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失去的胜利

第43章 通往史达林格勒之路

失去的胜利 曼施坦因 2799 2023-02-05
第六集团军之所以在史达林格勒会全军覆没的原因,很明显就是由于希特勒拒绝自动放弃该城毫无疑问主要就是为了威望的理由。 不过若非最高统帅部在一九四二年的攻势计画和执行中,事先犯了作战上错误(大部分有关于最后阶段),则第六集团军也就根本上不会陷于这样的情况。 由于这些错误所引起的结果,使德军的南翼在一九四二年晚秋时节所遭受到的困难,我将留在下一章中加以分析。现在所要说明的就仅限于足以决定第六集团军的命运的各点。 由于希特勒的战略目标,事实上主要受到其战争经济需要的影响,所以德军在一九四二年的攻势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高加索与史达林格勒。等到德军的前进发生了顿挫之后,于是德军也就缺乏那样多的兵力,以守住这一条绵长的正面。使事态变得更坏的,又是没有战略预备队的存在,当第十一集团军刚刚结束了其克里米亚战役之后,马上就被最高统帅部肢解了,分送到一切可以想像得到的方向上去。

A集团军群正面向南,位置在高加索的北部,夹在黑海与里海之间。 B集团军群扼守着一条面向东方和东北方的正面,其起点为史达林格勒以南的伏尔加河,折向该城的北面,达到顿河的中段,然后沿着该河延伸到沃罗涅什(Voronezh)以北的某点。这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都不够强大,难以扼守如此绵长的正面。尤其是敌军的南翼部分虽已受到了重大的损失,但却能避免毁灭,甚至于也并非真正被击败。此外,敌人在其他地区中,以及其后方深处,还保留着非常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最后,更重要的是在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卡米克大草原上(Kalmyk Steppes),存在着一个宽达一百九十英里的大缺口,只有一个师(第十六摩托化师)驻在依里斯塔(Yelista),提供一点不适当的掩护。

使第六集团军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底陷入绝境的,这种想要长期据守如此绵长正面的企图实在是第一个巨大错误。 第二个更大的错误,是希特勒迫使B集团军群把其主要的打击兵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深陷在史达林格勒城中和其周围的战斗中。保护这个集团军群沿着顿河深入的北侧面的任务,却留给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和一个义大利集团军以及一个匈牙利集团军来担负。 (注:这些集团军只不过是虚有其表,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集团军)。在沃罗涅什地区中,则由兵力微弱的德国第二集团军来负责。希特勒应该清楚,即使是位置在顿河的后方,这种拼凑成军的盟军兵力,也还是不能抵挡俄军的强大攻击。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也是一样的。他们现在要负责保护第四装甲集团军的暴露右侧面。

在开始的突击只获得了部分的成功之后,企图占领史达林格勒以控制伏尔加河的想法,最多只能在一个极短的时间之内还可以勉强尝试一下。但是若把B集团军群的主力留在史达林格勒好几个星期之久,并且对于其侧面又无适当的保护,那才真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这无异于将我们整个南翼的主动权都自愿让与敌人,并且下了请帖请他们来包围第六集团军。 第三个错误是德军南翼方面的指挥体系简直是荒谬已极,A集团军群已经没有一个总司令,希特勒自兼这个职务,他最多也只能用一部分时间管理它。 B集团军群所指挥的集团军不下七个之多,其中包括四个盟军的集团军。任何集团军群总部所能指挥的集团军数字,最多是不应超过五个,尤其是其中多数是盟军单位,则其困难是更可以想见。 B集团军群总部设在斯塔罗比尔斯克(Starobyelsk)是颇有理由的,这里位置在顿河的后面,并且便于监视那些盟军部队。不过这个位置的选择也有其不利之点,因为这样一来,集团军群总部距离其管区的右翼方面实在是太远了。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希特勒对于作战的指挥,也经常加以干涉,所以B集团军群对于第六集团军的控制力也就更形减低了。

陆军总部的确已经注意到这些指挥问题,并且计画建立一个新的顿河集团军群(Don Army Group),由安东奈斯库元帅来负责指挥。不过这个新的司令部却始终不曾设立,因为希特勒希望能先看到史达林格勒被攻陷。不曾起用这位罗马尼亚元帅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诚然,他的指挥能力到现在也还没有检验过,不过却可以断言他是一个好军人。无论如何,假使他能出面,则我们要求多增一点兵力来保护史达林格勒侧面的要求,一定可以获得较大的重视。而且他又是一位同盟国的元首,所以希特勒对他也要另眼看待,不像德国的集团军群总司令和集团军司令那样可以任意侮辱。此外,安东奈斯库的个人威望,也可以约束那些罗马尼亚的高级军官,使他们不敢望风而逃,因为他们对于这个人的敬畏并不亚于对俄国人的程度。

当我就任这个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之后,安东奈斯库元帅曾经写过一封信给我,说明他对一般的危险情况,尤其是在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方面,曾经几度提出了警告。不过因为他对于前线军事并未负有指挥之责,所以这些言论也就不曾获得应有的重视。同时也很明显,B集团军群和第六集团军对敌人准备向史达林格勒两个侧面所发动的大攻势,也都曾事先发出了警告。 最后,还有一个事实也值得一提,即对于第六集团军和德军整个南翼的地位,都同样具有严重的影响。整个A集团军群、以及第四装甲集团军、第六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和第四集团军、和义大利集团军,都是以唯一一个第聂伯河渡口为其交通线的基础即在第聂伯皮托夫斯克的铁路桥梁。查波罗齐(Zaporozhye)的铁路桥梁尚未修复;越过乌克兰、经过尼可拉也夫(Nikolayev)和克尔森(Kherson)、进入克里米亚、再越过刻赤海峡的路线,亦未打通。所以在德军战线后方,南北之间的联系同样不能令人满意。每当要从后方增援时,或是把兵力从这个地区迅速调往另一个地区时,德军高级统帅部往往感觉到他们还不如敌人那样便利,后者在任何方向上都有比较有效的交通工具可供运用。

所有的指挥官要想成功,都一定不免要冒险。不过无论怎样的冒险,在一九四二年的秋季中,德军统帅部总还是不应把B集团军群的最精锐主力,长久滞留在史达林格勒,而对于顿河一线,却只留下了一点极易被消灭的兵力供掩护之用。唯一可以辩护的理由,就是说德军统帅部认为这些盟军也许不会崩溃得那样的快。可是罗马尼亚的部队在同盟国中还要算是最好的,但根据我们在克里米亚的经验,即可以暗示出来他们会望风而逃。至于对义大利人的战斗能力,那更是自始至终都不应存幻想。 在夏季攻势只使我们多赢得了一点土地,而并未使俄军南翼受到决定性失败之后,德军统帅部所应冒的危险,就只是应回到高加索与顿河中部之间的地带中,采取机动作战的方式,并利用大河湾的地利,以求阻止敌人重获主动。但是用这一个冒险来代替另一个冒险的办法,却是希特勒的心灵所不能接受的。当他的攻势未能获得任何具体的结果而就成为强弩之末以后,希特勒即未再能采取适当的行动,于是这也就为史达林格勒悲剧铺了道路!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