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上

第131章 四、基本教育

所谓基本教育指每一士兵之基本需要,例如体格之锻炼、精神军纪之陶冶、基本武器之使用、武器之爱护与保管、常识之讲受等均包括在内。 1、体格之锻练在第二次大战初期,德军横扫全欧,攻势凌厉,所向无敌,盖德军身体精壮,于长途行军后仍能执行战鬪任务,在取得攻势后,仍不失时机,立刻追击,不怕疲劳,能耐艰苦。一般人传说,德军有维他命丸可吃,始可致此;德军纵有药丸可吃,但若以为以此即可改变体力,无异神话之谈。一切耐劳任苦,皆由基本锻练中产生。当德国重整武备之际,各国驻德武官前往参观德军平时演习,常见德军步行来回宿营地,以为浪费时间,殊不知德军行军力之强,即得自此平时之锻练。 战争机械化,不但未减少徒步之功用,相反体力之要求更为迫切。例如:步兵重火器在接敌运动,遂行射击时,仍须人力搬运,其他诸如弹药之补充,机枪、火炮之搬运,在在皆须人力,若体力不行,即不能达成此任务,故于体操行军之教育,宜特别注重。英国之新兵训练,据云经十六周后,可使每一新兵平均胸围增加一.五吋,体重增加十四磅,足见邓扣尔克撤退之成功,并非偶然。一九四○年五月底,英国远征军自邓扣尔克撤退,而在弗兰德斯之英军遭德国装甲部队突破,陷于孤立,致与后方交通线之保持异常迫切,当时英国后方已无兵力可转用,不得已将新兵临时编组一营,开至前线维持此一交通线,新兵只凭基本武器,仅赖平时锻练之体力,竟能圆满达成任务。

2、精神与军纪在中央所颁布之步兵操典纲领第三条有云:军纪者,军队之命脉也。军队必须有严肃之军纪,然后精神之团结力得以巩固,战鬪力之持久性得以确保。因战时各部队之任务不同,其境遇亦各有别,上自将帅,下至士兵,犹能脉络一贯,万众一心,从一定之方针,取一致之行动者,厥为军纪是赖。吾人读此,当可明白精神纪律关系战力之密切。以苏联为例,当其进兵芬兰,攻击赫尔辛基时,红军因系工人出身,纪律与服从均差,动作亦随便,故久未攻下,终于英法出而干涉,苏联撒兵。其后,红军统帅由提摩盛科接任,他修改律令,强调阶级服从,违者严办,一向军纪松弛之红军,自此整肃一新。当二次大战期间,德军进攻苏联,于列宁格勒为红军所败。此次胜仗,或归功于红军士气,或归功于战略,殊不知红军之纪律亦为不可抹杀之因素。

当物质愈乏,战况愈惨之际,精神之要素愈形重要。例如:于炽烈之火网下,在坚固筑城之前,以二、三十个携带步枪之步兵与携带炸药之士兵,攻占敌人堡垒,若无旺盛之精神与严肃之纪律,则此种攻击绝不能成功。 由此可知,部队若缺乏精神与军纪,即使有再好之将领与战术,亦属枉然。 3、基本武器之使用中国旧社会,以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形容有本事之好汉。到了现代,武艺何止十八件,较之从前,不知增加几十百倍,武器种类繁多,构造又如是复杂,若欲件件皆能,实不可能,故有兵种之分,专门之别。 欧战初爆发时,步枪兵不见得能使用机枪,其后阵地战发生,攻防之双方皆须使用机枪,机枪遂成为每一士兵必须熟用之基本武器,后来,战争范围扩大,由平面而立体,故高射炮、战防炮均列为基本武器之一。

吾人欲教育一现代士兵,担当现代战鬪任务,则以上所说之几种基本武器,必须能够使用。此外,如手枪、燃烧瓶等武器之使用,每一士兵亦应熟练。至于其他各种作业,如敷设地雷、伪装等,均列为每一士兵必备之战鬪技术,皆应成为基本教育之一部份。 4、武器之爱护与保管无论生产如何发达,战场补给如何方便,武器终归军人之生命,军队愈机械化,武器愈须爱护。在生产力强、武器供应不虞匮乏之国家,对武器尚且如此注意,何况生产落后之我国?武器之保管与检查,在军中列为最重要课题之一,尤须各级干部一致爱护。对于军械检查条例,我们早有公布武器之爱护与保管,典范亦早有规定,旨在养成全军上下自动爱护之精神。 5、常识之讲授在全面总体战之今日,许多以前认为系军人独有之特殊技能,现已成为每一民众应具备之知识。例如:如何逃避空袭,如何伪装,如何防护毒气与原子弹,凡此种种每一民众皆应知晓。对敌空降部队如何预防监视,非仅是军队之责,亦为民众之责.国防工事之构筑,亦非民力莫办,如此则筑城学原则亦成应具之常识。敌后活动,需要民众如何协助,如此则谍报勤务之若干要领亦成为普遍常识。在列强最近典范令中,亦将常识列为统率要素之一,可见常识之重要性。

以上五项,皆为基本教育之主要科目,应付战争需要之最低限度要求,在教育上,必先打好基础,然后于战场上始可运用自如,始可争取胜利。 (以上第五十三次访问,五十三年九月十六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