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大太监李莲英

第59章 大清国太监阅兵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成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一八六○年十二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 洋务运动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外国侵略势力加紧了对中国的进攻。日、英、俄、法纷纷侵占中国的边疆地区。清王朝为了应对复杂的国内局势,再加上洋务派的不断敦促,于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九月,命醇亲王奕譞为总理海军衙门事务大臣,庆亲王奕劻、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大臣,善庆、曾纪泽为帮办大臣,并同时在京城设立海军衙门。

对于此时的清政府来讲,创建一支海军并非易事,至少也要几千万两银子。无奈国库日益贫乏,对外赔款也有很多,朝廷实在力不从心。同时,慈禧太后又不愿意自己的颐和园修建计划停工,还是源源不断地从财政收入中筹钱修建颐和园,供其享乐。因此,对李鸿章的海军建设计划总是造成麻烦。李鸿章虽然心中不满,但面对现状也无可奈何,有苦难言。 李鸿章毕竟是洋务派的中坚人物,他东挪西借,四处筹钱,终于在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春,七凑八凑地弄到了一笔银子,从英、德、美、法等国购进了大小十多艘舰艇。随后又立即招募兵勇,建成了一支北洋海军舰队。同年夏天,慈禧太后忽然想起此事,就令醇亲王奕譞去天津巡视海军操练情况,并特命大内副总管李莲英随同前往。

李鸿章获悉后,甚是纳闷。醇亲王来天津阅兵,让李莲英随行,虽不合礼法,但既然慈禧太后如此安排,定有深意。李鸿章也对李莲英的手段早有领教,不得不加倍小心提防。于是就委派干员,准备两套房间,作为醇亲王来津阅兵之行辕。一套供醇亲王下榻,一套为李莲英居室,并对相关服务人员特意嘱咐,要小心伺候。 醇亲王和李莲英到达天津的那天,李鸿章举行了场面宏大的迎接仪式。李莲英穿着太后赐给的黄马褂,戴着花翎顶戴,行事十分张扬。李鸿章暗自吃惊,越发摸不着头脑,究竟李莲英是来干什么。 第二天,醇亲王和李莲英由李鸿章陪同检阅海军。李鸿章下令会操,所有舰队、大小船只严肃认真地表演了一番,醇亲王和李莲英都对海军一窍不通,只是走了一个过场。第四天,由于醇亲王无法出海观看战舰,就让李莲英一人前去视察。李莲英见终于有了机会,这才对李鸿章说:所抽海军经费,用建颐和园的款项,尚有不足。太后之意,要中堂大人设法,再抓紧筹措些。

李鸿章终于明白了慈禧太后安排李莲英前来天津的真正用意,但也不敢说反对,只好叹一口气,点头答应了。 李鸿章知道对醇亲王和李莲英的前来要表示极度的尊重,又从海军军费中抽出部分银两,送给醇亲王和李莲英各十万两白银,以便回去给慈禧太后奏报实情。李莲英得了银子,不敢运回京城,背着王爷把这笔款留在天津,托人备置砖瓦木料,运回故里,营造自己的李家庄园。 得了银子的李莲英,回到北京以后,把李鸿章操练海军之事在慈禧太后面前说得天花乱坠,并且向慈禧汇报了李鸿章已经答应从海军军费中筹钱给颐和园。慈禧听了很是满意,并对李莲英的才干倍加赞许。 虽然朝中有人对李莲英在天津的一些违制的作为非常不满,而且还上奏折,但由于李莲英在朝中关系网密集,很快就把这件事摆平了,继续自己的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