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伊五十八号潜舰归降记

第18章 第十三章在北方海区的行动

只要一提到北方海区,人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出现眩目的暴风雪、滚滚的波浪和漫天的大雾。到了冬天,那里的天气是变化无常。平静的海面上,转眼之间就会出现惊涛骇浪。这儿也是经常出现风暴的地区,常有军舰被狂风刮翻。到了春天,天气稍暖和一些,海面上往往笼罩着茫茫的大雾,通过北方海区,是由日本到美国的捷径。但由于这里一年之中只有几天适于舰艇和飞机活动,因此从来没有成为主要的海战区。对于潜艇和小型舰艇来说,在那里活动就更加困难了。潜艇在北方暴风条件下航行时,舰桥上的玻璃会被海水打碎。为了保护玻璃,需要安装钢制的挡水板。瞭望人员握着望远镜的双手,一会儿就会冻僵;穿在身上的防寒衣服,挡不住刺骨的寒风。即使在水下,艇内温度也只是在零度左右,艇员就好像呆在冰库里一样;虽然都穿着很厚的衣服,以致行动都不方便,但还是冻得发抖。因此,在北方海区活动时,艇上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

潜艇艇员(无论是军官或是水兵)不同于水面舰艇的舰员,他们的个人物品大部分都留在基地或供应船上,带到艇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出海必需的东西。因此,潜艇由温暖的南方来到寒冷的北方活动时,必须驶回自己的基地,让艇员带上冬装。而冬装要比普通军服在艇内占更多的地方,这又给潜艇造成了困难。日本海军原来主要是用在南方诸海的,因此当情况发生变化而要在北方作战时,潜艇所需要的装备和军服就必然感到不足了。 潜艇所碰到的困难之一,就是在风暴中很难潜入水下。下潜时,海浪能把潜艇抬出水面。横浪下潜时,横倾达40°|50°,很难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在三十米左右的深度上,已经不再受到风浪的影响;但是在特大风暴天气,甚至在五十五米的深度上,潜艇仍然摇摆。雾也能造成很多困难,特别是对航海长。浓雾时,甚至连艇首都看不到,即使使用日本海军的专门望远镜也无济于事。雾增大了艇内的温度,凝结的水蒸汽一行一行地顺着艇壳朝下流。

战争爆发前不久,即1941年11月25日|30日,在北方海区活动的日本潜艇,包括新建的伊|26号在内,对基斯卡岛附近、荷兰港接近地和阿达克海峡进行了侦察。此后,伊|174号和伊|175号也于1942年1月从瓜佳林驶抵北方海区。这些潜艇的任务是在岛纳拉斯卡岛、阿木克塔岛和阿特卡岛附近,以及在基斯卡岛接近地上巡逻。它们于2月中旬驶回日本。 1942年4|5月,由六艘潜艇(伊|9号、伊|15号、伊|17号、伊|19号、伊|25号和伊|26号)组成的第1潜水战队,在山崎海军少将指挥下参加了夺取阿留申群岛上的筑垒要点的准备工作,并在群岛附近海域内进行巡逻。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侦察。为此,它们充分利用了没有雾的白天和明亮的夜晚(这时一昼夜只有两三个小时的黑暗时间)。伊|25号在科迪亚克岛海域发现了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伊|26号发现了两艘由阿拉斯加湾驶往西雅图的重巡洋舰。其余的潜艇也提供了有关荷兰港和其它一些地方的情况,等待日本主力发起突击。 1942年6月,日本主力在该岛登陆成功。在此期间,伊|25号和伊|26号各击沉了一艘运输船。 6月底,第1潜水战队回到日本。

以后,由七艘潜艇(伊|1号、伊|2号、伊|3号、伊|4号、伊|5号、伊|6号和伊|7号)组成的第2潜水战队代替了第1潜水战队。第2战队在北方海区一直活动到1942年8月初。 6月和7月,特大的浓雾给潜艇的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伊|7号仍然于7月中旬在乌尼马克海峡以南海域击沉了一艘运输船。 活动在北方海区的一支新成立的潜水战队中,有一些旧式中型吕式潜艇。战争开始时,它们曾在南方诸海参加战斗,但是它们不适于在多风暴的北方诸海活动。然而它们仍然受领了保卫基斯卡岛的任务。 1942年8月初,该战队的潜艇都驶抵位置。这些潜艇的艇长,大多同我一起在潜艇长班学习过。出航前,他们在横须贺遇见了我,他们的情绪都很低落,因为知道在多风暴的北方海区航行,风浪就能把潜艇冲垮。

1942年8月28日,我们的一架飞机在阿特卡岛的纳赞湾发现了敌人舰艇,其中还有一艘巡洋舰。潜艇和水上飞机奉命攻击敌舰。吕|61号、吕|62号和吕|64号驶往纳赞湾海域。 8月31日,由德宫海军中尉指挥的吕|61号进入海湾,对一艘水上飞机供应船进行了鱼雷攻击,攻击之后,该艇及时离开了海湾,但后来不幸遭到敌机和驱逐舰的追击,最后击沉了。吕|61号是一艘很老的L|4式潜艇,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该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敌人的攻击。其它潜艇同样也驶进了海湾,并对敌发射了鱼雷。他们也未能摆脱敌水面舰艇和飞机的追击。旧式潜艇的潜水深度不能超过四十米,一旦被发现,就很难逃脱。应该指出,深水炸弹爆炸的危险区,即爆炸能使潜艇因破损或使它沉没的距离是十八到二十三米。如果深水炸弹在二十八米深度上爆炸,那末在十五至三十米深度上航行的潜艇就处在危险区以内。因此,下潜极限深度仅有四十米的旧式吕式潜艇是极易遭到杀伤的。总而言之,这种潜艇过于老旧,即使没有遭到深水炸弹的攻击,也有可能沉没;很微小的震动,就是以置其于死地。

1942年9月28日,吕|6号在敌机空袭时潜到水下,但以后却再也浮不出水面。不过大多数艇员都安全地逃出来了。其余的吕式潜艇不久都驶回日本进行修理。因此,在北方的兵力编成中,一度没有潜艇。 1942年年底,由北方兵力指挥部指挥的两艘伊式潜艇,奉命前往阿姆契特卡岛,任务是阻扰敌人在该岛修建飞机场。但是由于气象恶劣,无法活动,它们最后不得不返回基地。 1943年2月,伊|31号、伊|168号、伊|169号和伊|171号等艇来到北方海区,加强了这一海区的潜艇部队。它们不怕巨浪和寒风,坚持执行运输和巡逻任务,一直到3月中旬。 3月12日,当敌人开始在阿图岛登陆时,由十二艘伊式潜艇组成的又一支增援兵力,来到北方海区。在这些潜艇尚未到达之前,为了迅速建成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的基地,曾派出运输船向上述岛屿运送物资。但由于敌人阻扰,运输船的两次运输都未成功。在此以后,决定用潜艇来代替运输船。七艘潜艇被指定专门执行运输任务。

1943年5月21日,敌军在阿图岛登陆,伊|7号、伊|31号、伊|34号和伊|35号奉命迅速驶往这一海域。次日13时30分,伊|31号在霍鲁图海域对一艘敌舰进行了鱼雷攻击,有两条鱼雷命中了目标。此外,它还击伤了一艘舰种不明的敌舰。第三天,伊|31号潜艇又重创一艘敌巡洋舰,但是,在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该艇的消息(美国版注:伊|31号于1943年6月31日在基斯卡岛海域被美国弗拉济尔号驱逐舰用火炮击沉。)。 1943年5月16日18时30分,伊|35号在阿图岛北岸附近对一艘敌轻巡洋舰进行了鱼雷攻击,结果敌舰受到了严重破损。攻击之后,该艇遭到追击,但敌人投下的深水炸弹并未使它受到严重破损。 5月14日,伊|34号在阿图岛以西三十海里处也遭到攻击,它虽然受了重伤,但还是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1943年2月,我被任命为伊|158号的艇长。这时,该艇已装备了雷达,但在最初几次试用中,效果都不好,它只能在一千八百米的距离上发现或是位于本艇艇首或是位于本艇艇尾的处于水面的潜艇。这种雷达曾在水面舰艇上试用过,效果还是较好的。根据某些特点来看,它对潜艇并不适合。正在讨论是否应在潜艇上安装这种雷达时,我们得到了美军在阿图岛登陆的消息,我队的两艘潜艇便立即驶往北方,而我艇则留下作水下无线电收信的进一步试验。 后来,我们听到了与我艇同式的伊|157号搁浅的消息。 6月16日,它在浓雾中以十四节航速驶向基斯卡岛海岸时,突然搁浅在敌人控制的海域内。为了减轻潜艇的重量,艇长命令扔掉六条鱼雷,一百一十三个蓄电池,十二吨滑油和七十四吨燃油。要想扔掉这么多的鱼雷和蓄电池是不容易的。在通常情况下,装卸蓄电池只要打开部分艇壳就可以了。但在失事情况下,就必须把蓄电池打碎,一块块扔到艇外。次日13时20分,伊|157号终于脱浅了,并于6月26日安全回到了吴港。在航行中,该艇当然不能下潜,幸好一路上没有遇到敌人。如果该艇装有雷达,那末就可以避免发生上述事故。在这一海域活动的其它潜艇,由于没有雷达,继续在雾中做着捉迷藏的游戏。它们显然不能顺利地对装有雷达的美国舰艇进行攻击。

在隶属于北方兵力集团的十七艘潜艇中,有三艘潜艇曾担负从基斯卡岛撤退人员和技术装备的任务。它们航行了十三次以上,从基斯卡岛向千岛群岛共撤出人员八百二十名,并向基斯卡岛运送了一百吨粮食,一百二十五吨装备和弹药。 此时,伊|24号(战争初期,我曾在该艇服役)奉命前往契恰果夫湾接回由阿图岛撤到该地的联络小组的人员。潜艇曾三次接近该湾,但都没有发现联络小组的踪迹,因此这一任务被取消了。但是伊|24号从此就失踪了,以后再也没有听到关于它的消息(注:根据美国资料,伊|24号于6月27日在阿德米雷耳提群岛附近被击沉。)。 伊|9号在第二次驶往基斯卡岛被敌人击沉。战后我们听说,它是6月10日,在雾中航行时被一艘美国反潜舰艇击沉在基斯卡岛附近的(注:根据美国资料,PC|487号猎潜艇的声纳和雷达发现了伊|9并对它投掷了五枚深水炸弹,把它掀出水面。该艇遭到猎潜艇的两次撞击后沉没。)。

伊|7号在第三次驶往基斯卡岛维加湾时,在水面与一艘敌巡逻舰遭遇,双方进行了炮战。潜艇的指挥室被击中,潜水队的司令官和艇长都牺牲了。后来,该艇在湾内搁浅;次日脱浅后,即驶往横须贺。 6月21日夜,它在雾中航行时又遭到了三艘美国驱逐舰的炮击。前一天刚接替指挥的副长也牺牲了。以后,伊|7号在炮术长的指挥下企图摆脱追击,但不幸再次搁浅而沉没。 (注:根据美国资料,伊|7号潜艇最初被美国驱逐舰莫纳汉号击伤而搁浅。脱浅后,它企图逃跑,但又被三艘美国巡逻舰发现,遭到攻击,并再次被迫搁浅而沉没,大部分艇员牺牲。)。 事实上这等于是一个瞎子在跟有眼睛的人作战。敌人即使在雾中也能跟踪我们,并突然开火。敌人的炮弹一旦击中了指挥室,潜艇就无法下潜。伊|7号遭到不幸之后,在北方海区活动的潜艇被解除了执行后撤人员和装备的任务,驱逐舰开始顺利地执行起这一任务。东京作战部在研究了这种盲目作战的报告之后,大为震惊,纷纷责问为什么我们的潜艇到现在还不安装雷达!正因为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有了变化,才命令立即在潜艇上安装对海警戒雷达。

其余的潜艇,如伊|2号、伊|26号和伊|109号在雾中同样也遭到了突然的炮击,但它们都下潜避开了追击,安全地回到了基地。 在我方兵力撤出基斯卡岛之后,伊|2号和伊|56号被留在北方海区执行巡逻和破坏敌海上交通线的任务。但由于这里气温很低(零下10°),又刮着强烈的暴风,因而潜艇艇壳遭到了严重破损。实际上,这里的恶劣天气要比敌人还难对付。 11月中旬,伊|2号在阿姆契特卡岛海域击沉了一艘敌运输船。 我们在北方海区共损失伊|7号、伊|9号、伊|31号、伊|24号、吕|61号和吕|65号等六艘潜艇,但也击沉了敌人一艘战列舰、两艘轻巡洋舰、一艘水上飞机供应船、四艘运输船和一艘舰种不明的军舰。 曾有五艘袖珍潜艇被派到基斯卡岛海域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风暴在内),它们都损坏了,因而没有在这一海域进行战斗活动。我们北方基地的设备是很简陋的,如果同有潜艇掩蔽所的德国基地相比,那末我们的北方基地就显得太原始了(注:根据美国资料,基斯卡岛的日本潜艇曾停泊在美国侦察飞机可以观察到的掩蔽所里。)。轻视防御,重视进攻,这可以说是日本海军强的一面,但同时也是它弱的一面。在航空兵成为一种主要兵器的今天,基地如果没有防御设施,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条件下,用许多时间、财力和物力所制造出来的武器,实际上是毫无用处的。 那些丧失了潜艇的艇员们,有的被补充到陆上部队,有的被调到高射炮连。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