叛乱,四海分裂,若不顺乎民情,国家怎么才能复兴。如果殿下随皇帝陛下去蜀中,叛军烧了栈道,中原的大片国土便拱手让人了,那时人心离散,不能再拢到一起,不如留下来,召集军队,声讨逆贼,收复国土,使国家转危为安,到那时,再将皇帝陛下迎回,这不是最大的孝道吗? 李亨就这样留了下来,后来辗转到了灵武,李辅国又同一起留下来的大臣劝请李亨自己称帝,这可是有点出格,常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玄宗还是在位的皇帝,怎么能又出来一个皇帝呢?这不是分明迫使玄宗退位吗?李辅国等人未尝不了解这一点,但,他们之所以敢于冒谋篡的大罪名而提出这个主张,却有自己的考虑,除了安定大局之外,这也与自身的利害休戚相关。

现在朝廷已明显地分为皇帝党与太子党,若李亨不及时自立为帝,将处处受制于帝党,而且一旦大功告成,玄宗从峨嵋山下来摘取胜利果实,帝党们以扈驾有功,还是会居于他们的上峰,万一太子再以功高震主而被废,他们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忧。而手握天下兵马的李亨此刻自己当了皇帝,远在蜀中的玄宗鞭长莫及,奈何他不得,他若肯就范便罢,若是不答应,栈道一烧,就算将皇帝及其一党永远放逐了,朝廷便是太子党的天下了。 李亨半推半就当上了皇帝(史称唐肃宗),李辅国这个喂马的宫奴地位骤变,立刻被擢升为元帅府行军司马,成为李亨驾前的心腹大臣,四方送来的奏表及御前符印军号,全交由他掌握,到了后来,朝中百官有事都直接向他奏报,由他裁决,俨然成了皇帝的代理人,达官显贵不敢呼其官名,但尊称之为五郎,当朝宰相甚至称他为五父,权倾人主达二十年。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