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分类 历史烟云 归来的军刀

第8章 未发一弹,击落米格

归来的军刀 周愚 2417 2023-02-05
两次奇妙的空战 在闻名中外的八二三炮战中,中共创造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最小的土地面积上发射了最多发炮弹的纪录。而中华民国也创造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胜负比数最最悬殊的空战纪录。 那场战役,我们的空军以三十一比一的悬殊比数痛歼中共空军的米格机,确保了当时金门的屹立不倒,和今日台澎金马的稳固安定。 创造记录击落三十一架米格机 那场创造记录的战役,我空军所使用的飞机,是以F八六军刀式机为主。所配备的对空武器,则有机枪和响尾蛇飞弹两种。人类史上首次飞弹战的纪录,也是由我们的空军在那时创造的。 被击落的三十一架米格机有二十九架是遭受机枪或飞弹击中,比例大概各占一半。奇怪的事情是,另外的两架,则是在我机未发一枪一弹的情形下被击落的。而击落这两架米格机的飞行员,一是我的长官张焰明,另一是我的同期同学夏继藻。现在我就在此,将这两次奇妙的空战,分别作一个报导。

有一次我机四架在大陆沿海执行例行巡逻任务时,在马祖附近上空突然遭到至少二十架以上米格机的包围袭击。由于众寡悬殊,接战不久,我机队形就被冲散,处于无法相互支援,各自为战的劣势。担任四号僚机的张焰明上尉(国防部礼宾处处长任内少将阶退役)独力与四架米格机周旋。 由于战斗机的火力都只能向前发射,因此尾部是它最脆弱的一环,空战中如果有一方能够抢占到从对方后方跟踪的位置,即可说已立于必胜之地,俗称咬尾巴,相反的,被咬尾巴的一方,由于毫无还手之力,是战斗机飞行员的大忌。 张焰明和四架米格机缠斗了许久,终因寡不敌众,不慎被其中的一架咬住了尾巴。而一旦被咬住尾巴后的对策,就是以连续翻滚、急升、急降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来设法摆脱跟踪,即使一时摆脱不了,至少也要不使对方有从容瞄准发射的机会。但那次那架米格机似乎是得势不饶人,不论张焰明如何翻滚、升降,他都如影随形,以同样的动作在后面紧追不舍。其间并好几次向张焰明开火,幸好都未被他打中。

油料耗尽,最后的撒手锏 追逐战由两万多呎高空开始,逐渐下降到一万多呎,继而数千呎,到仅有数百呎,张焰明仍摆脱不了后面米格机的跟踪。这时他的油量已不多,没法再继续纠缠下去了,于是当机立断,决定使出他最后的撒手金间。 他先拉起机头急升一千多呎,随即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急速俯冲,直至即将接近海面时,才再度拉起机头上升。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张焰明机腹贴着海平面拉起的刹那,只听轰然一声巨响,紧跟在后的米格机已直冲海底,消失无踪,代之的,是一阵狂涛巨浪。张焰明回忆那时的情形时说,那阵由于海面受到巨大冲击力所产生的狂涛巨浪,持续了许久都未平息,而他那时的心情,更是许久都没法平息。 可怜那个有勇无谋的米格机飞行员,立功心切,但只知一味死命追击,既不知自己身处何种高度,又不了解飞机在急速俯冲时所产生惯性力的原理,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做了海底冤魂。

这时其余三架我机也安然脱离战场,张焰明和他们集合后,一起回航。 纵观张焰明的这一决定与处置,看起来似乎简单,其实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和冒了极大的危险的。其中最大的关键,就在他最后那次拉起机头的时机,如果拉得太早,必定仍被后面的米格机跟踪而失去作用,以当时他所剩的油量,只要米格机再继续跟他纠缠一段时间,即使打不到他,他也没法安全回航;如果拉得太晚,则更不堪设想,冲入海底的,将是他自己,而不是那架米格机。因此他必须做最精确的判断,用最细腻的操纵,在千钧一发之际,拉起机头。等后面的米格机机发觉时,却为时已晚,回天乏术了。 惊心动魄的空中殊死战 这幕惊心动魄的空中殊死战,当时驻守在马祖西犬岛(现名西莒岛)上的我高炮守军官兵,一百多人目睹了整个过程。他们先看到我们自己的飞机被追击时,个个焦急,但因和后面的米格机太近,恐怕误伤到自己人,又不能向米格机射击,只能束手无策。等米格机坠海,我机安然脱险时,人人雀跃,全岛欢声雷动,欣喜若狂。

战斗机上有一种照相枪的装备,是当机枪或飞弹发射时,照相枪也同时自动开启,将机枪、飞弹发射的情形和击中的目标摄入镜头,返降后凭底片判读战果。 但张焰明未发一枪一弹,照相档内当然也是一片空白。而那次的战果,就是凭那一百多位高炮守军官兵的证明而确定的。 另一次的情形,则恰好和这一次完全相反。在一次空战中,夏继藻中尉(空军作战司令部指挥管制长任内少将阶退役)咬住了一架米格机的尾巴。但在咬住米格机之前,他自己的弹药已全部用光。当然前面的米格机并不知道这点在被咬住尾巴后,就本能地做出垂死前的挣扎,当然少不了也是些翻滚、升降之类的动作。 夏继藻那里会把他这点雕虫小技看在眼里,只是轻轻松松地跟在后面,如果不是弹药已用完,即使前面有十架米格机,也早都被他打下去了。不过夏继藻并不懊恼,胸有成竹地继续跟着。果然,前面的米格机在一次连续翻滚中,因操纵不当,失去控制,飞机呈螺旋形,由一万多呎高空直坠海底。

夏继藻在追击米格机时,油料也耗费了不少,他在返降时正好机轮着地,引擎也同时熄火,也是千钧一发,也可说他艺高人胆大。 另一方面,他的照相枪内,当然也是毫无纪录,而是由领队证明他的战果的。 我不击米格,米格为我而落 这两次我不击米格,米格为我而落,其实应该是诱落和逼落。只是无论中外战史,或是军语辞典上,都找不到这些名词,所以空军给他们叙奖时,仍只好按击落办理。 纵观这两次空战,可以看出我们空军飞行员的技术精良,临危不乱,和沉着应变的能力。反观中共的飞行员,在被咬住尾巴时,固属必死之局;即使咬住了别人的尾巴,也难逃被击落的命运,怎能不说是件奇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