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正说清朝十二帝

第65章 光绪的少帝生活

正说清朝十二帝 閻崇年 3570 2023-02-05
载湉继承皇位后,按照清朝皇室的家法,小皇帝到了六岁,就要到上书房读书,他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光绪年龄太小,母亲又在醇亲王府不能见面,只好由他父亲醇亲王奕譞到宫里帮助照顾。醇亲王奕譞是一位知进退、明荣辱的人,也是深知慈禧的性格与为人的人。 先说醇亲王奕譞在儿子做了皇帝之后,他做的几件事情: 第一,上《豫杜妄论》的密奏。先讲一个历史故事:明朝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无子,由他的堂弟朱厚熜(嘉靖)继承皇位。嘉靖被从湖北安陆接到北京登上皇位后,演出了一场大礼仪的闹剧。正德的父亲、嘉靖的父亲应当怎样称谓?一些朝臣的意见是,本生父曰兴献帝、过继父称皇伯父敬皇帝;另一种意见则相反。何孟春等大臣一百三十六人汇聚在金水桥南跪伏,撼门大哭,声震阙廷,长达两个时辰。嘉靖帝大怒,命惩治二百二十人,其中编修王相等一百八十余人遭到廷杖(因病创而死者十七人),成为震动朝野的大事件。醇亲王奕譞提出,将来如果有人以嘉靖之说奏进,就以此奏驳斥。慈禧将此密奏留中。后来吴大澂果然有此奏,慈禧便出示醇亲王奕譞的密奏做回应。

第二,请求免去一切职务。醇亲王奕譞的官职主要有: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事、管善捕营事、步军统领、弘德殿行走等。他上奏诚恳请罢一切职任,说: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慈禧皇太后在奕譞请求下,命免除醇亲王奕譞一切职务。他仅接受亲王双俸的待遇。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光绪帝在毓庆宫入学,奕譞受命加以照料。 第三,日日敬敬慎慎,夜夜干干翼翼。奕譞住的正房名为谦思堂;书斋名为退省斋;几案上摆放欹器,欹器是一种巧器,它的特点是: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曾命弟子将水注入欹器里,结果正是如此。孔子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醇亲王奕譞将欹器作为座右器,上有满招损,谦受益的铭句。奕譞以恭谨敬慎四个字,作为待人处世的准则,更作为侍奉慈禧的圭臬。奕譞子女的房中,挂着他写的治家格言: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这说明奕譞警惕自己满招损、告诫子孙骄招祸,要使得自身和家庭,就像醇亲王府邸旁边的太平湖一样,求得一个太平。 次说光绪到了皇宫之后的生活。 初六日,就是宣布载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光绪皇帝由醇亲王府邸乘轿前往皇宫,进了午门,到养心殿。他向两宫皇太后请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灵前祭奠后,便剪发成服,入继大统,做了皇帝。 初七日,光绪奉慈安皇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皇太后为东太后;奉慈禧皇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皇太后为西太后。光绪住在养心殿。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皇帝训谕称谕旨,皇太后训谕称懿旨。

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正月二十日,两宫皇太后懿旨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并告祭天、地、庙、社。光绪皇帝继位后,到干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到钟粹宫向慈安皇太后行礼,再到长春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复到储秀宫向嘉顺皇后(同治皇后)行礼。这时光绪皇帝才五岁,实际年龄只有三周岁半。 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开始在毓庆宫读书。毓庆宫在东六宫东侧斋宫与奉先殿之间。师傅为署侍郎、内阁学士翁同和和侍郎夏同善。翁同和与夏同善为同榜进士。翁同和主要教光绪读书,夏同善主要教光绪写仿格(写字)。御前大臣教习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幼年皇帝读书先有顺治,继有康熙,再有同治,他们登极时的年龄,顺治六岁、康熙八岁、同治六岁,而光绪只有四岁。所以,光绪从六岁,实际上四周岁半,开始读书。光绪刚开始就读,对环境、师傅、学习、伴读都很陌生,很不习惯。他对授读师傅感到很生疏,有时又哭又闹,还摔书本。师傅没有办法,奏告慈禧皇太后。慈禧懿旨皇帝生父奕譞到毓庆宫,照看小皇帝读书。随着岁月推移,载湉年岁渐长,逐渐习惯于读书生活。光绪读书很用功,慈禧夸赞他:实在好学,坐、立、卧皆诵书及诗。他把读书同做国君相联系,如在《乙酉年御制文》中写道: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即民所不能致者,即竭诚尽敬以致之。这一年为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光绪才十五岁。他很想当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光绪还写了一首《围炉》诗:

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 惟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 从诗中可以看出,少年皇帝光绪胸中念边塞、心中挂庶民的心态。 光绪有父亲奕譞在毓庆宫照料自己读书,但君臣之礼,取代父子之情。奕譞谦卑谨慎,翼翼小心的性格,对光绪影响并不大。影响光绪性格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一是遗传因素。光绪的性格,更多的不是继承其父敬谨的因素,而是母亲一支的桀骜的基因。他的外祖父惠征曾因携银逃走被免官,可见其不守本分。她的姨妈慈禧太后的强悍性格更是表露鲜明。这些或对光绪皇帝的性格形成有着先天性的影响;二是教育因素。光绪在毓庆宫长达十余年的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师傅薰陶,是其性格形成的教育因素;三是社会因素。光绪面临战败赔款,民族灾难,则是其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

光绪经过十二年的少帝生活,早已到了亲政的年龄。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六月初十日,慈禧皇太后懿旨:前因皇帝冲龄践祚,一切用人行政,王大臣不能无所禀承,因准廷臣之请,垂帘听政。本日召见醇亲王及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等,谕以自本年冬至大祀圜丘为始,皇帝亲诣行礼,并着钦天监选择吉期,于明年举行亲政典礼。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光绪帝开始亲理朝政。 光绪做了十二年的少年天子。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是中法战争。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恐怕失和而退让。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法国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清军被迫迎战。同年,法军又进攻吴淞口。法军再侵犯台湾淡水、鸡笼(基隆),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领守军扼守淡水,击退敌军侵略。第二年初,法军在水路进攻浙江镇海,在陆路进攻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获得镇南关大捷。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四月,清朝以胜求和、不败而败,派李鸿章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第二件是台湾建立行省。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九月,清朝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正式建立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清国史.刘铭传传》记载:铭传,安徽合肥人,秉性忠勇,卓著战功。 《清史稿.刘铭传传》记载:少有大志,青年从淮军,后在淮军为诸将冠。他建议修铁路,史称:中国铁路之兴,实自铭传始。中法战争期间,加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率军英勇抵抗法军侵略。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后在台湾筑炮台、修铁路、架电线,发展经济、安定社会。加兵部尚书衔。死后,赠太子太保,建祠祭祀。今台北市公园有郑成功、刘铭传等的塑像。电视剧《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就是根据刘铭传的事迹改编的。 第三件是慈安皇太后故去。慈安太后的父亲为广西右江道,早故。家族不繁,较为寒落。慈安的死,《清史稿.后妃传》载:同治八年,内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慈安)太后立命诛之。从此,慈禧同慈安结下嫌怨。慈安的死,死得突然。 《清史稿.德宗本纪》记载: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三月辛未(初九日),慈安皇太后不豫,壬申(初十日),崩于钟粹宫。于是产生一种传说,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慈禧害了一场大病,据说是患蓐劳,医生薛福辰说假病,下真方,用补药,效果好。慈禧病愈,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仍置酒感悟她。慈安保存着咸丰临终前给她的手谕这份手谕的内容是,如果慈禧跋扈,就用此谕诛之。慈安把这份手谕给慈禧看了,慈禧既惊讶又感动。慈安当着慈禧的面把这份手谕烧了。数日之后,慈禧请慈安到自己所在的长春宫,并拿出点心招待。慈安有午睡醒后吃点心的习惯,就吃了点心,连说好,好!慈禧说这是她娘家送来的。过了几天,慈禧派人送点心给慈安,点心里放了毒药。慈安吃了慈禧派人送来的点心后,腹痛恶心,遽然死去,年四十五岁。慈安死后,没等娘家人来就入殓,更加引起人们的猜疑。当时慈禧得的什么病?慈禧是否害死慈安?慈安是否保存手谕?宫廷诡秘,没有证据。这正给影视创作留下想像的空间,也是学者难以解开的历史之谜。慈安病死之后,慈禧独掌大权。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