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环游见闻:北美

第33章 ★浮农山庄和海德公园

环游见闻:北美 楊乃藩 6099 2023-02-05
美国虽然立国很短,缺乏历史古迹,但其朝野对于开国以来的伟人的遗泽,则保存爱护,不遗余力,并且公开开放,供人瞻仰,使全国人民,世界人士,凭吊之余,想见其崇功伟绩,重温其宝贵的训示,意义至为深远。在这些遗迹中,我曾经访问过的,有华盛顿总统的故居浮农山庄和罗斯福总统的故居海德公园。这两位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总统,一前一后,虽然时会际遇不同,事功不同,但是其尽忠国事,为世敬崇,初无二致。因此其故居也就成为盈千累万的观光者访问的对象。 浮农山庄是在华盛顿郊外十五哩,波多马克河之滨。去观光的最好办法,是循公路坐车前往,然后再乘波多马克河的豪华游艇回华府。我走的正是这条路线。 华盛顿本来是一个幽静的城市,出了华盛顿郊外,田畴处处,绿树婆裟,更显得清丽出俗。车子经过石碑林立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以及广厦连云的五角大厦,便驰上美国第一号国家公路。路面平坦宽敞,华盛顿在世时,常常骑着马在这条路上往来驰骋。路旁还有一些木架凉亭,是华氏当年休憇之所。我们在小学教科书上读到的华盛顿与小兵的故事,当就发生于这一带。缅怀往哲,长想风徽,仰慕之忱,不禁油然而生。

浮农山庄是在佛吉尼亚州境内,一片小小的岗陵,绿茵如毯,全部山庄共占地四百七十五英亩,当华氏在世时,这里是华家的农场,种的各种作物,如今则已布置成美丽的园林,栽植的桃、李、榆、枫等各种树木,及各类的花卉,都是华氏所喜爱的。其中有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榆树,相传一七七五年华氏就在这树下受任为独立革命军总司令。园林之后就是那碧水油油的波多马克河。为了尊敬这位美国开国的伟人,凡是海军船舰经过这里的时候,必须下半旗,鸣舰钟,舰上人员,立正行礼,以示敬意。 山庄的区域,略呈椭圆形,观光者从前面正门入内,是一条宽敞的草皮通路,两旁树木,多半是华盛顿所手植。在通路尽头,是山庄的主要建筑物,一座两层楼的木造房子。这幢房子大概是华盛顿父亲手里所建造,并经他加以扩建,迄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屋的外面全是白色,屋顶则是红瓦。令人有简单、明爽的感觉。屋内,楼上下各个房间,一切家具、陈饰,都是按照华盛顿在世时的原物,原样陈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书桌、座椅、指挥刀、望远镜、服装等等。四壁张挂了许多木刻画和油画,有些是他本人的画像,有些是他所喜爱的海洋的风景画。在二楼的寝室中,一张四角有柱子的木床,华氏就逝世于这张床上。房内一张古旧的书桌,是他写日记和遗嘱的地方。桌上一只时钟,正指着华氏逝世的一刹那的时间。这是华氏呼吸最后一口气时,一位医生把钟摆折断的。

华盛顿在青年时代,厕身行伍,戎马倥偬,对于这座祖传的农庄,逗留的时间不多。一七五九年,他和玛莎.寇蒂丝结婚后,才在这幽静的农庄上渡过了十五年和平闲逸的岁月。但是到了一七七五年,各州酝酿独立,他被推为革命军的总司令,指挥独立战争,六年中未履故居一次。到一七八一年以后,才又功成身退,回到农庄来。一七八九年,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且连选连任,在这八年中,他日理万机,又难得有机会回家。可是,一七九七年,他终于坚决的拒绝了再度连任,退隐农庄,徜徉于河滨林下,与牧童樵子相往还。过了两年,一七九九年的十二月四日,在农庄上安静的逝去。今天,我们从这座二层楼房的窗口眺望出去,禾黍油油,气氛宁静,了无俗韵。华氏之淡泊豁达的襟怀,在夕阳芳草之间,犹可仿佛见之。

在这大楼的左侧和右侧,也即是通道的两边,还有一些小屋,其中有仓库、园丁住屋、厨房、馬廄、烤火室(制火腿用)、纺织间、仆役室等。房子虽然都很简洁平易,但仍有一种雍容开阔的气派。另有一座小小的博物馆,收集有关华氏及其夫人的私人物品,如服装、用具、图书、首饰等。有三把军刀,是华氏送给他的侄子的,上面写着:不要为着无谓的血气之争而拔刀出鞘。只有为自卫,为保卫国家时才能用它。在保卫国家的权利时,宁愿与刀共亡,也不要屈服。 循着农庄左侧的一条小径,走约二百码,是华氏夫妇之墓,围在修洁的树篱之中,是一间小小的红砖砌的矮屋,屋顶和外壁覆满了细叶的长春藤。屋的前端没有门也没有窗,几根铁栅,里面静静的停着两个石棺。矮屋门楣上有一个美国的国徽一只利喙长爪的老鹰。两侧竖立着两面星条旗。再向前数尺的草地上有两方石碑,一是华氏的夫人立的,另一是他的侄子立的。这便是美国开国的元勋,一代伟人华盛顿及其夫人长眠之所。当然,以美国之富,对于他们的缔造者,崇德报功,是很可以大兴土木,修造一座像样的庐墓的。其所以如此简洁平易者,也正是恪遵华氏的意旨,显示民主的真谛而已!

从华氏墓地出来,没几步路,就是波多马克河的码头,一艘华丽的游艇,已经停在那里,等我们一批游客上了船,便放乎中流,在水面涨满,碧波如镜,两岸绿野平畴,树林荫翳之间,缓缓前驰。这种游艇,体积极大,可容一千余乘客。船身分做四层,上面两层是眺览用的甲板,设有五彩缤纷的安乐椅,游客们或凭栏,或谈话,或躺卧,各随所欲,以享受沁人的凉风,娱人的景色。底下两层是客舱,里面有情调轻松的酒吧,有高贵庄严的餐厅,有各种纪念品商店,还有可容数百人的大舞厅,专雇乐队,蓬拆不休,在水面上作乐,别有一番滋味。一二小时的航程,就在这轻快的气氛中过去了。 由纽约去访罗斯福的故居海德公园,和由华盛顿去访华盛顿故居浮农山庄,颇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从纽约到海德公园,第一程便是趁的和华盛顿相同的豪华游艇。

在纽约四十一街的八十一号码头上船,溯哈德逊河而上,右边是大纽约市天空线的伟观,左边是纽泽西州的断岸危崖,风光已是不凡。这里曾是独立战争时艰苦争夺的战场,这里也是著名文学家华盛顿欧文蛰居写作之所。哥伦比亚大学的黉舍连云,华盛顿大桥的长虹卧空,都令人有壮阔之观。出了纽约市区,哈德逊河蜿蜒于两岸起伏的丘陵之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其形势之雄胜,又自和波多马克河的平易不同。 游艇航行三十哩而至熊山,我们在这里换乘游览车,循着公路前往海德公园。沿途经过著名的西点军校。这个拥有二千余名学生、名将辈出的学府,其几十幢建筑物,散布于公园似的校区内,既没有铁丝网围栏,也没有卫兵防守,公开开放,任人参观。广大无垠的草坪是大检阅的场所,有一个军事博物馆,搜罗历次战役的纪念品。据说还有八国联军时掳获的清代铜炮。我们的游览车经过之处,随时可以见到穿着紧身的灰色制服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相若,身材、体格,乃至脸型,似乎是一个模子里制造出来的,无论在什么场合,我们遇到时,他们都是挺起胸膛,竖直脊梁。这应该就是西点的军魂所在了。我们今天惊鸿一瞥,所见到的人物之中该有他年叱咤风云的人物吧,我想。

游览在哈德逊高地上疾驰四十哩而达海德公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生于斯,归葬于斯,他逝世后罗斯福夫人把这份财产捐献给国家,现在由内政部管理,指定为国立历史纪念地。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领导盟国,与敌人作战,卒获胜利。他连任了四次总统,开美国历史未有记录。在他任总统期内,常常回到他的故居来,尤其是夏天,所以这里有夏季白宫之称。 罗斯福的时代和华盛顿的时代相距一百五十年,他俩的故居自然也因为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平易简朴的本质,则初无二致。比起欧洲那些帝王之居的富丽辉煌来,真不可同日而语。 海德公园的罗斯福故居只是一所住宅,和浮农山庄之有许多附属建筑物者不同。罗斯福是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之中,这座房屋,及其附近的园林,是他父亲传下来的,但也历经修改和增建。这是一座二层的砖砌的平顶房屋,前面有一个圆形的台阶,两侧围着白色栏杆。

楼下进门便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这个客厅光线虽然幽暗,布置却很气派,巨大而结实的家具,落地的自鸣钟,巨幅的油画,都是罗斯福父亲的遗物。只有在一个壁橱中陈列的许多鸟类标本,那是罗斯福十一岁时所制作的。大厅后面是起居室,是罗氏家属主要的活动之所。两座壁炉上面悬挂的,是罗氏祖父和曾祖父的画像,罗氏自己也有一尊大画像挂在这里。屋角一张写字台,是他处理公务之所。起居室的旁边,还有一间应接室,陈列了许多装饰品。窗帘、门帘,都十分讲究。这是全幢房屋中最有贵族气氛的地方,据说是因为英王乔治六世来访,而特地布置的。再后为餐厅,一张暗黑色的橡木餐桌,可以供二十人正式会餐之用。 循着乌心木的楼梯而上二楼。楼旁的壁上挂了许多画幅,其中有高奇峰、张坤仪等的国画。楼上的房间总共有十余个,有一个房间是罗斯福诞生之所,也即他的父母的寝室。另一间小房间是他幼年时的寝室,一张小床,床头一只小书桌,迄今还保留原状。最大的一间卧房,是罗斯福在世时用的,正中一张双人床,床上铺了厚厚的毛毯,旁边是特制的可以躺卧的沙发。罗氏的大礼帽、大衣、手套、手杖,还放在上面。房里还有梳妆台、衣柜、碗橱等,书桌上散置着几本杂志,这一切都保持着一九四五年三月罗氏逝世前最后一次住在这里时的原状。正和华盛顿的卧室之可以眺望波多马克河一样,从这里的窗口中眺望出去,正是波光潋滟的哈德逊河。罗氏自幼即喜欢海洋,故居内到处都悬着海洋的绘画和海船的模型,从他的故居中虽然看不到海,但是看到奔流赴海的河,也大足欣慰的。在他的卧室之外的转角,设有一只特制的电梯,电梯旁放着一张轮椅。因为罗氏于一九二一年,他四十岁时,罹上了小儿麻痹症,不良于行,因此上下楼梯,都坐这特制的轮椅和电梯。电梯下去,正是楼下起居室的门外。

二楼除了罗氏寝室以外,还有三间贵宾室,是招待来访的宾客用的。其中陈布最精致的一间,门上贴着一张字条:这间贵宾室里,曾经住过英王乔治六世及王后,大英帝国的邱吉尔首相,中华民国的蒋夫人等。旁边一间较小的房间,上面也有一张字条,写着:当现在的英女王伊丽莎白随她的父亲访问罗斯福总统时,就住在这间房里。 向导者告诉我们,这座住宅,共有三十五个门口,九个浴室。 和华盛顿一样,罗斯福的坟,也在这个住宅附近,海德公园的一隅,名为玫瑰花园。因为Roosevelt的语源就是玫瑰,所以罗斯福家族一向对于玫瑰有好感。这玫瑰花园就是海德公园中的一处胜迹,整齐的花床,各色鲜艳的花朵之中,有一纯白大理石砌成的长方形的圹,没有任何雕饰,这便是一代伟人长眠之所。情调简单而平静,令人有和平安息的感觉。这个圹是罗氏生前所营,一切尺寸和设计也是罗氏自己的意思。他不允许在墓碑上刻任何文字除了两个名字:

富兰克林.罗斯福一八八二一九四五 安娜.罗斯福一八八四 安娜罗斯福是罗斯福夫人,现在还活着。 浮农山庄有一个小小博物馆,收藏从各方面搜集来的华盛顿遗物和纪念品,在这一方面,罗斯福是略胜一筹的,因为收集他遗物的罗斯福图书馆,在规模上要大得多,这是一座凹字形的颇具英国风格的建筑物,红色屋瓦,形成一个尖削而高耸的屋顶,附近绿荫如盖,罗斯福图书馆虽然也在海德公园范围之内,但属于另一个机构管辖,罗斯福住宅是内政部管的,罗斯福图书馆则是联邦政府总务局国史馆管的。因为这里所保存的都是国家的重要史料。 罗斯福是一个有心人,也可以说,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和他的志向,他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立志要做总统,同时也似乎从幼年时代起就要把他自己有关的文件、记录、物品收集起来,以便公诸大众,垂诸久远。因此这个图书馆,完完整整的反映了他一生事迹,保管了他一生记录,任何一位美国的伟人,乃至于世界的伟人,都不会有这样完备而有系统的庋藏。

罗斯福图书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图书馆,另一部分是博物馆,图书馆里藏有一万七千册图书,以及几万件其他文献。从他求学时代所搜集的书籍起,到他出任总统后各方所赠送或自己搜购的书籍为止。他曾做过纽约州的议员,做过七年的助理海军部长,一度竞选副总统而失败,两次当选为纽约州长,最后是四度连任美国总统。所有有关这些重要任务的文件,全部收藏在这里。罗斯福对于美国海军的历史,他的故乡的史实,是最有兴趣的,有关这些史料的收集,也包罗无遗。此外,这里还有许多来往的信札、手稿、照片、演说的录音、重要事件的电影片等等,弥足珍贵。譬如一张便条上,写着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罗氏接获德军侵入波兰的消息后,命令海陆军戒备的通知。另一张便条上,用铅笔写了一些要点,那就是诞生联合国的最原始的文件。图书馆是公开开放的,许多书籍也可在内借阅,只要获得管票者的许可。 但是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却是博物馆的部分。其中分为数大间。大体说来,陈列品有几类,一类是罗氏自幼至长以年代为序的各种物品、照片及纪录。其中包括罗氏婴儿时代的摇篮,从一岁起每年的照片、受洗证书及结婚证书,学生时代的教科书、作业簿,和作文簿等等。另一类是罗氏一生所常用的物品,包括从小到大的衣服、结婚礼服,罗氏经常用的戒指、表、别针、烟盒、勋章、刀剑、证书等,罗氏在白宫办公室中应用的一张大办公桌和座椅,也陈列于此。桌子上的陈饰都是原来的样子。有一个笔筒,里面还插着中美英苏四强的国旗,令人不禁无限感慨。书桌背后壁上一幅大油画,画的是罗氏坐在这张写字桌上办公,栩栩如生。书桌前面一座玻璃柜,里面是罗氏在白宫中常用的瓷器,柜上还挂着西藏达赖喇嘛送的那副哈达。再有一类是罗斯福的收藏品,其中最大的收藏有两项,一是有关海洋的船只模型和图片,从中国式的帆船到万吨巨舰,完全由罗氏自己布置。另一是集邮。罗氏私人所集的邮票已于其逝世后的一年标售。这里所陈列的是各国政府和仰慕他的人送给他的。收集船只模型和邮票,都是他的癖好。 最后一类陈列品是罗氏在总统任内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礼物,可说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英王送的金质墨水缸,蒋总统送的故宫名画、象牙图章,摩洛哥王送的首饰,阿比西尼亚【衣索比亚】国王送的金质地球仪,伊朗王送的地毯,邱吉尔给罗氏画的像,日本、印度、埃及、捷克、法国、义大利的艺术家替罗氏雕的像,其中一座硕大无朋的人面狮身像,把罗氏面型刻在金字塔上。此外还有三十余个著名大学送给罗氏的博士证书。 在罗斯福图书馆里,罗氏有一间私人的办公室,自图书馆完成以后,他到海德公园来,经常在这里办公、会客、举行会议、起草文件。室内布置,也完全依照当时的原状。这样一个富于历史意义,同时又可以满足参观者伟人崇拜心理的场所,要详细欣赏,非花上二三天不可,但是我们因限于游览车所规定的时间,而且因为游客众多,花于排队等候的时间,比欣赏的时间还要多,虽未尽兴,也只得依依情别,留待后约。归途,仍旧坐着原车,不过这一回是从哈德逊河的东岸回来,到熊山换乘游艇。游艇里面,从各地郊游归来的青年男女,枕藉于甲板之上,有的抽烟,有的吹口哨,有的婆娑起舞,沉醉于欢乐之中。一个老者跌倒在楼梯上,我好意的想把他扶起,却是一个酒鬼,挥拳要和我打架,好容易才得脱身。美国人呀,你们是不是能惦记着若祖若宗缔造的艰难,而保守先业于不坠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