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春秋名君

第57章 附录:西周的兴亡

春秋名君 宮城谷昌光 4506 2023-02-05
要想透彻地了解春秋时代的历史,我们必须先对周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背景就是周朝。 西周约始于西元前十一世纪时周武王伐纣灭商,终于西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覆亡,这期间的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全国大小诸侯均向王朝负担一定的义务,周王朝维持着统一的局面。由于周王居于西方的都城宗周(镐京),故称为西周。 【周人的兴起】 周人是古老的农业部落,兴起于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传说其始祖名弃,为姜姓有邰氏女姜嫄所生,在尧、舜时任农师之职,受封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号后稷。弃死后,子孙世代为夏朝农官。传至不窋,因夏政衰,失官而奔于戎、狄之间。其孙公刘率族人定居于豳(今陕西旬邑西),发展农耕,势力渐兴。后又传九世,到古公亶父时,因受薰鬻、戎狄的进攻,从豳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之间)。周原土地肥美,宜于农作。商代晚期,古公在那里兴建城郭房屋,划分邑落,设立了官吏机构,国号为周。古公后被周人追称为太王。

古公卒,少子季历继位,是为公季,后周人追称为王季。周国势发展,季历同商朝属下的任姓挚氏通婚,加强了与商朝的关系。商王武乙末年,季历入朝,武乙赐予土地及玉、马等物品。随后季历征伐西落鬼戎,俘获十二翟(狄)王。商王文丁时,季历进一步对诸戎作战,除伐燕京之戎受挫外,伐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都得到胜利,使周的势力深入今山西境内。文丁(一说帝乙)封季历为牧师(即方伯)。可能是由于周的强大,引起了和商朝的矛盾,季历最终为商王所杀。 季历之子昌继位,即周人追称的周文王。文王曾与九侯(一说鬼侯)、鄂侯(一说邘侯)一起为商王纣的朝臣,九侯、鄂侯早就被纣王杀害,文王也被囚禁。他得释后向纣王献洛河以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为纣所许,封为西伯。诸侯多叛商归周,文王连续伐征犬戎、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邗(在今河南沁阳西北),最后攻灭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在其地沣水西岸兴造丰邑,并迁都到那里。文王时期,周已相当强大,但在名义上周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侯国。

【武王伐纣】 由于文王长子伯邑考被纣王所杀,所以在文王死后,由后立的太子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即位的第二年,兴师东进孟津伐商,但因时机不够成熟,只得暂时退兵还师。后来商王纣更加暴虐,杀比干、囚箕子,商朝内部矛盾急剧激化。周武王又率军东征,渡孟津,与诸侯相会,作誓声讨纣王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军进至商郊,与纣兵于牧野决战。牧野之战,周军全胜,纣王被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武王进入商都,分商的畿内为邶、鄘、卫三国,以邶封纣子禄父(即武庚),鄘、卫则由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分别管理,合称三监(一说管叔监卫、蔡叔监鄘、霍叔监邶)。随后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商朝诸侯,据记载被征伐的诸侯有九十九国之多。

灭商后,武王还师西归,在他新迁的都邑镐京(即宗周,在今陕西长安西北沣水东)举行盛大典礼,正式宣告周朝成立。 【周公东征】 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曾辅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要篡权夺位,散播流言,武庚也谋划复国,与管叔、蔡叔结合叛周,纠集徐(在今江苏泗洪)、奄(在今山东曲阜)、薄姑(在今山东博兴东南)和熊、盈等方国部落作乱。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平定叛乱。武庚和管叔被诛,蔡叔被流放。 为了消除殷商残余势力叛周的隐患,周朝首先命令诸侯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邑,即周朝的东都雒邑(成周)。东都既成,遂迁曾反对周朝的殷顽民于此,加以控制。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今河南商丘)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之弟康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这样殷商遗民遂被分割,逐渐服从于周朝的统治。

【成康之治】 东都成周建成,周公还政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传说周公制礼作乐,即指王朝各种制度的创立和推行,其中以周初分封最具深远影响。 周的分封诸侯,在武王时就已开始,但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其子康王(名钊)时期。据传周初所封诸侯国有七十一个之多,其中与周王同为姬姓的占了四十国。王季之兄太伯、仲雍的后人封于吴(今江苏苏州);文王之弟虢仲、虢叔分别封于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西虢(今陕西宝鸡东);文王之子分别封于管(今河南郑州,早灭)、蔡(今河南上蔡西南)、郕(今山东汶上西北)、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卫(今河南淇县)、毛(今地未详)、聃(今湖北荆门东南)、郜(今山东成武东南)、雍(今河南修武西)、曹(今山东定陶西)、滕(今山东滕县西南)、毕(今陕西咸阳西北)、原(今河南济源西北)、酆(今陕西长安西北)、郇(今山西临猗西南);武王之子分别封于邘、晋(始封在今山西翼城西)、应(今河南平顶山)、韩(今山西河津东北);周公之子分别封于鲁(今山东曲阜)、凡(今河南辉县西南)、蒋(今河南固始西北)、邢(今河北邢台)、茅(今山东金乡西北)、胙(今河南延津北)、祭(今河南郑州东北);召公之子则封于燕(今北京)。此外还有许多异姓诸侯国,如姜姓之齐(今山东临淄北)、子姓之宋等等。

西周分封,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在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加强周王朝统治的作用。分封制还为维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周初所封诸侯均由中央控制,成王时,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自陕(今河南陕县)以西的诸侯由召公管理,以东诸侯由周公管理(周公死于成王在位时,而召公则活到了康王时代)。康王之世,周曾命令诸侯对边远方国发起战争,例如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的征讨。斩获众多,仅俘虏就数以万计。成康时期周朝最为强盛。 【昭王南征及穆王游行】 康王死后,子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欲继承成、康事业,经由唐(今湖北随县西北)、厉(今湖北随县北)、曾(今湖北随县)、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三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相传当地人以用胶黏接的船承载昭王,船至河中,船体分解,昭王溺死,军队也遭覆灭,使周朝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穆王满,在位长达五十五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把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东方的徐国率九夷侵周,甚至西至河上。穆王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后世流传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代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所载,虽多不真实,但反映了当时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形。 【西周中期列王】 周穆王卒后,依次即位的是共王系(或作伊)扈、懿王坚、孝王辟方、夷王变。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中期死王只能守成。但共王曾灭姬姓的密国(在今甘肃灵台)、夷王初年曾招致诸侯,把齐哀公置于鼎内烹死,由此可见王朝当时还有较大的权威。

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夷王命虢公率师征伐太原之戎,获马千匹,但这一胜利并未能挽回王室的颓势,戎、狄依然是周王室严重的威胁。 【国人起义与共和行政】 夷王卒,子厉王胡立。厉王在位期间,西周各种社会矛盾趋于激化,终于达到爆发的境地。西北戎、狄,特别是狿狁,进一步加强对周朝的压力,不时入侵,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沉重压榨,奋起反抗。厉王命虢仲征伐,结果失败。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人人自危,终于引发了国人起义。

西元前八四一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公(即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两大臣执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宣王中兴】 国人起义时,厉王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中,召穆公以自己的儿子代之,得以脱险。共和十四年(西元前八二八年),厉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四十六年。宣王在召穆公等大臣辅佐下,励精图治,朝政有明显起色。在国人支援下,宣王着手对西北防御狿狁,对东南讨伐淮夷。 宣王初期,因国力不足,曾依靠附属周朝的秦人抵御西戎(即狿狁)。后宣王以秦仲为大夫,命令其进攻西戎。宣王四年(西元前八二四年),秦仲被西戎所杀。宣王又召见其子秦庄公等五人,给七千兵士攻伐西戎,取得胜利,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宣王五年三月,宣王还亲自率军在彭衙(今山西澄城西北)同狿狁交战,有所斩获。之后,宣王转而经营东南。他命尹吉甫(金文中名兮甲、兮伯吉父)管理四方入贡财物,包括淮夷的贡纳,要求淮夷依靠王朝的命令入贡布帛、粮草和服役的人众,限制淮夷商贾必须在指定市场与周朝交易,以便为日后大举进攻狿狁作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力量,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军征讨狿狁。这次征讨历时较长,得到显著成功。例如宣王十耳年所作虢季子白盘铭文所说,虢季子白率兵在洛河北岸与狿狁战斗,一次就斩首五百,俘敌五十,周军一直深入到太原,迫使狿狁远去。 可能是因周朝的榨取,淮夷叛周而犯江汉之地。宣王命穆公前往平定,又命南仲、皇父、程伯休父等率军沿淮东下,征伐徐国,终于迫使徐国服从周朝。为巩固南土,宣王将王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 宣王时期的这些胜利并未解决西周社会的根本矛盾,所谓中兴只是暂时的。宣王晚年,周朝重新出现了衰落的迹象。宣王三十一年,宣王派军征伐太原之戎,未能获胜。次年,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宣王又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江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遭到严重失败,丧失了随同作战的南国之师。为了继续防御狿狁,宣王不得不在太原统计民数,加以整编控制。这表明周朝的实力已趋于空虚。

西周覆灭于西元前七八一年,幽王宫湦(或作生、涅)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幽王三年(西元前七七九年),伐六济之戎失败;与此同时,国内天灾频繁,周朝统治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 引起西周灭亡的导火线,是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壁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县)。西元前七七一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的局面。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雒邑,是为周平王。余臣在西元前七六○年为晋文侯所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