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失去的胜利

第50章 最后机会的错失

失去的胜利 曼施坦因 8245 2023-02-05
在保卢斯将军与我本人,以及双方参谋长的谈话中,该集团军都曾经正确地强调,雷鸣的代字命令应紧接着冬季风暴之后发出,中途不能停顿,例如在顿斯卡亚沙里特沙。这一点我们完全同意,事实上,集团军群的命令中早已暗示,雷鸣应直接连在冬季风暴之上。 毫无疑问,第六集团军司令的心情十分沉重,因为部队都已经疲惫不堪,而马匹被屠杀充饥之后机动性也就更形减低尤其是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想要执行这样困难和危险的任务,其成功的可能性当然不太高。 不过最后还是燃料问题使第六集团军决定反对突围,并要求集团军群不应坚持执行其命令。保卢斯报告他所有的燃料只能够使其坦克(大约尚有一百辆可以使用)最多行驶二十英里的距离。这也就是说,除非能够保证提供适当的燃料(和口粮),又或是第四装甲集团军能够进到距离敌方包围圈在二十英里以内的地点,否则他就无法开始行动。现在这是谁都无法反驳的:代表第六集团军主要攻击力量的坦克,既然只有足够行驶二十英里的燃料,那当然不可能要求它越过约三十英里的距离。相反,我们也不可能等待这个集团军的燃料储量达到其所要求的水准(四千吨)根据我们的经验,空运这样大的数量绝对不可能,而且时间上的延迟也将坐失突围的机会。

我们只能依赖手中已有的东西来行动当然,包括今后几天内当这个集团军仍在集结兵力时所继续空运的燃料在内。此外,我们还可以希望在突围的过程中,仍可以源源不断地从空中补充燃料。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部队实际保有的燃料总是超过书面报告中的数量。但即使不考虑这些方面,也还可以希望事态依照下述路线发展。当第六集团军向西南发动攻击之后,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处境就会变得较为轻松,敌人将不可能再从包围圈中抽调兵力。所以在十二月十九日,第四装甲集团军并没有确实的把握越过米希柯伐继续前进;可是一旦由于第六集团军的行动而使其所受的压力减轻之后,则它毫无疑问可以继续完成那十二英里的额外距离。 当然在我们的计算中不无冒险之处,但若不如此,则根本上就不可能设想把第六集团军救出。不过为什么这个燃料问题会如此的具有决定性,其主要的原因却是因为希特勒在包围圈中留有一个连络官。经过连络官的报告,希特勒知道保卢斯不仅认为燃料的情况使他不可能发动突围作战,甚至于连达到出发阵地都不可能。

我在电话上花了不少时间,尝试使希特勒允许第六集团军突围并放弃史达林格勒。但他却回答我说:我不知道你怎样想的,保卢斯所有的油料最多只能行驶十五英里到二十英里,他自己说他现在不可能突围。 所以集团军群只好向两方面都表示屈服了:一方面是统帅部,它认为当第六集团军向西南攻击时,必须同时维持着在史达林格勒其他各方面的位置;另一方面为第六集团军军部,它声称由于燃料短缺,无法执行集团军群的命令。希特勒又可以利用该集团军的意见来当作一个极有力的根据,来支援他自己的决定。假使希特勒当时没有这样一个借口,则现实的压力也许就能迫使他最终放弃在突围过程中仍应继续坚守据点的念头。若能如此,保卢斯将军对于整个问题就会有另外一种看法,因为他不再需要违反希特勒的命令采取行动。

我之所以要如此详细地分析第六集团军未能掌握最后的机会以救出自己的动机,其原因是我认为这与保卢斯的个性或以后的行为都是没有任何关连的。我早已说过,保卢斯所举出的理由没有一个能说是不合理的。不过事实上,这却是我们能够救出该集团军的最后机会。不管所冒的危险有多大,若不利用这个机会,即无异于放弃了一切得救的希望。利用这个机会也就等于孤注一掷。照集团军群总部的判断,现在只能采取这个办法。 在这种紧要关头上,要批评保卢斯的态度,那是太容易了。诚然,这决不仅是盲目服从希特勒而已,因为保卢斯本人在内心里也怀疑他应否发动这样一个作战既直接违反了希特勒的明令,而又必然会把史达林格勒让与敌人。不过就这一点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集团军群已经命令撤退,这个责任自然由后者担负。

不过除了这种良知上的冲突以外,假使这个集团军司令服从集团军群的命令,他也就要面临一个巨大的赌博。突围固然使该集团军获得一个得救的机会,但同时也可能全军覆没。假使第一次突围的企图就失败了,假使第六集团军陷在半途中,而第四装甲集团军又无力再继续前进,又假使敌人能从侧面或后方击溃掩护突围的兵力,则第六集团军的命运也就从此不堪设想了。所以它面临着的任务的确是艰巨和危险到了极点。好像是一个正方形,四面都同时作战,当它向西南突围时,前后左右都有被敌人击破的可能。而且在执行这个任务时,其部队在饥寒交迫之中早已精疲力竭,其机动性更是极有限度。不过,由于希望重获自由和逃出死亡、被俘的命运,也许可以激发他们死中求活的精神,来完成这种表面上似乎是绝对不可能的任务。

保卢斯将军终于让这个最后机会溜走了,当他首先犹豫踌躇,而最终还是反对这次冒险时,他之所以如此,的确还是感觉到自己所背负着的责任。虽然集团军群总部希望用自己的命令来解除他的责任,但他却仍感到无法卸责或者是对于希特勒,或者是对于其自己的良知。 在集团军群总部命令立即突围后的这一个星期之内,第六集团军的命运也就完全决定了。 整整六天之中,集团军群甘冒一切可以想像得到的危险,使门户开放便于让第六集团军能够重获自由,并与第四装甲集团军会合。在这个阶段中,集团军群无时不在惊涛骇浪之中,敌人在义大利集团军的地区中突破之后,就决定扩张其战果,或是渡过顿涅茨河直趋罗斯托夫,切断我方整个南翼的生命线,又或者是旋转过来,窜入顿河集团军群左翼何立德集团军的后方。甚至在齐尔河下游的正面(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和何立德集团军地区中的这一点单薄屏障兵力也都有完全崩溃的可能。

尽管如此,集团军群总部还是尽可能把第四装甲集团军留在顿河以东的突出位置上,以求使第六集团军仍能获得突出重围的最后希望。直到集团军群左翼的发展迫使我们不能不从顿河左岸抽调兵力赶往救援时,终于到了时限,到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五十七装甲军已无法继续留在米希柯伐河畔。 现在就把这一个星期以来的大事,简明的叙述如下: 其起点是在集团军群的左翼,或者说得更精确一点,就是在何立德集团军的左侧面。我们不清楚义大利集团军的实际情况如何。似乎只有一个轻型师和一两个步兵师曾经作过值得一提的抵抗。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在义大利集团军右翼的一位德军的军长报告说,因为据报已有敌方的两个装甲军深入了侧面,所以他所指挥的两个义大利师已经望风溃逃了。结果遂使何立德集团军的侧面完全暴露。

当集团军群总部获得了何立德将军的报告之后(他实际上已由B集团军群指挥),就立即指示他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阻止义大利部队的溃逃。在他指挥之下的集团军,奉命守住齐尔河游的阵地,并且用梯次防御以掩护其左侧面。 不过在这一天当中,该集团军的单薄正面也已经有两处被敌军透入。罗马尼亚第七师未奉命令擅自撤退,罗马尼亚第一军的军部在恐怖之中放弃了其指挥所。 到了十二月二十日黄昏时,何立德集团军的纵深侧面情况已经混乱不堪。谁都不知道义大利部队是否仍在抵抗或在什么地方抵抗。在何立德集团军的后方,到处都报告已经发现了敌方的装甲矛头,甚至于深入到了卡门斯克|夏赫亭斯基(Kamensk|Shakhtinsky)的顿涅茨河重要渡口之上。

在以后两天内,何立德集团军的处境变得更为紧急。不仅正面已经被透入,同时其侧面和后方对于敌人的装甲兵力也完全无力抵抗。敌人现在已经可以在原先由义大利集团军防卫的地区中自由运动。要不了多久,在齐尔河下游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也注定会受到这种危险情况的影响。 何立德集团军所要作的第一件重要工作,即为大致在与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平行的位置上建立一道新正面,以便能同时掩护后者的侧面和莫罗梭夫斯基与塔特辛斯卡亚两个机场,它们也是对史达林格勒空运补给的必要基地。同时也应尽可能保护顿涅茨河在弗尔赫斯塔德(Forchstadt)和卡门斯克|夏赫亭斯基的重要渡口能够畅通无阻。 非常明显,这些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最多只能使集团军群的左翼暂时稳定两三天而已。早在十二月二十日,集团军群即曾致电陆军总部,明确指出假使敌军在突破义大利集团军的正面之后,决心作进一步扩张,则他会一口气冲到罗斯托夫,然后企图一网打尽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这又恰好碰着了统帅部中的流行怪现象,那一天恰好希特勒正在与义大利的一个代表团进行谈判只有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参加甚至陆军总参谋长都无法把这个紧急报告送到希特勒手中。我们所得到的唯一答覆就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所收到的一件陆军总部的命令,指定何立德集团军应改守某一条防线,而事实上那却早已失守了。同时在那一天,想靠这个集团军的薄弱兵力,能否从正面撤出来建立一道新防线都有疑问。

由于义大利部队的崩溃,在我们的正面与B集团军群之间已经被撕开了一个大裂口,本集团军群很明显已经不可能指望统帅部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来稳定局势。它甚至于连从A集团军群方面迅速借调一个步兵师来保护罗斯托夫的请求,也都已经拒绝了。所以我们就只有抽调自己的资源这个决定非常痛苦,因为事实上,就只有抽调我们的右翼兵力,换言之,即为现在正在顿河东岸苦战的兵力。可是现在已无犹疑之余地,因为在十二月二十四日那一天,何立德集团军的危机已经达到了最高潮。三个敌方的坦克和机械化军,已经从意军及罗马尼亚第三师的正面缺口上冲入。其中两个军(第二十五坦克军和第五十机械化军)早已接近在莫罗梭夫斯基和塔特辛斯卡亚两地的重要空运基地;其中第三个军(第八坦克军)则迂回到了这个集团军的后方,而我们的援兵却还正在齐尔河的中游或上游地带浴血苦战。

当集团军群的左翼情况,尤其是其暴露中的西方侧面,已经变得日益严重时,我们却还在希望能够救出第六集团军,这一方面要靠希特勒肯放弃其坚守史达林格勒的意图,另一方面则有赖于该集团军的愿意冒险一试。 第四装甲集团军此时正在尽其全力来完成向史达林格勒的最后一跃,但同时也希望第六集团军能够发动向西南的突击,使其任务可以比较易于完成。 在十二月十九日抵达米希柯伐河以后,这个救援集团军次日即陷入苦战,敌人从史达林格勒不断抽调生力军,一波又一波来攻,以阻止其继续前进。尽管如此,第五十七装甲军还是在北岸占据了一个立足点,经过一再扩张之后,终于将其构成一个桥头阵地。敌人虽然大举进攻,但结果只空受损失而并未能撼动我军的地位。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该军的先头部队早已能够看见史达林格勒周围的炮火火光了!假使第六集团军能够在此时乘机发动攻击,至少牵制着敌军不让他再抽调生力军来挡住第四装甲集团军的进路,则成功似乎还是有望的。可是由于上面早已说过的理由,第六集团军的攻击却始终不曾实现。 到了十二月二十三日的下午,集团军群被迫不能不顾及其左翼的情况,而必须向该地区调动兵力。在齐尔河下游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奉命抽出第四十八装甲军军部和第十一装甲师来稳定集团军群右翼的地位,为了补充这个损失,第四装甲集团军只好拨出一个装甲师给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若是没有这一个师的抵补,则齐尔河下游的正面也就不可能守住了。 第二天的发展即足以证明这个措施是何等迫切。塔辛斯卡亚机场已经丧失了,从空中补给第六集团军的工具也随之而丧失了一个。直到十二月二十八日才将其夺回。 集团军群总部已经知道第六集团军决不会乘机突围了,于是才作了这个痛心的决定,从第四装甲集团军中抽出一个完整的装甲师来。甚至于到现在,也是因为第十六摩托化师已经可以参加作战,它才可以抽出。直到十二月二十日,陆军总部才批准了我们的要求,允许从B集团军群中抽调维京师(Viking Division)来代替在依里斯塔的这个师,但很不幸,换防需要十天才能完成。自从集团军群第一次要求调用第十六摩托化师的时候算起,中间整整耽搁了十天的时间!假使能够一要求就获得批准,则该师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就能立即用来参加齐尔河的战斗,于是第五十七装甲军就可以不必抽调那个装甲师了。与已往相同,这都是希特勒犹豫不决的后果。 虽然希特勒现在也允许把第七装甲师拨给本集团军群,可是对于已展开的救援作战已经太迟了,来不及参加,同时因为第一个虎式(Tiger)坦克营就要到了,所以希特勒现在希望局势可以好转,但这种希望也同样被证明是荒谬的。事实上,虎式坦克不但制造过程费尽周折,而且还从来没有经过实战考验,所以最初的问题极多,使这种新式坦克一时还不能作出任何有价值的贡献。希特勒对于新兵器的威力总是未免估计过高,这正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于是,在顿河以东的战场上,主动权也开始转移到对方的手中去了。 十二月二十七日,第五十七装甲军在米希柯伐地区中,遭到了强大的攻击,敌人的兵力不断增强,我军终于被迫退回到阿克塞河。在以后几天之内,俄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从东西两方包围这个军。 在第四装甲集团军北面和东面的正面,发现了俄军两个集团军的番号(第五十一和第二近卫两个集团军,共辖三个机械化军、一个坦克军、三个步兵军和一个骑兵军)。这些兵力中的大部分都是从史达林格勒前线上抽调出来的,不过有一部分却是越过伏尔加河前来增援的。 在一两天之内,敌人现在所集结的强大兵力也开始迫使第四装甲集团军一直撤到柯特尼可夫,这也正是它在十二月十二日开始向史达林格勒进攻的起点。由于当第五十七装甲军在阿克塞河苦战时,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的部队无力担负对其侧面的保护,所以这种撤退遂无可避免。负责掩护第五十七装甲军东西侧面的罗马尼亚第六和第七两个军已经丧失了斗志部分原因是由于指挥人员未能努力维持士气。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的司令面对着这种崩溃现象也感到毫无办法。最后,我们只好将这些部队从前线抽回,送回罗马尼亚整补。 从十二月十二日开始的救援第六集团军的企图已经失败了,至少就目前而言如此。从最近的发展上判断,是否尚有卷土重来的希望呢?今天事后看来,从B集团军群地区中的情况变化上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不过当时没有料到,在义大利集团军惨败之后,一月底以前,顿河的匈牙利集团军地区中又遭到了一个更惨重的灾难。 尽管存在各种反对势力,本集团军群仍然不愿意放弃援救第六集团军的设想。所以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它又把下述建议向陆军总部提出: 敌人正在威胁从集团军群左翼向罗斯托夫突破,为了维持左翼的地位,我们要求陆军总部至少在一段有限的时间之内,立即把一个集团军规模的战斗群(Armeegruppe)投入战斗。它早已在米里罗夫(Millerovo)地区开始集结,恰好在B集团的右翼后方。此外,我们要求从A集团军群的第十七集团军中调出一个步兵师,迅速占领罗斯托夫地区,以便对它提供直接的保护。此外,那个已经暂时拨给本集团军群的第七装甲师,固然太迟了无法赶上顿河以东的战斗,可是对于集团军群左翼的战斗却可以有所贡献。 在集团军群中央正面所预计的最坏情况即为撤到顿河、顿涅茨河一线。此外,齐尔河下游的情况在最近几天里也略为缓解,因为敌人已经显明将兵力集中在靠西的位置,以求攻占我方在塔特辛斯卡亚和莫罗素夫斯基的机场。 对于史达林格勒是否还应再次试图解围,关键就要看我们能否在顿河东岸集结足够的兵力,以使第四装甲集团军得以击败现在正在追击它的敌军。为了这个目的,顿河集团军群遂又要求陆军总部,立即从第一装甲集团军中抽出第三装甲军和一个步兵师来增援第四装甲集团军早在十二月十八日,甚至于更早的时候,我们即已一再提出此项要求。这支兵力若与第十六摩托化师(它也应尽速抵达)加在一起,照集团军群总部的判断,即足以使第四装甲集团军再度向史达林格勒前进。此外,我们认为在六天之内,即可以把这些兵力调齐。在同一时间之内,应该可以空运进包围圈燃料一千吨和粮食五百吨,以满足第六集团军的紧急需要。此时,统帅部也已经同意提供更多的运输机。塔特辛卡亚和莫罗梭夫斯基的机场在一两天之内,也都可以再度使用。同时,毋庸赘言,我们又一再要求应允许第六集团军有行动自由。尽管后者可能仍认为在此时突围是没有希望的,但集团军群总部却坚持认为除此更无其他的办法,因为根本不可能使被包围的集团军获得持续不断的补给。不过从总体情况和第六集团军部队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突围的时间最迟应在新年前后,到那个时候第四装甲集团军可以再度向包围圈进攻了当然,其条件为增援能够准时到达。但是即使这次突围能够成功,却已经不再能希望第六集团军在与第四装甲集团军会合时,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单位。尽管如此,却仍可假定有相当数量的部队可以有机会杀出重围。 问题就在于第一装甲集团军能否在这个时候抽出上述的兵力。希特勒与A集团军群总部却都认为是不可能的。这种拒绝的态度是否合理,应该留待旁人去判断。 无论如何,顿河集团军群在十二月二十七日,曾经把一个兵力对照表送给陆军总部(并请希特勒注意),上面指出调三个师给我们的计画是绝对可行的。依照表列的数位,在A集团军群地区中德军对敌军的比例,毫无疑问要比顿河集团军群地区中的比例较为有利。此外,后者的部队在过去一个半月之内,一直都在苦战之中,所以实力进一步消耗。顿河集团军群现在必须在开阔地区中进行战斗,而自从高加索的攻势顿挫了之后,A集团军群所部就早已转入守势,他们现在所据守的阵地已经相当坚固。而且即使第一装甲集团军在减少了三个师的兵力之后,不再能抵挡敌军的强大攻击,但它仍然可用弹性战术来迟滞敌人的前进,直到援救第六集团军的作战已见分晓为止。尽管我们的总部早已多次指出,即使我们能够救出第六集团军,高加索正面还是无法永远坚守下去,不过希特勒在此时却不肯承认这一点。我们所建议的大解决是从史达林格勒救出第六集团军,然后在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负责的整个地区中,改作机动式的作战这却是希特勒所不能采纳的。 除了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东西的基本态度以外,希特勒之所以拒绝减弱A集团军群,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相信在他的手中,还有另外一套法宝,足以救出第六集团军,尽管时间上却还要延迟很久。 依照我们在十二月三十一日所接到的一件陆军总部的训令,希特勒已经决定从西线把一个齐装满员的党卫军装甲军调来东线,下辖元首卫队、骷髅和帝国等装甲步兵师。这个军将在哈尔科夫附近集中,并从那里向史达林格勒发动一个救援的攻势。不过依照有限的铁路运力,这个军似乎难以在二月中旬以前于哈尔科夫地区完成集结。第六集团军在这段时间如何能够活下去,这个训令中却不曾提及。即使当时还不能预料在匈牙利集团军地区中,也会发生一个像在义大利集团军地区一样的大灾难,但是从B集团军群与顿河集团军群之间地区中日趋严重的情况来看,的确需要这个党卫军装甲军。可是若认为这一个军的力量,即可以发动一个攻势直达史达林格勒,则未免毫无根据。在十二月里从柯特尼可夫到史达林格勒,其间的距离不过八十英里,当时第四装甲集团军若能有足够的增援,则完全有可能到达。反之在二月间,从哈尔科夫前进,距离却达三百五十英里之多,根本只是幻想而已。假使希特勒真正相信这种进攻是可能的,则足以证明我们在上一章中对他的批评是正确的。 当希特勒拒绝了顿河集团军群在十二月底所提出的一切迅速增援第四装甲集团军的要求之后,第六集团军的命运也就终于确定了。我们虽然已经把所能动用的最后一个人和最后一颗炮弹都孤注一掷地用在援救第六集团军的作战中,但结果还是徒劳而已!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都不曾放弃希望,而且不惜把整个集团军群的命运来当作赌注,但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从一月以后,在顿河集团军群的地区中的作战大致就可以分为两个平行的部分:一、第六集团军在史达林格勒周围的战斗,二、为了维持整个南翼的奋斗,包括A、B和顿河三个集团军群在内。后者为了作战的连续性起见,将在下一章分别讨论,前者则构成本章的最后一部分。在这里可以看出第六集团军的最后战斗与德军整个南翼的保持之间的关系。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