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平家物语

第10章 第七卷

平家物语 無名 25859 2023-02-05
一、清水冠者【一】 寿永二年(一一八三年)三月上旬,源赖朝与木曾义仲失和。赖朝为征讨义仲,率十万人马向信浓进发。义仲在依田城听到这个消息,便离开依田,在信浓和越后交界处的熊阪山摆下阵势。赖朝率军驻扎在信浓国的善光寺。义仲派他乳母的儿子今井四郎兼平【二】为使者,去见赖朝说明情况。兼平对赖朝说道:为什么要讨伐义仲呢?您削平了东八国,将从东海道向平家进攻,而义仲也平定了东山、北陆两道,正在谋划早日灭掉平家。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您和义仲突然失和,这岂不是让平家耻笑吗?十郎藏人行家【三】对您心怀怨愤,他来投奔义仲,义仲也不便冷落他,因此就接纳了他。义仲本人对您可是没有二心。源赖朝回答道:尽管你现在这么说,但有人告发,义仲的确是要讨伐赖朝,谋划反叛。你所说的我是不会相信的。于是就以土肥、筱原为先锋,率兵进攻。义仲听到这个消息,为了表明自己并无反叛之心,便打发自己年仅十一岁的儿子清水冠者义重,在海野、望月、诹访、藤泽等有名的武士陪同下,到赖朝那里作人质。赖朝说:这么说,义仲确实没有反叛的意思,赖朝现在还没有成年的儿子,好,就收下做我的儿子吧。于是就带了清水冠者回镰仓去了。

【一】日本古时男儿十一至十六岁之间举行冠礼,改穿成人服装,束发加冠,叫作冠者。 【二】中原兼远的儿子,通口次郎兼光的弟弟,是义仲手下四天王之一。参见第六卷第五节注四。 【三】源为义的儿子,论行辈是义仲的叔父。 二、进军北国 却说木曾义仲平定了东山、北陆两道之后,打算带五万人马进逼京都。平家也从去年就宣称:明年马有青草吃的时候就要打仗了。于是山阴、山阳、南海、西海的人马,奔驰而来;东山道的近江、美浓和飞驒的人马也已云集而来,只有东海道自远江以东的军兵没有赶到,只来了西边的队伍;北海道若狭以北也未到一兵一卒。 平家计划讨平木曾义仲后,再攻打源赖朝,于是便向北陆道派出了讨伐军。大将军有小松三位中将维盛、越前三位通盛【一】、但马守经正、萨摩守忠度、三河守知度、淡江守清房;武士大将【二】有越中前司【三】盛俊、上总大夫判官忠纲、飞驒大夫判官景高、高桥判官长纲、河内判官秀国、武藏三郎左卫门有国、越中次郎兵卫盛嗣、上总五郎兵卫忠光、恶七兵卫景清等,共有大将军六人,杰出的武士三百四十多人,约十多万人马。寿永二年四月十七日辰时一刻从京都出发,向北国进军。

军旅所需,一律于沿途就地征发,自逢阪关以下,所过之处,权门豪家的租税以至官家的物资,全都充作军需。志贺、辛崎、三河尻、真野、高岛、盐津、贝津一带,沿途滋扰尤甚,人们不堪忍受,纷纷逃到山里去了。 【一】平通盛此时的官阶是从三位、官职是越前国国守。 【二】武士大将,参见第四卷第十一节注二。 【三】即越中国的前国司。 三、竹生岛拜神 虽然大将军维盛和通盛早已率军前进,但副将军经正、知度、清房等人却在近江国的盐津、贝津一带停了下来。尤其是经正,擅长诗歌管弦,善于闹中取静。一天他来到琵琶湖畔,遥望湖心岛屿,向身边的藤兵卫有教问道:那叫什么岛?回答说:那就是有名的竹生岛。经正说道:既然到了这里,就去看看吧!于是带上藤兵卫有教、安卫门守教等五六个武士,坐上小船驶往竹生岛去了。

此时正是四月十八日,但见树梢凝绿,春意阑珊,谷间莺啼声渐老,杜鹃初唱报夏来,这的确是个十分有趣的地方。于是舍舟登岸,观赏风景,其美妙之处真是难以形容。想那秦皇汉武,或派童男童女,或差遣方术之士,令寻不死之药,并下令不见蓬莱不得返回。可怜他们徒然老死船头,天水茫茫竟无所得【一】。所说的蓬莱仙境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典籍中曾说:阎浮提【二】中有一湖,湖中突起的水晶山,是仙女居住的地方。大概就是指这个岛吧。 经正来到岛上神社的明神前,伏身祈祷:大辩功德天【三】就是古时释迦如来的法身大士【四】,虽然有辩才天和妙音天两个名称,其实却是一体的,都是为了济渡众生。据说来这里参拜的人,所祈求的愿望都能实现,真是有求必应,令人信服。后来给了布施,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十八的月亮也升上来了,照在湖面上,社坛也显得明亮起来,那景色十分吸引人。神社的僧人们说道:久仰将军善弹琵琶,望赐奏一曲。便拿来琵琶劝请弹奏。经正接过来弹了一支名为《上玄石上》的秘曲。乐声悠扬响彻神殿,明神为之感动,突然经正的袖子上出现了一条白龙。经正诚惶诚恐,非常感动,不由得落下泪来。于是歌道:

威严明神前,祈愿诚且虔; 倏忽龙现身,示我将应验。 如此看来,必可击败顽敌,歼灭叛逆,这好像是确定无疑了。于是便高兴地回到船上,离开了竹生岛。 【一】白居易《海漫漫》: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蓬莱今古但闻名,烟水茫茫无觅处。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童女舟中老。 。 【二】意为人间世界,位于须弥山南面的海上。 【三】即大辩才天和功德天,前者是掌管歌咏音乐的女神,极富辩才,保佑人长寿;后者也叫吉祥天,是保佑人增加福祉的女神。都属于日本崇信的七福神。 【四】法身大士,即如来以法身(理智之身)显现的菩萨。 。 四、火打城交战 木曾义仲虽然人在信浓,但却在越前国的火打城布置了防线。派到这城堡里的人马,以将士平泉寺的长吏斋明威仪师【一】、稻津新介、斋藤太、林六郎光明、富坚入道佛誓、土田、武部、宫崎、石黑、入善、佐美等人为首,共计六千余骑。这座城池非常坚固。四周重峦叠嶂,磐石环绕,后有山峰作为屏障,前有山峰作为壁垒,更有能美河和新道河环绕于城郭前。在两河交汇处,用了一些树木打桩筑堰,造成了一道拦河坝。于是河水在东西两面的山脚下汇集起来,形成了一个湖泊。真个是:水浸南山青翠荡漾,波映夕阳红轮半隐。那无热池【二】底像铺了金银沙,昆明池【三】岸边好似泛出德政之船。实际上这火打城的人造湖泊,只不过是筑起堤坝,拦蓄河水,蒙混敌人而已。平家大军到了这里因无船可渡,只好停在对面的山上,虚耗时日。

却说火打城内的平泉寺长吏斋明威仪师,心里向着平家,他绕过山麓,将写好的密信装在空心的箭头里,悄悄地射入平家的阵地。信中写道:这湖泊本非原有,乃是暂时堵塞河水而成,可于夜间派精细兵卒,拆除拦水木栅,河水自会泄去,骑马即可轻易渡过。请速速渡河,到时我为内应,从其背后袭击。平泉寺长吏斋明威仪师谨启。大将军维盛阅后大喜,当即派出步兵清除了拦水木栅。那看起来浩瀚的湖泊,好像山洪倾泻一样,不久就流尽了。平家大军不再犹豫,蜂拥着渡了过去。城里的军队虽奋勇抵抗,但毕竟众寡悬殊,无济于事。平泉寺长吏斋明威仪师总算是对平家尽到了忠心。稻津新介、斋藤太、林六郎光明、富坚入道佛誓等在城被攻陷后,退到加贺国的白山、河内去了。平家军随后又打到加贺,焚毁了林、富坚二座城池,可谓所向披靡。这个消息由附近各驿站派出的信使飞报京都,宗盛内大臣自不用说,所有留在京内的平家一族的人,无不欢喜雀跃。

这年五月八日,平家军在加贺国的筱原聚集了十余万骑,分作前后两路进发。正面一路的大将军是小松三位中将维盛,越前三位通盛;武士大将以越中前司盛俊为首,总兵力为七万余骑,向加贺和越中交界的砥浪山出发。攻敌背面的一路,大将军为萨摩守忠度、三河守知度;武士大将以武藏三郎左卫门为首,总兵力三万余骑,向能登和越中交界的志保山挺进。这时木曾义仲正在越后国的国府,得悉此信,立即率领五万余骑前去迎敌。按他打胜仗的惯例,仍兵分七路:先由他叔父十郎藏人行家率领一万余骑到志保山狙击平家军,是为前路军;由仁科、高梨、山田次郎等率七千余骑向北黑阪【四】方向进击,是为后路军。由通口次郎兼光、落合五郎兼行率七千余骑向南黑阪进击。另以一万余骑埋伏在砥浪山口、黑阪山麓、松长的柳原、茱萸的丛林里。今井四郎兼平率六千余骑渡过鹫濑浅滩,在日野宫丛林布阵。木曾义仲本人亲率一万余骑横渡小矢部,在砥浪山北边的羽丹生一带布阵。

【一】威仪师是出家授戒时负责司仪的僧人。 【二】无热池,据传说位于印度大雪山之北,以金银琉璃装饰河岸。 【三】公元前一二○年汉武帝在长安西南开凿的人工湖(故址在今斗门镇东南),在此训练水军以攻昆明国,故称昆明池。 【四】从砥浪山攀登俱梨迦罗山岭的坡道叫黑阪,北阪的路叫北黑阪,南阪的路叫南黑阪。 五、祷文 木曾义仲说道:平家统领的是一支大军,人数很多,一定是想跨越砥浪山,冲进开阔地,进行正面作战。这样兵力的多少对胜负就起决定性作用了,被敌军以绝对优势兵力打过来可不好,预先要派出旗手插些白旗,平家军看到白旗一定会说:啊,源氏的兵迎上来了,肯定不少人呀,若毫无防范地冲到开阔地去,敌人对地形很熟悉,我们生疏,若被包围起来那就惨了。幸好四周都是悬岩峭壁,敌人不能从后面进攻,暂且停止前进,让马也歇歇脚吧。于是便会在山里停下来。这时候我军就作出要去迎战的架势,只要等到天黑了,便可把平家大军赶到俱梨迦罗峡谷里去。于是就叫人去把三十面白旗竖在黑阪的顶上。不出所料,平家看到这些白旗果真说道:啊呀,源氏的先头部队迎上来了,部队的人数一定不少,若冒失地冲到开阔地去,敌人熟悉地形,我们生疏,被包围起来可就惨了。幸好这山都是悬岩峭壁,敌人不会从后路攻上来,正好可以喂马,让马休息一下。说着便在砥浪山里叫猿马场的地方停留下来。木曾义仲在叫作羽丹生的地方布好了阵,向四周举目眺望,但见夏日山坡上的绿树丛中隐约有一抹红墙,是一座典型的屋栋外露的神社,前面还矗立着牌坊;便问熟悉当地情况的人:这是什么庙,供的是什么神?答说:是八幡神,这里原来是八幡的领地。木曾听了很高兴,把军中书记大夫坊觉明【一】叫过来,说道:义仲很幸运,能来到新八幡神殿附近作战,看来是胜利在握的喽。所以义仲想写一篇祷词,一则为了留给后世,一则为了祈祷当前的胜利,你看如何?这当然很有必要。觉明说着便下马来,准备书写。那觉明身穿深蓝色的直裰【二】,罩着黑革缝缀的铠甲,挂着黑漆的腰刀,背上插着二十四支黑色的鹰翎箭,肋下夹着涂漆缠藤的弓,摘下头盔挂在铠甲的纽结上,从箭筒底下取出小砚和纸张来,屈膝端坐在木曾面前,便开始写起来。看上去的确是文武兼备的将才。

这觉明原是儒家出身,在劝学院时名叫藏人道广,出家后改名最乘坊信救,平时也常来往于南都一带。当高仓宫潜入园城寺策划讨伐平氏,向比睿山和奈良两处写信搬兵时,奈良兴福寺的回信就是由他执笔的。信中曾写道:清盛乃平氏之糟粕,武家之尘芥。清盛看了信后大为震怒,并扬言:好个信救法师,竟敢说我净海是平氏糟粕,武家尘芥,真是岂有此理,把这厮给我抓来,处以极刑。于是,信救便逃出南都,流亡北国,做了木曾公的书记,化名为大夫坊觉明。 这篇祷文是这样写的: 归命顶礼,八幡大菩萨乃日域朝廷之主宰,历朝明君之先祖;为守宝祚,济苍生,乃尽显释迦之尊容于人间,开启三所之权扉【三】于此地。兹自近年以来,有平氏相国者,管领四海,骚扰万民,实为佛法之仇寇,王法之大敌。义仲不才,生于弓马之家,继承箕裘之业,念及平氏之残虐,乃不顾一己之安危,委命于天,献身于国,誓举义兵,歼灭凶顽。然我源平两家,虽已陈兵列阵,而士众未得一心,勇气或有不备,当此心怀疑虑之际,乃高举阵旗于战场,匆匆拜谒三所之神殿,幸蒙神明显灵赐助,扫灭凶徒,定无疑义矣。欢喜落泪,感铭肺腑。且曾祖父前陆奥守义家朝臣,归依于本神宫之下,乃更名为八幡太郎。自兹以还,凡属门下族辈,无不归心虔敬。义仲系其后裔,久已倾心。今者,举此大事,犹如幼儿以蠡测海,螳螂以臂挡车。但我为国而发此难,实非为家为身而兴此举。诚心所至,神明感应。幸哉,快哉!伏愿更以菩萨之威光,灵神之助力,决胜负于一举,退顽敌于四方。倘若虔诚之祈祷,能获神灵垂顾,肯赐冥佑,请显示吉兆,是为至祷。

寿永二年五月十一日 源义仲敬白 于是义仲等十三人,各取出一支镝镞,连同祷文供奉于大菩萨宝殿,祈求道:谨乞大菩萨遥察我等真诚不二之心,敕令三只山鸠从云中飞来,飞翔于源氏白旗之上。 从前神功皇后攻讨新罗【四】,我方势弱,敌方势强,在此形势不利之际,皇后对天祈祷,适有三只灵鸠出现于盾牌前面,新罗兵果然溃败。再说义仲等的先祖赖义朝臣,征讨贞任、宗任【五】之时,我军兵力薄弱,凶徒则勇猛顽抗。赖义朝臣乃向敌军发动火攻,大声喝道:此乃神火也,非我之火。话一说完,突然狂风大作,吹向敌阵,贞任盘踞的栗屋河城悉被烧毁,不久,全军覆没,贞任和宗任便都灭亡了。木曾公不忘先祖事迹,乃下马卸甲,净手漱口,满怀期望地衷心叩拜,恭候灵鸠到来。

【一】大夫坊觉明:觉明是法号,坊是僧人的尊称。他曾任藏人,官阶五位,故称作大夫。 【二】直裰,参见第一卷第四节注三。 【三】除了应神天皇、八幡神社还祭祀神功皇后和比姬大神,故称三所。权扉是权现之扉的意思,是说佛曾在此地现身。 【四】这是传说,并非史实。 【五】这二人是陆奥地方独霸一方的豪族,源赖义奉敕讨伐,贞任战死,宗任被捕。 六、坠入俱梨迦罗峡谷 且说对阵的源平两军,双方相距不过三町之遥,源家不再前进,平家也坚壁固守。源氏派出精兵十五骑,冲到平家壁垒前,每骑拔出一支响箭向平家阵里射去。平家不知是计,也照样派出十五骑还射十五支响箭。源氏派出三十骑放箭,平家也派出三十骑还射;再派出五十骑,平家也以五十骑还射;源家派出一百骑,平家也派出一百骑。双方各以一百骑出列阵前,好像要决一雌雄,但源氏始终掌握局势,避免白天决战,一心只想拖到天黑,好把平家大军赶落到俱梨迦罗峡谷里去。可叹的是平家对此竟毫无察觉,和源家这样纠缠,一直拖延到天黑,悲哉。 再说天色已暮,义仲便派一万骑分南北两路包抄过去,在俱梨迦罗堂【一】附近会合。大家拍打着箭筒,一齐发出呐喊。平家大军闻声向后看去,只见源军举起白旗,好像云海一般,于是惊惶失错地说:不是说这山四面都是悬岩,敌人很难抄我后路吗,这是怎么回事啊!这时木曾义仲在正面呼应,也发出呐喊。埋伏在柳原和茱萸丛林的一万余骑,会同今井四郎在日野宫丛林埋伏的六千余骑也同时朝这边聚拢来。这前后四万人的吼声惊天动地,有如山崩河溃一般。不出所料,平家大军发现腹背受敌,果然惊慌失措。虽然有人高喊:逃跑是卑怯的,回来!回来!但是大军军心动摇,哪里制止得住,争先恐后地跳进俱梨迦罗峡谷中去了。看不见先下去的人,便以为谷下一定有条小路。于是,看见父亲跳,儿子就跟着跳;哥哥跳下去,弟弟跟着跳;主人跳下去,家丁从卒跟着跳。马上落人,人上落马,顷刻之间,那么深的峡谷就填满了平家七万余骑。只见血流成河,尸骸如山;直到今天,那峡谷之中还残存着箭穿刀砍的痕迹。平家军中能征善战的上总大夫判官忠纲、飞驒大夫判官景高、河内判官秀国,都葬身谷底了。闻名的大力士备中国的濑尾太郎兼康,被源家武士加贺国的仓光次郎成澄生擒了去。曾在火打城交战中对平家忠心不二的平泉寺长吏斋明威仪师也被生擒。木曾义仲说:这个法师太可恶了,先砍了他。便立即处以极刑。只有平家大将军维盛、通盛,却意外地拣得了性命,退到加贺国去了。七万余骑只剩下两千余骑生还。 第二天十二日,奥州的豪族藤原秀衡派人送给木曾两头龙蹄骏马。随即配上镜鞍【二】,当作神马送往白山神社【三】。木曾义仲说道:如今没别的事操心了,只是十郎藏人行家公在志保山的战况让人不放心,且去瞧瞧吧。于是从四万余骑中选出二万向志保山进发。当要渡过日比渡口之时,适值涨潮,为了探知水的深浅便把十匹备鞍的马赶下河去。水只淹到鞍桥的下缘,没事,平平安安地渡过去了。于是下令道:水不深,渡过去吧!二万余骑便下水渡过河去。果然不出所料,十郎藏人行家遭到敌军严重打击,率军后撤,正在驻马休息。木曾说道:我们来得正是时候。便把生力军两万余骑替换上去,攻入平家三万余骑的阵中,左右冲突,烈火一般地厮杀起来。平家骑兵抵挡了一阵,终于招架不住,被源军攻破。平家方面,大将军三河守知度阵亡,他是入道相国的小儿子;武士们也死了很多。木曾义仲跨过志保山,在能登国的小田中亲王墓前摆好了阵势。 【一】俱梨迦罗堂是供奉不动明王的殿堂,坐落在俱梨迦罗山顶上。 【二】镜鞍是鞍桥有金银装饰的马鞍。 【三】白山神社即加贺国的白山比姬神社。 七、筱原会战 木曾义仲在这里向几个神社捐赠了领地。献给白山神社的有横江、宫丸两个庄园;献给菅生神社的有能美庄;献给多田的八幡神社的有蝶屋庄;献给气比神社的有饭原庄;献给平泉寺的有藤岛等七个乡。 前些年石桥交战之时,迎击源赖朝有功的那些人,逃到京师依附平氏来了。其中主要人物有俣野五郎景久、长井斋藤别当实盛、伊东九郎佑氏、浮巢三郎重亲、真下四郎重直。他们只因一时没有战事,闲居无事可干,便轮流作东,每日宴饮。首先在实盛处聚会,当时实盛说道:当今时势,仔细看来,还是源家占上风,平家已经露出败相来了,若有时机,咱们投奔木曾公吧。大家一致同意,异口同声地说:说得对。次日,浮巢三郎作东的时候,实盛又说:喂,诸位兄弟,昨日所说之事如何?座中的俣野五郎进前说道:我们在东国都是很有名望的人,见风使舵,摇摆不定,岂不难堪!别人怎么做我不管,反正我景久追随平氏是不可动摇的。他刚说完,实盛便呵呵大笑说:说实话,昨日我是试探各位的心思才说那番话的。我实盛已做好在这次交战中战死疆场的打算。可以跟大家直说,我决不再回京都。这话也向内大臣宗盛公禀报过了。他说过之后,大家均表赞许。后来,可能是谁也不想违背誓言吧,所有在座的人,全都战死在北国了。这事真是可哀。 且说平氏让人马休息,在加贺国的筱原摆好了阵势。同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一刻,木曾义仲率军攻到筱原,一齐呐喊起来。平家方面的町山庄司重能、小山田别当有重,从治承年间至今一直奉命驻守京都,这次接到这样一道命令:你们是老练的武士,派你们去指挥作战。于是便都来到北国。他们兄弟二人【一】率领三百骑来到阵前,町山和今井四郎对阵,一开始各以五骑、十骑交战,后来双方就混战起来。那天是五月二十一日,到了午时烈日当空,草叶纹丝不动,个个争先奋战,无不遍体生津,有如流水。今井方面的兵战死很多,町山家的从卒家丁也所剩无几,无力再战,只好后退。 之后,平家方面派高桥判官长纲率五百余骑上前讨战。木曾方面由通口次郎兼光、落合五郎兼行率三百余骑前来对阵。两军交战时间不长,因为高桥带来的兵是从各国征募而来,没有一个肯冒死硬拼,都逃散了。高桥虽英勇奋战,但因背后空虚,也只好撤下阵来。正一人向后方撤退之时,不料被越中国住人入善小太郎行重撞见。行重暗想:好个像样的对手,便踏镫挥鞭,疾驰而来;赶到身边猛扑上去。高桥顺势把行重抓住,按在鞍桥前喝问:你究竟是何人,快报姓名!答道:越中国住人,入善小太郎行重,行年一十八岁。高桥听了说道:怪可怜的!我那个去年病死的儿子,活到现在也该十八岁了。本该把你的头砍下扔掉,如今且饶了你吧。说着便放开他。高桥自己也下马休息,想要等一等部下的人马。行重心想:他虽然饶了我,可他是个很难对付的敌人,还得想办法杀了他才好。高桥却推心置腹地跟他攀谈。行重是个眼疾手快的人,拔出刀跳上去,猛向高桥脸上刺了两刀。此时行重的从卒又有三骑赶来。高桥固然勇猛,大概是劫数已到,在敌人势众、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终于阵亡了。 这时,平家方面又有武藏三郎左卫门有国率领大约三百骑呐喊着冲了上来。源家方面有仁科、高梨、山田次郎等五百余骑过来迎敌。战不多时,有国的人死了很多。有国深入敌阵,箭已射完,马也中了箭,便挥舞腰刀徒步作战;虽然杀死很多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身上中了七八支箭,僵立着死去了。将军已死,部下也就四散溃逃了。 【一】小山田有重是町山重能的弟弟。 八、实盛 再说那武藏国住人长井斋藤别当实盛,不顾自己方面军兵已四处逃散,却单枪匹马屡次返回来进行防战。他心里有自己的打算,今日特意穿了红地丝绸直裰,外罩绿革缀成的铠甲,头戴锹形金饰的头盔,佩着黄金装饰的腰刀,背上插着白翎黑斑的箭,黑漆缠藤的弓,骑着花白色钱形斑点的战马,马背上备着黄金彩饰的雕鞍。木曾义仲手下的手冢太郎光盛留意到他是个非同寻常的敌人,心想:好勇敢呀,这是谁呢?自己方面的军兵都已溃散了,却一人坚持奋战,真了不起。便搭话道:快通报姓名。回答道:说这话的,你是何人?光盛答曰:信浓国住人手冢太郎金刺光盛。实盛说道:那么,算是棋逢对手喽。不是我看不起你,因为我有我的打算,不便说出姓名。过来,出手吧,手冢!说罢便纵马来到光盛身旁。此时恰好光盛的从卒赶到,怕伤了主人,便隔开二人,猛地向斋藤扑去。手段高明呀!你倒想抓住日本第一的英雄吗!说着便把他揪过来,按在马鞍前面,切下头来,扔在一边。手冢太郎看到从卒被杀,便转到左边,掀起实盛铠甲下部的护身软甲,刺进两刀,趁势扭住,同时落马。实盛虽然勇猛,无奈久战疲惫,而且年事已高,所以被手冢压在底下。手冢的从卒们随即赶到,便令其取了实盛的首级,然后骤马来向木曾报告说:刚才光盛同一个奇怪的人扭打,取了那人的首级前来。看样子好像是个武士,可是身上却穿着丝绸直裰;说他是个将军吧,又无从卒随他而来。多次叫他报名,始终不肯。听他口音像是关东人。木曾公听罢说道:啊,莫非是斋藤别当吗?如果真是他,义仲还是很小的时候在上野曾见过他,那时他头发已经花白,如今头发一定全白了,可是这鬓须全是黑的,实在奇怪。通口次郎和他相熟,大概认得出的,快叫通口来!通口次郎兼光只看了一眼便道:啊,真是可哀!这就是斋藤别当呀!木曾公说道:果真是他,今年应该七十多了,然而发也不白,鬓须全是黑的,这就奇怪了!通口次郎兼光听了这话,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说道:那么,就把这事说明吧。因为觉得可哀,才不觉流下泪来。凡拿弓箭之人,平常就应该留下遗言,以防万一,斋藤别当从前和兼光见面时,常如此说:过了六十再上战场,要把发须染黑了,打扮成青年模样,因为与少年武士交战,即使占了便宜也没意思,而且被人说成年迈武士,常常受人侮慢,实在可气。如此看来,他应当染了须发了。要不叫人洗了再看吧。这话果然不假,洗了一看,全是白发。 据说斋藤别当之所以穿大红丝绸直裰,是因为他向内大臣宗盛公最后告别时特地请求的。他说:实盛有一件心事,前几年讨伐东国之时,由于被水鸟振翅的声音所惊,一箭未放就从骏河国的蒲原逃回,这是终生的恨事。此次出征北国,我决心战死疆场。实盛本是越前国的人,近年只因在您的领地供职才定居在武藏国的长井,古语云衣锦还乡,请允许我穿着丝绸直裰在北国决战吧!内大臣认为这是豪壮的请求,便答应了。古时朱买臣在会稽山翻舞其锦袍衣袖【一】,如今斋藤别当则在北国还乡扬名。像这样留不朽之浮名于后世,化遗骸为灰尘于北陆,也是很悲壮的事。 当初四月十七日,率十万余骑从京城出发之时,似有锐不可当之势,到了五月下旬回到京城,所剩不过二万余骑了。因此有人说:竭泽而渔,今年得鱼虽多而明年无鱼;焚林而猎,今年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兽【二】。考虑到日后的事,是应该留有余地的。 【一】朱买臣是西汉人,拜为会稽太守,汉武帝曾对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一】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篇》。 九、还亡 此次北国兵败【一】,做父母的失去了儿子,做妻子的失去了丈夫,地无分遐迩,国无分远近,莫不哀声叹息。这京城之中,但见家家关门闭户,念佛泣诉之声不绝于耳。 六月一日,藏人右卫门权佐【二】定长,把神祇官权少副大中臣亲俊召到清淳殿的门口,传达圣旨说:战事已告平定,应即临幸大神宫【三】。 这大神宫崇祀着天上降临的开国祖神,于垂仁天皇【四】在位的第二十五年三月,从大和国的笠缝里迁至伊势国度会郡五十铃川的上游,以地下磐石为基础,坚起了宏伟的大宫柱。自从在这里崇祀以来,在日本六十余州、三千七百五十余社里,大小神祇冥众之中,这神宫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历朝的天皇都没临幸过此地。圣武天皇【五】时期,左大臣藤原不比等之孙、参议式部卿宇合之子、任职为右近卫权少将兼太宰少贰【六】的藤原广嗣,于天平十五年(七四三年)十月在肥前国松浦郡纠集了数万凶徒,危及国家的存亡,于是朝廷下旨派朝臣大野东人为大将军讨伐广嗣,这时天皇才第一次临幸大神宫,开创了先例。广嗣有一匹快马,一日之间能从肥前国松浦郡到京都跑个来回。被追击之时,自己方面的兵马纷纷溃散阵亡之后,据说他鞭打着这匹马奔驰到海里去了。他的亡灵变为厉鬼,时常做出可怕的事情。特别是天平十六年(七四四年)六月十八日,筑前国见笠郡的太宰府观世音寺的导师玄昉僧正【七】奉行供养,正在登临高座,击鼓鸣钟之时,忽然乌云翻滚,雷声隆隆,直奔玄昉而来。刹那间,玄昉的头被取走,卷入云中去了。据说这是因为玄昉曾为打败广嗣作过佛事的缘故。 这位僧正是吉备大臣【八】入唐时,一同前往,把法相宗传到日本的人。唐人看到他的名字,曾逗他说:玄昉的音和还亡相近,你回国之后恐怕会有不测。这话居然应验了。天平十九年六月十八日,有一个骷髅从空中落入兴福寺的院里,上面还写着玄昉的名字。空中虽无一人,却像有上千人在哄笑。因为兴福寺是法相宗的寺院的缘故。玄昉的弟子们收敛起这骷髅,筑成一个坟墓,把头也放进去,取名为头冢。这都是广嗣的亡灵在作祟,因此,把他的亡灵奉为神祇崇祀着,现在尊称为松浦的镜之宫。 嵯峨天皇【九】时期,逊位的平城上皇由于内侍藤原药子的怂恿,发动复辟的变乱【十】时,天皇特为派第三皇女有智内亲王去当贺茂神社的斋院,祈祷平定叛乱。这就是确立斋院的开始【十一】。在朱雀天皇统治天下期间,为平定将门、纯友发起的叛乱,曾在八幡神宫举行了临时祭祀。这回也仿照这个先例,举行各种祈祷。 【一】有些版本开头还有这么几句:上总守忠清、飞驒守景家,在前年入道相国去世的时候都已出家,这回听说在北国之战中儿子们都已阵亡,郁积在心中的悲痛猛然爆发,终于饮恨而亡了。 【二】藏人右卫门权佐:即藏人兼右卫门府的次官。左右卫门府负责皇宫宫门以外的警卫,其长官称督,次官称佐。权佐是编制定额之外的次官。 【三】大神宫即位于三重县伊势市的伊势神宫,分内宫和外宫,崇祀皇室先祖。 【四】原文为崇神天皇,据另一些版本应为垂仁天皇。垂仁天皇是日本第十一代天皇,殁于公元七十年。 【五】圣武天皇是日本第四十五代天皇(七二四七四八年在位)。 【六】左右近卫府负责皇宫宫门以内的警卫,其长官称大将,次官称中将、少将。权少将是额外少将。太宰少贰是太宰府的次官。 【七】玄昉僧正俗姓阿刀氏,灵黾二年(七一六年)奉敕入唐,留学十余年,天平六年(七三四年)回国。九年任僧正,十六年赴太宰府,于观世音寺骤然死去。 【八】吉备真备于灵黾二年入唐留学,经二十年学成归国,对日本文化教育贡献很大。 【九】嵯峨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二代天皇(八○九八二二年在位)。 【十】史称药子之乱,发生于八一○年。参见第五卷第一节注七。 【十一】这个以皇女献身祀神、祈求平息战乱的斋院制,始于嵯峨天皇,止于后鸟羽天皇,持续约三百年。 十、木曾通牒山门 木曾义仲抵达越前国的国府,召集家人从卒商议道:我本打算经过近江国再攻京城,但这会遇到比睿山僧众的阻击。冲破他们的阻拦虽然并不困难,但是,近来平家蔑视佛法,毁坏寺院,杀戮僧侣,做尽坏事,我们是为保护佛法才出兵京师的;如果不分清红皂白,也同他们交战,这岂不是和平家没有区别了吗!这事看来好办,其实是很麻烦的,你们看怎么办才好?随军秘书大夫坊觉明上前说道:山门僧众共有三千人,他们未必会同心同德,其中有愿意支持源氏的,也有愿意支持平氏的,不妨发出通牒,试探一下,他们究竟支持谁,在回信中自然会表明的。木曾听后道:言之有理。便派觉明写了通牒送到山门去。通牒中这样写道: 义仲窃观平氏恶逆,自保元、平治以来,久失人臣之礼;贵贱束手,缁素重足;随意进退帝位,恣情侵吞郡国;追捕权门势家,不问青红皂白;处罚卿相侍臣,不问是否有罪;夺其资财以分部属,占其庄园滥赐子孙。其中尤为什者,治承三年十一月,移法皇于城南离宫,流博陆【一】于西海绝域;众庶无言,路人侧目。非但此也,治承四年五月,包围二宫【二】之朱阁,惊动九重之红尘;于是帝子为免灭顶之灾,潜居园城寺中。值此危难之际,义仲接奉皇子令旨,即欲扬鞭策马供其驰骋,讵料怨敌满巷,参预无由;源氏之于近地者犹不得进前,况义仲远处偏僻之国乎。然园城寺以寺境狭窄,拟奉迁二宫于南都,乃在中途交战于宇治桥头。大将三位入道赖政父子轻生重义,图取一战之功;奈敌众难挡,终于暴骸骨于古岸之苔,弃性命于长河之浪。但令旨意趣铭之肺腑,源氏同族丧师殒命之哀,刻骨铭心。为此,散处东国北国之源氏,纷纷计划进京,共灭平家。义仲乃于去秋,为遂夙愿,仗剑举旗,出兵信州;当时越后国住人城四郎长茂【三】率数万军兵前来阻挡,于越后国之横田河原与之交锋。义仲仅以三千之众,立破彼大军。风闻所及,平家大将乃率十万军兵向北陆进发。义仲在越州、贺州、砥浪、黑阪、盐阪、筱原等城郭,曾多次与之交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咫尺之间;此所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异于秋风扫落叶,冬霜凋百草也。此皆因神佛庇佑,非义仲武略之功。今者平氏败北,我军进剿,意欲通过睿山之麓,挺进京师。但际此时,心中不无疑惧。天台僧众寄心于平家欤?协力于源氏欤?倘助彼凶徒,势必与众僧徒开战;如此则顷刻之间睿岳尽亡矣,岂不哀哉!以彼平氏恼乱宸衷,毁坏佛法,为镇伏此等恶逆,用举义兵,若于此处与僧众交战,岂不痛哉!若我军为医王山王【四】延滞行程,则不免因为拖延时日,怠慢朝廷,必遭武略瑕疵之讥。此所以进退两难,乞予明示者也。伏愿三千僧众,为神为佛,为国为君,与源氏同心,共诛凶徒,以沐皇恩,是为挚恳。义仲惶恐谨言。 寿永二年六月十日 源义仲谨上 惠光坊律师尊前 【一】博陆:西汉大将军霍光封为博陆侯,这里借以比喻关白藤原基房。 【二】二宫指第二皇子高仓宫以仁亲王。 【三】城四郎长茂是平维茂之孙。 【四】医王山王,参见第一卷第十五节注四。 十一、回牒 果然不出所料,山门大众见到这个通牒,议论纷纷,有些人要扶助源氏,也有人想帮助平家,意见迥异。老僧们发表意见说:总之,我们是一心祈祷金轮圣主【一】地久天长的,平家是当今天皇的外祖父,对山门归依敬重,因此,我们一向为他家的繁荣昌盛而祈祷。虽然如此,但恶行过分,众叛亲离,虽然派出军队到各处征伐,却反被敌人所灭。源氏近年连打胜仗,气运亨通。我们山门徒众怎能依附背运的平家,同好运来临的源氏作对呢?应该反过来改变已往对平家寄予友好的态度,决定帮助源氏。这个提议得到全体赞同,于是发出了回牒。木曾公召集家人从卒,叫觉明把这回牒打开来看。回牒中说: 六月十日来牒于十六日收到,披阅之后,数日来心内郁积顿消。盖平家恶逆,积有多年,朝廷骚动无时或已。事在人口毋庸讳言。夫睿岳者,乃镇护帝都东北之仁祠,以祈祷国泰民安为职司,然而天下久为平家妖逆所害,四海不得安宁,显密法轮【二】虽有若无,神威守护或有不振。兹者,麾下生于累世武将之家,得膺统领貔貅之选,筹运奇谋,顿举义兵,忘万死之命,建一战之功。出师未及两年,声名达于四海;我山僧众,闻之莫不雀跃。为君国,为家世,深感武功之伟,谋略之高。即此可见:山门之祈祷应验不虚,海内加惠,须臾可待。我寺他寺,常住之佛法;本社他社,祭奠之神明;无不欣幸佛法之复兴,崇敬之再建;僧众之心惟望亮察。然则冥冥中有二神将,忝为药师如来之使者,加入追讨凶顽勇士之行列;现世中有山门三千僧众,暂停研修赞仰之学业,援助讨伐凶顽之官军。仰观佛法十乘之梵风,将横扫奸党于域外,瑜伽三密【三】之法雨,将回复众庶于尧天。众议如此,诸希鉴察。 寿永二年七月二日 众僧徒 【一】金轮圣主,在佛教来说,是统治地上的主宰,此处借以比拟日本天皇。 【二】显密法轮泛指佛教各派。 【三】瑜伽是梵语yoga的音译,意为结合,指修行。三密,参见第六卷第四节注十一。 十二、山门下书·平家连署 上述这些事,平家并不知道,有人提议说:兴福、园城两寺,对我平家心怀怨恨,决不肯听从劝说,与我协力。但平家对山门还没做结怨之事,山门对平家也无不忠之举,所以应当祈求山王药师如来,劝说三千僧众与我协力。大家均表赞同。于是平家公卿十人,连名签署疏文,送到山门去。疏文如下: 敬白。 兹为奉延历寺为平氏家寺,奉日吉神社为平氏家社,决意专一信奉天台佛法事: 以上诚为平家全族衷心一致之祈愿。其所以如此者,盖因睿山乃传教大师最澄入唐取经,回国后左桓武天皇治下弘布佛法、传播遮那大戒之所。自此以来,睿山成为佛法繁盛之灵窟,镇护国家之道场。兹者,伊豆国流徙之徒源赖朝,不悔前非,诽谤朝政,进而勾结其他源氏族人义仲、行家等,相结同心,图谋不轨,侵占近邻远境之国,掳掠土宜土贡万物。为此,我等继累世勋劳之功,挟弓马娴熟之艺,为火速讨贼,征服乱党,乃谨奉敕命,不顾一切,频加讨伐。近以此处布鱼鳞鹤翼之阵,官军不利;逞星旄电戟之威,逆类反胜。若无神明佛陀护佑,此叛逆凶乱岂能镇伏。况臣等先祖,乃桓武天皇之子孙,为本寺始建之愿主,每念及此,弥加尊重,弥加崇敬。自今以后,山门有喜即平家之喜,社寺有愤,即平氏一门之愤,传之子孙,永不怠慢。藤原氏以春日社、兴福寺为家社家寺,久已皈依法相大乘宗。平氏以日吉社、延历寺为家社家寺,亲奉圆实顿悟之教。藤原氏以因袭旧制为一家之荣幸,而我平氏一门,乃衷心祈祷为君讨贼。伏乞山王七社、王子眷属、东塔、西塔、满山护法之圣众,十二大愿之日光月光,医王善逝【一】,鉴我肝胆无二之虔诚,望垂神佑。如此,则叛逆之臣束手军门,暴逆之辈传首京师;此诚平家公卿异口同声,顶礼祈愿者也。 从三位行【二】兼越前守平朝臣通盛 从三位行兼右近卫中将平朝臣资盛 正三位行左近卫权中将兼伊豫守平朝臣维盛 正三位行左近卫中将兼播磨守平朝臣重衡 正三位行右卫门督兼近江远江守平朝臣清宗 参议正三位皇太后宫大夫兼修理大夫加贺越中守平朝臣经盛 从二位行中纳言兼左兵卫督征夷大将军平朝臣知盛 从二位行权中纳言兼肥前守平朝臣教盛 正二位行权大纳言兼出羽陆奥按察使平朝臣赖盛 从一位平朝臣宗盛 寿永二年七月五日 敬白 天台座主看了疏文,很觉过意不去,没有立即给大家看,便收在十禅师的圣殿里。认真祈祷了三日之后,才传给大家看。此时,一首和歌赫然写在疏文的包封纸上,这似乎是原来没有的。歌云: 锦绣繁花院,升平画堂家。 岁长有时尽,如今月影斜。 意思是说,山王大师垂赐怜悯,叫三千僧众与之协力。但是,平家近年所为,与神意相背,也与人意相背,怎样祈祷也是徒然,想规劝山门僧众协力是不可能的。大家对此事虽然同情,但却说道:既然已送出回牒,答应帮助源氏,如今就不好更改了。僧众之中竟无一人提出异议。 【一】医王善逝即药师如来。此处是指药师如来为济世渡人许下的十二大愿。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十二神将是药师如来的近侍。 【二】行表示官阶高于官职。 十三、主上出奔 同年七月十四日,肥后守贞能平定了镇西【一】的叛乱,率领菊池、原田、松浦等族的部曲三千余骑折返京都。此时镇西方面虽已平靖,但东国和北国的战事还没有定局。 同月二十二日夜半,京都平氏一门居住的六波罗一带骚动起来。战马加上了征鞍,勒紧了肚带;家财细软往各处搬运藏匿,好像敌人很快就要攻进城来的样子。天亮后才知道,原来是卫门尉源重贞来报战况引起的。这重贞本是源氏一族,美浓国佐渡地方的人;前些年保元之乱时,镇西的八郎源为朝兵败逃脱,被重贞所俘【二】,事后论功行赏,把重贞由兵卫尉提升为右卫门尉。因此,他被源氏一族视为仇寇,乃一心依附平家。这天半夜里,他跑到六波罗禀告说:木曾义仲率领五万余骑从北国攻来,大军屯在比睿山东麓,可说是漫山遍野。由扈从楯六郎亲忠、秘书大夫坊觉明,率领六千余骑争先登上天台山【三】,山门的三千僧众也协助他们,现在正向京都进发。平家的人大为惊恐,着实骚乱起来,立即向各方面派出兵马抵敌。大将军有新中纳言知盛卿和正三位中将重衡卿,率军约三千余骑,从京都出发,先在山阶宿营。越前三位通盛和能登守教经率二千余骑在宇治桥固守。左马头行盛和萨摩守忠度率一千余骑在淀路防卫。传说源氏方面,十郎藏人行家率领数千骑向宇治桥这边攻来;陆奥新判官义康的儿子、矢田判官代【四】义清越过大江山向京城攻来;摄津国河内的源氏大军也风起云涌一般向京都掩杀过来。平家方面的人说:既已如此,不如全军集中到一处,拼一死战吧!于是把派往各处的人马全部召回京都来了。古诗中说: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 【五】太平年代尚且如此,何况乱世呢。和歌中说:远离烦嚣市,深居吉野山。 【六】可是诸国七道都已叛乱,哪里还有一片净土呢。释迦如来的金言,《法华经》上的妙文所说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七】,不正和当今的世事一般无二吗! 同年七月二十四日夜半,前内大臣宗盛公来到建礼门院【八】居住的六波罗殿说道:从当前形势来看,原来还抱一线希望,如今大势已去了。人们都说不如一同死在京城里;但片刻之间同死京城,着实太遗憾了。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奉戴法皇【九】和天皇移驾到西国去。建礼门院说:事已至此,一切由你安排吧!说着泪如泉涌,衣袖揩之不尽。大臣长袍的袖子也都湿透了。 是夜,法皇或许听说了平家想要悄悄奉戴他出京的计划,便只带着按察大纳言资贤卿的儿子右马头资时,一声不响地移驾出宫,临幸鞍马山去了。外人不知此事。平家的武士有个叫桔内季康的,为人机警,充任左卫门尉,在法皇那边供职。这天夜里恰逢在法住寺值宿,他听见法皇寝宫那边有骚乱的声音,还有宫女们窃窃私语和低声饮泣之声,心想莫非出了什么事吗?只听又有人说道:法皇怎么突然不见了,到哪里巡幸去啦?啊呀不好!他立即飞奔到六波罗,报告给内大臣。啊,出问题了!大臣说着,来不及听完便匆匆赶到法住寺殿去察看,果然不见法皇。侍候法皇的宫女们和丹后殿【十】都说没看见有何异常。问她们:这是怎么回事?只是回答:我们也不知道法皇上哪里去了!每个人都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且说法皇启驾出宫的事传出去之后,城里立即引起很大波动,平家更是狼狈不堪。即使敌人攻进城来,那慌乱似乎也不过如此。平家本来是准备奉戴天皇、法皇临幸西国的,如今法皇丢开他们走了,这正如躲在树荫下避雨,而雨却从树叶间漏下来一般。无论如何,奉戴天皇行幸去吧!到了早上卯时,把行幸用的御舆拖了过来。天皇今年六岁,如此年幼,什么也不懂,便坐了上去,国母建礼门院也同坐一舆。神镜、神玺、神剑【十一】,当然也要带上。平大纳言时忠卿【十二】吩咐道:大印、钥匙、时辰牌、琵琶、和琴也都带去。但由于太匆忙,忘带的东西很多,平日放在御座旁的神剑就给忘了。当时奉侍出行的时忠卿、内藏头信基和赞歧中将时实三个人,都穿着平时的衣冠;御前侍卫则身穿甲胄,带了弓箭。他们一行沿着七条大路向西,又转向朱雀大路往南去了。 第二天是七月二十五日。这时天将放亮,只见银河在天,云垂东岭,天亮前的月色白得发冷,晨鸡报晓的声音显得急促。世事正如做梦一般,几年前迁都到福原,忙忙乱乱地闹了一回,大概就是今天这件事的前兆吧! 摄政藤原基通也随驾出发了,走到九条和大宫两条大路的岔道口的时候,看见一个梳着髻角的童子在车前,那童子的衣袖上现出春日两个字。这春日的另一读法是加寿贺,那就是法相宗供奉的春日大明神,是保佑藤原镰足后裔的神灵。觉得这是个吉兆,同时又听那童子好像在说: 无可奈何藤叶落, 向荣有待春日来。 摄政公听了,便把随侍左右的进藤左卫门尉高直叫到跟前,说道:仔细考虑当前的形势,天皇出去行幸,法皇却没同去,前途渺茫啊,你认为如何?高直听了这话便向牵牛人使个眼色。牵牛人会意,便把车辕扭转,沿着大宫大道飞奔,奔往京都北山那边的知足院去了。 【一】镇西即九州。 【二】源为朝是源为义的儿子,源义朝的弟弟。在保元之乱时翼辅崇德上皇,兵败被俘。 【三】天台山即比睿山,是以浙江的天台山相比附。 【四】判官代,参见第四卷第三节注七。 【五】引自白居易诗《常乐里闲居》。 【六】原歌载《古今集》。 【七】原句见《法华经·譬喻品》。 【八】建礼门院,参见第一卷第五节注十六。 【九】法皇即已逊位的后白河天皇,安德天皇的祖父。 【十】丹后殿是高阶章寻的孙女,相模守平业房的妻子,叙二位,亦称二位殿。 【十一】这三件神器是上古传下来的最高权力的象征。神玺并非玉玺,而是蝌蚪状的玉器,穿起来挂在身上作装饰用。 【十二】平时忠是安德天皇的外祖母(平清盛夫人)的哥哥。 十四、维盛出奔 平家的武士越中次郎兵卫盛嗣【一】听到这个消息,想追上去把圣驾劫回。几次想要行动,只因人们的劝阻才罢了。 小松三位中将维盛,早已料到会有与妻子儿女诀别的一天,可是事到临头,心里还是不免悲伤。他的夫人是故中御门新大纳言成亲卿的女儿,生得面似桃花初绽露,眼因红粉百媚生,发似临风嫩柳,益觉袅娜多姿,真是世上难寻的佳人。膝前生有一个公子,名叫六代,行年十岁;还有一个八岁的小姐。他们都想与父亲同去,于是中将对夫人说:我平日已经与你说过,我要与大家一同出奔西国。不管到哪里,都是大家一路同行,但因路上有敌人埋伏着,很难平安通过。若闻知我遇害的消息,你千万不可出家,可以另外找人婚配,这样既可使你免于遭难,也可把孩子们抚养成人。世上肯定会有钟情的人。如此百般地安慰,可夫人默默无语,只是用衣裳蒙着头哭泣。到了要出门的时候,她拉住丈夫的袖子说道:在京城里无父无母,被你撇下之后,我是决不再同别人婚配的。可你竟说出让我再嫁的话,多可恨呀!只因有前世的姻缘,才承蒙你的厚爱,怎能还有另行婚配的打算呢?我们曾定下誓约,任凭天涯海角永不分离,同作一块原野上的露珠,同作一处海底下的藻屑。如今你说的话,不是把这些夜半醒来的私语都当作谎言了吗?如果只有我一个人,被你撇下之后,也还可以含辛茹苦地留在京城里,可是这两个年幼无知的儿女,谁能照料,该如何是好呢?就这样留下来,真是痛心呀。说了些既埋怨又依恋的话。中将回答道:你说得对呀,当时你十三我十五,少年结发,伉俪情深,烈火我们可一同跳入,龙潭我们可携手沉沦,生不同时,但愿死无先后。但是,如今这样悲伤地奔赴战场,倘若带了你们同去,那真是前途渺茫,境遇可悲,实在不堪设想呀。而且这次毫无准备,将来在什么地方能够安心住下,再来迎接你们吧。说罢便狠了狠心,站起身来,走到中门廊下,穿上铠甲,牵过马来。当他正要骑上去的时候,那男女公子都跑了过来,拉住父亲铠甲的袖子和护腰软甲说道:父亲到哪里去?我也去,我也去。各自难舍难分地哭泣着。三位中将眼见这般儿女情长,心中不胜悲戚。这时,他的兄弟们,新三位中将资盛卿、左中将清经、左少将有盛、丹后侍从忠房、备中守师盛,兄弟五人骑着马径直进入门内,来到庭前勒住马问道:主上御舆已经走远了,为何到现在还没动身?大家这样一说,三位中将跨上马刚要出门,却又转过身来,回马靠近居室的板廊,用弓梢挑起帘子来,说道:各位老弟,请看这里。孩子们恋恋不舍,我正百般地劝慰,所以走迟了。话未说完,禁不住哭了起来。院子里的兄弟们也跟着哭湿了铠衣的袖子。 在武士中间,有叫斋藤五和斋藤六的兄弟俩,哥哥十九,弟弟十七,一左一右上前抓住三位中将的马辔,要求随将军一同远征。三位中将说道:你们的父亲斋藤别当往北国出征的时候,你们虽说要求一同前去,可是他说有自己的安排,便把你们留下了。到了北国,他终于战死疆场,到底是很有阅历的人,所以能够做到这样。如今我把六代小儿留下,正苦于没有可以放心托靠的人,你们就勉强给我留下吧。兄弟二人无计可施,只好掩泪留下来。夫人说道:相处了这么多年,没想到竟是这样狠心!说罢便伏身痛哭。公子、小姐、侍女们也都跑到帘外,毫无顾忌地放声大哭起来。这一片哭声在维盛听来,真像西海浪翻、狂风哀号一般。 当平家从京城撤出之时,六波罗、池殿、小松殿、八条、西八条以下,满门公卿和殿上人的府第共二十余处,以及他们属下人们的住所,连同白河一带的四五万家住户,全都付之一炬,化为一片灰烬。 【一】盛嗣是越中守平盛俊之子。 十五、圣主临幸 原来圣主临幸之处,如今风阙荡然,空余石础之基,徒留鸾舆之迹。往日后妃游宴之所,如今淑房无存,惟闻风声增悲,但见露色添愁。妆香翠帐之屋,射鸟之林,垂钓之渚,大臣槐棘之府,公卿鹓鹭之堂,枉费多年经营,顷刻间俱已化为灰烬。更不用说仆从所居之茅屋,杂役所处之陋舍,余焰所及,鳞次栉比数十町,全被焚毁。曩昔,强吴忽焉而灭,姑苏台上生荆棘,寒露瀼瀼;暴秦既已沦亡,咸阳宫里腾烈火,烟雾弥弥。今日思之,亦可哀也。昔时,凭恃函谷二崤之险,曾为北狄所破;今日倚仗黄河泾渭之深,亦为东夷所夺。岂料遽被逐出礼仪之乡,啼泣泫然,寄身于边鄙之地。其在昨日,犹如行云降雨之神龙;洎乎今日,恰似店头失水之枯鱼。祸福本来同道,盛衰易于反掌,此于眼前即可见矣,宁不为之兴叹耶!昔在保元年间,犹似春日之花,荣华备至;今于寿永之世,恰如深秋红叶,飘落凋零。 过去治承四年(一一八○年)七月,诸国武士进京勤王的时候,曾有町山庄司重能、小山田别当有重、宇津宫左卫门朝纲来到京都守护,一直驻留到如今寿永年间,若此次京都失守,他们恐怕会遭杀戮。因此,新中纳言知盛卿说道:平氏的气数已尽,即使再死成百上千的人,也于事无补。他们在家乡都有家小,该是多么伤心啊。所以莫如破除旧规,放免他们回到本地去。倘若意外地好运重来,能够重返京城,那时候他们会感激盛情的。内大臣宗盛听了这个提议,说道:这话倒也有理。于是下令放免他们。三个人伏地叩头,流泪说道:我们无用之身命承主上恩顾,从治承直至今日。我们情愿永侍左右,跟随主上行幸到外地去。虽是频频恳求,宗盛公仍然坚持说道:你们留灵魂于东国,只带了一个躯壳到西国去,又有何用呢?赶紧回去吧!三人见他这么说,没有办法,只好掩泪退了下去。他们与二十余年的主人相别,难怪要涕零垂泪呢。 十六、忠度出奔 且说萨摩守忠度不知从哪里返回京城来了。随带武士五人,侍童一人,连他本人一共七骑,直奔坐落在五条的三位朝臣藤原俊成的府邸。但见大门紧闭着,便在外面报名说:我是忠度。就听门里有人说:是出奔的人回来了。随即一阵哗然。于是忠度下马亲自高声说道:我不为别事而来,只因有句话想跟三位公说,才特意回来。不开门也没关系,请到近处来吧。俊成卿道:来得正好,既是忠度,不碍事,请进来吧。说罢打开大门,两人乃得会面。此时此景是不胜哀愁的。忠度说道:近年来承您指教,学作和歌,从未敢怠慢。因为近二三年京城骚动,诸国叛乱,这些事与我们平家干系很大,虽然对和歌不敢怠慢,但也未能常来请教。如今主上业已蒙尘,我们平家的气数也已尽了。前些时候听闻您奉敕撰集和歌,若肯收录我的一首,那将是我一生的荣耀。只因局势动乱,您尚未着手,令人深感遗憾。将来时局平定,您定会着手撰集的。我这里有自咏的和歌一卷,如能垂青,即使收录一首,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在冥冥之中,保佑您贵体安康。说着便从铠甲下边取出一卷自己选录的一百余首和歌,递了过去。俊成卿打开一看,说道:承你留下纪念,我自然不敢怠慢,请放心好了。你此次光临,风雅之情感人肺腑,我不禁感激涕零了。忠度听了自是高兴,说道:此次远行,即使永沉海底,或者暴尸山野,今生今世也无遗恨了。那么,告辞了。说罢上马,紧了紧头盔的纽带,向西方策马而去。俊成卿在后面望着,目送他到远处,只听忠度朗声吟道:前路迢迢,驰思于雁山之暮云【一】俊成卿不觉有惜别之感,便掩泪走进屋去了。 后来时势平定,俊成撰辑《千载集》时,想起当初忠度的情形,记起当时他说的话,觉得十分悲哀。他留下的一卷歌集里固然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但因他是钦案追究的人,不便披露姓名,所以便标上作者佚名,选了他一首题名《故乡花》的歌。歌曰: 志贺旧皇都,满眼尽荒芜; 郊外山上樱,盛开仍如初。 本身既已成为朝廷的叛逆,固然不该再有什么辩解,但也确实是很可哀的。 【一】引自《和汉朗咏集》大江朝纲的《于鸿胪寺饯北客序》,下面两句是:后会期遥,沾樱于鸿胪之晓泪。 十七、经正出奔 修理大夫平经盛【一】之子、皇后宫亮【二】经正,年少总角之时,曾在仁和寺陪侍觉性法亲王【三】。如今当此兵荒马乱之际,想起了亲王,颇有惜别之意,于是带了五六个侍从武士,策马来到仁和寺。在门前下了马,走进里边,向亲王说道:平家的气数已经尽了,业已撤离京都。对于尘世,我唯一不能忘情的,是舍不得离开您。从八岁跟随您,到十三岁加冠,除了病恙之外,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您,可是从今以后,要远蹈西海千里之浪,何时才能回来相见,不可预知,实在遗憾之至。今天前来谒见,穿了甲胄,带了弓箭,这装束未免太失礼了。亲王说:就这样,不必更衣,进来吧! 经正今日穿了紫地的丝绸直裰、浅绿丝线缝缀的铠甲,外佩镶金的腰刀,背后插着黑白相间的鹰羽箭,肋下挟着缠藤的弓,卸下盔来挂在铠甲的纽结上,毕恭毕敬地跪在正殿的院子里。亲王立即出来,叫把帘子高高卷起,说道:往这里来!经正于是移到宽廊上边,把随同前来的藤兵卫有教叫上来,从红色锦囊里取出琵琶,递给亲王,哭着说:这是您先年赏赐我的青山琵琶,我很喜爱它,可是带到乡下去,太可惜了,所以今日特地送还。倘若将来意外地转过好运,重返京都,再赏赐我吧。亲王听了,感到很悲伤,便写了一首和歌: 念君此日去,惆怅远别情; 琵琶青山意,珍藏于我心。 经正借了砚台,和了一首。歌云: 竹笕流清水,人世历沧桑; 仁和寺中殿,久居不厌长。 正要告辞离去之时,几个侍童、清僧、坊官、侍僧【四】,都抓住经正的衣袖,落泪惜别。其中有经正幼小时的师父大纳言法印行庆,是叶室大纳言光赖卿之子,因为过于难舍难分,一直送到桂河边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那里哭着分手了。临别时法印咏歌道: 可怜山上樱,无分嫩和老, 时或有先后,终究凋谢了。 经正和了一首,歌云: 迢迢从军去,夜夜枕袖眠; 茕茕理征衣,怏怏路迍邅。 这时从卒把卷着的红旗倏地打开举起,在各处等着的武士们便策马集合,总共约有一百余骑,挥鞭骤马,不一会,便赶上了行幸的圣驾。 【一】平经盛是入道相国平清盛的兄弟。 【二】皇后宫亮是主管皇后宫事务的次官。 【三】宇多天皇出家后住在仁和寺。从此仁和寺的住持都以出家的亲王充任。 【四】清僧是不娶亲的僧人,坊官和侍僧都有妻室,侍僧地位较低。 十八、青山琵琶 这个经正,在他十七岁那年,曾派他作奉币敕使前往宇佐八幡神宫【一】,当时赐给他一面青山琵琶。他来到宇佐,在八幡神宫的神殿前弹奏了一支秘曲,那些从未听过名人演奏的神官,竟感动得涕泪淋漓,沾湿了绿袍【二】的袖子;那些听不懂琵琶的下人们,也都以为是下起了骤雨,说这是世上难得听到的佳曲。 这个以青山为名的琵琶,是当初仁明天皇【三】君临天下的时候,嘉祥三年(八五○年)春天,扫部头藤原贞敏【四】西渡唐土,得遇大唐琵琶博士廉承武,承他传授给三支名曲,回国之际又赠给玄象、狮子丸、青山三面琵琶,传说渡海之时,大概神龙舍不得,便兴起狂风巨浪,狮子丸当即沉于海底,只带回来二面琵琶,成为皇宫里的宝物。村上天皇【五】应和年间,一日,天皇在三五夜中新月色【六】,凉风飒飒刚到半夜之时,在清凉殿弹着玄象琵琶,忽有一人影来到跟前,用优雅的声音高唱乐谱上的曲子。天皇放下琵琶问道:你是谁?从何而来?我是从前传授贞敏三支名曲的大唐琵琶博士廉承武,因为三曲之中遗漏了一支秘曲没有传授,因而落入了魔道,如今听到你琵琶弹得如此精妙,特地前来,想把那支秘曲传授给你,也使我得法成佛。说罢便取过立在皇上身边的青山琵琶,调好了琴弦,传授了那支秘曲,就是三支秘曲之一的《上玄石上》。从此之后,君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