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近代中国史纲上

第39章 第十一章辛亥革命(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

近代中国史纲上 郭廷以 6093 2023-02-05
第一节革命军的大起 一、湖北的军中革命运动 联络会党、侠士、绿林、防营,一向为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及新军成立,争取更力。新军以北洋为大,袁世凯视为禁脔,不容异己插足,革命党人不易渗入。其他各省督抚,不若袁用心之深,需要新的军事人才正急,不得不多方培植罗致,对于留学日本者,不惜从优位置。中央陆军部、军咨府同事延揽,其中属于革命党及倾向革命的颇不乏人。 湖北为仅次于北洋的新军重镇,张之洞选派前往日本习兵的学生颇多【注:一八九八年有二十四人,以后续有派遣】。毕业士官学校的吴禄贞最有才气与革命热忱。一九○三年返鄂,深受张的器重,委以将弁学堂总教习、护军全军教习、武昌普通中学堂会办,因得乘机宣传。一九○四年六月,湖北最早的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成立,继之为一九○六年二月的日知会【注:日知会先已存在,主干多科学补习所旧人】,加入者大都为鄂籍的士兵、学生,次为湘籍。科学补习所准备响应在长沙起事的华兴会未成。日知会与同盟会互通声息,准备响应起于湘赣之交的革命军,亦归失败。约在同时或稍后,其他大小革命团体不下二十余。

张之洞提倡新教育最力,湖北、湖南学堂日增,学生出路发生问题,从军蔚为风尚,有的是为了糊口,有的是为了救国。救国必须革命,革命需要实力,投身营伍,运动军队转为己用,实为最直接而有效的捷径。一九○八年三月,日知会旧人联合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分子,发起湖北军队同盟会,七月,正式成立于武昌。他们认为军官多缺乏冒险精神,因专事招纳士兵,会员约四百余人。为避免官方疑忌,五个月后,改称群治学社。一九一○年四月,长沙饥民暴动,群治学社拟乘机起事,以防范綦严而不果,遭受顿挫。同年八月,重整旗鼓,严密组织,再易名为振武学社,社员二百余人。不久风声外泄,复遭官方压迫,一九一一年一月,三次易名为文学社,以示无政治意义,蒋翊武为社长,汉口《大江报》为言论机关。两个月内,社员至三千人,不仅在湖北新军中的势力突飞猛进,且益为统一。

另一重要团体为一九○七年四月在东京组织的共进会,以共拼死力,有进无退,取回中国,仍为汉人作主为号召,会员十九为同盟会的种族主义者,主急进力行。文学社的社员以来自湖北、湖南者为多,共进会的会员亦以此两省人士为重心,此外为四川、江西、安徽籍。一九○八年,积极向鄂、湘活动,设总机关于汉口、长沙,主之者为鄂人刘公、孙武、湘人焦达峰,交结会党及山泽豪帅。一九一一年初,有感于会党品类不齐,嚣悍不受羁勒,发难易,而成功难,新军文化程度较高,对于革命主义认识较为正确,训练、纪律、实力均非会党所及,遂改向新军活动,会员达二千人。共进会的领导人,有的曾参加过湖北各革命组织,有的与文学社社员相识,彼此目的相同,照理似应携手,但互相竞争仍所不免。

一九○六至一九一一年,革命党举兵十一次,起于长江流域的三次,即湘、赣之交的醴陵、浏阳、萍乡之役及两次安徽安庆之役,其余六次起于广东,一次起于广西边境,一次起于云南边境。一九一○年二月,广州新军举事失败,同盟会的湘、鄂领袖,主张今后应力事北图,不应专力广东,邀约十一省分会会长集议。宋教仁谓上策为中央革命,联络北方军队,以东三省为后援,一举而占有北京,然后号令全国。中策为在长江各省同时大举,设立政府,然后北伐。下策为据有边地,然后徐图进取。结果采取中策,因为革命党在长江流域有相当基础。湖北居中国之中,宜先倡义,由湖南、四川响应,以固上游,为湖北后援;再由山西、陕西继起,断京汉路,阻清军南北交通;长江下游并举,控制长江,封闭海口,使敌方军舰孤立。他建议同盟会组织中部总部,作为统筹机关。后来的发展大致一如他之所说。十月,宋与于右任在上海发刊《民立报》,对于长江各省的革命宣传,收效甚伟。

一九一一年,同盟会准备再于广州发难,俟得手后分道进向长江。命鄂人居正、湘人谭人凤前往布置,湖北革命党至为兴奋。是年五月,得知广州起义复告失败,共进会不为稍馁,照旧进行,计划联合文学社,以武昌方面为主力,由湖南响应。文学社在新军中的势力大于共进会,自视不免颇高,原则上虽允与共同行动,惟未定具体方案。同盟会亦以广州失败,益认长江革命的重要。七月,宋教仁、谭人凤及浙江陈其美领导的同盟会中部总部在上海正式成立,决定于武昌发动,与共进会、文学社的经营相配合。同时发布宣言,指出过去革命党之不能战胜满清,由于有共同之宗旨,而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而无切实之组织。所以屡起屡蹶。此后须听命总部,不轻易一发,培元气,养实力,同心同德,共造时机。

争路问题初起,宋教仁在《民立报》猛烈攻击清政府假国有政策之名,以图中央集权,暗中渔利,不惜举湘、鄂路权付与外人,使为东三省之续,湘、鄂人必须自救。四川风潮扩大,宋又勖勉川人,勿规规于消极的争路,应积极的为全国人民请命,将专制恶毒一扫而尽。湘、鄂、粤人当同声相应,翻然而起。八月,同盟会中部总部命文学社与共进会实行联合。黄兴先已请孙中山早筹巨款,以谋响应川人。及知湖北运动新军已有成效,弦满待发,乘路潮汹涌,倚为主动,确有把握。一旦占领汉阳,兵工厂既归我有,则弹药不虞缺乏,武力自足与北部之兵力敌,长江下游驰檄可定。今既有此实力,则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皖、陕、蜀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势可不难一举而定。急宜乘此机会,猛力精进,较之在粤发难者,事半功倍。在革命党看来,武汉举事的有利条件具备,主要是从军事上着眼。

二、武昌新军起义 湖北新军有第八镇及第二十一混成协,约共一万七千人,加入文学社、共进会及已有联络的约六千人。一九一一年八、九月之间,为镇压四川争路风潮,新军被调入川,及分防宜昌、襄阳、岳州的近九千人,留守武汉的约八千人,其中约有半数与革命党保持关系,就比例上说,情势反于革命党有利。时全川有如鼎沸,武汉人心惶惶,风声鹤唳,盛传八月十五(西历十月六日)杀鞑子。革命党盱衡全局,湖北举事不宜再待。九月十六日,文学社、共进会集议,实行合作,派人赴香港、上海邀黄兴、宋教仁、谭人凤来鄂主持,推文学社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刘公、孙武分任军政府总理、参谋长。二十二日,武昌一度兵变。二十四日,城外炮兵暴动,谣言愈炽,外国教士谓不久将有更大事故。同一天,革命党决定于十月六日发动。北京密令湖广总督瑞澂防范【注:瑞澂为鸦片战争时琦善之孙】,瑞澂亦得相同报告,下令戒严,兵舰游弋江面,新军弹药被收,革命党不克如期行事。

十月九日共进会首要在汉口俄国租界装制炸弹,失慎爆炸,机关被俄国巡捕破获,名册、文告、旗帜、印信悉被搜去。蒋翊武即日在武昌发布命令,定于夜十二时起义。同日,武昌文学社亦被破获,捕去三十余人,内中三人于次日遇害【注:三人为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列名文学社、共进会的新军士兵人人自危,不得不死中求生。当晚七时,第八镇工程营在武昌城内发难【注:首先开枪者为熊秉坤】,先夺军械库,再迎炮兵入城,进攻总督衙门,参加者约二千人。瑞澂及第八镇统制张彪相继逃亡,一夜之间,武昌全城为革命军占领。时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即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八月十九日。 革命党机关连遭破获,领导人星散,参加起义的资望不足,成了群龙无首的局面,不得不另推戴一有资历的湖北人出面主持。初属意于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但他素与革命无涉,汤亦自称不谙军事,应于军人中择一为众所信仰者出任,方可抗拒南来清兵,易得他省响应。于是强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一八六四至一九二八)为鄂军都督。黎出身天津水师学堂,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其后追随张之洞,改入陆军,去日本考察过三次。他虽非革命党人,但有其地位,复得军心,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十一日,黎元洪以鄂军都督府的名义,昭告此次起义,为对满清的民族革命,以期永建共和政体。汤化龙联合各界,以湖北咨议局、教育会、武昌商会的名义,呼吁各省奋起。两天之内,光复汉阳、汉口,形势大为稳固。

十月十二日,革命军扩编为步兵四协(旋增至八协),另有马、炮、工程辎重兵,省库有现金四百余万元,财政颇称充裕。同日,对外声明,以往条约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担承,各国人民财产与既得权利,一律保护,毫无排外之意。十月十七日,鄂军都督府组织法与鄂州约法分别公布,以都督府为军政府,孙武长军务,当权的多为革命党人,汤化龙长政事,所用多为与立宪派有渊源的士绅。鄂州约法,规定人民自由权利与义务,行政、立法、司法分立,可视为民国宪法的先声。 十月十六日,汉口革命军进攻,十月十八日,各国总领事布告中立。革命军虽无指挥,亦各自奋力突进,汉族同胞徒手助战,毁拆铁路者,指不胜屈,甚至有妇孺亲送面包茶水入阵。十九日,败南来清军。黎元洪始知时机大有可为,乃誓师宣言,矢志恢复汉土。

三、十四省独立 武昌革命是由新军先发,咨议局附从,继起各省,大致相同。新军所恃的是实力,咨议局凭借的是政治社会声望。咨议局议员一向多属立宪派,张謇领导的一支较为温和,梁启超领导的一支较为急进,声势较张謇为大。张謇与袁世凯为近,希望他东山再出,同时和皇族载泽通声气。梁与载涛为近,希望开放党禁,由梁或康有为执政,为载泽及隆裕太后所压制。三次国会请愿不成,横受摧残,梁派遂萌推翻现政府之念,相继与革命党合作。 湖北、湖南的革命运动是不可分的。策动武昌起义的革命党人不少为湘籍。十月二十二日,焦达峰与陈作新在长沙实行响应,驱逐湖南巡抚,分任正、副都督,咨议局议长谭延闿(一八八○至一九三○)为参议院院长。焦、陈少年气盛,为士绅所不满,谭冲和中正,久负时誉。十月三十一日,长沙兵变,焦、陈遇害。谭出任都督,与各方均称相得,湘局渐趋稳定,武汉无后顾忧。

与湖南同日起义的为陕西,参加者有新军,有陆军学生,有会党,有咨议局副议长,都督为新军管带张凤翙。驻防旗人抵抗两日,将军以下数千人被杀。 江西九江于十月二十四日起事,新军标统马毓宝为都督,长江交通被阻。三十一日,南昌咨议局绅商及学界亦宣布独立。巡抚出走,都督初为新军协统吴介璋,巡防营、会党不服,一再易人,最后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历任军职的革命党人李烈钧所得。 山西太原于十月二十九日起事,巡抚被杀,咨议局推标统阎锡山(一八八三至一九六○)为都督,亦为士官学校毕业的革命党人。十二月,清军攻入山西,阎北走绥远,翌年重返太原,自是统治山西达三十余年。 十月二十七日,云南腾越独立,三十日昆明省城继起,领导人为新军协统湘人蔡锷(一八八二至一九一六)、标统罗佩金、前讲武学堂总办李根源,云贵总督出走。蔡任都督,罗任军政部长,李任参议院院长。蔡曾受业于梁启超,但与革命党颇近,罗、李隶同盟会,三人为日本士官学校同学。 贵州于十一月四日独立,领导者为籍隶同盟会的自治学社社长张百麟,宪政预备会亦预闻其事。咨议局推新军教练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杨荩臣为都督,张百麟及宪政预备会首领为枢密院正副院长。立宪派与革命派水火,哥老会尤为嚣张。蔡锷派唐继尧率滇军前来,夺得了都督。据云,梁启超曾命蔡锷进取四川、贵州,蔡亦欲使滇军向外发展,以安定内部。 江苏的响应以上海为早,事在十一月三日。领导人为留学日本的革命党人陈其美。革命军有了上海,也有了饷源军火。同月五日,江苏巡抚程德全从立宪派之请,在苏州独立。他是第一个参加革命的满清疆吏,张謇实有促成之力,目的在牵制革命党。接踵而起的为镇江等处,而以南京的关系为大。十一月八日,南京城外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举事,攻城不下,东退镇江。得江、浙联军的协助,二次进攻,经过八天战斗,击败了江南提督张勋,十二月二日占领南京,长江以南遂无清军踪迹。时汉阳不守,武昌危殆,南京胜利使革命军声威重振,沪军都督陈其美的策划支援,为功最多。 浙江咨议局议长为立宪派,副议长为革命党,原拟以和平手段促成独立,巡抚与驻防将军迟疑不决。十一月五日,新军占领杭州,推立宪派的汤寿潜为都督,革命党人任总司令及政事部长。 广西响应始于柳州,巡抚沈秉堃及咨议局因新军迫胁,十一月七日,宣布独立,沉为都督,布政使王芝祥副之。甫二日,巡防营兵变,沉、王以北伐为名离开桂林,都督为广西提督陆荣廷所得,从此据有广西十年。 安徽的响应始于寿州。咨议局拟防行江苏之例,使政权转移。议尚未定,安庆新军已准备行动,乃于十一月八日宣布独立。为了争夺都督,扰攘月余,后归于留学日本的革命党人孙毓筠。 武昌起事时,广州戒备至严,革命党人活动亦力。十月二十四日,广州将军凤山遇炸而死,咨议局及士绅商议自保,两广总督张鸣岐先允而后悔,省城附近革命军纷起,水师提督李准通款于革命党。十一月九日,咨议局及各社团议决独立,举胡汉民为都督。 福建立宪派与革命党颇称融洽。十一月初,盛传福州驻防旗军将攻击新军,咨议局决定独立,新军协统许崇智发难,闽浙总督自尽,福州将军被杀。十一月十日,全城大定,新军统制孙道仁任都督,革命党人任政务院长,立宪派的咨议局议长任民政部长。 山东巡抚因济南各界联合会及新军要求,十一月十三日宣布独立。时袁世凯已重握北京政权,山东新军属于北洋系,态度转变,独立取消,为时仅十二日,惟革命军仍据有烟台。 辛亥革命实际是起于四川,九月八日,革命党、哥老会的同志军,进攻成都时,即可算是爆发。湖北、湖南、陕西、云南、贵州独立,四川已是四面楚歌。十一月二十二日,重庆独立,川汉铁路督办端方为所统湖北新军杀于资州。总督赵尔丰知不可为,释放了为争路问题被拘的咨议局议长蒲殿俊、罗纶等,双方成立协议,蒲任都督。十一月二十七日,成都宣布独立,准军士自由十天,军纪荡然。十二月八日,巡防营哗变,蒲殿俊去职,陆军小学总办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尹昌衡继任总督,革命党当权,立宪派失势,但情况并不曾好转【注:十一月二十二日,尹昌衡杀赵尔丰。一九一二年三月,重庆军政府并入成都,都督仍为尹昌衡】。 除以上各省外,十月,奉天咨议局与新军谋独立,为总督赵尔巽及起自草泽的巡防营前路统领张作霖(一八七五至一九二八)压制。十一月,改设国民保安会,赵尔巽任会长,仍拥护清廷,革命党虽续在各地起事,而影响不大。吉林、黑龙江亦仿照奉天之例,各设保安会。十二月,河南革命党人策动豫西绿林举事,开封学界准备响应而未成。翌年一月,直隶滦州部分新军独立。为时仅八日。同月,新疆伊犁新军独立。 长江下游为清军与革命军的主要角逐场,海军举足轻重。清军集中长江的舰队由海军提督萨镇冰统率,黎元洪与萨是师生,汤化龙与海军参谋汤芗铭是昆仲,分劝他们反正。海军官兵知识较高,同情革命者不少。十一月中旬,各舰自武昌下驶九江,归附革命军。停泊上海、镇江的海军船艇则已先期输诚,清军无法飞渡而南。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