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新宋卷八:南歌子

第2章   

新宋卷八:南歌子 阿越 31621 2023-02-05
自承天寺出来之后,梁乙埋心神就一直不能安定。后来与明空的交谈,又让他知道了法明的许多神通,明空在西夏佛众之中甚有威望,是梁乙埋认可的高僧,西夏国对他的敕封,还是梁乙埋颁布的。而法明又是明空所拜服的高僧。梁乙埋听法明讲了一阵经文,也认为这个法明佛法精深,只在明空之上一个这样的人物,所说的话,在梁乙埋心中,无疑是极有分量的。 破天而出,立天之上。梁乙埋骑在马上,嘴角不禁流露出笑容。不是高僧,如何能一口说中自己的心事?只是万万不能让这个高僧和秉常见面,不过,秉常他们现在也没有空见和尚吧?联想到那个凶兆,梁乙埋还是决定要小心,一定要防备着万一才成。 卫队在前面开路,路上的百姓早被赶开。离相府只有三四条街的距离了。忽然,一阵巨大呼啸声裹着一团黑黝黝的东西,从空中向梁乙埋飞来

刺客! 刺客! 士兵的呼声叫起一团。梁乙埋下意识地往马下一扑,翻身滚到马下,尚未抬头,便听到一声重物砸地的巨响,碎石与肉泥溅得梁乙埋满头满脸都是,一个亲兵当场就被一支巨大的铁锥砸成了肉泥! 但梁乙埋根本来不及看清楚这些,弩箭发射的声音,在屋顶、坊墙后响起,几十个亲兵未及反应过来,当场就被射杀。梁乙埋早被吓得说不出话来,整个身子都在地下蜷成一团,完全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国相府的亲兵死命地围成一团,护着这个被吓得魂飞魄散的国相,两个队长指挥着亲兵,依托战马,向刺客还击。 刺客只有几十人!梁乙埋的卫队长宁葛是个身经百战的西夏武士,他一面护着梁乙埋,一面很快就从刺客的突然袭击中回过神来。罗庞,带队左边!折四,右边!别放跑一个!

随着宁葛的吼声,两队人分左右两路,向刺客埋伏的坊墙后包抄过去。其余的卫队则在宁葛的大声喝叫之下,不断的射箭反击。很快,人数占优的相府卫队在火力上压倒了对方,刺客开始且战且退。 不要放走刺客!宁葛脸上横肉狰狞,高声吼道︰把坊门堵起来,坊内的人都不准出去。妹讹,你带五十人追杀。其余的,随我护着国相回府。 是!一个身着黑色铠甲,高大粗壮的汉子应声而出,大吼一声︰随我来。带着几十个卫士,朝着刺客后退的方向追了过去。 被亲兵扶起来的梁乙埋,这时候总算是惊魂稍定,嘴里兀自不停地说道︰真神人也!真神人也! 刺杀梁乙埋的行动并未得逞,二十几名刺客,有十几名当场被梁乙埋的卫队格杀,其余几个人也都自杀了,没有抓到一个活口。但是梁乙埋却不愿意这么善罢干休,兴庆府全城大索。刺客埋伏的两个坊内数百户居民,不论无辜与否,男子全部处死,女子全部抄没为奴。仿佛是长久沉默后的爆发,大安五年最后的几个月,兴庆府陷入一片血腥之中。梁太后震怒,梁乙埋誓言要查出幕后主使,否则绝不罢休。于是,不断的有人被怀疑与刺客有牵连,被抓出去处死。

大安六年到来之前,已有千余人因此被处死或者抄没为奴。人命比狗都卑贱,没有审判,不需要证据,一语牵涉,立时抓捕拷打,宁可错杀,绝不漏过。 没有人可以阻止这一切。梁乙埋就是要用无辜百姓的鲜血,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并且树立自己的威势。 但这种淫威能不能吓住他的敌人,却只有天知道。 在同一段时间,宋朝的都城汴京,也发生了一件意料之中的大事熙宁十二年冬十月十四日(己酉日),太皇太后曹氏陷入昏迷当中。 娘娘,娘娘慈寿殿内,不断有人低声抽泣呼唤。太医们低着头,轻手轻脚地快速出入殿中。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太皇太后的寿年到了。但是,没有一个太医敢在此时触霉头。 皇帝赵顼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立时宣布停止视事,亲自到慈寿殿来伺候。朝廷的大臣们,心照不宣的准备着拜谒景灵宫,祷天地、宗庙、社稷等等事宜。甚至有些伶俐人还开始期望德音,在这个时候,皇帝是有可能大赦天下为太皇太后祈福的

不过这一切与清河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有不少人羡慕着清河,她受到的待遇,甚至比公主还显得亲贵。此刻被允许在慈寿殿侍奉的,除了皇帝、高太后、向皇后与朱妃外,便只有蜀国公主与清河郡主两个人。连昌王赵颢与嘉王赵頵两个亲王,都只能在殿外候着。 以为皇家就没有亲情的外人是无法理解清河的痛苦的。 自己深爱的丈夫战死在环州,甚至没来得及看上他的亲生儿子一面,紧接着,一向很宠爱自己的太皇太后,又要撒手人寰,这种痛苦,对于清河这样的女子来说,实已是无法承受之重。 狄咏的死讯,清河是在顺利生下孩子后一个月,才被告知。清河开始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石夫人从产前到产后,陪了自己整整四个月。还特意派人将包夫人程琉接到京兆府陪她解闷,每个月从汴京千里迢迢送到京兆府的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赏赐甚至有三次清河虽然感觉到有点不合常理,但是她并没有向最坏的方面去想。当孩子生下来后,她还在幸福的憧憬着狄咏以后会给他们的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将来是让他学文还是习武?

但是孩子满月后,当清河无意中翻出一张过了时的《秦报》之时,才发现,原来天地早就坍塌了。狄咏每个月都一封简短的家书,中间停顿了一个月,但之后立即补上了清河重新检查这些间短的家书之时,才发现原来都是石越专门找人模仿狄咏的笔迹写的。 在清河的逼问下,梓儿终于告诉了她事实。 也许是事情其实早已过去,清河甚至都没有哭泣。但是她心里面要忍受的痛苦,却不是外人可以想像。皇室与石越夫妇,的确是在煞费苦心的保护自己,但是她为什么就没有资格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深爱的丈夫的死讯? 现在,她连痛不欲生的权利都没有。因为她又有新的责任她要抚养自己的孩子。 一向被人视人乖巧懂事的清河,默默承受了痛苦。但是直到现在,她没有完全接受狄咏已死去的事实。有时候做事时,突然就会觉得,狄咏正站在她身后,默默地望着她。但等她回头,却是空无一物。

很快她接到太皇太后与皇太后的懿旨,回到京师,与柔嘉一道住进了静渊庄。失去了丈夫,至少还有亲人,还有一向宠爱自己的太皇太后。 但是,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太皇太后,又将要弃她而去。 在别人眼中,曹太后是贤明的太皇太后,精擅权术的女人,反对新法的顽固老太太但是在清河的眼中,曹太后始终是疼爱自己的祖奶奶。皇室的确有勾心斗角,有尔虞我诈,但是世间任何一个普通的大家族,不都有同样的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么? 这些,并不能阻隔亲情的存在。 大宋的皇室,与一个普通的大家族,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清河也许并没有自觉的意识到这些,但是她的心里,却的确是宽容的对待发生在宫廷中的事情。她的确是乖巧,她懂得人情世故,但是她自己并没有陷入所谓的人情世故当中,她的乖巧,是因为她的理解与宽容,还有她对亲情的珍惜。

但,这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 在带著成见之后,她的任何一举一动,都只会被视为有心计,处世圆滑。所有,没有几个人会真正相信她的悲伤,她的痛苦。 接连失去两个至亲的人的痛苦。 十一娘。蜀国公主轻声推了推清河,宋朝的公主,有刁蛮任性得让人瞠目结舌的,也有温柔贤淑得让人不可思议的,但却没有一个公主让人感觉到可恶。蜀国公主就是属于那种温柔贤淑得简直不像一个公主的女子。妳去休息一会吧。妳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先回静渊庄看一眼孩子。 清河摇了摇头。她几天前就进宫侍疾,的确很挂念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本来就没什么母乳,孩子是由乳母喂养,柔嘉也懂事许多,至少可以放心得下。她没有机会陪狄咏走完最后一段,至少希望陪着太皇太后走完最后的人生。

蜀国公主无奈地望了她一眼,在心里叹了口气。她不知道是该羡慕清河,还是该同情清河。 殿外。满眼血丝的赵顼红着眼睛向侍立在阶下的文彦博、吕惠卿几个辅臣下达诏令︰明天罢朝一日,朕拜谒景灵宫,卿等分别向天地、宗庙、社稷祷告。 遵旨。 陛下放心,太皇太后吉人自有天相 赵顼点了点头,却没有听完这句话,转头对李向安说道︰召翰林学士张璪觐见。朕另有旨意,今日学士院锁院。 遵旨。李向安接旨去了。 文彦博与吕惠卿等人都将头低了下去,这些人心里都知道,学士院锁院,皇帝多半是准备大赦天下了。只是皇帝显然也是在心神不定,本来这样的举措,自是不宜当着众多辅臣的面说出来的。万一事先泄了密,岂是小事? 文彦博在心里暗暗记着在场之人的官职与姓名,预备着万一。这位三朝元老、枢密使,时时刻刻都不忘以国事为重,他没有时间为曹太后的即将离世而悲痛,虽然文彦博很惋惜大宋即将失去一位贤明的太皇太后,但是事实无法挽回之时,他也会坦然接受。文彦博心里真正担心的,是太皇太后在此时逝世,而种种迹象表明西夏似乎又将有千载难逢的机会,为这一刻准备很久的宋朝,会不会因为国丧而丧失这次机会?墨绖(墨绖:穿着黑色的丧服。古时在家居丧着白色丧服,如遇战争或其他重大事故不能守丧,则以黑色麻衣代丧服。)用兵,毕竟是犯忌之事。

但这一切,文彦博当然只敢压在心底。 果然没有出乎众人的猜测。十五日祷福之后,紧接着,皇帝就颁布了德音,宣布大赦天下,天下囚犯,死罪减一等,流罪以下全部释放,希望这些功德能够为太皇太后换回一些阳寿。 但是生死的规律,虽帝王之尊,又无法改变。 太皇太后在病榻上昏迷了六天,中间只有短暂的苏醒,到了乙卯日,即十月二十日,太皇太后却突然清醒过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已是最后的回光返照。 曹太后带着几分疲惫环视榻前诸人,哀家想和官家说几句话,其余的人先退下吧。 众人应声退下,很快,寝宫内只剩下曹太后与皇帝。 哀家很快要去见仁宗了,大宋有官家这样的皇帝,哀家很放得下心。曹太后的语气很达观,曹家是功勋之家,家产丰厚,哀家死后,陛下不必赏赐。丧事能简则简,不必铺张。百姓戴孝一日,一日即可,不要过于扰动百姓。孝道不在这里,哀家愿官家学汉文帝。国家要花钱的地方正多

娘娘赵顼不由得哽咽起来,想说什么,却卡在喉咙上,说不出来。 死生有命,何必悲伤。曹太后甚至微微笑了笑,她说话还是很吃力,甚至有点断续,但是眼神却很清澈,只要官家时时体验百姓疾苦,善纳忠言,做个好皇帝,哀家死了,也很高兴。 娘娘放心,朕一定会做个好皇帝。 曹太后微笑着点了点头,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司马光范纯仁是社稷臣官家当倚赖之祖宗遗训莫、莫让石越没了好结果 朕记得了赵顼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告诉十一娘,哀、哀家知道她的苦、苦曹太后的话终于没有说完,她的手臂无声的滑下,双眼永远地闭上了。 哭声从慈寿殿中传出,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熙宁十二年冬十月乙卯日,太皇太后崩。诏易太皇太后园陵曰山陵辛酉,命王珪为山陵使 熙宁十三年,大安六年的春天。 兴庆府的空气,似乎较严冬更为冰冷。几个月的全城大索,使得兴庆府的百姓们都轻易不敢出门。这一日正是正月十六,元宵佳节刚过,外面的街道上便传来马蹄疾驰的声音与军官的吆喝声,被吓怕的百姓更是早早将大门紧闭,生怕招来无妄之灾。 一队队全副武装的骑兵凶神恶煞地扑向位于城西的讲武学堂。从他们的旗号,可以知道这是梁乙逋控制的西夏军队。讲武学堂内那座从宋朝偷运入境的落地式座钟的分钟还没有走过四分之一圈,占地六十余亩的讲武学堂,就已被三千精锐的西夏马步兵围了个水泄不通。 你们要造反么?讲武学堂祭酒嵬名敬带着两个随从,怒气冲冲地冲出门外,向与讲武学堂卫队持兵对峙的军队厉声喝斥道。 我看你们才是反了。回答他的,是生硬得如同冰雪中的石头一样的语言。带队的武官是梁乙逋的亲信罔仁忠。 这里是大夏讲武学堂,不是你们放肆之处?嵬名敬怒气更甚,他本是秉常亲信之人,代替文焕出任祭酒,志得意满,如何能受得了这个。 奉国相之令,捉拿要犯。敢犯令者,一律格杀。罔仁忠仰着头,轻蔑地看了嵬名敬一眼,声音如同这一日的空气一样寒冷。 这是讲武学堂,没有什么要犯。无旨擅闯,视同谋逆!嵬名敬挥了一下手,卫队立时将箭搭在了弓弦上。讲武学堂是座小型军营,也有箭楼高墙,数百卫队。 罔仁忠脸色一变,朝身后的亲兵使了个眼色,亲兵早已会意,悄悄驱马绕开几步,猛地摘弓搭箭,弓弦响过,疾若流星,射向嵬名敬。嵬名敬素有勇名,听到风声,脚步一移,便听啊的一声,一个随从替他挨了这一箭。但是他躲了第一箭,却没躲过紧接着的两箭,那亲兵似早知第一箭射不中他,早又取了两支羽箭在手,连珠发出,一箭射中他心窝,一箭射他眉心,嵬名敬身子晃了一晃,便倒在地上,眼见不活了。 罔仁忠立刻将手一挥,手下士兵立刻冲向讲武学堂的大门,罔仁忠一面指挥士兵冲锋,一面不断高声喝道︰奉国相令,捉拿要犯,众兵士不得抵抗,违令者格杀! 讲武学堂的卫队本来就都迟疑不定,此时主官被杀,敌众我寡,除了少数士兵还负隅抵抗之外,其余的发了一喊,便跑得无影无踪。罔仁忠轻轻松松诛杀了那些抵抗的卫士,率着部队,便冲进讲武学堂之中,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按图索骥,将讲武学堂内凡是非梁氏一派的军官全部逮捕,关入狱中。稍有抵抗者,毫不手软,当场格杀。 当罔仁忠在讲武学堂大开杀戒的时候,梁乙逋亲自率着五千最精兵,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杀向仁多保忠部的驻地。 把两个坊门封死,听本将号令行事!梁乙逋的语气十分从容,却透着丝丝杀意。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坊门突然大开,两队剽悍的兵士约两百余人,身着瘊子甲从坊中冲了出来,整齐地列成两队。准备!随着一声尖锐的号令,两百张弓整齐地拉开,二百支羽箭的箭头一齐指向梁乙逋,在冰冷的阳光下,反射着夺人心魄的寒光。 仁多保忠身着铁甲,踩着沉重的步伐,在几个武将的拥簇下,从坊中走了出来。他每走一步,街道便仿佛震动了一下。 梁乙逋心中一凛,下意识地勒马退了半步。 梁将军来访,末将未能远迎,还望恕罪。仁多保忠哈哈笑道,语气上仿佛是和梁乙逋叙家常一样,请将军营中叙话!仁多保忠一面说着,一面侧身让到一边,伸手做了个请进的手势。 梁乙逋如何肯上这个恶当?一旦进了那营中,岂非送上门去给仁多保忠当人质? 他坐在马上,哈哈一笑,执鞭抱拳,向仁多保忠笑道︰将军不必客气,在下此来,特为公事。 噢?仁多保忠眉毛一挑,公事? 梁乙逋干笑着点了点头,脸色转瞬之间,便严肃起来,奉旨意,着仁多保忠部,即日离京,不得逗留。 仁多保忠上上下下看了梁乙逋一眼,冷笑道︰梁将军不要诈我,既是奉旨意,末将想看看圣旨何在。 这是陛下口谕。梁乙逋的脸也黑了下来,仁多保忠,你是要抗旨么? 末将不敢抗旨,末将只怕有人假传圣旨!仁多保忠的脸也沉了下来。 敢抗旨者,格杀毋论。梁乙逋咬着牙,几乎一字一字的说道。 假传圣旨,即是谋逆。仁多保忠毫不示弱。 整条街道都沉寂下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你真想要旨意?对峙了一阵,梁乙逋似乎是要退缩了,但语气中却带着不易觉察的讥讽之意。 仁多保忠轻蔑地撇了撇嘴,作为回应。虽然梁乙逋的兵力看起来比自己多,但是论打仗,他是不会害怕梁乙逋的。要打就打,大不了老子杀回静塞军司降宋。这便是仁多保忠此时的想法。 梁乙逋讥讽的笑容从嘴角流出,他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卷黄绫,在仁多保忠眼前晃了晃。那便请将军看吧,这是太后懿旨!看你还有何话可说!说罢,便将黄绫抛向仁多保忠。 仁多保忠却是连手都不伸,任由著黄绫跌落脚边,呶呶嘴,毫不在意地说道︰末将只奉皇上诏旨。 梁乙逋望着跌在地上的黄绫,一种受到羞辱的感觉从心底涌了上来,脸色霎时涨成了猪肝色。仁多保忠,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 在!众兵士轰然答应,似潮水一般,涌至梁乙逋身前,前排执刀盾,后排执弓箭,只待梁乙逋一声令下,便要强攻仁多保忠军营。 仁多保忠环视周围,忽视瞥见在左边数百步处,整齐地立着一队骑骆驼的泼喜军,脸色不由微微一变。他知道这队泼喜军是重建的部队,数量并不多,但是自己的部队被封在两道坊墙之内,而梁乙逋又有泼喜军的话,情势对自己就极为不利了。 但事已至此,他仁多保忠也绝不会坐以待毙。 无论如何,要先干掉梁乙逋仁多保忠在心里暗暗计算着。 国相府。花园。 梁乙埋与明空正对坐在一间小亭内手谈。十几个童仆、侍女在亭外伺候着,而这些童仆、侍女之外,遍布花园乃至国相府的,是无处不在的侍卫。 梁乙埋拈着黑子,打入明空的白角之内,笑着问道︰这块角,大师又危险了。 未必,未必。明空微笑着,随手应了一子。梁乙埋的棋艺,较明空而言,其差别简直有若萤火虫要与日月争辉,明空不过是随便出子,哄着这位国相,要和他杀得难解难分。 梁乙埋胸有成竹的又下了一子,一面问道︰可惜法明大师,便这么匆匆远游了。 明空假意问道︰法明大师留给国相一个锦囊,道是依此而行,可成大事。国相还没看么? 早已领教。梁乙埋故作高深地笑了笑。法明留他的锦囊内,只写了两句话︰步步为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两句话,却是正中梁乙埋之心,梁乙埋自遇袭后,本来对法明早已十分相信,此时更是以之为世外高人。连带着对明空,也更加亲近了。 国相。一个慕僚匆匆走来,到梁乙埋耳边低声禀道︰讲武学堂事毕。 嗯。梁乙埋微微点头,并没有多搭理,继续拈子思考着,怎么样搜刮明空的白角。幕僚知趣地退了下去。明空早将一切收到眼底,他随手又应了一子,假意笑道︰国相若有事,不如暂时封局,改日再下 欸,梁乙埋摆了摆手,笑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继续下棋,继续下棋 明空明知梁乙埋是想学谢安,肚子里暗暗好笑,脸上却装出钦慕之态,假意凝神苦思,继续与梁乙埋对弈。又过了约莫两盏茶的工夫,却见梁乙逋一身戎装,气急败坏的闯了进来。 出什么事了?梁乙埋虽然外示镇定,但是却已掩不住心中的担忧。 梁乙逋没好气的朝童仆、侍女们挥挥手,众人慌忙退下。连带着明空也起身告退,这次梁乙埋却没有再挽留。 莫非有什么变故?梁乙埋的眉毛锁了起来。 梁乙逋恼怒的朝着亭柱击了一掌,恨声道︰竟没能赶走仁多保忠。 嗯? 文焕那厮带了五百御围内六班直赶到,带传了圣旨,道是要建羽林军,仁多保忠部已编入羽林军,还当场封仁多保忠为羽林军左军统军。梁乙逋想起此事,心中依然怒气难遏,小皇帝威信尚在,圣旨颁下,我亦不敢用强,怕反而激起兵变。这次让仁多保忠逃过此劫,反而编入什么羽林军,将来必成心腹之患! 事到临头,梁乙埋反而冷静下来。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梁乙逋沉吟道︰仁多保忠那点兵力,也闹不起来大事。你还是依计画行事,将所有参与改制者,全数监视起来。 是。 你继续住在军中。我明日再上奏章,请皇帝废除汉制,恢复胡礼。梁乙埋决心再向皇帝逼一步。 愚蠢!西夏王宫内,梁太后将手中的定窑白瓷(注:定窑白瓷:出产于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时非常有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茶碗重重地放在桌上,大声骂了起来。愚不可及! 太后皇上毕竟有大义的名分。本朝国法军法素来严苛,一纸诏令颁下,士兵不愿意背负叛逆之名说话的,是梁氏党羽,枢铭靳姬遇。 竖子岂能成大事!梁太后没有理会靳姬遇的辩解,箭已上弦,岂容收回?士兵贪利,只要许以重赏,胁以重刑,谁敢后人? 靳姬遇奉命向梁太后禀报事情的进展,不料触到这个霉头,早就战战战兢兢,不敢说话。梁太后怒气更甚,骂道︰回去告诉你们国相,步步为营反成打草惊蛇,让他小心着梁氏一门的脑袋! 是是 给我滚!梁太后一把抓起桌上的茶碗,狠狠地砸向靳姬遇,一面大声喝道︰速召嵬名荣觐见! 在同一座王宫的另一处。 陛下!李清、文焕与仁多保忠、李干义诸人跪在殿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有犹豫,臣等死不足惜,只恐陛下亦为奸党所害。 朕必除梁氏!秉常此时,也知道自己再无退路。他走到漆金箭筒之前,抽出一支箭来,一把折为两断,厉声道︰我断不能容梁氏于朝。李清,你有何良策? 李清设计了周详的刺杀梁乙埋的计画,不料却功亏一篑,反而招来梁乙埋的报复,并加速了梁乙埋的反谋,心中本是十分沮丧。但是夏主与梁乙埋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急速破裂,夏主终于坚定铲除梁氏的决心,却也让李清精神一振。 只要夏主坚定了态度,这场政治斗争,胜负就尚未可知。 臣有一策,请陛下决之。 快说。 陛下召嵬名荣诛之,夺其所统之兵,挟持太后,以太后名义召梁乙埋入见,以计图之。如此,则国无兵乱而大事可定。若此计不成,而形势未露,陛下可以臣之人头予梁乙埋,召其入宫,梁乙埋必以为陛下怯懦,其心必骄,陛下伏死士于宫中,可以一举成擒。若计不成则形迹已露,则陛下速召御围内六班直之亲信、仁多保忠部及朝中忠臣义士,挟持太后,出巡静塞军司,再明诏罢免梁乙埋,诏令天下共讨之。李清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所献之策,竟是孤注一掷,说得众人悚然动容。但事已至此,也只有孤注一掷,方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陛下,臣以为不妥。便是诛李将军,亦难诓来梁乙埋。仁多保忠当即反对,请陛下先以计图之,不成,则可暂时狩边,召天下义士共讨国贼,梁氏不足惧。对他而言,将夏主带到仁多瀚军中,自然是不世之奇功。 秉常沉吟了一下,问道︰若国家内战,岂不为石越所乘? 若事情果真至那一步,请陛下割河南之地与宋朝,以换来宋朝之助。石越兵不血刃,而得河南之地,从此陕西无边患,其所立之功,自宋太宗以后为第一人,岂有不允之理?我大夏虽失河南之地,陛下仍可不失王位,总好过终身为梁氏之傀儡。日后励精图治,西击回鹘,南并吐蕃,北拒大辽,南削大宋,中兴未必无望。李清咬牙说道。 不错,当年我大夏建国之初,连兴庆府与灵州,都非由我所有。留得青山在,未必没柴山,总好过国祚断在梁氏之手。若石越肯卖给我军械,则梁氏败亡,只在反掌之间。仁多保忠也鼓动道。 石越之心,能止于河南之地?秉常依然有疑虑。 河西之地,宋朝得之而不能守,于宋朝而言,所得不足以偿其所失。况且石越一向倡言,只须我大夏推行汉制,谨奉臣职,当优容之。宋朝腹心之患,毕竟不是我大夏,而是大辽,若得河南地,西境平,其正可伺机收复幽燕之地。李干义也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 四人之中,只有文焕避嫌,不发一辞。 秉常双手紧紧握着半截断箭,将目光移向文焕,注视了他一会,问道︰状元公以为如何? 石越之心,实不可测。然臣以为,陛下若不甘心傀儡,实别无选择。两害相权,请取其轻。宋朝以诸国宗主自居,亦不至因河西沙漠草原之地,而背信弃义,使天下失望。文焕低着头,从容说道︰况且事情未必会至最坏的一步。 罢!罢!秉常将手中断箭重重插入案中,咬牙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便拼上这一把! 兀卒万岁!众人一齐拜倒,低声拜贺。兀卒本是夏景宗元昊的自称,其意为青天子,此时众人一齐称秉常为兀卒,顿时让这位年青的君主热血沸腾。 上天似乎有意要给秉常与李清他们一个机会。 大安六年正月二十日,正当秉常与李清等人更在紧张的谋划着如何诛杀嵬名荣,挟制梁太后,计杀梁乙埋之时,从契丹传来一个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 辽主耶律浚假装春按钵,率军出巡,在路上突然改变路线,誓师亲征杨遵勖。在辽主的大军向大同府进发的同时,辽主向天下散布了讨檄文书,并且向大宋与西夏都分别派遣了使者,向两国通告自己亲征的消息。 不过两个使者的真正使命却是各不相同。去大宋的使者,是为了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使宋朝不敢光明正大的干涉自己征伐叛逆的军事行动。而来兴庆府的使者,则是要求西夏履行自己曾经许诺过的东西。 无论秉常有没有履行承诺的意思,这件事本身,无疑却是一个千载万逢的机会。 兴庆府城西三十里,有一座普普通通的村庄。塞北江南,素称富饶,这里的村庄,与陕西的民居,表面上看起来亦没有太大的区别。整个村子内,住着约八十户人家,全是姓史,村庄亦以姓而得名,外人称之为史家庄。史家庄祖上本是汉人,但此处沦于膻腥已久,村民久与羌人往来,早已渐渐胡化,除了耕种之外,也照样放牧牛羊,过着亦耕亦牧的生活。而自汉朝甚至战国以来剽悍的民风,在党项人的统治下,更是被发挥得极致。这里的村民,与普通的党项人及各种落蕃人一样,都要负担兵役,随着西夏的军队南征北战,其武勇丝毫不逊于土生土长的蕃人。事实上,一般人也很难分辨出来,他们究竟是汉人还是蕃人。他们与蕃部的区别,无非是他们拥有史这个姓氏,以及要承担更沉重的赋税。但即便是他们自己,在大多数时候,也并不在乎自己是哪族哪氏的人民。普通的百姓,真正在意的,只是生存。至于对未来的希望,他们将之寄托于对佛祖的信仰,一个美好的来世 大安六年的正月,智缘就住在史家庄东北角落一座不起眼的民居内。这间许多年不曾修葺的土坯房内,即便是白天也显得十分的阴暗,房中的陈设更是简陋,除了一条简单的板凳与一堆干草外,便一无所有。 但这一天,便是在这座房子内,却几乎聚集了大宋西夏方面一半的高级间谍。垂眉坐在唯一的一条板凳上的,是智缘大师。他在职方馆的地位超然,拥有仅次于司马梦求的权力;身着黑衣,背着双手站在西北角的粗壮汉子,是西夏赫赫有名的马贼史十三;而站在他身边,柔媚中透着几分豪迈之气的女子,是大宋栎阳县君;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身着西夏武官服饰的青年男子,手按佩刀,斜靠在门边。 智缘从低垂的眼帘下,偷偷打量着屋内的几个人。 屋中四个人,代表的其实便是宋朝在陕西谍报系统的四方势力。智缘本人,代表的是职方馆高层;史十三,代表的是职方馆陕西房;栎阳县君,名义上直属于职方馆,但实际上代表的则是陕西路安抚使石越;那个青年武官,代表的则是某一位身分特殊的神秘细作智缘心中泛起一丝不快,因为这位细作是如此重要,甚至连智缘都不能知道他的身分。不过智缘很快的将这种不快抛之脑后。这四方势力,并非是绝对的,亦非对立的;各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难以截然区分。职方馆高层也罢,陕西房也罢,神秘细作也罢,都隶属于职方馆,基本利益是一致的。而职方馆与石越之间,同样有许多牵扯不清的联系,别说石越现在是陕西路安抚使,单单是职方馆创始人、现任职方馆知事司马梦求的出身,便注定了石越对职方馆的影响无处不在。 大师。栎阳县君朝智缘裣衽一礼,首先开口打破长久的沉默,按职方馆的条例,若非事情紧急,我们四个人,是不当冒然聚集的。众人微微颔首,便听栎阳县君继续说道︰既是我们四人会了面,便是想定下一个章程若再这么着政出多门,对国事有害无益。奴家素仰大师之贤名,一向敬佩大师是方外的豪杰,佛门的英雄,不论是皇上还是文相公、石帅、司马大人,也都是对大师敬重有加。奴家一介女子,断断不敢冒犯大师,然则大师请看栎阳县君将一张纸条递到智缘手中。 智缘接过来,便看到纸条之下,钤着醒目的两枚红印分别是司马梦求的私印与职方馆知事的公印,他再看纸上的内容,果然是熟悉的司马梦求亲笔手书的漂亮小楷︰所报之事悉知。至询西事方略,此间并无更易,诸君何疑?但当精诚为国,功成不远。云云。求字。 县君是有见疑之意么?智缘看罢,将纸条还给栎阳县君,笑着问道。 岂敢。栎阳县君的声音温柔,但是却绵里藏针,奴家断不敢怀疑大师。惟两月前刺杀梁氏之事,因大师之令,而使梁乙埋逃过此劫。其后梁氏报复,致使陕西房损失惨重。当日刺客中,有两人隶属陕西房,结果当场殉国。其后受诛连而无辜死难之同僚,计有一十三名。陕西房数年苦心经营,旦夕之间,在兴庆府之力量竟损失三分之一强。大丈夫忠君王、死国事,魂归忠烈祠,本是死得其所。然职方馆在西夏之方略,数年以来,一直是扶植反对梁乙埋之势力,收买、策反对梁乙埋不满之文武官员。职方馆未有明令,而大师忽行改易,恪于国法军法,我等自当凛遵,但依程序,亦有责任上报汴京,请示上官明令 智缘一面听着,一面将目光移向史十三,见他目光中颇有恼怒之意;他又将目光转向那个西夏武官,这个男子却是无可无不可的神态。栎阳县君默默地望了智缘一会,又继续说道︰奴家以为,既然司马大人明示西夏方略并无更易,大师理应给我们一个解释。为何要突然改弦,帮助梁乙埋? 史大人与这位大人,亦是同样的疑问么?智缘并没有直接回答栎阳县君,反而转头询问史十三与那位西夏武官。 大师叫我史十三便可。史十三瞥了西夏武官一眼,方直视智缘,沉声道︰我只是想知道死去的弟兄是为何而死。史十三显然还不太适应大人这个尊称。熙宁十二年冬季的损失,可以说是陕西房成立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除了刺客中的两名成员,其余十三名成员,都是莫名其妙被株连处死,西夏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宋朝的细作,却就这么着受了池鱼之殃,实在是非常不值。对于心高气傲的史十三来说,这种失败已难以接受,更何况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他生死与共十数年的兄弟。 那个青年武官却只是漠然的说道︰我并无立场,不过旁听与转达而已。 阿弥陀佛。智缘点了点头,职方馆所订之西夏方略,的确并无变更。 栎阳县君与史十三迅速地对视一眼,二人默契地交换过眼神,耐心地等着智缘进一步的解释。 自兴庆府自汴京,有数千里之遥,往返非旬月不至。我等在外,须有权宜决断,若事事须请示朝廷,虽有陈平之智,不能成其事。老衲下令不得诛杀梁乙埋,固然不曾有职方馆之命令,陕西房要替李清诛杀梁乙埋,难道事先便有朝廷之令?智缘从容说着,显得胸有成竹,且老衲有文相公亲笔手令 手令我们见过,否则亦不肯听大师之令。史十三粗声说道,打断了智缘的话,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显然,智缘这种程度的解释,是无法让他们心服的。职方馆法令森严,下级对直属上级的命令必须毫无保留的执行,否则必受严惩。智缘进入西夏后,便成为西夏境内身分最高的间谍,同时又有枢密使文彦博手令,可以节制职方馆陕西房。但是陕西房在西夏数年的经营,亦不可能白白断送在一个外来的和尚手上,既然司马梦求言明西夏方略并无变动,那么智缘还有没有权力干涉陕西房的运作,便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奴家与史兄,是想知道大师为何要改变既定之方略。栎阳县君见史十三的语气过于生硬,忙温婉地解释,但是言语中却并没有打算让智缘含混过关。 智缘又看了三人一眼,史十三与栎阳县君的目光坚定,显然若自己不能解释清楚,此事就不能善罢干休;那个西夏武官却无可无不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老衲只不过不想重蹈辽国之覆辙而已。智缘双手合什,低声喧了一声佛号。 何谓辽国之覆辙? 有些事情,县君不知道。这位大人可能也不知道。但是史大人却是一定知道的。智缘含笑望着史十三。 栎阳县君与西夏武官好奇的目光,都投到了史十三身上。史十三却默然似水,只是若有所思的望着智缘。 辽国死了耶律洪基,反而造就了一位百年难遇的英主。智缘微微叹了口气,大宋虽利用其内乱之机,略缓边患,从容变革旧制,对契丹占得上风,但契丹有此英主,终久必为大宋之患。而今西夏虽无英主,但是梁乙埋当权,不过豕中枯骨;李清、仁多瀚若得志,谁可料焉? 栎阳县君与史十三尽皆默然,那个西夏武官却饶有兴趣地听着智缘的解释。 之前所以要扶植反对梁乙埋之势力,是因其势力于过弱小,所以助此辈者,不过欲使反对梁乙埋者,有足够之能力与梁氏相抗衡,如此才能挑动西夏内乱。否则内乱虽起,梁氏反掌可定,我大宋之利何在?而今梁乙埋势力已然削弱,若再击杀梁乙埋,谁知梁氏一党群龙无首,会不会瓦解于无形?李清一党挟诛杀梁氏之余威,辅佐夏主亲政,是虎归山林,龙入大海,其势不可制也。若果真如此,我大宋之利又何在?职方馆辛苦经营,是为了替夏主中兴大夏么?智缘犀利的目光扫过众人,这个有时法相庄严有时和蔼可亲的老和尚,此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慷慨激昂的义士,职方馆在西夏之作用,是收集情报、策反官员、挑动内乱。为达成此目的,朝廷每岁在陕西房耗费的国帑,已高达二十万至四十万贯,几乎相当于朝廷以往对西夏的岁赐。这笔钱,绝非是用来替夏主铲除权臣的 一个不得人心却掌握兵权的权相,一个没有兵权却占据大义名分四处流亡深受同情的君主,一群被诛除得七零八落的忠臣义士,一个军心民心士心尽皆涣散的国家清脆的掌声从门口传来,斜靠在门上的西夏武官用玩世不恭的语气笑着问道︰这便是于大宋最有利之局势,是么?大师。 不错。若能如此,王师进入西夏之时,便可事半功倍。智缘毫不否认自己的意图,因此陕西房之方略,亦有必要根据形势做局部之修正。 大师的确深谋远虑。那个西夏武官的语气,说不出来是赞赏还是讥讽。 史十三已然明白了智缘的意图。完全站在宋朝的立场来看,智缘的决策的确是正确的,史十三心里自然非常清楚。但是,果真要达成智缘的目的,却意味着有更多无辜的西夏百姓要枉死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由自己推波助澜的西夏内乱中;也意味着更多西夏的忠臣义士,要死在梁乙埋手上这中间自然也会有大宋职方馆的功劳;甚至还意味着,有更多的史十三的朋友、旧部都可能因为他的努力而丧命! 他看不到正义何在。 史十三的确加入了宋朝的职方馆便担任要职,但他却并非是为了所谓的大宋而效力的人物,他亦不可能以宋朝的是非为是非。他的确也曾经为了宋朝而算计自己的朋友,但是,史十三始终有自己的道德准则,或者说道德底线。换句话说,这种算计,并非是无限度无原则的 栎阳县君担心的望了史十三一眼,她想起进入西夏之前,石越对她说过的话。 间谍有许多种,有些间谍为了钱财,有些间谍为了信念。为了钱财者,可以因为钱财而背叛;为了信念者,亦可以因为信念而背叛 那我是为了什么而做间谍呢?突然之间,她心中冒出一个问题来。不过很显然,这个问题此时出现并非是一个恰当的时刻,栎阳县君连忙收敛心神。无论如何,她的直觉意识到,今后的史十三值得更加注意。 史大人与县君还有异议么?智缘投向史十三与栎阳县君的目光,似乎有着更深的含义。 这个老和尚也在猜忌史十三么?栎阳县君清澈的目光,从智缘与史十三脸上掠过。 我没有疑问了。史十三似乎一点也没有觉察到这个屋子里存在着猜忌与怀疑的目光,他的表情,看不出一丝异样。 夏国溥乐侯府。 他们是这么说么?新近敕封不久的溥乐侯文焕淡然问道。这个大宋曾经的武状元,世家子弟,此时早已是另一副模样。黝黑削瘦的脸庞上,一脸粗犷的胡渣,幽邃的眼睛让人完全看不透他内心的想法。 夏主对文焕不能说不宠信。归降之日,即除汉字院学士、御围内六班直副都统;此时大安改制虽然并不顺利,但是秉常因文焕尽心尽力,却累受排挤,又感念绥州救驾之功,又特旨封文焕为溥乐侯,以示优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可惜的是,这始终不是文焕想要的。文焕想要的东西,是秉常无法给与的。 出现在史家庄的年青的西夏武官,此时恭恭敬敬地站在文焕身后。他叫谢夷,是司马梦求精挑细选,派来专门负责与文焕联系的间谍。虽然从保密的角度来考虑,身在西夏的间谍不应当有任何人知道文焕的身分才是最可靠的,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却必须有这么一个人,能够和文焕直接联系,传递情报相比所提高的效率而言,这点风险是值得的,因为西夏反间谍的能力,较之宋朝职方馆的组织能力,其差距至少要用甲子这样的时间单位来衡量。而谢夷能够被司马梦求选中,担负这样的重任,亦意味着这个年轻人在职方馆的前途,不可限量。 史十三、栎阳县君、智缘和尚文焕在心里翻检着这几个人的姓名,看来还是我没入西夏之前,朝廷便开始在西夏经营了这个史十三竟然是职方馆的人文焕突然为李清感到一阵悲哀,他不觉将史十三的名字喃喃念了出来︰史十三 文侯。谢夷并不知道文焕在想什么,史十三是个需要当心的人物 文焕瞟了他一眼,谢夷似乎意识到什么,立时收口,不再多说这个话题。相比于宋朝国内不知道实情的人,谢夷对文焕是非常崇敬的。在别人面前,谢夷或许偶尔会装成玩世不恭的样子,来迷惑他人;但在文焕面前,他会有着和对司马梦求一样的敬意。多少大宋的青年才俊够吸收入职方馆后,他们的偶像,便是几乎一手促成辽国内乱的司马梦求。但在谢夷看来,文焕将来必定会成为职方馆的另一个偶像。 对于大宋而言,智缘是对的。文焕转过身去,平淡地说道︰不过,这和我们关系不大。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够了。备马! 大安六年正月二十五日,黄河上游的两岸,都飘起了小雪。而兴庆府城西的唐来渠,更是积冰不化,连车马都可以自由通行。自正旦以来,兴庆府周围的定、怀、静、顺四州驻军,暗地里气氛似乎都变得有点紧张,所有兵卒军官,都被约束在营帐之内,不得随便外出。而从唐来渠上通过,来往于兴庆府与右厢朝顺军司之间的官私使者,更是络绎不绝。 西夏王宫内,秉常一身戎装,踞坐在垫着白虎皮的椅子上,不时焦急地往殿外张望。李清与几个亲信的臣子,身着官袍,侍立在殿中,每个人的腰间都鼓鼓的。 李清,你说他们到底会不会来?秉常抑制着自己心中的紧张,向李清问道。 李清微微欠身,回道︰陛下休急。他神色如常,看起来一点也不像要图谋大事的样子。 殿中的镶金座钟咔咔地走着,仿佛在催促着什么,扰人心意。秉常皱眉望了那座钟一眼,道︰还是沙漏好。这座报时仪太吵了 李清与众人悄悄对视一眼,没有人接秉常的话。这座座钟,还是从辽国辗转买来的,当日秉常可是如获至宝。 座钟照样一摆一摆地走动着,并不理会众人的情绪。 半个时辰的时间,仿佛走了一年那么久。好不容易,终于从殿外传来匆忙的脚步声。众人不由自主地将身子转向殿门的方向,秉常也腾地站了起来,似乎顾念到自己的身分与气度,迟疑了一下,秉常又缓缓坐了下去,但是脖子却一直不由自主地伸长着,紧紧地盯着殿外。 马靴踏在青石地板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可闻,没过多久,便觉一股刺骨的寒风扑进殿中,一个白色的人影随着这冷风,快步走进殿中,向夏主跪拜下去。他的身上,头上,沾满了来不及擦拭的雪花,进到殿中后,便开始融化,头上身上都是湿漉漉的。 秉常已经等不及听他叩拜行礼,不待他说话,便欺身问道︰如何? 使者沮丧地摇了摇头,道︰国相托疾不出,臣连国相的面都没有见着。 秉常的脸色迅速黑了下去,怒声喝道︰你不曾说有军国机务么? 臣说了使者嚅嚅答道。 但是秉常并不想听他的解释,他使劲挥了挥手,怒道︰持金字牌再宣!今日非诏国相来见不可!李清,你去挑十二个使者,各持金字牌,一刻钟一人,轮流宣诏! 遵旨!李清高声应道,向使者使了个眼色,二人连忙退出大殿。 御围内六班直西厢大营。 西夏国王直接指挥的精锐部队御围内六班直,早已被分成东厢与西厢两部分。东厢负责夏主的宿卫,由李清与文焕分任统军与副统军;西厢负责梁太后的宿卫,由嵬名荣任统军,梁乙埋的族侄梁乙萌任副统军。 东厢大营,从外面看来,营内布满旌旗,营外持枪荷戈的士兵来回巡逻,盘查严密,但实际上,几乎已是一座空营。而西厢除了日常宿卫梁太后安全的班直之外,所有将士,却都在营中照常出操。嵬名荣与梁乙萌这些日子以来,都是亲自在营中,督导部队的训练。虽然外示平静,但是二人布袍的里面,都穿着铠甲,连睡觉都不敢脱下来。 站住!一声嘶吼在西厢大营的营门外响起,来的是何人?营门卒朝着冒着小雪向大营驰来的一队人马喝问,营门的士兵也都警惕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箭楼上已有几人士兵从木制的箭夹里摘下了自己的弓这样的天气里,角弓是需要好生照料的。 瞎了你的狗眼么?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武官从队中冲上前来,对着营卒一顿怒吼︰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这是东厢副统军文大人!还不闪开!他话未说完,手中马鞭已向营卒挥出,啪地一声,营卒脸上露出一道醒目的血痕。 营卒踉跄着闪到一边,一手捂住火辣辣吃痛的脸颊,向那武官身后望去。果然见是一个身着白裘的青年军官领队,瞅那人相貌,不是文焕是谁?但凡御围内六班直的兵士,对这个大宋朝的武状元,夏主宠信的降将,都是并不陌生的。 文焕率着一队约十几名骑兵纵马过来,冷冷地看了营卒一眼,说道︰还不快通报?叫嵬名大人开营门迎旨!他声音虽然不高,但却清晰地穿着飘雪的空气,传至每个人耳中。下意识的,营卒竟打了一个寒颤,他几乎可以确定,如果他敢对文焕的话稍有迟疑,这个南蛮子(在西夏人眼中,所有的宋朝人都可以称为南蛮子)就可能一刀杀了他。 他连忙退后两步,又看了文焕一眼,捂着脸便向中军帐跑去。 文焕瞥了他的背影一眼,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开始转头打量西厢大营的兵力布置情况。 这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军营。其实在一个月前以前,文焕就熟知了西厢大营的日常兵力布置,他知道哪里是校场,哪里是营帐,哪里是粮仓,哪里是馬廄,哪里是武库他也知道各处各有多少兵力,哪里有岗哨,每天有多少人分几队巡逻,每次巡逻的时间与路线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兵力,文焕自认为自己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攻下这座大营。 嵬名荣的军营,看起来中规中矩平淡无奇,但是偏偏却是无懈可击。这让文焕想起西汉的名将程不识,如同程不识一样,嵬名荣也是没有过人的才能,但是却绝对让人难以击败的将领。在心底里,文焕认为嵬名荣是讲武学堂第一流的教官他的军营,如同一座准确的座钟一样,精密的契合着经典的兵书,绝不肯多做一点多余的事,也绝不会少做一点必要的事。 而最让人头疼的是,嵬名荣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过分的野心,但他却也绝非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的政治嗅觉同样是水准之上的。 偏偏这样的人物,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还真是难以对付的对手啊 如果有机会,文焕会毫不犹豫地为大宋除去这个在宋朝来说其名不显的劲敌。但是,文焕现在连自己有没有机会完成夏主托付的任务,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个夏主,总是爱让他的臣子去做超过他们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 文焕唯一感觉安慰的是,无论他此行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他真正的使命而言,都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 溥乐侯!伴随着言不由衷的笑声,一群武官簇拥着一个身着紫裘、身材削瘦、微带笑容、有着一张普通西夏人所缺少的白皙脸庞的武将从营中走来。文焕认得此人正是西厢副统军梁乙萌。文侯驾到,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不敢。文焕见着众人,早已翻身下马。梁大人!嵬名将军呢?有圣旨! 噢?梁乙萌似乎很吃惊,讶然道︰老将军刚刚接到太后懿旨,进宫去了。 文焕也吃了一惊,将信将疑地望了梁乙萌一眼,他与身边的络腮胡武官交换了一下眼色,问道︰这是何时的事情?这厢却是有紧急之事。 未到半炷香的工夫。要不我再差人去请老将军回来?梁乙萌热情地笑道。 文焕心里计算一下,人算不如天算,嵬名荣不在此处,虽然逃出算中,但是西厢大营之事,却也更加简单。他笑了笑,因道︰罢了。既如此,请梁大人接旨吧。再另找人宣嵬名将军便是。 那,文侯请!梁乙萌做了个手势,让开一条道来。在这当儿,他望了文焕一眼,二人的目光正好碰在一起,文焕只觉梁乙萌的眼中,有一丝奇怪的神色一闪而过。但这当儿也不能多想,文焕赍着夏主的圣旨,率着亲兵侍卫们,大步往中军帐走去。到了中军帐内,他才意外的地发现,这里竟早已摆好了香案等物。 梁乙萌笑道︰刚迎了太后懿旨。 文焕心下略宽,按捺住心中不时浮起的莫名的忧虑,快步走到香案之前,朗声说道︰梁乙萌接密旨,余人回避! 梁乙萌微笑着将手臂举起,缓缓地在空中挥了一下。他身后随即传来一阵刀剑与铠甲碰击的声音,众将一齐退出了大帐。梁乙萌这才上前几步,跪拜下来。文焕清朗的声音,在帐中响起。 敕令︰御围内六班直西厢都统军嵬名荣、副统军梁乙萌,即刻随溥乐侯文焕觐见,朕有军国机务咨议 文焕的手诏尚未宣读完毕,帐外又有喧哗之声,只见一阵急促的脚步,从远至近而来,仿佛是有人小跑着冲向大帐一般。梁乙萌正惊疑地望着文焕,早见一人手执金牌,闯进帐中,高声宣道︰召嵬名荣、梁乙萌速速进宫见驾! 文焕心中暗赞这出戏演得逼真,他连忙快步走到梁乙萌面前,将夏主的手诏递过去,说道︰必是军情紧急,梁大人速速领旨,随某进宫。 梁乙萌却默不做声,似乎在犹豫什么。 梁大人还不领旨?文焕却想趁着他没有反应过来,又连声催促。他一面催促,一面观察形势。现在中军帐中,只有自己的十几个亲兵,要就地格杀梁乙萌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脱身和善后? 这个梁乙萌,虽然威信远不及嵬名荣,但也不是好对付的梁乙萌与梁乙埋父子关系一般,在梁氏家族内部并不算受重视,但是却受梁太后的看重。他也算是得到夏军普通兵众所认可的将领,此人为人一般,但箭法在西夏军中却颇为有名,有个外号叫做梁神箭。军队有军队的逻辑,勇猛善战的将领,在军中是受欢迎的。何况梁氏在军中也还是颇有党羽的。至少在西厢大营中,梁乙萌也不是说杀就能杀的。所以,不到万一得已,极端的手段必须谨慎使用。毕竟文焕也不想毫无价值地死在西厢大营。 文焕朝随从使了个眼色。亲兵们握着刀柄的手背上,青筋峥嵘。 梁大人? 梁乙萌想了一会,似乎觉得不对,一面说道︰嵬名老将军不营中,臣一面悄悄伸手摸向刀柄。他的手尚未碰到刀柄,唰地一声,两柄雪亮的腰刀架到了梁乙萌的脖子上。 不得无礼!文焕朝亲兵喝斥道,却没有命令他们放开梁乙萌,反而笑着对梁乙萌说道︰梁大人不是想抗旨吧? 文侯此是何意?我梁乙萌素来忠义,岂会抗旨?梁乙萌的脸腾地就红了。 不是抗旨便好。文焕走近几步,笑道︰那么梁将军,兵符何在? 文焕,你想造反么?梁乙萌高声叫道。 叫这么大声,想找救兵么?文焕脸上笑意更浓,本侯奉有圣旨,梁将军随本侯见驾,商议军机,西厢大营,先由野利将军代领。他一面说,一面指了指那个络腮胡子野利兰。 圣旨在哪里?梁乙萌硬着脖子叫道。 野利兰从怀中取出一个卷轴,在梁乙萌面前打开,果然,上面写着让野利兰代领西厢大营的赦命。文焕笑道︰梁将军请看仔细了!识时务者为俊杰,本侯劝将军还是速速交出兵符。 梁乙萌看到那份赦命,仿佛被霜打蔫的茄子一般,脸色灰了下来,垂头道︰兵符与将印是嵬名将军随身携带,我不知道在哪里。 文焕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梁将军,此时负隅顽抗,又有何益? 梁乙萌瞥了文焕一眼,语带讥刺地说道︰人算不如天算。我命在君手,何必诳你。 野利兰看了看帐外,走到文焕身边,低声说道︰文侯,此事亦速决。 文焕何尝不知道久拖不利,但是这件差事,办得却总是让人不能放心,他苦笑道︰若无兵符,将军能弹压住西厢大营否? 只须拦住嵬名荣不归此营。末将有圣旨在握,尽可弹压得住。 文焕寻思了一回,似乎亦别无他策他毕竟不能在西厢大营的中军大帐拷问梁乙萌。当下拿定主意,对野利兰说道︰如此拜托将军。我只带两人回宫覆命。余人都留给将军。 文侯放心。 梁乙萌对于自己的败局,似乎是抱持着认命的态度。接下来表现得相当合作,毫不反抗地随着文焕一道出营,前往西夏王宫。但不知为何,也许是事情过于顺利,文焕心中,竟然始终有着隐隐的不放心。 梁乙埋国相府。 疾驰往返于王宫与国相府之间的使者前后相继,但是十二道金字牌梁乙埋都置若罔闻。使者连梁乙埋的面都见不着。 国相,他们先动手了梁乙埋的府上,幕僚们七嘴八舌的商议着。 这哪是召国相议事,分明是想学吕后擒韩信 这不是金字牌,这是摧命牌啊 梁乙埋却始终眯着双眼假寐,不发一辞。这些幕僚们,吃干饭的本事是有的,真正节骨眼上,却没有人是可以依赖得上的。 小皇帝这次总算是抢先一步动手,但是动作却未免太大了。梁乙埋是绝不肯轻率地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去见夏主的。但是区区一次援辽之议,金牌使者来了十几趟,这中间的蹊跷,梁乙埋岂能嗅不出来。第三波使者一到前门,他的后面,便有人分三路,前往梁太后处、梁乙逋的军营与御围内六班直西厢大营。 只要这三处不失,笑到最后的,绝对是他梁乙埋。 同时,为了反击,梁乙埋又以抱病为由,以军令诏李清、文焕等人往府中议事。这是为日后留余地的做法当然,如果李清、文焕等人真敢来,他梁乙埋便敢处死他们。 现在的关键,是要尽快让梁太后、梁乙逋、嵬名荣知道发生了事变。 听着面前的慕僚们议论纷纷,一时间,梁乙埋心中泛起一种智珠在握的快感。一种居高临下,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的快感。也许,梁乙埋养了这许多慕僚,其目的本身便是为了享受这种快感的。 镇定若素的梁乙埋相信,以夏主掌握的兵力,在一天之内,很难攻克国相府,而一天的时间,足够让梁乙逋做出反应。但是他却并不知道,他的使者,未必就可以安全到达他们的目的地。 此刻,羽林军左军统军仁多保忠率本部人马,已将国相府通往外面的道路严密地封锁起来。梁乙埋派出去的每一个使者,早都成了仁多保忠的俘虏。 只要控制住全部御围内六班直,就可以软禁梁太后,就可以以梁太后的名义召梁乙埋与梁乙逋,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政变成功即便事情不能如此顺利,也可以凭借大义的名分与御围内六班直的实力,攻下国相府,与梁乙逋周旋,到各地勤王之师的到来 仁多保忠一直在等待着文焕成功的消息。 御围内六班直西厢大营至西夏王宫的距离并不是太远,但也不很近。 文焕带着两名亲兵,押着梁乙萌赶往王宫。东厢大营的主力早已调至王宫,梁太后手中只有当值的侍卫。凭借着东厢的优势兵力,无论用计谋还是用强,总之有足够的把握控制住梁太后只要野利兰能顺利控制西厢大营,那么驻扎在西夏王宫附近的武力,便全部被夏主一派控制,梁太后的侍卫无论如何也是不到援兵到来的。而如果真能控制梁太后,局势就会朝着有利于夏主的方向发展。不过文焕抬头看了一下天色︰这样寒冷的天气,并非用兵的季节,如若政变能再拖两个月,一切就完美了。 梁乙萌出大营不远,就被文焕谨慎地缚住了双手。但是他却始终是安之若素,让文焕心中始终是疑窦难开。 文侯。在离王宫大约还有五箭之地的时候,奔马上的梁乙萌突然唤叫文焕。 梁大人,忍耐一会,马上便到了。文焕淡淡地回道,既没有胜利者的傲慢,也没有因此停下来。 我想与文侯做笔交易。梁乙萌的声音穿过愈来愈大的风雪,清晰的传入文焕的耳中。文焕心中一动,高举喊道︰停!一面猛拉缰绳,只听到战马长鸣一声,已勒住了座骑。两个亲兵也勒住自己的战马,牵着梁乙萌的座骑,走到文焕近前。 交易? 正是,交易。梁乙萌着重强调了交易两个字。 文焕右手摸了摸下巴,饶有兴趣地看着梁乙萌,没有说话。 若是我没猜错的话,这次我进了王宫,性命八成是保不住了。皇上恨国相入骨,拿我来出气,也是难免。梁乙萌的语气中竟似带着几分自嘲。 文焕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坦率的点头道︰梁大人说得不错。 我梁氏一族人丁兴旺,国相与太后也未必在意我这条小命。梁乙萌自嘲之意更浓,这个时候,我也只有靠自己来自保了。 梁大人是想让我放了大人么?文焕不动声色的问道。隐隐地,他感觉到极大的不妥。自陷入西夏之后,文焕的警惕性渐渐有了脱胎换骨的提高。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是一点也不错的。 不错。梁乙萌似乎颇有信心与文焕谈成这笔交易,当南朝虎视眈眈之时,大夏却祸起萧墙,无论谁胜谁负,最终都只能是南朝渔翁得利。文侯只要做个顺水人情,放我一马,我立马举家离开夏国,无论是大辽、南朝,还是大理都不愁没有容身之地。文侯在皇上面前推托过去也并不难。 文焕依然只是望着梁乙萌,并不接话。梁乙萌还没有提出他的价码。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