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香港掌故(二集)

第46章 香港矿藏的往事

香港掌故(二集) 子羽 763 2023-02-05
听说有人要在银矿湾辟建度假区,在茶叙中又引起了大家的谈兴,谈的并非度假区而是位于大屿山麓的银矿湾这个地名。这就引起座中一位学过地质又从事过采矿事业的老人家的兴致,他忍不住讲起与香港一些矿藏有关的往事来。 他说银矿湾当然是因附近有过银矿而得名,至于何时发现银矿并予以开采,何时采光了而空留地名,他就不清楚了。只记得日军陷港前随人去游玩,仍见到废矿的残迹,以后就未再去玩过,不知道近况如何。他又说港九已发现的银矿,还有新界东北部的连马坑一处。经过测定该银矿蕴藏量不丰,且成色不高,因而认定并无开采价值。 荃湾区的针山上,早就发现有钨矿,虽然藏量也不大,但钨于一般工业用途之外,又是军事工业重要原料,身价甚高,故由一九三五年起,便开始作规模不大的开采。日军攻占香港后,也继续掠夺那钨矿。日军投降后也未停采,到一九六七年才因钨价暴跌而中辍开采了大约十年的钨矿。去年钨砂价升得又快又高,已有人用较新型设备去重新开采钨砂,据专业人士测定,这钨矿还可以开采十多年。

大家耳熟能详的另一个矿,是乌溪沙上边的马鞍山铁矿。那里的蕴藏量虽然不太少,可是质量上却并不高,冶炼后所得优质的纯铁不多,经济价值相当低。这个年产约十六七万吨的铁矿,因为生产成本不低而品质平平,不容易找到买主,矿场亦已于一九七六年中停了工。 香港还有每年获利几千万的,是三个长石矿、七个白陶土矿、五个石英矿,年产量约共五千公吨。石英是烧制玻璃及彩釉的原料,香港工业仍感供不应求。长石与白陶土,都是烧造陶器、瓷器的主要原料,除本销外,还运销到日本及台湾等地去。听说用途已不限于制造陶瓷,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作制妇女化妆品的原料了。 香港最大量的矿藏是建筑原料之一的石头,轧碎了便成石屎,采山石,过去已使不少人成为小富翁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