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武侠小说 大唐游侠传

第4章 第四回敢笑荆轲非好汉好呼南八是男儿

大唐游侠传 梁羽生 14684 2023-02-05
三天之后,在长安明凤门旁边的一家酒楼上,来了两个生面客人。 明凤门是唐朝皇宫的第一道大门,这座酒楼的位置在皇宫旁边,它的顾客也都是些不寻常的人物。其中有早朝归来的文武官员,因为住处距离皇宫较远,来不及回家,便到这里吃中饭的。也有些官中的宿卫,散值(即下班)之后,和同伴到这儿喝酒的,所以别的酒家晚上热闹,而这家酒家却是上午的生意最好,而顾客之中,十之八九也都是相熟的客人。 但今天来的这两个客人。却是第一次到这豪华的酒肆,座中无人相识。这两个人,一人年约四十开外,器宇轩昂,披裘佩剑,似乎是个豪客,和他同来的则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打扮得也像个贵家子弟,但双眸炯炯,精光闪烁,令人一看,就知他是个精明能干的少年,远非那些徒靠祖先遗荫的绣花枕头可比。

酒楼上的客人虽然觉得这两个生客有点特别,但这家酒楼在长安名气很大,不时有外地豪客慕名而来,或者到此求官谋事的,所以大家虽然觉得有点特别。却也不以为意。 这两个人正是段珪璋与铁摩勒。原来段珪璋到了长安之后,即借宿在一处相熟的僧舍中,寺院的主持名唤怀仁,是个高僧,段珪璋的祖父在世的时候,曾经是这个寺院的大施主,怀仁和段珪璋亦是方外知交,所以段珪璋选择了这间寺院作为藏身之所。但段珪璋虽然有了栖身之地,却无法知悉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所在,后来他打听到有这么一家酒楼,心想安禄山既是常常进宫。这家酒楼的顾客,不乏和宫廷有关系的,因此便携了铁摩勒前来饮酒,希望能探听到一些消息。为了适合这家酒楼的顾客身份,他把所带的银子都换了华贵的衣裳。

这时是近午的时分,正是酒楼上的热闹辰光,靠窗的一张桌子,有几个官儿围着轰饮,其中却有一个中年书生,只是一袭布衣,箕踞案头,顾盼自如,豪气迫人!那几个官儿,却反如众星供月似的,对他甚为恭敬! 段珪璋心中一凛,想道:这人相貌清奇,气概不凡,端的是平生罕见,不知究竟是什么人物?这几个官儿,也迥非凡俗,想不到官场之下竟有这班人物! 段珪璋正在注视那布衣书生,忽见那书生的眼光也向着他射来,蓦地击桌赞道:好剑,好剑!段珪璋吃了一惊,心道:这书生倒是个识货之人,我的剑还未出鞘,他已经知道这是把宝剑了!那书生向他招手道:来,来,来!金樽有酒应同醉,结客何须问姓名!你过来饮酒,宝剑借我一观。 饶是段珪璋走遍江湖,也从未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突然向他借宝剑观赏,这在江湖上是大大犯忌之事,可是那书生豪气迫人,似乎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令段珪璋为之倾倒,顿时间也不禁豪情勃发,忘了所应有的顾虑,应声便站了起来,走过去道:得蒙先生邀饮,何幸如之,只怕这把剑尚不是当名剑之名,有污先生尊目!

段珪璋这把剑乃是他祖父当年跟大将军李靖西征之时,李靖赐给他祖父的家传宝剑,剑一出鞘,光芒四射,那书生弹剑笑道:虽非干将莫邪,也算是人间神品了。你从那里来?段珪璋含糊应道:我从幽州来。那书生道:路很远啊!路途险阻,想来你若不是仗着这把宝剑,也难以走到长安了。哈,哈,我拂拭此剑,倒想起少年游侠的往事来了。旁边一个官儿笑道:学士豪情,至今未减。那书生大笑道:现在是靠着皇帝混酒食,那还有什么豪情啊? 蓦然站了起来,手弹宝剑,朗声吟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吟声未毕,忽地有一个蟒袍玉带的大官从酒客丛中挤出来,走到眼前问道:这位先生,敢情是,敢情是 和书生同桌的一个年老官员叫道:啊,你不是吴司马吗?李学士,这位是湖州司马吴筠吴大人,也是咱们同道中人。

段珪璋正在惊疑不定,不知这书生是何等人物。只听得那书生哈哈大笑,随口吟诗,答那湖州司马道: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吴筠笑道:我猜得不错,原来果然是青莲居士。闻名久矣,何幸今日得遇! 段珪璋又惊又喜,原来他所遇的这位书生,正是他和史逸如素来倾慕的大诗人李白。 原来这位名闻天下的大诗人,不但诗做得好,而且他通晓剑术,他嗜酒耽诗,轻财狂侠,自号青莲居士,别人见他有飘然出世之表,又称之为李谪仙,他少年之时,慕游侠豪风,也曾仗剑遨游四方,登峨眉,上太行,游云梦看尽天下名山大川,尝遍天下美酒。到了长安之后,得秘书少监贺知章的推荐和赞扬,各方重视,渐渐名传帝阙,连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大名。这位皇帝(唐玄宗)正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少有的风雅人物,通晓音乐,也懂得欣赏诗词,他爱慕李白的才华,所以对他特别破例优待,召为翰林学士,并时常邀他入宫赏花、听乐、饮酒、赋诗,但李白不爱富贵,仍然以市衣自豪,谈笑傲公卿,结交多侠士,所以他见段珪璋相貌不凡腰悬宝剑,便脱略形骸,不拘小节邀他同饮。

段珪璋又是欢喜又是伤心,心中想道:要是史大哥在此得与他所倾慕的青莲居士斗酒论情不知该有多高兴呢! 李白哈哈大笑,将宝剑交还段珪璋,说道:我今日得赏宝剑,结新知,如此乐事,岂可不醉!左手携了湖州司马吴筠,右手携了段珪璋,拥入席中,立即开怀痛饮,一连饮了几大盅,忽听得啪的一声,他将鞋子除了下来,一甩头,又把帽摔到地上,摇摇晃晃的说道:啊,醉了,醉了,当真醉了!科头跣足,伏在桌上,果然呼呼噜噜的打起鼾来。 同桌的一个官儿惊道:青莲学士当真醉了。要是皇上召他做诗,这却如何是好。另一位道:未必有这样巧的吧?刚才与吴筠打招呼的那个老者笑道:你们也太小觑他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喝醉了他的诗更做得好!

那官儿道:李白斗酒诗百篇,妙,妙,这一句本身就是一句好诗。同桌的一个少年笑道:你知道这句诗是谁做的?是老杜前几天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送给青莲学士,饮中八仙有贺老大人,还有这位张兄那老者笑说道:也有你呢,你忘记说自己了。那少年笑道:我是陪衬的。歇了一歇,又笑道:老杜写青莲学士那几句,真好像是看到他今日这个模样似的。吴筠问道:那几句怎么说?那少年朗吟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要是皇帝今日果然召他,那就越发对景了! 段珪璋这时才和那几个人互通名姓,原来那个老者便是为李白在长安揄扬最力的秘书少监贺知章,他本人也是个著名的诗人;那美少年名叫崔宗之,姓张的那个则是以草书名闻天下的张旭,其他几个也是长安城中颇有名气的人,段珪璋也胡乱捏个假名说了。

湖州司马吴筠如笑道:饮中八仙除了李学士、贺老大人、张兄、崔兄之外,不知还有几位。杜甫的那首诗你可记得全了么? 崔宗之道:难得今日有此盛会,张兄就烦你大笔一挥,我把这手饮中八仙歌念给你听,你写一副草书送给吴司马,就当是咱们和他见面的礼物如何?吴筠大喜道:张兄乃是当今草圣,老杜号称诗圣,以草圣写诗圣咏诗仙的名诗,直乃相得益彰,这样的礼物,更是珍同拱璧! 张旭道:只怕醉了写不好,教司马见笑。崔宗之笑道:你写草书也像李学士写诗一样,越醉了越好,何必客气。 贺知章叫店家取了纸笔来,就在旁边一张空桌上铺好了纸,张旭选了一枝大号的狼毫笔,蘸满了墨,崔宗之念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路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崔宗之念完大家便哄笑一场,贺知章道:真是把咱们的醉态写得淋漓尽致!张旭大笔挥舞,墨汁飞溅,写完了这首诗,他的面上,东黑一块,西黑一块,连胡须上也溅满了墨,旁边的人,衣裳上也是点点斑斑的墨迹,张旭哈哈大笑,摔笔笑道:你们是醉态可掬,我却是丑态毕露了! 贺知章道:可惜你不早些来长安,听说湖州乌程酒极佳,你就是为了乌程酒才去就湖州司马之职的,要是你在长安,老杜就应该写饮中九仙了。嗯,我忘了问你,你不在湖州任内,却上京来干什么? 吴筠道:我是奉召进京述职的,来了五天,却尚未蒙皇上召见。贺知章面有诧色,道:皇上极少顾问政事,却怎的会突然召你进京述职?沉吟半晌,忽地问道:你可见过杨国忠没有?吴筠道:没有。贺知章道:你赶快各备办一份名贵的礼物送他。崔宗之笑道:若是急切之间备办不来礼物,送金子更妙。我们这位宝贝相爷一见了黄澄澄的金子,就容易说话了。

吴筠大笑道:我为官数载,两袖清风,那来的金子?再说,我若有钱,自己不买酒吃么?为什么要送礼给杨国忠? 贺知章道:司马有所不知,自杨国忠专权之后,卖官鬻爵,无所不为,州郡长官,若不是他的人,便陆续撤换。依我看来,召你入京述职,只怕是他的主意。他正在等着你送礼呢,谁知你却这样不懂人情世故。笑了一笑,继续道:要是你宦囊不便,咱们几位酒友给你凑一些如何?他大约因为你政声颇好,所以迟迟不敢换你,只是召你述职,想等你找上门来。你稍为给他一点好处,卖他一点面子,大约也就可以无事了。 吴筠愤然说道:小弟宁可丢了这项乌纱,也决不巴结权贵,送礼之事,再也休提。 贺知章道:吴兄廉洁自持,当然是好,可是你就不想想,要是湖州司马,换了一个贪鄙之人,岂不是苦了湖州百姓?我们不是劝你巴结杨国忠,而是想为湖州留一个好官。唉,现在天下的好官太少了,能留得一个就是一个。

崔宗之道:要是吴兄不肯送礼,还有一法,可以找李仆射给你讲讲情。他也是咱们酒友之一,杜甫饮中八仙歌所说的那位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避称贤。就是说他。李仆射虽然豪奢,人却还是正直的。 吴筠叹口气道:贺老大人劝我以湖州百姓为重。此心可感,只是如此官场,实在已令我心灰意冷,再说,纵使花钱打点,我却不是个同流合污之人,这个官又能做到几时?诸兄盛情心领,这项乌纱,能不能保,听天由命吧。 贺知章等还想再劝,忽听得楼梯声响,跑堂的弯腰曲背,道:伺候令狐大人,令狐都尉,今天你老来得迟了。 吴筠问道:什么官儿,这样威风。贺知章笑道:大约是羽林军(即御林军)的军官专职护卫圣上的,你别瞧他们的品级不及咱们,可比咱们阔气得多呢。这班侍卫老爷多是这家酒楼的常客,堂倌当然要巴结他们。一个官儿道:官中的都尉来了。不知是不是皇上要召李学士入宫? 说话之间,只见三个军官走上楼来,当前的一个穿着羽林军的服饰。十分神气,后面两个军官,身披驼绒军装,腰围金带,脚踏蛮靴(一种长统的马靴),看这装束,便知是边军的高级将领。 那羽林军军官道:我给你们带来两位贵客,这位是田将军,这位是薛将军,快给我们找一副雅座。堂倌连连的应诺。赶忙去收拾一副临窗的座头。 跟在令狐都尉后面那个身体有点发胖的军官,用眼光一瞥,见李白伏在桌上呼呼噜噜的打鼾,鞋子帽子都给扔在一边,远远就闻得到他那股酒气,还有一个张旭,须子上墨汁淋漓,兀自在那里手舞足蹈,要和别人斗酒,那军官皱起眉头,道:人家都说这是长安最有名气的一家酒楼,却怎么容得这些穷酸在这里撒野。令狐都尉不待他的话说完,急忙拉着了他,在他耳边低声说道:打瞌睡的那个人正是皇上所宠爱的李青莲李学士。那个军官吓了一跳,连忙禁声,脸色尴尬之极,偷偷的朝李白张旭那两张桌子望去,见那些人闹酒的闹酒,谈天的谈天,似乎并没有听到他的话,这才放心。 这时段珪璋已回到了他原来的座头。铁摩勒低声说道:这两人就是安禄山手下的田承嗣和薛嵩。段珪璋道:沉住了气,不可闹出来。 酒楼上有三张桌子,坐着的都是宫中的侍卫和羽林军军官,见了令狐都尉,纷纷起来招呼,那令狐都尉哈哈笑道:我给你们介绍两位好朋友,平卢军的田将军和薛将军,他们两位是安节度使的左右手。在各路节度使中安禄山兵权最大,又是杨贵妃的干儿子,那些侍卫们和军官们对田薛二人纷纷趋奉。 段珪璋听他们的言语,知道那个令狐都尉名叫令狐达,在这群军官中似乎职位最高,那些人对他都很恭敬。他们则是护送安禄山入宫的,安禄山给杨贵妃留下了,要他们到晚上才去接他。 段珪璋心想:这酒楼正对着明凤门,我今晚再来,在此守候,等这两家伙接安禄山回去之时,我暗地里跟踪便是。 铁摩勒那日在马蹄下救人,田薛二人虽然在安禄山的左右,但铁摩勒那日是个乡下少年,现在却打扮成贵家子弟的模样,田薛二人那里认得出来?何况他们的眼光都被李白的醉态吸引住了,更没有注意他们。 不过段珪璋却不敢大意,生怕给他们窥出行藏,已然得到了安禄山的消息,便想离开酒楼。 正待叫堂倌过来结帐,酒楼上又来了一个客人,一进来就大声问道:李学士可是在此喝酒么? 这人也是个武官装束,但与田薛二人却大大不同,他着的是一身粗布军装,严冬时分,仍然穿着草鞋,但他腰挂长刀,刀鞘却是名贵的犀牛角做的,样式古拙,刀鞘上还缠有铁丝,要不是他挂着这把名贵的宝刀,那就完全像一个穷大兵了。 段珪璋抬起头来,打量了这人一眼,不觉暗暗吃惊,这军官约有三十岁左右,双目炯炯有神,虬须如戟,满面风尘之极,却掩盖不住他的侠气雄风,段珪璋蓦然想起了一个人来,但却不敢断定是不是他。 令狐达喝道:你这厮是什么人?李学士是你随便见得的么? 那军官冷笑道:我找李学士关你什么?要你出来多事? 薛嵩道:你大呼小叫好没规矩,李学士正在好睡,你胆敢吵醒他么?看你这粗野的样子,李学士就不会交你这样的朋友!薛嵩刚才认不得李白,出言无状,甚感难为情,正好趁这个机会,一来为令狐达助威,二来讨好和李白同来饮酒的那班官儿,心中想道:这回大约不至于看错人了吧,看来这厮最多不过是个边军的小军官,谅他怎能识得了李白。 薛嵩拦着了去路,那军官大怒道:你狗眼看人!平掌一推,薛嵩冷笑道:你要打架么?立即施展擒拿手法来扣他的脉门,想把他一下拿着,反扭过来,在众军官面前,博个哈哈一笑。那知他没有抓着人家,却反而给那个军官一掌推开,跄跄踉踉的几乎跌倒! 令狐达大吃一惊,要知薛嵩是个有名的青州剑客,以剑术、暗器与擒拿手称为三绝,而今他竟然一交手就吃了对方的亏,而且还令令狐达也看不出那个军官是怎样闪开薛嵩的擒拿手的。 薛嵩大怒,便想拔出剑来,贺知章上前调解道:李学士结交遍天下,薛将军敬爱李学士之情可感,这位那军官道:我姓南,东南西北的南。贺知章续道:这位南兄既然是李学士的相知,对薛将军的阻拦也不应见怪,李学士当真是多喝了几杯,现在已睡着了。贺知章这番话说得婉转之极,薛嵩又知道他是个大官,只好忍住了气,不敢发作。 那姓南的军官游目四顾,问道:那位伏在桌上打瞌睡的人就是李学士吗? 贺知章诧道:不错,就是李学士。薛嵩已冷笑道:闹了半天,原来你是并不认识李学士的呀! 那姓南的道:我几时说过了我认识他,我不想谬托知己。 贺知章道:然则阁下找他何事?那姓南的道:我不敢谬托知己,可是另有一位是李学士知己的人,托我捎一封信给他。 贺知章道:是那一位?心想:李白的知己朋友,说出来大约我即算不认识也总会听过名字。那姓南的道:是一位姓郭的朋友,这封信我得亲自交给学士,不便转托他人。看情形是不愿说出这姓郭的名字。 贺知章心想道:我可未曾听李白提过有姓郭的好朋友啊。但他老于世故,别人不愿说,他也不便再问,当下说道:李学士这觉不知要睡多少时候,可要我唤醒他么? 那姓南的军官道:不必,不必。我也就在这里喝酒等他醒来好了!高声叫道:打五斤好酒,切三斤牛肉来! 薛嵩歪着眼睛,洋洋得意的说道:如何,我这双眼看人还看得准吧?言下之意,即是说:你看,我说李学士不会有这样的朋友,没有错吧?那姓南的大盅大盅的喝酒,不理会他。薛嵩又笑道:这是长安最出名的一家酒楼,哈哈,却想不到有人把他当作路边酒肆了。这是嘲笑那姓南的只知道叫路边酒肆所常卖的东西,这酒楼上有多少美味的菜式他不叫,却只叫白酒和切牛肉。 那姓南的把酒盅重重一顿,大声说道:我吃什么东西,也要你管么? 那酒盅是青铜做的,被他重重一顿,只听得当的一声,酒盅陷入桌内,与桌面相平,四座皆惊,薛嵩亦自有点气馁,但又不愿当众失了面子,退了一步,说道:你真发横。这里不是打架的处所,有本事的,你敢与我约个地方比剑么?口气已经软了许多。那姓南的军官冷笑道:随你划出道儿,我一准奉陪便是。待我见过李学士之后,立刻便可赴约。 段珪璋见了这人的身手,心里想道:这一定是他了,想不到在此地相遇。但酒楼上人多口杂,他虽然认出了这个人,却也只得暂时忍耐,不敢立即去招呼。 田承嗣与薛嵩同来,薛嵩与那姓南的发生争斗,田承嗣却躲在一边,噤若寒蝉,段珪璋暗里留意,只见他的面色铁青,眼神注定那个姓南的军官,屡次手按刀柄,却始终不敢站出来,段珪璋暗暗奇怪,心道:田承嗣和这个姓南的一定有什么过节,看来只怕好戏在后头。 薛嵩心道:你手上功夫虽然了得。比剑我未必会输给你。正要与那姓南的订约,贺知章等人也正要出来调解,就在这乱哄哄之际,忽听得当、当、当三下锣声,有人高声报导:圣旨到! 酒楼上肃静无哗声,有品级的官儿都站了起来,避过两边,酒店的主人急忙上前迎接道:迎中使大人,不知圣旨宣召那位大人。这样的事情在这酒楼上已发生过几次,主人也知道定然是宣召李白,但仍然不能不有此一问。 唐朝的太监奉旨出差的尊称中使,但这次率领几个小太监出来找寻李白的人,本身却不是个太监,而是二个乐工,名叫李龟年,虽是乐工,但甚得皇上宠爱,授为掌乐御奉,身份不比寻常,贺知章等人都认得他。 李龟年上前高声说道:奉圣旨立宣李学士至沉香亭见驾。他背后一个小太监,手捧冠袍、玉带和象笏,便来找寻李白。 李龟年笑道:李学士果然又喝醉了。皇上立即便要见他,这却如何是好?贺大人也在此,帮忙我一同唤醒了他吧。 两人正在扶起李白,李白忽地双手一推,酒气喷人,喃喃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头也不抬,又倒下去睡了。贺知章和李龟年给他一推,险险跌倒。李龟年苦笑道:这次比上次醉得更厉害了,怎么办呢? 小太监道:咱们抬他走吧。李龟年道:总得让他换过朝衣。叫道:店家,打一盆水来。 贺知章官居秘书少监,也是侍从皇帝的近臣,与李龟年又稔熟,李龟年已宣读了圣旨,彼此不必再拘什么礼节,贺知章问道:皇上这次急于宣召李学士,为了何事? 李龟年道:今年扬州贡来了许多种牡丹,都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下。今日牡丹盛开,皇上命内侍设宴于亭中,同杨贵妃赏玩,命我引梨园中的一十六色子弟,各执乐器,前来承应。奏了几曲,不合上意。皇上便叫我停住,说道:今日对妃子、赏名花,岂可复用旧乐?你即将朕所乘的玉花骢马,速往宣召李白学士前来,作一番新词庆赏!你瞧,皇上的御马都牵来了,就等着李学士去呢,急不急煞人? 说话之间,店主人已亲自把一盆冷水捧来,李龟年要了一条毛巾,也顾不得天寒地冻,亲自把手巾浸了冷水,扭了两下,便往李白的额角敷去,又叫店家取来了四面屏风,围着李白,笑道:幸而我熟知学士的脾气,预先到翰林院取了他的冠袍、玉带、象笏来,不出我之所料,他果然是一袭布衣,在此与诸公饮酒。 李白等人被屏风遮住,段珪璋瞧不见内里情景,过了一会,只听得李白的声音说道:真煞风景,我还未喝够呢,做什么诗?李龟年唧唧咕咕,似乎是在耳边低声求恳,过了片刻。又听得李白笑道:吓,扬州的名种牡丹都盛开了,大红、深紫、淡黄、淡红、通白各色各种都全,皇上又备了凉州美酒,等我去喝,哈,这倒对了我的口味了,瞧在扬州牡丹的份上,我就去一趟吧。楼板冬冬作响,原来当他说到各种牡丹、凉州美酒之时,禁不住手舞足蹈。随着又听得悉悉索索的声音,敢请他已是脱下布袍,换上朝衣。 再过片刻,只见李白推开屏风,走了出来兀自脚步踉跄,朦胧醉眼,酒气熏人,几个太监前呼后拥,左右扶持,走过那姓南的军官座前,李白忽然停了下来,道:好一位壮士,咦,你、你、你那姓南的道:我给令公梢了一封信来,正要见你。话未说完,太监们早上前将他拉了开,喝道:什么人,赶快滚开! 李白怒道:岂有此理,你们要赶走我的好朋友么?双臂横伸,扶着他的那两个小太监,扑通一声,跌了个四脚朝天。 太监们大惊失色,旁边一个官儿好生诧异,小声问他的同伴道:咦,刚才这人还不认得李学士呢,怎的却又忽然是他的好朋友了? 李白推开了太监,东倒西歪。摇摇晃晃的踏上几步,指着那个姓南的军官哈哈笑道:你不认得我?我却认得你!你。你,你,你一定是南八兄,敢笑荆轲胆如鼠,好呼南八是男儿!哈,哈,哈,见了南八,谁还理会什么贵妃娘娘,来,来,来,咱们再来喝酒! 李龟年早就上前拉着南八,对他一揖,悄声说道:皇上等看见李学士,你帮个忙! 李白一步跨得太阔,身躯倾倒,扶着桌子叫道:南八南八,你怎么不来喝酒,喂,喂!你刚才说什么?有什么阔气的老公公托你带东西给我呀?哈,哈,哈,你南八怎会是给人送礼的人呀?笑话,笑话。快来说清楚了!李白尚未醉醒,又一心放在南八身上。竟未听清楚他说些什么,将他说的郭令公,当成了什么阔气的老公公了。 那姓南的军官大笑道:学士果然是我辈中人,但现在楼下就有御马等着你骑进宫去,你纵然陪我吃酒,我也喝得不痛快,不如待你今晚无事,我再去与你喝个通宵! 李白道:好,你说得也对!待我见皇帝老儿再去见见你,的确可以吃得舒服一些! 贺知章忙道:李学士住在我的家中,你问城西贺家就知道了。那姓南的道:你老先生是贺少监,我知道。他知道贺知章的意思,是要他让李白快走,他一想托他的说话,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而李白又在醉中,在这样的情形下,那封信他也不方便在这个时候交出来了。 李龟年与那班大监急忙拥着李白下楼,李白那班酒友也都跟着散了。那姓南的军官摇了摇头,叹口气道:玉门已自燃烽火,宫门沉沉醉歌舞蓦地拍案叫道:可惜了李学士!仰着脖子,将酒盅余酒,一倾而尽,掷了一锭银子在桌子上面,便要离开。 令狐达与薛嵩忽然走了过来,令狐达陪笑说道:南兄且慢! 那姓南的军官剑眉一竖,朗声说道:什么地方。是不是现在就去?除了这个姓薛的之外,你是不是也想要凑上一份? 令狐达笑道:南八兄,不是约你比剑。那姓南的圆睁双眼说道:不是约我比剑,你留我作什么?薛嵩上来抱拳说道:方才不知吾兄,多有冒犯,还望南兄勿怪。 南八肚里暗暗好笑,心中想道:想是这厮见了李白如何待我的。故此马上便变了一副脸孔!他是个豪爽的人,虽然看不起薛嵩,但别人既来陪罪,他便也哈哈笑道:小小一点言语角逆(冲突之意)何足介怀?薛将军既是不必要我比剑,那就请容我先走一步吧。 令狐达道:不打不成相识,南八兄多坐片刻何妨?南八道:不敢高攀!令狐达笑道:南八兄这样说,就是还有见怪之意了。薛嵩也道:彼此都是武林同道,令狐都尉又是最喜爱结交朋友的,南八兄何必这样吝于赐教。 南八心道:这两个人的武功还过得去,却偏生这么讨厌!只得再坐下来,淡淡说道:两位有何指教。 令狐达笑道:正是有件事要请问南兄,方才南兄所提到的郭令公可是九原郡守郭子仪么? 郭子仪后来功勋盖世,受封为汾阳王,但当时只是一个郡守,知道他的名字的人还不多。段珪璋在旁边听了,也觉得有点诧异,心想:令狐达是御林军都尉,薛嵩是安禄山手下的心爱将领。他们敬畏李学士还说得过去,因为李学士到底是皇上看重的人。但却何以对一个郡守却也像是耸然动容,这郭子仪不知是什么人物? 南八踌躇片刻,答道:不错,托我捎信给李学士的就是郭郡守。两位可是认得他的么? 原来李白与郭子仪的结识甚不寻常,有一日他在并州地界游山玩水,忽然碰着一伙军卒,执戈持棍,押着一辆囚车,车中的囚犯仪容伟岸,李白动了好奇之心,上前一问,原来此人便是郭子仪,当时是陇西节度使哥舒翰麾下的偏将,因奉军令,查视余下的兵粮,却被手下人失火把粮米烧了,罪及其主,法当处斩,当时哥舒翰出巡已在此州地界,因此军政司把他解赴军前正法。 郭子仪在囚车中诉说原由,声如洪钟,李白回马,傍着囚车而行,一头走,一头慢慢的试问他些军机、武略、剑术、兵书,郭子仪对答如流,就像碰着个知己一般。越谈越投机,越谈越高兴,神采飞扬,那里像个即将赴死的囚徒,李白越听越奇,心中想道:我平生所结交的英雄豪杰,不在少数,若说到可以足当国士之称的,似乎还只有此人! 李白直跟着囚车走到军前,亲自过去见陇西节度使哥舒翰,申述来意,求他宽释郭子仪之罪,哥舒翰素幕李白大名,趁这机会,卖了他一个人情,许郭子仪在军前备用,将功赎罪。 别后数年,郭子仪屡建军功,渐露头角,做到了九原郡的太守,李白在长安听到了故人消息,甚为高兴。但他不愿意夸耀自己的恩德,这件事情,从未向人提过,因此即算是贺知章这样亲密的朋友,也不知道他和郭子仪的这段交情。 郭子仪也听到了李白在长安的消息,知道他虽得皇帝宠爱,却也不过是等于皇帝的清客一般,不会重用。而且权臣当国,心想以李白的性格,大约也不会在这样的官场混得下去。郭子仪思念及此,遂请他的一位朋友。替他带了信入京,找寻李白,想请李白到他的任所去。 这位朋友。便是李白称他为南八兄的这个军官,其时正在郭子仪幕下,助郭子仪守边。这人排行第八。真姓名叫做南霁云,是燕赵间一位著名的游侠,江湖上在这二十年间,先后有两位著名的游侠,十年前是段珪璋,自段珪璋隐居之后,最负盛名的就是他了。他在九原,曾经以单骑击退寇边掳掠的三百羌人铁骑,所以当时民间有一句赞扬他的话道:要如南八,方是男儿! 此际,令狐达一再向南霁云问及郭子仪,南霁云只道他是认识郭子仪的,也就直认不讳,说出托他带信给李白的便是郭子仪。 那料令狐达问清楚之后,却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这封信李学士既然尚未取去,就请借给在下一观如何? 此信虽然非关机密,但这要求却未免不近人情,南霁云怫然不悦,说道:令狐大人说笑话了,别人的信,怎么好借去看?令狐达冷冷一笑,又问道:南八兄,你刚才说只可惜了李学士,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南霁云怒道:你凭什么来审问我?令狐达道:李学士蒙皇上圣恩,派中使御马来迎,荣宠无比,你却说他可惜,恕我愚昧,实是不解其意,务请你说明白。南霁云给他问住,解释不上来,索性放下了脸说道:我没有功夫和你说话! 薛嵩冷笑道:有功夫比剑,却没功夫说话么?令狐达做好做坏,拦在当中说道:你将那封信交给我,咱们另找个地方说话,我仍然把你当作朋友看待。 南霁云哼了一声:我南八岂是受人威胁的,不交出来又怎么样? 令狐达面色一变,蓦地喝道:你替外臣奔走,勾结近臣,又心怀不满,诽谤朝廷,两罪俱发,还想逃么? 段珪璋一直冷眼旁观,刚才见令狐达过来向南霁云打拱作揖的赔罪,还只道他是个势利小人,为了李学士的缘故,故此对南霁云巴结,不料顷刻之间,他却突然翻脸。与南霁云动起手来,饶是段珪璋阅历甚丰,亦觉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令狐达已取出了一对护手钩,一招倒卷珠帘,左钩横胸,右钩斜指,就向南霁云胸前划去!南霁云却未曾拔出刀来,只听得嗤的一声,南霁云的衣裳被他的护手钩钩去了一大片,紧接着啪的一响,令狐达却着了一记耳光。 南霁云身手矫捷,退步、闪身、避钩、进掌、拔刀,一气呵成,左掌拍出,立即反手一刀,当的一声,又和薛嵩的长剑迎个正着! 火星蓬飞,薛嵩的青钢剑损了一个缺口,薛嵩号称青州剑客,剑法上实有非凡造诣,刀剑一交,立即知道对方是把宝刀,倏的变招,长剑一圈,一招龙门鼓浪,连环三式连袭南霁云上中下三处要害,剑光闪闪,当真就好似浪涌波翻,飞珠溅玉,耀眼生缬!令狐达的武功比薛嵩尚胜一筹,他自出道似来,还是第一次吃人一照面便打了一记耳光,怒火中烧、也立即使出杀手绝招,双钩一横一直,一招指天划地,前钩指到了南霁云的背后,后钩跟着刺向南霁云腿弯的关节,南霁云要是站在原地不动,背心势必给他戳个透明的窟窿,要是向前奔出,前心势必受薛嵩的一剑,要是向上跃起,那就等于凑上去给令狐达的利钩穿过腿弯了! 好个南霁云,只见他在剑光钩影之中,腾地一个倒蹬,就像背后长着眼睛一般,这一脚向后踢出,恰好踢中了令狐达的虎口,令狐达指向他腿弯的那柄护手钩,还未曾沾着他的裤管,就给他踢得脱手飞去,与此同时,他横刀一立,向前斜削出去,这一招是攻敌之所必救,薛嵩那一剑若是剑势不改,仍始向前刺出的话,或者可能令他受伤,但薛嵩的一条臂膊,却先要保不住了,幸而薛嵩的招式未曾使老,忙不迭的撒剑回身,只听得南霁云哈哈大笑,已从令狐达身旁掠过! 铁摩勒看得出了神,不自觉的拍案叫道:好功夫!要知南霁云这两式刀脚并用,刀向前劈,脚却向后踢去,方向恰恰相反,但他却使用妙到极巅,实是非常难练的一种功夫,非但要一心二用,而且要拿捏时候,不差毫厘,铁摩勒最近曾跟窦令侃练过这种前弓后箭,解拆背腹受敌的招数,但还未曾练得成功,放此见了南霁云的前刀后腿使得如此精妙,便不自禁叫出声来。 南霁云听得喊声。朝他这边望去,心中一凛:那不是段大哥吗?脚步自然而然的缓了一缓,就在此时,田承嗣猛地大喝一声,掀翻了一张桌子,阻着了南霁云的去路! 南霁云双眼一睁,喝道:原来是你这个强盗,居然也做起军官来了!田承嗣怒道:胡说八道,我身为平卢将军,你竟敢诋毁于我!南霁云仰天长啸,愤然说道:官贼不分,豪强恃势,国家焉能不乱!长啸声中,左掌拍出,把田承嗣震退两步,反手一刀,又把薛嵩的长剑荡开,令狐达喝道:反了,反了!这厮一再诽谤朝廷,诋毁大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乱刀把他砍了。与令狐达交情好的几个军官,登时围了上来。 原来田承嗣在投靠安禄山之前,是个独脚大盗,有一次在并州道上,抢劫一伙客商,被南霁云遇见,仗义救人,将他砍了一刀,从此结怨。所以田承嗣刚才见南霁云过来,一时之间,不敢作声,就是为了怕他揭穿底细之故。 但薛嵩却不能不感到诧异,他在第一次和南霁云吵闹之后,太监来迎接李白之时,回到席上,就问田承嗣何以不出来帮他?田承嗣可以瞒得别人,却不敢瞒骗薛嵩和令狐达,而且他们两人也是黑道出身,便把实情讲了。令狐达听了,登时计上心头。 令狐达将南霁云罗织入罪,倒并不只是为了要替田承嗣报仇,其中实有更复杂的原因。 郭子仪当时虽然仅是官居太守,但因他善于用兵,又不肯依附安禄山,早已为安禄山所忌;而李白在朝廷里又早已为杨国忠所忌,只因李白名声太大,皇帝又正在看重他,杨国忠才无奈何罢了。另一个方面,安禄山虽然巴结上了杨贵妃,但与杨国忠利害冲突,又彼此在皇帝跟前争宠,勾心斗角,这几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外人不知,令狐达却是知道的。 所以当令狐达得知南霁云替郭子仪带信给李白之后,便起了一个歹毒的主意,心里想道:不管他信里说些什么,我得了之后,便可拿来献给杨国忠,由他找了个善于书法的人,模仿郭子仪的笔迹。诬陷他们谋反,皇上或者是不会相信;但最少也可以诬陷他们内外勾结,植党营私,这也是招皇上之忌的。如此一来李白纵然不被斥退,宠信亦衰。而郭子仪则必然是被扳倒的了,我这样做,既可巴结杨国忠,又可讨好安禄山,岂非一举两得!他本来还想拉拢南霁云,威胁利诱,双管齐下,迫他做个人证的,无奈南霁云,毫不卖他的帐,这才动起手来。 酒楼上有十几个羽林军官和大内宿卫,都是和令狐达熟识的。令狐达这么一嚷,那些人纷纷上来,将南霁云围在当中。令狐达心道:这厮对朝廷口吐怨言,替郭子仪带信之事,也经他亲口说了出来,这一干人都可以为我作证,我就是将他杀了,也不至于有罪,而且仍然可以按照原定计划而行。 令狐达一声令下,吩咐将南霁云乱刀砍死,登时酒楼上乱成一片,只听得叮叮当当的刀剑相交之声,乒乒乓乓的杯盆碎裂之声,轰轰隆隆的桌椅翻倒之声,怕事的酒客们尽都逃了,酒楼的人叫苦不迭,劝又劝不得,只都躲到内里去了。 南霁云大怒,一柄宝刀指东打西,指南打北,一抬脚将一张圆桌踢飞,有三个军官正朝着他冲了来,给这张圆桌一压,登时头破血流,好半天爬不起来。 但是好汉敌不过人多,令狐达的双钩、薛嵩的长剑,田承嗣的金刚掌尤其厉害,包围的圈子越缩越小,南霁云展开全身解数,兀是冲不出去。 激战中一个大内侍卫打出了三枚透骨钉,南霁云侧身一闪,猛觉得肩头一紧,有如著了一道铁箍。 原来田承嗣就在他的侧边,他这么一闪,恰好闪到了田承嗣面前,被田承嗣一把拿着。薛嵩大喜,立即跨上一步,出剑刺他膝盖的曲泉穴,令狐达双钩卷地,钩他两脚脚跟,另外还有两个军官持刀奔来,砍他两条臂膊,眼看南霁云就要被乱刀斫死。 薛嵩剑招方出,忽觉背后有金刃劈风之声,薛嵩是个使剑的行家,大吃一惊,不暇攻敌,先行自救,反手一剑,只听得当的一声,却是另外一个军官的长刀给来人的宝剑削断,而薛嵩却刺了个空。 薛嵩睁眼看时,却原来这个人便是刚才和李白喝酒的那个人。也即是薛嵩闻名已久,却未曾见过面的段珪璋。 段珪璋出剑如电,他杀入重围,长剑向薛嵩背心的志室穴虚指一指,他知道薛嵩是个行家,他这一招攻敌之所必救,薛嵩必定要回剑抵御,南霁云便可以少对付一个强敌了,所以他这一招不必用实,从容削了另外一个军官向他劈来的钢刀之后,这才哈哈笑道:薛嵩,你的剑法还要再练十年! 薛嵩大怒,转过身来,一招流星奔月刺段珪璋的小腹,段珪璋比他更快,唰唰两剑,剑光在他面前疾闪,薛嵩急忙滚倒地上,横剑护身,只听得又是当当两声,两个过来援救薛嵩的军官,他们的兵器也给段珪璋的宝剑削断了。 幸而有这两个军官给他挡了一挡,薛嵩这才慌不迭的跳起来,想起刚才若不是见机得快,应变得宜,面上双睛,就要给来人刺瞎,不觉吓出了一身冷汗。惊魂未定,段珪璋荡开了一个卫士的铁锏,挽了一个剑花,又向他刺来,唰、唰、唰,连环三剑,宛如天风海雨,迫人而来,杀得薛嵩手忙脚乱,他自负是剑术名家,但有生来,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精妙的剑术,不禁失声叫道:你你是谁人? 另一边,令狐达也遇到突如其来的狙击,他只差几步,双钩已差不多就要触到南霁云的脚跟,忽地有一只碗飞来,他踏上一步,正好踏在碗上,哗啦声响,那只碗给他踏得粉碎,他也因为失了重心,险险跌倒,睁眼看时,这个扔出碗碟,狙击他的人,却是一个乳臭未干、只多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令狐达喝道:你这小子,也找死么?话犹未了,铁摩勒已到了他的面前。正是: 初生之犊不畏虎,少年侠士斗强梁。 却知段珪璋与铁摩勒能否救得南霁云,请看下回分解。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