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健康儿童手册

第82章 三、中耳炎

健康儿童手册 呂旭栴 993 2023-02-05
炎炎夏日,泡在清凉的游泳池内,真是无比惬意的事。尤其是国小的幼童,他们初次自由活动,不必父母伴随在身旁,又刚学会游泳,向往游泳的那一分劲儿,就更甭提了。但是乐极生悲,水泡得多了,耳朵的毛病也多了起来,较为常见的,就是中耳炎了。 中耳位在颅骨(颞骨)内的一个空腔囊,它有三块构造极为巧妙的听小骨,可以将鼓膜传来的音波传送到内耳。中耳除了内侧衔接内耳,外侧隔着鼓膜与外耳道为邻之外,内侧下方还有一个管道通到鼻咽腔,称为耳咽管,又名欧氏管。耳咽管的主要功用是保持鼓膜内外的压力相等,防止因压力差引起的鼓膜破裂或不通。耳咽管在婴儿时期,因为较成人为直为短,婴儿吐奶、呛奶或感冒时,细菌容易经由耳咽管侵人中耳腔,引起中耳发炎,因此婴儿比成人易患中耳炎。

耳朵进水时,只要鼓膜正常,原是不易引起中耳炎。但是如果池水内所含的细菌数目太多(人多的公共游泳池大多如此),而鼓膜又有破损时,引发中耳炎的机会就很大了。有些人喜欢用原子笔或发夹掏耳朵,也容易伤到鼓膜而引起中耳炎。 中耳发炎以后,体温会逐渐升高而呈发烧现象,全身也会觉得很倦怠。体内的白血球也集中来和侵入的细菌作战,因此浓液越积越多,中耳腔也逐渐涨痛起来,听觉也会受到影响。婴儿有中耳炎时,会痛得无端哭闹。因为外表看不出异样,婴儿又不会表达意见,因此不易诊断出来,碰到这个情形时,要提醒医师详细检查耳朵。 中耳炎如果没有加以适当治疗,鼓膜可能会涨破而排出液体。这种液体如果呈现黄色而稠黏状,表示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如果呈清澈水状,则可能因过敏或中耳压力改变而引起。液体排出后,耳痛会渐渐消失,热度也会逐渐减退。但若病情继续恶化,发烧会再起,听力减退,耳朵继续排出液体,则可能会转变成慢性中耳炎或并发更厉害的乳突炎。

患中耳炎时,最好请耳鼻喉科医师治疗。医师会根据病人鼓膜的状态、发烧情形、听力好坏及是否排出液体等等来作适当的治疗。千万不要随便到药房买个抗生素或止痛药吃一吃就算了事。中耳炎治疗期间,一般约在一周左右。 在家中,如果小孩突然出现耳痛及发烧,一时找不到医师,可先用热水袋热敷,其热度以摄氏六十三度以下为宜。若家中备有退烧药物,可先服用,可以解热也有镇痛效果。如果耳朵排出液体,可用棉花稀松地塞在耳朵口来收集浓液,把外面的液体洗干净,然后尽速找耳鼻喉科医师诊治。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