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生活美学

第105章 踩不下脚去

生活美学 黃永武 1277 2023-02-05
近日来纪念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引发了许多追思,其中李鸿章的仇日情怀,给我印象最深。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对日本憎恨入骨,发誓终身不再踩日本的土地。有一次他要赴俄国,海船必须到日本换船,到了日本港口,岸上已经替他张设行馆,待之以上宾之礼,李鸿章不肯上岸,夜宿舟中。次日换舶的船抵达,要乘小舟过去转搭,李一问小舟是日本船,毅然拒绝搭乘,旁人一再劝说,李绝对不许。最后只好把换舶的巨轮靠拢李船,上面用木板搭成飞梁,李才肯直走过去。 也许你会问:这样记仇倔强,绝不肯踩一下日本的土地,有点像发毒痉,对于割让亳湾的耻辱,于事何补呢? 其实这种踩不下脚去的心情,也正代表着中国人的气节,由来源远流长,《左传》中早有食毛践土的说法,商末伯夷叔齐就为了一个耻字,义不食周粟,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上,不踩周武王管辖的土地,不食周朝赋税所及的粟米,结果赢得孔子求仁得仁的崇敬,赢得太史公积仁洁行的赞叹!

到了鲁国时代,秦正要并吞各国,一介书生的鲁仲连,却挺身而起,劝各国不要尊秦昭王为帝,他痛责姑息屈服的可耻,主张抗秦到底,不然宁可蹈东海而死,也绝不踩在秦帝管辖的土地上。他的高风亮节,使当时包围赵国的秦兵,闻风退却,也使鲁仲连赢得千秋万世天下士的美称。 这种踩不下脚去的情怀,关系著名节极大,直到明末,仍是史家检定读书人气节的标准。大儒朱舜水,追随郑成功反攻南京失败后,就宁可东渡日本,绝不脚踏满清的土地,在日本二十年,国内已被清廷统驭平定,要求他回乡看看,朱舜水坚定地说:除非中国恢复,绝不归国!临终时还遗命说:必待清室运终,然后归骨中土,果然直到民国二年,日人才将遗骨归葬于杭州西湖。 当时许许多多读书人,守着大明气节的,都应清廷的乡试,应圣朝特旨的贤良方正,纷纷出山。孔尚任在《桃花扇传奇》中不就讽刺着吗: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识时务的俊杰,从三年前已出山去了!大批识时务的都争着去食毛践土啦!当时更有诗描写知识分子没风骨,排着队下首阳山来归顺啦!诗说:当年深自惭周粟,今日翻思吃国粮。非是一朝忽改节,西山薇蕨已精光!再没人效法伯夷叔齐吃西山的薇蕨,大概是薇蕨被吃光了吧!排着队来吃国粮啦!这批人和飘零海外、抵死也绝不踩清廷土地的朱舜水比一比,真是有耻无耻,清浊之别如霄壤呀!

到今天也一样,自甘飘零海外或坚守孤岛,抱着义不帝秦的苦节贞心者,依然不少的,歌星邓丽君,学人余英时,不都是风骨凛然吗?他们不抢着到彼岸去捞光圈往头上套,也不愿如《桃花扇》里所描写的出山者,以受到彼岸欢迎而乐瘫了,将来的历史自会给他们公正的评价。 别忘了,鲁仲连不向秦王土地踩脚,秦王的暴政迟早崩溃;朱舜水不向清廷土地踩脚,清廷的疆土迟早被夺回。所以不要小看李鸿章那双踩不下脚去的步履,对个人是一小步,对气节却是一大步;对眼前是一小步,对历史却是一大步。李鸿章不踩日本泥土的决心,这分没肉难忘、倔强的同仇敌忾之心,迟早使抗日胜利、台湾光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