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文学种籽

第25章 闲话作家

文学种籽 王鼎鈞 1267 2023-02-05
有人给作家下定义,说他是以表白心迹为职业的人,说得漂亮。仔细一想,岂不就是中国的诗言志?为什么咱们的老话,总不如舶来的新词动听呢?这且休提。 既然时时表白心迹,可隐藏的就不多了。有人听说他的女朋友跟一个作家交往,他就阅读那作家全部作品,探讨分析那是怎样一个人,思量怎样对付他。档案俱在,方便之至。 按常情常理,做人要深藏若虚,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逢人只说三分话,切莫输与一片心,作家藩篱尽撤,透明上阵,似非智举。难道作家不能伪装?他何不用作品经营捏造一个假我? 从技术上说,绝对办得到,不可思议的是,读者分辨得出来。通常读者和作家并不认识,对作家的幕后完全看不见,对幕前的印象也是惊鸿一瞥,凭什么说真道假?这可以用古书《列子》里面的一段记载作答。有个年轻人,每天早晨到海边散步,海鸥纷纷落在他的肩膀上。有一天,父亲对他说,你捉两只海鸥回来给我下酒。他答应了,可是这天早晨他来到海边,海鸥只在他头顶空中盘旋,不肯挨近他。他,就是作家,海鸥,就是读者。

你可知道读者最讨厌作品虚伪?虚伪是作家的坟墓。顺便说一句:作家的人品虚伪,读者倒没有强烈的反应,例如历史上文豪在世,或借钱不还,或用情不专,或这或那,他们的作品依然列为经典,万众敬爱。 小说怎么办?不都是出于虚构吗?不,萧伯纳说,小说除了人名地名,都是真的。除非写你真恨过真爱过的人,真经历过的生活,内心的真是真非、真迷真悟,读者不会接受。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宣传员奉命炮制的故事都站不住脚。 我主张要有两部平行的文学史,一部是现在我们所读的,记载历代不朽的作品,最好同时还有一部,记载速朽的作品。前一部给作家激励,后一部给作家警惕。由于速朽,找远古的资料是很难了,近代若由辛亥革命算起,遵命文学、磕头文学、工具文学、歌德文学,后来又有促销文学、包装文学、速食文学,风起云涌,与时俱兴,不旋踵也与时俱灭,虚耗才华,浪费纸张,欺压读者,最后所得到的报应是由文学史家去论定吧。

作家既然真假两难,为什么还有这许多作家?问得好,我在台北对文友说过,如果咱们把推敲怎么使用标点符号的精力拿来研究买地皮,今天也都是小富翁了。奈何执迷不悟,一条路走到天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就是造物的安排。 原来世上三千六百行,行行有人干,都是注定了的。将来基因之谜破解,必能证明作家有非成为作家不可的基因。如果再进一步,科学家能够造人,他也能造出李白或曹雪芹。也许终有一天,基因可以改变,那悔抛心力作词人的兄弟姐妹们,可以像做变性手术一样,进出医院,由柳永改成岳飞。到那一天,作家也许真的很少、很少,终于灭绝了。 现在世界如常,咱们不劝人做作家,对于自己要写要画的,入我门来一笑逢。大门八字开,由你进,只怕你进不来;由你走,只怕你走不掉。一旦认了命,那就要做个佼佼者,勇猛精进,恶居下流。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不尽然。真正可怕的是入了行又不内行,嫁了郎又不爱郎。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