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生活美学

第24章 风婆的芳名

生活美学 黃永武 1475 2023-02-05
台风为什么上次叫贺伯,这次叫戴儿?日前见某报上读者投书说:为什么不叫李逵(黑旋风)、不叫周处(三害之首),非取个洋名字不可呢? 中共和香港已使用数字编号来称呼台风了。他厌恶生活周遭充满着似是而非没有必要的英文,所以认为可以考虑《封神榜》的众神,或《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英雄来命名。他主张:文化上政治上如何独立于欧美之外? 如此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提出别具一格的想法,是挺可爱的。中国早就视风为神,且有风神名叫飞廉的说法,台风的名称,中国也取了几百个,古时把风大而烈的叫飓风,更大的叫台风,飓风的吹刮是倏发倏止的,而台风则可能连着日夜不停,稍有差别。中国的风名是依农历日期订定的,在头三个月里,就有三十六飓风名,不便全录,录其中风势较大的是:

正月初四叫接神飓、初九叫玉皇飓、十三日叫关帝飓、廿九日叫乌狗飓。 二月二日叫白须飓。 三月三日叫上帝飓、十五日叫真人飓、廿三日叫马祖飓(雨特别多)。 四月以后名称更多,其中较大的如八日叫佛子飓。 五月五日叫屈原飓。 六月十二日叫彭祖飓、十八日叫彭婆飓、廿四日叫洗炊笼飓。 七月十五日叫鬼飓。 八月初一叫灶君飓、十五日叫魁星飓。 九月十六日叫张良飓、十九日叫观音飓。 十月十日叫水仙王飓、廿六日叫翁爹飓。 十一月廿七日叫普庵飓。 十二月廿四日叫送神飓、廿九日叫火盆飓。 在民间谚语里,或称之为风暴的,正月十八早春暴、二月二日落灯暴、二月十九观音暴、三月初三虾蟆暴、九月初九重阳暴、十月十五三官暴、十月廿日七巧落地暴、十月卅日犁脚星落地暴都提醒渔民出海要记牢。

站在欣赏风名的立场,这些传统风名,也挺不错,较能接近这位读者以东方人物命名的提议,风名里提醒大家对菩萨英雄生日或忌日的记忆,又富有民俗节庆的联想,四月八日是释迦生日,五月五日是屈原忌日,七月十五日鬼门关打开,所以叫鬼飓,八月十五日是秋闱考试的放榜日,所以叫魁星飓,一一寓寄着浓郁的东方情调。 但是今天的气象观测已大大进步,初当大块噫气、乱云翻旋,台风在远洋形成时,气象卫星已经看到,还不知吹不吹来台湾,要不要就取中文名字呢?吹来台湾时又是几月几号?以日期推定风速的强弱,有多少准确性?台风若去而复返,连吹三天四夜又如何命名?且农历亦不易为邻近国家公认,所以此种命名法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至于改用李逵、周处或《封神榜》里的李靖、玉皇大帝等,虽富民族色彩,但不易一望即知台风出没的先后次序。若改用一号二号,又觉得只剩干枯的机械号码,而少了些联想的趣味,雨师风伯,自来与鱼龙奋鬣联想在一起,黑云堕地,海水倒立,不带点神威的想像也可惜了。站在欣赏风名的立场,西方人将大西洋的飓风,都取希腊神话中的男神名,太平洋的台风,都取女神名,各依开头字母的顺序排列,裙边扫处,瓦飞木折,潮如排山,声挟鬼哭,既有进犯的顺序,又富天神的想像,且能令全世界气象统一命名,互通卫星资讯,具有世界观,有什么不好呢?

也许你会说这有关全民生命财产的台风,还用欣赏的态度,不是幸灾乐祸吗?这里面得失很难单向论断的,面对着肆虐的雨公飓母,谁无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前几年台风多次过门不入,台湾干旱得水库见底,农田废耕,连日常饮水都发生大问题,谁不相信台风挟来的雨水是遍地洒黄金呢?日日晴朗虽然美,有风有雨也是生命的滋养剂,好几年不见风婆的倩影时,谁不在大旱中望云霓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