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文学种籽

第28章 人经风雨阴晴文成鼎鼐滋味黄万华

文学种籽 王鼎鈞 1013 2023-02-05
王鼎钧一九二五年生于山东兰陵,自幼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一九四九年后到台湾,一九七九年应聘至美国西东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迄今已出书近四十种,在散文、评论、剧本、小说等领域都有过建树,但尤以散文见长。 王鼎钧的散文写作有过相当长的累积。从廿世纪七○年代起,其散文被归入以许地山为开山人的博学沉潜寓言派散文,被视为人生说理的代表作。八○年代移居海外后,王鼎钧不断将文体实验和语言修辞推入新境地,被视为乡土派散文的代表。进入九○年代以后,人们在他的散文中发现了出入于魔幻和现实空间的广阔世界,发现了将民族审美心理推向阳刚之极致的艺术境地。从九○年代末,王鼎钧的宗教散文更是给他的散文江山笼上一层悟境。

王鼎钧的散文可以归入感时忧世的文学传统,但又充满现代生命体验的孕育感。他激励青年人要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人生,字句之间映照著作者全身心投入的体悟。他以写出全人类的问题的胸襟来关注人生,文中跃动着切实有力的辩证思维。经历了战乱与忧患的王鼎钧对于社会历史、人生与人性有着深刻的省察与体悟,这使他的散文常呈家常话风,流露出一个散文大家的亲民心态,渗透着对世态民心的真切体悟。 为人谦和的王鼎钧以兰有剑气,不能伤人的独异大气,形成了其独特的乡愁美学,这也许是王鼎钧海外创作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他的乡愁美学孕成于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人生经历,也杂成于一代中国人跨越几个时代的几度漂泊中。乡愁在其笔下有着种种复杂的变奏,并将其融入人类的生命原型之中:由于原乡的失落和寻找,人类在其生存中始终是漂泊不定的。

王鼎钧自言:我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戏剧之间兼收并蓄的表现技巧渐能得心应手。重要的是,我觉得生命的酸甜苦辣已调和成鼎鼐滋味,心如明镜、无沾无碍的境界可望可即。正是这种心灵的无沾无碍和表现技巧的得心应手,配以全身心投入写作,把文字当作宗教,使得王鼎钧在沟通人生、艺术、宗教三者中呈现出澄澈、宁静,他的散文回荡于天地间的中国智慧和精神。 学者楼肇明先生有过一番议论:人们熟悉作为散文革新家的余光中的名字,而另一位也许艺术成就更大、意境更为深沉博大的旅美华文散文家王鼎钧,则是为内地读者所知不多和相当陌生的了。同时他也认为,余、王二氏共同为完成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