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和珅全传: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

第41章 伸手不打送礼人

世人对和珅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大贪官,和珅是怎样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聚集起大量财富的呢?他的敛财方法肯定非同凡响。 权和钱向来不分家,有权就为有钱准备了充足的条件,有钱则可以买到权。权钱交易在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十分普遍,有些甚至是政府允许的。乾隆中后期,这种现象更加猖獗,甚至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和珅深谙做官之道,就是一定要在明处给人一种两袖清风的感觉,背地里却做着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不破坏官场的潜规则。这样一来,自己的地位才能牢固而且深得皇帝的信任。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爬到权力的顶峰的,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越来越大的贪污受贿之心。 因为和珅历来受到乾隆的恩宠,引得各级官员纷纷前来拜码头、抱粗腿。所以一到逢年过节,和珅家总是门庭若市,送礼的甚至要排队进入,可见和珅之胆大包天。和珅也来者不拒,吩咐管家呼什图和刘全记好账目,将来好按图索骥,根据送礼轻重授予不同的官衔、给予不同程度的照顾。当然送礼给和珅不一定能获得他的好感,有的甚至连面都见不上,但是不送礼就会被视为官场异类,终身不受其重用。

和珅的官是越做越大,所以送礼的人也越来越多,送的钱财珍宝也是越来越多,可是和珅并不满足。他认为,光靠别人送礼终归是被动收钱,他要主动求财。为此,他打着乾隆的旗号大张旗鼓地聚敛财富,大发横财。 乾隆中后期,乾隆日渐变得好大喜功,而社会矛盾又日渐尖锐,汉民、苗民常常揭竿而起,军事镇压也耗费大量钱财;加上乾隆本人生活越来越腐化,好场面盛大之事,再殷实的国库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很快就告急了。乾隆不管这些,仍要几次南巡,花掉了巨额钱财。不仅如此,乾隆还要粉饰太平,至于钱财的来源,他都靠和珅去张罗。和珅也乐此不疲,正中他的下怀。 和珅向来对治理国家乏善可陈。他没有能力去繁荣经济、发展生产;更没有手段去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以此增加税收充实国库收入。在和珅看来,做这些事情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而且这些具体事务交由下面的人去办就行了,自己的任务就是照顾好皇上,满足皇上的一切要求和喜好。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下属和腰缠万贯的富商。他要求官员和富商向自己进贡,他知道那些地方官员有无数种方法从老百姓手中榨取油水。至于那些富商,本来就是靠着官府才得以以次充好,获得巨大利润,因而也乐得巴结权贵,寻找靠山。

地方上为了给和珅上贡,只有巧立名目,收取农民钱财,既能巴结和珅,也顺便中饱私囊,当然乐此不疲。和珅在这方面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帝、皇后、皇太后以及自己家人的生日等重要节日不必说了,皇帝对他进行嘉赏、边关捷报甚至风调雨顺等等都是收礼冠冕堂皇的理由。从地方官的腰包中收取钱财,地方官上自封疆大吏下至知府知县以及一些捐小官的商人们每年都会向皇上进贡。及至后来,金银钱财已经不能引起和珅的兴趣,于是官员纷纷想出奇招妙策,搜刮奇珍异宝甚至山水庄园献给和珅。和珅就在这样经常推陈出新的送礼现象中陶醉,而且其胃口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和珅甚至连国外使臣的贡品也不放过,连皇宫都没有的东西,和珅家中却琳琅满目。

乾隆经常收到大臣送来的贡品和钱财,心中自然高兴,但也知道下面难免抱怨,为了保持他的圣君形象,所以曾经下旨不要再送礼,但众多官场油条还是通过其他途径照样进贡,乾隆也就不再坚持了。和珅的这种做法使百姓生活更加疾苦,而这种情况乾隆又难以知晓,这就为以后清廷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和珅的敛财手段十分高超,和珅接手内务府没几年,内务府就扭亏为盈了,岁月盈积,反充外府之用。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中写道:乾隆的军旅之费、土木游观,与其不出正供之贫,岁无虑亿万,悉索之和珅,和珅索之督抚,督抚索之州县和珅成了乾隆的财政大臣。 和珅不仅通过以上各种办法中饱私囊,有时更是吃了原告吃被告。如在奉天义州许五德与霍三德打官司,双方同时送钱给和珅,和珅将两家的财物悉数收下,结果双方的事都没办成,最后还是靠自己解决。

给和珅送礼的人很多,但和珅不能一一接待,所以给和珅送礼还得讲技巧。和珅本是文人,加上乾隆喜好文墨,所以和珅也常以文人自居。因此,很多时候送他古玩字画比钱财更令他开心。 官员汪如龙知道他这个喜好,所以时常送些玉如意、黑玉蝴蝶、玉马等古玩奇珍给和珅。为了傍牢和珅这棵大树,他还给和珅送了北宋著名画家赵昌的《写生蛱蝶图》,而且还在图内塞进银两若干,和珅当然对他另眼看待。很快,汪如龙就顶替征瑞做了两淮监政。虽然征瑞也每年向和珅贡献十万两白银,可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汪如龙得宠,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咽。 和珅对送礼者向来来者不拒,所谓伸手不打送礼人,因此也笼络了一大批官员为其卖命跑腿,可谓盛极一时。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