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随身智囊 街巷人物

第3章 船上

街巷人物 也斯 1787 2023-02-05
船靠码头,几个村民走上来,他们都穿着黑色的雨衣,其中有一个还撑着伞,说:好大的雨!码头上候船的只有一个老妇人和我。她挑着菜上船,我也立即跟着跳上船去。回头只见整个码头露在雨中,雨豆大地撒下来,一点一点敲在石级上。船轻轻战抖,又再开行。我走进三等船舱,把背囊放在椅上。刚才在雨中走路,现在浑身湿透了。船旁的海风吹来,有点冷。我把湿了的衬衫脱下,挂在那里让海风吹干,后来想想这不是办法,便走过去机器房那儿,把衫贴着温热的铁板,连身体也贴上去,借一点温暖。但它只是微温的,过一会,连微温也消失了。我索性把衬衫隔着铁栏递进去,把它晾在机器的铁管上,隔着包裹的锡色粗麻布,它们是熨热的。我立即嗅到一阵湿布熨热的味道,像是童年时在旁边看母亲熨衣服时嗅到的气味一样。我想到那些冒升的白烟,那些湿溽中的温热的感觉。我跪在那儿把衣服烘干,靠近热气,身上也没那么冷了。

跟我一起上船的老婆婆,一直在旁边好奇地看我,大概她觉得这样子熨衣服是很滑稽的吧。我跟她笑笑。她脚下放着两篮蔬菜。刚才我冒雨跑到码头的时候,已经见她穿着黑色的雨衣站在那儿。见我走过去,便说: 买菜呀! 我摇摇头,只见她的菜篮上覆着大块的荷叶,露出里面青绿的颜色。 现在荷叶移开了。在她脚下的两个篮子里,一篮是青菜,另一篮是玉蜀黍。 好肥美的粟米!我说。 她笑笑:自己种的。 我这就想起那天旅行的时候,与一个朋友经过一畦玉蜀黍。他说:那是什么? 我说:粟米! 他摇摇头,不相信,直至看见了,他才说:想不到你也知道这些东西。他不知道我童年时在乡间渡过一段悠长的时光。 现在,我对面的老婆婆,看着我脱下湿透的鞋袜,卷起裤脚,赤足踏在船舱的地板上,想靠船上机器的力量温暖一下衣服。便摇摇头说:这么大雨,也不穿雨衣!

我笑笑。她的带着乡音的说话给我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我说:旅行嘛!昨天出来的时候没有下雨。 她不相信:谁说的,昨天不知下多大的雨! 她不相信。我不禁又笑起来,就像以前我们的婆婆总是说我们故意不带伞一样。但这是真的,昨天出来的时候没有雨,下了船,雨才哗啦哗啦地落下来,使我浑身湿透了。去到别人家里,我连忙洗过澡,换过干衣服。现在背襄里尽是湿衣服,再没有可换的了。 你昨晚住在新屋那边?她问。 我想了想,才明白她是把海湾那边的房子称为新屋。 我点点头:朋友的地方,借住一晚。 这样大雨,不知有什么好玩!她又摇头了。 可以捉蟹呢! 她挺不以为然。你们也捉到蟹!人家不用靠打鱼吃饭了! 她说得没错,昨天,在退潮的海滩上,附近住在木屋那些人家的孩子,捕了半篮螃蟹。而我远远摹仿他们的样子,在沙里挖了半天,只有一头小得可怜的蟛蜞。我们离开那种生活方式,实在太远了。

她安稳地坐在那里,把一只脚踏在座椅上,她的菜篮放在座位下面。风从布蓬的夹缝中吹进来,吹动她的黑色雨衣,她却稳如泰山。我的内衣湿透了,拍在皮肤上,冷冷的不好受。我又向机器房的铁板挪近一点,顺手把衬衫翻过来。 她问:你现在回香港去? 我摇摇头。下一个站,如果没有雨就上岸去玩。这是回航的船,沿途会经过许多海湾,那儿都有美丽的风景。 她很惊奇:你住在哪里呢? 哪里都可以! 回去吧,回去换过干净的衣服,洗个澡。 我不禁笑起来。她的熟悉的乡音使我想到童年时的乡居。那在一个遍是菜田的农村。早几个月,有一回我寻路回去,却发觉完全不是童年记忆中的样子。有十多廿年了吧。我也认不出路来了。 你到底要到哪里去?她问,一边挽起她的菜篮。在船颠动摇晃着靠岸的一刻,稳定地站起来,踏上吊板去。她在这一站上船,拿她种的菜去卖。我看外面,雨益发浓密了。我不能在这一站上船,下一站吧,总之暂时不会这么快便折回去。我跟她道别,看她沿石级走上码头。回过头来,摸摸摊在机器上的衬衫,已经干了一大半。再过一会,就可以换上干的衣服。我靠着一艘前进的船的机器温暖自己。渡轮又再摇晃起来,离了码头,向下一站驶去。

(一九七六年六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