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大太监李莲英

第63章 一人得道全家荣

中国有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莲英虽然深得慈禧太后宠幸,身为二品顶戴花翎总管,但他觉得身为宦官,自己毕竟是个奴才,是个太监,要想光耀门第,抬高身价地位,只有通过抬高自己的哥们弟兄、嗣子侄儿们的身份。于是,他尽量让他们跻身官场,获得权力和地位,改变别人的看法,成为达官显赫之家。 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李莲英倚仗的是慈禧太后这棵大树,而李莲英的家人则依靠李莲英这棵大树。其他人要想做官,在慈禧太后那里也许十万两也无法做个道台,官衔也不过五六品,而且还得看有没有功名。但李莲英一家或者他的亲戚朋友就无需这样费心。只要李莲英向慈禧太后一张嘴,就可以得到御赐圣旨,他的家人就可以当官做老爷,享受俸禄。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春续写的《李氏家谱》中有记载:李莲英兄弟六人,共有十五个侄子(包括李莲英的嗣子四人),二十二个侄孙(不含二十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直接在朝廷做官的就有十多人,还不包括族人和亲戚。这俨然是一个李氏家族的势力集团。 《清宫轶事》一书中有明确记载:李莲英有侄四人,分别报捐郎中(京官、正五品)分发户、兵、刑、工四部行走,有一次太后召见刑部尚书葛宝华,曾面嘱此某之侄,初次当差,你们要随时指教他,这是事实。太后宠眷,于此可见一斑。 我们前面提到,李莲英有嗣子四人。其中,嗣长子李成武,乳名鳞,字健斋,号文甫。他是从李莲英的四弟升泰家过继的。官至二品顶戴花翎守备,副将衔,参将。他是禁卫军总头目,亦称御林护卫、是护卫慈禧太后出行的忠实奴才。慈禧太后无论是在宫廷大内,或去颐和园颐养心神,就连一九○○年出逃西安,他都尽心随侍,护卫左右。

李成武主要居住在海淀碓房居。每年四月慈禧太后去颐和园时,李成武便带着眷属去碓房居。每到此时,李成武都受到李莲英的指使,向进颐和园朝见慈禧太后的大臣索要入门费,甚至连光绪皇帝都要交银子,否则无法通过。李莲英的嚣张程度,可见一斑。后来,李莲英为了省亲方便,有时也把老母亲接到碓房居去住。 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大内时,李成武随护回城。同时,眷属、佣人一同搬回后宫用库(即现在的后库)。清亡以后,李成武就一直自家闲住,早年他在石景山买了二百亩土地,死后便葬在那里。他一生讨了三个老婆,原配薛氏,庶有梁氏、杨氏,有子女三人。据李瑞一老人讲,当时他正在李成武家,李成武一九四○年病重期间,因无钱医治,把西直门外堂子胡同的皮作坊卖出,后来手头仍然拮据,又将公用库的宅院卖掉,在大七条买了一所较小的住宅,未等搬家,李成武就病死了。

李莲英嗣次子李福德,又名李际良,字绍梅,是李莲英从其五弟世泰家过继来的,授五品花翎顶戴,兵部职方司郎中,武库司正郎。民国时期,袁世凯当总统时,他还短暂充任过都统职衔。他一生讨了五个老婆,原配陈氏(大城县大王都村人),庶梁氏、刘氏,有子女各一人。其宅院在德胜门外后马场。 宣统元年(一九○九年),他和薛固文(艺名十二红)、孙沛廷(艺名十三红)合办了一个河北梆子、京剧都教授的戏曲科班,因由三人合办,取名三乐社,与叶至善办的富连成科班并称。三乐社聘请秦腔演员庞启发、京剧演员张芷荃、孙怡云、笛师方秉忠为教师,招收学生百余人,七年满科。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薛固文、孙沛廷宣布退出,李福德将社团更名为正乐社,并将科班迁至后马场自己家中。学生中以旦角尚小云、荀慧生、赵桐栅(艺名芙蓉草,安次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艺术学院院长),合称正乐社三杰,李福德把社团办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麒麟童(周信芳)曾来京与其搭班演出,名噪京城。同年尚小云、荀慧生满师出科,翌年先后离班,社团此后不久就解散了。

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荀慧生两人出自正乐社,不能不说是李福德对京剧事业的贡献。除此之外,李福德还在地安门外烟袋斜街开设鑫园澡堂子一座,已经成为百年老字号。 李莲英嗣三子李福康,字路声,号公健,又字召伯、少元。前清贡生,是李莲英从长兄国泰家过继来的。授花翎候选同知,宅邸在黄花门内大街,妻李氏是汉军正白旗人。 李莲英嗣四子李福荫是李莲英三弟宝泰之三子,授花翎同知衔,候选县丞军,咨府总务厅一等录事。妻冯氏,家有五子二女。一直住在西直门内的棉花胡同,后来在一九二○年年初卖掉宅院。 介绍完李莲英的四个嗣子,我们再看看李莲英的几个弟兄。长兄李国泰,三弟李宝泰、四弟李升泰、五弟李世泰、六弟李安泰,李莲英排行第二。

大哥李国泰,号子清,在堂子胡同有个皮作坊,主要是他的两个舅舅管理。妻冯氏,有子二人,女一人。长子李福文,成人后主要料理李莲英在前门外大街大栅栏廊坊头条开的古玩店。妻许氏,有子女三人;二子李福康,过继给李莲英做三子。 三弟李宝泰,号善堂,六品职衔,诰封一品职衔。妻吕氏,有子女六人。长子李福海,字杰卿,工部郎中,花翎顶戴三品衔,分省补用道,妻李氏,有子三人。次子李福恒,字吉轩,户部郎中,花翎顶戴三品衔,妻孙氏,有子女四人。二人的子嗣因在清朝灭亡前尚幼,未曾任职,三子李福荫,过继给李莲英为嗣四子。四子李福田,字心培,妻王氏,有女一人。五子李福厚,字纯甫,清监生,妻李氏。 四弟李升泰,字东山。从小过继给叔祖李万声,一生在家乡主持庄园,候选同知,妻肖氏,诰封中宪大夫、肖恭人,有子女七人。长子李福澜,乳名巨,字文轩,任京西崇庆镇标实首备署都司。妻臧氏、庶林氏,有子女三人。次子李成武,过继给李莲英为长子。三子李福望,嗣六弟李安泰为子。四子李福镌,号文卿,长期留住庄园,因督办子牙河工程出资出力,奖六品职衔,给五品奖。当地百姓为了感激他,还在李家大门挂了一块急公好义金字大匾。妻楚氏,有子女四人。五子李福明,乳名礞,字警晨,号文林,五品花翎顶戴。原配妻子无记载,庶徐氏,人称少五奶奶,无子女。原配所生长女嫁给静海县独流镇侯宅文痒生侯斡廷之子,官至五品花翎顶戴。次女,嫁沧州候补道,特授曹州府知府牛子廷公之子。这两家素有独流侯、沧州牛之称。

五弟李世泰,字鲁瞻,号子山,由监生历升五品花翎顶戴,坐京官,具体职务不详。妻穆氏,有三子主。长子李福仁,名衔,字辅延。一生讨了三个老婆,原配吴氏、谢氏,续弦张氏。有子女各一人。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年)慈禧出逃的当天,天气炎热,慈禧又饥又渴,正是他给了李莲英两个发面饼和凉开水,李莲英又给慈禧太后献出了一个,慈禧对他的忠心非常赞赏。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十月慈禧过万寿节时,还特意邀请他们夫妻二人到颐和园听戏,这是无上的荣光。后来他回到家乡,常常以此炫耀自己曾受过慈禧太后的召见,对周围的人总是一脸的不屑。次子李鼎臣,乳名越,无子女,其他未见记载。 六弟李安泰,夭折。死亡年龄说法不一,在十四岁到十七岁之间,系惊吓而死。死前曾过继过一个儿子,可知死时年龄不会太小。其嗣子为四哥李升泰之三子,名李福望,字文方,号子屋,花翎知府衔,分省试用同知,其实从未做官,只是拿着俸禄享清福。这是个不知道赚钱难的花花公子,村里人称他为散财童子。中年以后,由于吃得肚大腰圆,村里人又称李升泰的三子为三大肚子。但他对此并不在意,只要当面称他为三爷,其他爱怎么着他管不着。李福望一生讨了两个老婆,原配赵氏,庶吕氏,有子四人。长子祥越,次子祥隆,三子祥懋(过继给李福),四子祥陈,又名李质然。李祥陈是大城县远近闻名的中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大城县人民政府卫生科副科长,一九七五年病故。李福望是李莲英侄辈中挥霍浪费的典型,是整个李家家族纨绔子弟的浓缩。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