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生活美学

第169章 抢救谚语

生活美学 黃永武 1357 2023-02-05
大陆近年动员了五万多民间文学普查人员,将浙江的谚语二万余条编成了一巨册,我由于乡情的关系,一面读着这些儿时听闻过的谚语,一面想着中年生活的经历验证,读来特别觉得意味深长。例如: 箭头勿硬,箭杆硬勿起来蜡制的箭头,就是配上纯钢的箭杆也徒然。带头的软了,跟班的还硬什么?理想指标软化了,后续的行动都跟着塌掉。 打别人一记,防别人一世别人打我,我羞惭三天也就算了,若我打了别人,未必真得了便宜,非但半夜还睡不着,忧愁了三天,更可能要防人一世呢! 人情是只虎,来时无处躲在虚假的人际网路上,有时人情债逼得你推也推不开,躲也躲不掉,比喻是只老虎,何等彪悍生动呀! 庙大僧欺客,庙小客欺僧和尚庙也超不出势利眼,庙大了像官大了一样,威风凛凛。庙小住不进大菩萨,和尚也要被香客欺侮了!只看庙大小,谁管道深浅?

这些谚语都是各家谚语书中很少收录的,读来精神一振,所以谚语不只是村里桥头的智慧,也该尊称它为乡野知识的圣殿。 然而这本书里,依然遗漏太多,在我记忆中的浙江谚语,像什么四金刚腾云,悬天八只脚、吃来吃去鱼肉好,好来好去爹娘好,都未收集到。像前番在中副讨论过的老虎吞蝴蝶也没有,而田鸡服惰民虽收入,但惰民误为堕贫,所以堕贫打秋风堕贫放焰口就一路错了下来。前番中副读者周德培先生已说明惰民是住在绍兴的贱民,科举就业都受限制者。大体是因祖先有罪被限制居住并褫夺公权,流放乡野却善于钓蛙,清人称为惰民是对的,而不是堕贫。 至于较为文绉绉一些的谚语,像什么闹得海红花、上八洞神仙、懒人试重担,三推不上肩之类,是不会讲、说不全吧?更搜录不到。

而辑得的谚语,有的大意尚在,精髓已失,如: 鱼吃四季:春头、夏尾、秋背、冬肚皮。 我清晰地记得杭州人的名谚是:春头夏尾秋中段,一到冬来处处肥!吟诵起来,教人手舞足蹈,哪像如此分崩离析成四片,索然寡味呢?又如: 出门带根绳,遇事勿求人。 我儿时琅琅上口的是出门带根绳,胜如带个人,绳可供拖拉捆扎,比带个人还要顺手管用,两句浑然一气,精采而传神,改为遇事勿求人,遇事与带绳变成各不相干的二件事,在精炼的机智性上损失很大,谚语所以不沦为低劣的艺术,就靠有这一点措词紧凑上的妙处在呀! 有的像每日做早操,天天精神好,若要感冒少,常洗冷水澡之类,卫生标语或顺口溜,经过长时间的淘汰洗炼,也可能变成谚语,但谚语乃是有约定俗成的过程的,而不是一天之内速成的。把这些大量收入,就嫌滥。

至于无钱买补食,困困当将息,补药可能比补食好一点,早困可能比困困好一点,可以根据邵位西的诗加以校正;六月十三彭祖忌,海上行船莫忘记,忌改作飓更明白,可以根据《香祖笔记》或《台海使槎录》加以校正,凡沿袭旧误的地方,加以改正,神味才能出来。 读谚语,居然也能感受到土改、大跃进、十年文革以来,人才摧残凋落,文化粗糙鄙俗,连建筑在浅俗文化上的谚语也大量零丁失传,我佩服他们的编辑计画,但也要为书中泥沙夹混而叹息,何日能共同参与抢救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